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的路径探析

2024-01-06 05:15叶少文陈芮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2期
关键词:教育者教学内容政治

叶少文 陈芮

思想政治教育从经验走向科学,并经过三十多年的长足发展,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质量和效果也成为现阶段社会关注的重点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作为对象层面的成果体现,深刻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水平。新时代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体现学科发展成果、提升教育质量层次、落实育人使命任务的迫切需要。探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影响因素分析,探析合理的提升路径,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概念及其内涵

“获得感”这个词汇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本土特色,最初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提出,主要是指人民群众的生活满足感,后来扩展到教育领域,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由此,“获得感”一词被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1]。表示当我们从现实世界中获得了确定的成就之后,我们的一种主观的感觉或理解。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他们的“获得”意味着他们在全面、全流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其内心真实的需要都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和满足,从而产生了对于认识、情绪、行动等各方面的积极的个人感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不仅是其在社会实践中对于世界、人生和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是其全面素养和技能的增强。然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产生,往往会受到诸如教师、接受者、特定的教育主题以及实际的教育背景等各种因素的限制。所以,为了增强他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我们必须在这些领域投入更多的努力和创新,以便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形成受到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深入探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其价值。

(一)教育者:教育理念缺乏人文性

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有限,无法完全适应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客观条件限制着教育者的创造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做人的工作,其内在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与教育对象平等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精神、知识和道德的充分交流。但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部分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艺术,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人文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教育者受到自身认知能力、思想水平等局限性的影响,在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时有时甚至会误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艺术的运用过程中。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缺乏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针对性,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状况,教育方式较为单一,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感,进而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提升和发展。

(二)教育对象:心理预期与实际获得感存在差距

学生的心理预期与实际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存在差距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期望与实际的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存在不匹配。首先,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之前,在心里或多或少地对其有着一定的心理预期,有着自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部分大学生可能感受到的教育内容与他们的心理预期不符,导致他们无法满足内心的需求,进而无法产生获得感。其次,学生的心理预期可能与教学内容和方式不匹配。学生可能期望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而实际上教学内容可能较为枯燥、单一,缺乏吸引力。同时,学生可能期望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学习相结合,而实际上教学内容可能缺乏与实践的联系,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教育环境:过于分散、整合性较差

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影响不容忽视。校园环境、课程设置和教学设施、社会舆论环境等,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产生影响。首先,教育环境中的校园文化和氛围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产生影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和氛围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其次,教育环境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重要因素。如果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能够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相结合,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就会得到提高,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此外,舆论环境也可以影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和参与度。在健康的舆论环境中,大学生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社会实践等活动,从而增强获得感。而在不良的舆论环境中,他们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怀疑和抵触情绪,导致获得感下降。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提升路径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始终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因此,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一定要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提供支持。首先,高校需强化自主培养和引进思想政治教育高素质人才的能力。制定合理、规范的管理政策,营造良好的科研学术环境和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做到引进人才,还要做到留住人才,高校既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完善外来人才引进的管理制度与方法,也要重视本校思政管理工作者、教师和领导干部的自我发展。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修,为其对外交流借鉴提供全方面支持。坚持“对外求引进”与“对内谋发展”两条道路并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2.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体系,以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状况和学生实际需求。思政教材作为培养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重要工具,必须始终保持其内容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第一,高校思政教材应当充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社会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二,及时捕捉社会热点和趋势,将其融入教材编写中。这需要教材编写者具备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能够从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和价值观念。关注新兴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将科技与人文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影响和作用。第三,更新案例。结合时代背景和现实需求,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时效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和思考。针对不同年级、专业和群体,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案例,以增强教材的适用性和吸引力。及时更新案例库,确保案例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以避免误导学生或产生歧义。

3.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提高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2]。第一,设计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和操作掌握知识。第二,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第三,通过模拟情景、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情境感知和情感体验,提高教学效果。第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课程、学习社区等,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第五,开展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制订科学的评价考核标准,鼓励优秀表现并给予奖励激励。要把主渠道和主阵地结合起来,形成协同育人合力,首先必须制订科学的评价考核标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之中,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然而高校的评价标准往往只是从教育资源的利用状况、软硬件设施的配备情况等出发,忽略了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对评价标准的考量。因此,高校需要尽快完善和厘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基础理论,在普遍认同和接受的获得感内涵上,结合当代大学生突出特点,聚焦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定领域,制订能切实反映实际情况的、可衡量可观测可行的评价指标。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作量问题也可以通过规范、合理的标准进行分配。

猜你喜欢
教育者教学内容政治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