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意义

2024-01-06 05:15侯佳鑫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2期
关键词:美育高质量美的

侯佳鑫

美育的本质是对人的教育,使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健全的人,引导人树立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超功利性的,抛弃自私自利的思想。在教育的本质上,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具有同一性,都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陶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塑造完美的人格、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继而,将美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为高校的全面育人奠定夯实的基础,顺应了新时代大学生发展的需要和人格教育的需要。

一、内容与形式的交互作用

美育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中不仅要有艺术课程,更重要的是融入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和大学生的全部生活中。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都应重视美育、参与美育。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美育”的概念,主张美育融于生活、生活融于美育,生活就是美、美就是生活。同样也要将美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让课堂教学、社会实践、队伍建设充满美,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式、单一性的教学。

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美育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和“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在自然与社会中发现美,陶冶人的情感。大学生能够发现思想、道德、精神、人格、修养、品质、三观方向中的美,在这些方面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就是美育所要达到的育人成效。同时,美育通过美的素材、美的形象、美的理论帮助大学生来感受美、发现美,获得美的思维和意识,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将美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利用中国传统美学文化,如诗词歌赋、传统绘画、上古神话、经典名著中的礼乐教化、爱国精神、理想情怀,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寓思政教育于美育乐趣。把美的形象、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理想结合在一起,帮助大学生学会运用美的眼光看待事物、指导自己的实践和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形式会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让教学内容发挥出最大的赋能。有效的教学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获得感。审美活动是丰富教学形式的有效方法之一。审美活动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下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品味和修养,让大学生从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中转向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通过欣赏美的事物,在情感和精神上得到满足和慰藉,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目的,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理性和美育的艺术感性有效结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效果。

美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实践和育人实效性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美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能够更好地提升思政育人的纯度和广度,让大学生在在美育的陶养中用真善美的眼光看待世界,实现思想、理论和情感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

二、高质量人才的培养需要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校教学的全过程,注重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势,只有坚定“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和大学高质量发展、内涵式发展的大势”,才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社情的基础上,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美育旨在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各种能力全面、协调、和谐发展,在高质量人才培养和人的全面发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十大指出,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高质量教育和素质教育共同指向了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其中,美育是净化心灵、高尚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是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需要。加强大学生美育,是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没有高质量的美育,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美育和思政教育都是针对人的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共同推进大学生成为高质量人才。将美育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激励作用,完善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品质、价值观念,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果将美育隔离在思想道德教育之外,以单一的思政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来引导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认同,会割裂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违背新时代对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要求。美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耦合,满足了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不仅增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还能够推动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促使大学生不断地超越自我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事半功倍地帮助大学生培养“真、善、美”的品质。

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不仅囊括了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创新精神,更是综合素质的提升。把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顺应了高质量人才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以生为本的时代要求

新时代大学生面临着社会上各种思想、文化、道德的冲击,“青年学生未来要适应社会,要与各种人、各种事、各种困难打交道,特别需要健康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美育就是培养真善美的过程。”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是以生为本的时代要求,尊重了大学生的需求,真正地做到一切围绕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学生。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美好”彰显了社会对“美”的强烈需求,侧面反映了美育对人民的重要性,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把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认清时代的使命和责任,既满足了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又陶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美育既是专业教育,也是普遍教育,承担了大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普遍认识。把美育同大学生对美好生活愿望相结合,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不断使大学生在精神和情感上获得满足。把美育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尊重大学生主体性的全面发展意愿和对美的追求,是大学生对于情感、精神、文化的迫切需要,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通过情感体验、内心感受稳步推动以生为本。大学生在美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会产生心态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主人翁的角度去理解和接受教育,正如《论语》所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学生认识到学习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将转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态度变成内在的自我修养。习近平总书记讲“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将学校的以生为本拓宽到社会的以人为本,用具有高品质的美育和德育服务人民,提升全社会的审美素养,激发全社会的创新能力。

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喜悦、满足、轻松、美好、趣味等情感体验,促进了大学生对价值、观念、道德产生充分的理解和热烈的感情,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

四、结语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能够充分发挥美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意义,更好地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新时代的高校教育更加重视综合素质的教育,在《论语·宪问》中 :子路问成人。子曰 :“若威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文艺,文之一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可以看出一个学生的机智、谋略和德行没有相应的礼乐为衬托,那就难以脱离粗鲁的本性,只有具备了礼乐德行,举止谈吐才会显得有修养,这也是人格教育的目标,也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目标。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使彼此相互补偿、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美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猜你喜欢
美育高质量美的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