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退役大学生士兵再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4-01-06 05:15杨茹浩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2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士兵政策

杨茹浩

军队兵员的来源和质量直接关系到部队战斗力建设,军队也已经成为知识、技术、人才的集中领域,因此,从优秀大学生中招收士兵,经过军队的严格培养和刻苦训练,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士兵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强大的心理素质,使其快速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技能,也进一步提升了我军综合实力和战斗力。但是当大学生士兵退役之后选择离开军队继续完成学业时,与之相关的再教育问题也随之产生。本文通过分析退役大学生士兵再教育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结合退役大学生士兵这一群体的特征,提出对退役大学生士兵再教育工作的有效对策,从而帮助其更快转换角色,同时为完善我国退役大学生士兵再教育工作体系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退役大学生士兵再教育工作现状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大学生士兵再教育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例如在学费减免、政策资助、助学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同时,各级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退役大学生士兵再教育工作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其次,高校在退役大学生士兵再教育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也需要进行优化和加强,以此来配合相关政策落实,并着力提高退役大学生士兵再教育质量。

二、退役大学生士兵的群体特征

(一)作风优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退役大学生士兵通过部队生活的磨砺和锻炼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素质和能力。严明的纪律和严苛的训练促使他们始终保持严谨勇敢、敢于担当、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在军队中接受了坚定的党性教育和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教育,培养了他们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即使是在离开部队之后,军人的优良传统仍然在大学生士兵的生活和学习中延续。

(二)政治觉悟高,思想发展成熟

部队系统完备且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士兵坚定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觉悟、保持政治定力、强化政治担当。相比之下,退役大学生士兵的思想发展更为成熟稳定,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更加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快速准确地做出自己应该做的决定,并能持之以恒地完成自己既定的目标。

(三)适应性优势,内心承受能力强

由于部队生活体现出地域性、封闭性、抗压性等特征,因此大学生士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适应性优势,即能够相对快速地适应陌生环境。同时,大学生士兵在军队期间参与过的军事训练或军事活动,使得他们在面对困境或困难时的承受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抗压能力较强,这些特质在退役大学生士兵复学返校后的适应期和学习期内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退役大学生士兵再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方面

虽然在退役政策中规定了地方政府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退役复学大学生士兵的支持,但是对于退役大学生士兵再教育方面的优待政策描述并不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相关政策的优待力度降低、落实难度增加、政策解读偏差等问题的出现,使得退役大学生士兵再教育工作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

(二)高校方面

与数量庞大的在校大学生相比,退役大学生士兵的人数只占少数,因此部分高校对于退役大学生士兵再教育工作的重视关注程度并不高。同时,尽管部分退役大学生士兵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但大多数人的专业基础较为薄弱,教育领域的课程设置需要精准对接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才能充分发挥开设课程对学生的正向促进作用。目前部分高校在退役大学生士兵再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和退役大学生士兵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还不够。高校重视程度不足、课程设置不完善、师资力量短缺便会导致退役大学生再教育工作推动缓慢。

(三)个人方面

退役大学生士兵需要经历两次身份和环境的转换,即入伍前和退役后的“学生”和“军人”身份,以及“军营文化”到“校园文化”的变化。受传统思想影响,不少大学生士兵入伍前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为入伍只是为了“镀层金”,对退役后接受再教育存在认知错位,因此在退役之后未能及时地转换角色,接受再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缺乏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

四、推动退役大学生士兵再教育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政策解读与宣传

完善且健全的政策如果无法被理解、不能被落实,则失去了政策出台的意义。强化退役大学生士兵再教育方面的政策解读与宣传,需要政府、军队、高校、社会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坚持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宣传模式,规范做好政策解读与宣传工作。一是用好传统媒体宣传,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渠道,宣传退役大学生士兵再教育方面的政策制度,不断提高社会关注度。二是强化网络宣传,积极利用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平台、各类新媒体平台,通过开设专栏、定期推送、交流互动等方式为相关群体提供可视、可读、可感的政策宣传解读服务。三是做好阵地宣传,在各级服务大厅、高校或企事业单位信息窗口等醒目位置,摆放退役大学生士兵再教育方面的政策宣传手册资料,做到手册内容及时更新、资料种类及时补充。四是常态化开展社会宣传活动,积极探索开展集中宣传解读活动,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横幅、宣传标语等媒介,协调联动做好退役大学生士兵再教育工作政策宣传解读。

(二)建立长效帮扶机制

退役大学生士兵再教育工作涉及的不仅是个人,更需要高校、各级团体、教师的重视和关注。一是引导其进行正确心理调适,虽然退役大学生士兵具有适应性优势,内心承受能力强,但军队和高校毕竟存在着差异,多次的身份和环境转换,可能会使他们无法完全融入校园再教育的环境,因此需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工作者的思想育人功能,主动培养退役大学生士兵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积极融入校园生活,排解忧虑情绪,进行自我心理调适,顺利完成“军人”到“学生”身份的转变。二是建立学业预警机制,部分退役大学生士兵的专业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可以开展“一对一、结对子”学业帮扶活动,邀请学生党员或学生骨干参与活动,不仅能够帮助青年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校园,还可以帮助学业基础薄弱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制定专业学习计划、提升专业学习成绩,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扶,促进其学业进步。

(三)加强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应加强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退役大学生士兵再教育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一是成体系稳步推进课程与实验室建设。加快专业课程改革步伐,结合实际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进一步推进教学内容趋于系统性、实用性和科学性,设置教学特色鲜明、满足实际需求、理论结合实践的高质量专业课程;统筹考虑实验室资源与课程设置相配套等因素,对标退役大学生士兵实际学习需要,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辅相成。二是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业对口、教学能力突出、教学素质良好的高质量师资队伍。要遵循“适应学科发展需要、符合专业特色需要、满足科研水平需要、提升教学质量需要”的原则,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人才稳定发展机制,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注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才能为退役大学生士兵再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师资队伍保障和支撑。

(四)把握群体特征,注重教育引导

退役大学生士兵的群体特征显著,因此,把握其特征并实现教育方式方法创新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根据他们的特征,采用灵活且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教育引导,帮助退役大学生士兵正确认识再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根据自身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学会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同时,退役大学生士兵也应不断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加强个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注重加强体育锻炼和文化知识学习同步提升,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五、结语

当前,我国退役大学生士兵再教育工作还处于发展阶段,政府、高校和个人三个层面共同发力是关键。政府要加强对退役大学生士兵再教育工作的指导,强化政策宣传,发挥好引领作用;高校要加强对退役大学生士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加强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为其顺利完成再教育奠定思想基础和专业知识基础;个人则应积极转变学习观念,强化退役大学生士兵再教育的内在动力,全方位、多举措助力退役大学生士兵在新的人生起点上拥有更多可能性。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士兵政策
英军士兵正在放飞Puma-LE无人机
政策
政策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助企政策
政策
士兵独白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一个士兵的最后一封信
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