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复学大学生融入高校国防教育体系问题探究

2024-01-06 05:15宁永刚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2期
关键词:复学军旅国防

宁永刚

退役复学大学生是参军入伍前未完成高等教育,退役后回归所在高校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青年是国家发展的未来,也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爱国强国是历史赋予年轻一代不可推卸的责任。经过军旅磨练的退役复学大学生,具备扎实的军事技能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们就是高校国防教育的一支生力军。

一、退役复学大学生是高校国防教育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退役复学大学生已成为高校中一支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

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入伍政策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投身军营。据统计,近五年来参军入伍的大学生比例从31.7%上升到80%以上。大学生士兵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响应祖国号召携笔从戎,在青春飞扬的大学时光加入了一段非比寻常的军旅历程。迈入军营中,他们默默为国奉献;退伍复学后,更是期待着再次在学校中发光发热。海军战士俞皓庚返回大学后,毅然拿出个人服役期间积攒下的生活补助和退伍军人就业安置补助金15万元设立“秦仕执缨”助学基金,成为在校大学生设立助学基金的第一人,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面对退役复学大学生这个逐渐壮大的特殊群体,高校应当投入更多的关爱,有效发挥他们所蕴含的巨大能量。

(二)退役复学大学生的从军经历就是一部国防教育的生动教材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短短的两年军旅却完成了一次人生的洗礼与蜕变。十八九的青春年华,在军营这所特殊的熔炉中锻造,迅速成长升华,不论是军事训练上的体能改变,还是心理素质上的思想磨砺,都成为往后一生的巨大财富。在马晓晴的心中永久珍藏着军旅的画面,在海拔五千多米的喀喇昆仑高原执行任务的时光成为她终身难忘的回忆。在云端哨所,她深刻体味到贫瘠中的生长、苦累中的浪漫、平凡中的坚守、陪伴中的深情。类似典型有很多,这一串串的从军经历就是一本本生动的国防教育素材。

(三)退役复学大学生的军政素质就是高校国防教育的一面旗帜

军旅生涯是人生难得的一笔宝贵财富。两年的军营生活经历带来的改变会是相伴一生。二十岁风华正茂,褪去一身不舍的戎装,心底涌动的激情依然熊熊燃烧。经过军营的历练,军事技能扎实、政治素质过硬的退役复学大学生也将部队的优良传统带回地方高校。退伍复学卸下的是肩上的军衔,却卸不下肩上的责任;脱去的是身上的军装,却脱不下那份属于军人的热爱与骄傲。戎装不在,但骨子里永远是军人。“若有战,召必回!”褪去的只是那身军装,保家卫国的责任一生相随。

二、退役复学大学生有效融入高校国防教育体系的基本途径

(一)融入军事课堂辅助教学过程

军事课是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和主战场,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等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可充分发挥军事课的育人功能。按大纲规定,军事课由《军事理论》《军事技能》两部分组成。军事技能,即军训,其训练内容对于合格军人是基本技能,退役复学大学生完全可以参与组训。目前多所高校已采用自训方式组织军训工作,在相应配套政策和相关部门的管理和指导下,以本校退役复学大学生为骨干来组织新生入学军训,并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军事理论课大纲内容多涵盖面宽,通常由专职教师进行讲授。退役复学大学生来自全国不同军兵种,选择相关课程内容,结合自身军旅经历进行专题报告交流,可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直观效果。

(二)构建军协社团扩大感召引领

各类社团组织都是高校中的一道风景线,在大学生中具有普遍的影响力。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管理下,建立能够发挥退役复学大学生自身特长的军事类社团组织,诸如国防军事协会、军体拳健身团等学生社团,从中吸引学生关注,感召更多同学去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军事协会适时组织国防教育专题报告,宣传身边优秀退役返学大学生参军成才的典型事例,以及军旅生活点滴,让大家更多的了解军旅生活而向往军营;军事爱好者协会可举办真人CS等线下活动,带领大家提升对军事活动的理解与兴趣;国旗护卫队每次出现都会成为校园最靓丽的风景线,退役复学大学生具有足够的优势参与和人员的选拔与训练。通过这些社团活动,从中感召带动更多的学生关心国防热爱国防。

