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初探

2024-01-06 05:15单体慧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2期
关键词:战场军事人才

单体慧

在我军联合作战体系中,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其培养使用直接影响着军队改革效益的提高[1]。军事领域变革,对新时代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现实需要

(一)应对科技发展的需要

中国进入新时代前后几十年,新一轮科技革命迅猛发展。计算机GPU算力的提升促进了神经网络向深度学习领域迅速迈进;5G技术的落地商用促进了物联网技术快速普及;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促进了大数据诞生与发展。科技的进步是影响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中国的科技发展不应该落后[2]。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应该顺应科技发展,研究先进科学技术,成为新时代科技转化战斗力的纽带。

(二)顺应军事变革的需要

全球军事领域变革正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武器装备逐渐高科技化:远程目标打击精准化提高、装备隐身性能加强、装备无人化与智能化不断发展;战争信息化建设迅速发展并且具有明显局部特性;军事指挥战术更加灵活,强调单兵战斗力[3]。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应该适应军事变革,熟悉并参与研发新型武器装备,模拟战场环境训练指挥战术,不断提高作战人员单兵作战能力。

(三)适应职业特点的需要

联合作战职业领域有着明显的特征:层次分明,注重分阶段培养。首先,抓实基础,培养基础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军事基础知识水平和过硬政治素养;随后,进行指挥专业能力专项强化,提高联合作战能力,引导形成科学军事思维,激发强烈创新能力;最后,在不同级别、不同阶段、不同指挥岗位上身兼多种职务,以适应战场战斗实际情况,提高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能力素质[4]。

二、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能力素质

(一)过硬政治素养

我军是一支人民军队,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保证指挥人才队伍思想高度统一[5]。军事行动中指挥员要带头服从政治大局,保证从政治的高度思考解决军事问题,始终坚持党、国家和人民的立场。把听党指挥放在首要位置,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确保在任何时候都做到对党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二)联合作战能力

联合作战过程中往往涉及多个军兵种之间互相配合统一行动,这要求在联合作战中指挥人才需要熟悉各军兵种基本知识。了解作战对手的成员组成后,能够进行相应的战场态势判断和战斗兵力布局。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要熟悉作战指挥的几个基本理念:双方兵力对抗性、战场态势信息化、各军兵种联通性、军事行动协同性。要强化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作战指挥素质,运用科学统筹方法,做到对战场空间兵力部署和作战行动时间规划精准掌握。还需要不断提高全方位主导作战筹划与实施的认知,保证各战场军兵种战力部署形成合力,各阶段作战计划有机衔接,最大限度发挥军事行动中作战协同整体威力,确保成联合作战目的准确、实施连贯、总体统一、指挥高效。

(三)科学军事思维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必须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在军事行动过程中,做到客观分析现场状况,结合实际进展反馈,不断提高军事思维能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要有能够洞悉军事变革动向的战略眼光。思考问题要能站在全局的高度,综合平衡各类矛盾诉求。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核心能力,在于掌握和指挥作战,实质上就是能驾驭战争打胜仗的本领。要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克敌制胜的全局观念,强调全局谋划、统筹谋略的意识,使决策快速、准确、高效地进行。

(四)强烈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先导。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要有创新意识,不断求知,在实践中勇于开拓创新;同时,把学过的知识积极转化为实际应用,尊重科学和客观规律进行创新创造。在军事行动过程中,不断创造带兵新法、训练新法、战术新法,当好打仗的“设计师”。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要在理论上实现创新、在战法上实现创新、在指挥方式上实现创新,借助创新能力在部队建设中提高效益、在作战指挥中提高效益。

三、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路径

(一)发展规划

目前院校与部队联合开展办学训练,是军队院校实战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6]。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规划需要自上而下设计。首先,联合作战参谋部调研探讨制定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职业能力和培养总体需求。其次,各级机关要加强对联合教育训练工作的指导、规划和政策支持,促进部队训练与院校教育的紧密合作,制定出全军联合教育训练的总体方案。制定联合教育培训工作规范,科学配套,操作性强,确保联合训练任务能够有条不紊、有计划、有保障地实施。最后,联合作战指挥学员一旦进入岗位,根据能力标准高低和成长经历划分不同批次进行培养,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训练或强化训练,为不同岗位提供各种级别的任职和晋升培训,确保训练层次分明、各阶段之间衔接紧密。采取贴近实战、野战化等方式训练,模拟战场环境、熟悉作战流程,使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规划高效提出,有效落地。

(二)课程体系

根据联合作战人才培养层次分明、注重分阶段培养的特点打造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计中要划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军事专业领域课程要涵盖各军兵种训练科目,重点加强联合作战指挥理论学习,重点研究增强作战体系和力量构成、作战力量部署和战场运用等问题,培养作战指挥和协同作战的方法,做到理论研究在实际行动中灵活运用。注重加强对联合作战战例(案)、想定作战、综合演练等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中做到融会贯通。

(三)师资队伍

为联合作战人才培养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结构更合理,教学水平高、师德师风好、思想政治硬的师资队伍。首先,提升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不断强化联合作战理念更新,借鉴实践经验提高理论素养,熟练掌握联合作战的基础知识和作战理论,熟练掌握指挥和运用联合战场兵力和熟练运用联合作战训练方法[6]。其次,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制定相应人才引进计划,由院校专家、外聘专家组成领军队伍,对联合作战人才培养教员队伍进行指导。最后,不断更新教师队伍的联合作战培养方法,采集分析联合作战人才培训后到部队岗位履职经验和问题,分批组织院校师资队伍到军队交流调研,提升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7]。

(四)激励任用

联合作战人才培养要注重过程激励、任职经历和考核评价。首先,注重精神物质激励。要提高联合作战人才的心理满足度和自尊心,多角度、多层次地用情感留住人才。要综合考虑联合作战人才实际需求和家庭生活状况,特别是在他们遇到福利待遇、住房安置、家庭成员就业和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时,一定要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其次,增加任职经历。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至少要有三个方面的实践经验,分别是:院校中高级培训;不同军兵种任职经;联合训练等军事活动[8]。让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在不同岗位任职中历练业务本领。第三,考核评价。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注重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性资料采集整理,准确反应人才培养过程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打造全过程、多层次、多角度考核评价模式。

(五)法律保障

我军要着眼于发挥战区在联合作战中的作用,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体系完备的联合作战法规体系,形成以《联合作战条令》为核心的联合作战条令群[9]。持续推进我军联合作战法规制度建设,适应各军兵种和战区各特点,依法加强监督,提高整体作战能力。

四、结语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指挥调度多军兵种力量,是战斗力生成的关键。从科技发展、顺应军事变革、适应职业特点三方面分析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总结了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必备的政治素养、联合作战、军事思维和创新意识,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发展规划、激励任用和法律保障五个方向探讨了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路径。确保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战场上,业务素质超常,协同作战意识好,作战指挥能力强,提高新时代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战场军事人才
人才云
战场上的神来之笔
C-130:战场多面手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也门,西方反恐的第三战场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