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通信导航识别设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4-01-06 05:15蒋国峰吴志刚马红强郭志楷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2期
关键词:思政设备课程

蒋国峰 吴志刚 马红强 郭志楷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院校课程思政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1],对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和建设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建议。分析了通信导航识别课程在以往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对通信导航识别课程在教学思路、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和方法途径,为同类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课程及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性质及特点

通信导航识别设备是一门介绍飞机通信设备、导航设备和识别设备的功能、组成、原理、接口关系和使用维护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紧跟通信导航识别设备发展方向,紧贴部队装备实际,帮助学员理解通信导航识别设备知识,掌握通信导航识别设备维护技能,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该课程存在设备种类多、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原理抽象、技术密集等特点,但这些设备都属于无线电设备,遵循无线电信号发射或接收的基本流程。从教学过程上看,每个设备基本上都是按照功能、性能、组成、原理、使用维护等方面展开教学。各设备在功能性能方面既存在差异性,在设备工作原理和学习方法方面又具有一定的共性。

(二)培训对象特点

学员均是从地方大学本科毕业后直接入伍,学员经历较为单一,思想较为单纯,对部队及以后工作岗位实际状况了解有限。学员在大学阶段学习的基本上属于航电相关专业,为本课程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由于毕业院校的开设课程、办学水平有差异,不同学员的学习成绩也有差别,需要教员加强引导。

在任职基础阶段学习了《航电设备技术基础》《航空电子维修基本技能》《航空机务保障概论》等课程,对航电专业设备的维护保障有了基本认知,但对航电设备的功能、性能、组成、工作原理、交联关系和使用维护等不清楚,装备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三)课程教学当前存在问题

该课程通过多期教学实践,发现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实装教学条件不足。目前,已建成实践教学条件多为半实物仿真和模拟训练条件,当学员需要系统性深入学习设备功能、性能和工作原理时,这些实践条件难以较好地满足学员的感性认知。为此,还需实装设备进行课堂直观展示,为学员理解设备原理和提高维护保障能力提供实践条件。

二是教学方法还需持续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需求和学习资源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形势使得教学方法亟需创新。在以往授课过程中虽然进行了课程思政,但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融合还不够深入。教学环境形势的变化主要指课堂讲授不再是学员获取知识的单一来源,相关网课、慕课、微课等各种教学资源极为丰富,如何将课堂讲授和高质量的网络教学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三是教学模式还需深度改革。一方面,航电设备的增多和综合化程度的提高,需要培养学员的系统性思维观念和逻辑分析能力;另一方面,云课堂、雨课堂和翻转课堂等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出现,丰富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因此,亟需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和网络化的辅助教学训练系统,将航电设备的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提高课堂质效。

二、教学改革思路及关注点

(一)总体思路

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瞄准当前教学需求,继承以往教学期班中好的经验做法,以学员任职岗位为导向,以任职能力为本位,以提高学员对设备的认知水平为重点。根据学员知识结构和设备知识特点,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将设备任务需求、基本理论、技术发展现状、实际装备、思政元素相结合,调整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思路和方法。

将讨论式、启发式、案例式、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活动融入课堂中,以故障案例为牵引加深学员对设备维护保障专业知识的理解,将系统观念、功能主线和信号流程教学方法贯穿到教学过程中。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引导学员积极思考、勇于探讨、勤于实践、思行合一。增强学员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主要关注点

1.教学设计是重点。教学设计实际上就是教学内容的安排,包括安排哪些内容,以什么样的方法手段去讲授这些内容,为什么这么安排内容?希望能达到什么效果?在本次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搞好教学设计的主要体会就是围绕教学目标和内容,梳理课程内容主干,设计授课主线,确定重点和难点,以授课主线为脉络扩展知识点、技能点,适时融入思政点。

2.内容重构是难点。内容重构实际上就是根据教学设计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合理重组教学内容,在重组教学内容时应基于一种内在的原理或者思想,适当舍弃部分内容。注重内容的内涵外延和前后衔接,突出内容的逻辑关系,培养学员勤于思维的习惯,提高学员的系统性认知水平,增强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学实施是关键点。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点,也是落脚点,要完成好教学实施,一是拉近与学员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距离,了解学员所思所想,与学员共情共鸣,才能促进教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互动、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情感共鸣。该班学员来自多个地区多个院校,每个学员的生活经历、情感经历、对未来的打算均有差别。正视他们的正当需求,加以正确引导,他们才愿意沟通,交流才能深入,才可能拉近与学员的心里距离。

三、教学改革实施方法

(一)构建多维度的教学目标,为教学改革提供基本遵循

了解设备的任务需求和技术背景,理解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指标含义,掌握设备的组成、安装位置和使用维护,体会设备任务需求、技术背景、功能、性能、组成和操作使用之间的内在机理。领会理为工用、工以固理和“理”“工”相向而行、相互渗透的实质,实现理论认知与工程实践能力相统一。

培养勇于实践、善于思考、思行结合的学习方法,逐渐养成科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实现知识获取与能力形成相统一。不断提高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极端负责、密切合作、谦虚谨慎、珍惜荣誉的思想观念,激发作为航空机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形式和价值观培养相统一[2]。

(二)重构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实现授人以渔和固本强基

以典型设备为牵引,优化重组教学内容,针对通信导航识别设备种类多、知识点多、覆盖面广的特点,对教学内容适当分类、精心安排、去同存异、合理取舍,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选择典型设备进行以点带面式的教学,既讲授内容,又传授设备学习方法。

本课程中的超短波通信设备兼具发射和接收功能,具有无线电设备的典型特征,对其他设备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因而选择超短波通信设备作为典型设备进行精讲深学,实现“固本”。在其他设备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回顾反思超短波通信设备相关知识,加强与前置课程以及各设备之间的联系,进行对比式教学,实现“强基”,以达到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触类旁通。

(三)基于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融合设计教学思路,实现学理支撑和以“理”育人

基于需求牵引和实践验证的教学思路,培养学员勤于思考的习惯。以学员任职岗位为导向,以任职能力为本位,以提高学员对通信导航识别设备的认知水平为重点,以课程思政方法为牵引,将任务需求、基本理论、关键技术、实际装备、思政元素相结合。系统或设备担负的任务是总需求,向下展开为功能和性能指标,根据设备研制时的技术现状,确定实现思路,让学员体会需求牵引、技术驱动和工程实现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基于“网络+模拟+实装”有机融合的教学手段,实现学员兴趣激发和课堂质效提高

模拟化的通电检测平台,满足基本的设备通电流程培训需求,网络化的教学资源,满足教员与学员的实时互动需求。实装设备的性能检测平台,满足设备的深度认知培训需求,丰富多彩的设备挂图,满足航电设备的系统化分析培训需求。各种实践保障条件互通有无、相互补充,较好地满足了培训需求。

课前按照自主学习任务单,通过雨课堂网络教学平台,查看微课资源,完成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完成及时测试,课后完成辅助教材拓展学习,形成学习收获报告。根据实践教学设备数量少的特点,实施分组、分科目、分阶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每个学员在相应阶段安排对应的任务,切实解决少数人干、多数人看的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教员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激发学员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结语

根据授课内容搜集相关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等信息资源,并经整合集成到网络教学平台中,是教员在进行航空装备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及时了解学员的思想和学习动态,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提高课程思政元素融合的自然度与贴合度,设计好不同资源的应用时机,可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猜你喜欢
思政设备课程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