(三)组织特色国防活动宣讲教育

结合每年征兵工作“一年两征两退”政策,以退役复学大学生为主体,定期举办“携笔从戎、绽放青春”征兵宣传仪式,观看征兵宣传片,分享军旅成才事迹报告;对应征入伍学生的网上报名、政策咨询、体检政审、学籍保留和档案提调等工作进行贴心指导,实现“一站式”服务。同时,利用全民国防教育日、建军节等国防相关节日,有计划地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系列活动,营造国防教育的环境氛围。另外,创建信息化国防教育宣传平台。诸如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在众多的转发、点赞、留言中,打造出国防教育的一片新天地。

(四)参与公益活动彰显军人本色

组织退役复学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借助活动本身的影响从中扩大国防教育的范围和力度。每年国家安全教育日,学校会组织相关法规的社会宣讲普及,在学校、街头、广场向公众宣讲国防法规有关条款,包括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等国防法律法规,增强民众知法懂法,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每次疫情来袭之际,退役复学大学生都主动请战,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战斗在抗疫最前沿,充分发扬军人勇于担当的革命本色,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树立起退役军人的时代风采。

三、对退役复学大学生有效发挥国防教育作用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优化高校国防教育体系运行机制

国防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引领方面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紧密,高校应该从树德育人的高度重视国防教育工作。我们一直坚持党管教育,高校应进一步理顺高校各级党委领导国防教育体制,健全领导机构,提高领导层面重视,规范运行机制。必需把国防教育列入高校教育日常工作中,融入学校发展战略中,着力解决少数领导国防观念淡化弱化等问题,督促多部门协同工作,理顺高校国防教育体系的运行机制,增强国防教育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针对退役复学大学生工作,树立以“服务现代国防建设,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为目标,建立“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即入伍前的宣传教育、服役中的慰问关切和返学后的转变指导三个阶段有机融为一体,体现全过程、有温度地做好高校国防教育工作。

(二)关注退役复学大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

在完成军旅使命重返校园后,退役复学大学生在主观上或客观上会遇到许多问题,包括学业问题、环境适应问题以及人际交往问题。两年相隔产生的学习生疏,学习新课程还要重修原有内容,学习压力增大;原来相熟的同学拥有不同生活,而新班同学由于年龄与经历差异,相处之间或产生交往困难,可能导致情绪波动。因此,应高度关注退役复学大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变。首先,机制上保障“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了解个体情况,针对性地提出方案和对策;其次,通过社团组织,让他们有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在集体中发挥传帮带作用;最后,加强退役复学大学生的评奖评优以及党团工作的政策保障,为他们的成长进步铺平道路。

(三)围绕社团活动拓展国防教育育人场域

学生社团组织是扩大国防教育宣传的有效途径,以学生社团组织为依托,适时组织相关活动,将国防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引领结合在一起,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诸如:国旗护卫队可举办“国防教育月”活动,以升旗仪式为载体,加强国防仪式教育,增强大家对国旗、国徽、国歌的理解与爱护;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组织参观烈士陵园、国防教育基地等活动,在其中融入重温入党誓词、朗诵红色诗歌等环节,传承红色革命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动国防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创新相结合。在征兵季节,以军协社团为主体举办入伍政策宣传专题活动,通过宣传栏海报和微信、校园网等信息化平台推送征兵信息,加强宣传力度。

(四)构建光荣事迹素材库促进成才感召力

身边的模范榜样带来的心理感触更直接,感召力也更持久,因而构建光荣事迹素材库能够更好地发挥优秀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挖掘和收集退役军人群体的光荣事迹丰富充实光荣事迹素材库,包括军旅生涯中的闪亮时刻、心理历程、成才事迹,以及退役复学后在国防教育活动中取得的典型事迹。同时搭建合适的平台,请优秀退役复学大学生讲述从军历程,分享部队生活训练的收获与体会,让大家在身边同学真实的故事里感悟体会。还可以制作优秀事迹宣传板在全校范围内展示,形成校园国防文化的氛围熏陶,引导同学对军队生活的向往,激发爱国情怀和参军热情,增强从军报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猜你喜欢
复学军旅国防
军旅青春正步走
花开疫散复学日,少年逐梦正当时
——长春市赫行实验学校小学部一至五年级师生重返校园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胸怀军旅梦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本期主题:军旅
开心复学
王伟平书记对学院返校复学防疫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指导
严把“四关”唱复学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