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2024-01-06 05:15苏德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2期
关键词:内蒙古草原内蒙古草原

苏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内蒙古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作为祖国边疆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加快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党中央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

内蒙古主要由高原、山地、平原、沙漠和沙地五大地貌构成,总体上以高原地貌为主,统称为内蒙古高原。其中,内蒙古沙漠和沙地分布广泛,中国著名的九大沙漠有五个在内蒙古。内蒙古地处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众多山系的环绕,大部分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自然条件复杂,降水量少,蒸发快,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显著,是生态脆弱地区。目前,正面临着保护生态环境与加快经济发展的双重重任。现如今,内蒙古草原的生态恶化已是不争的事实,20世纪60年代以来,内蒙古草原退化面积日益扩大,速度明显加快。20世纪60年代时,草原退化面积约18%,80年代时已发展到39%,而本世纪初则达到73.5%。

回顾内蒙古生态文明的建设历程,可分为以下两个时期。

第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在这过程中,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有了长足发展。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工业产值不断增加,环境问题逐渐显著,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及保护问题,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和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果。1981-1985年进行的草地资源调查表明,不仅当时内蒙古草原的退化率已经上升至39%,而且整个草原面积比60年代减少了约1.38亿亩,即统计年鉴上一直保留至今的草原面积官方数据的10.4%已经消失。而到了世纪之交,草原的退化比例几乎翻番,攀升到73.5%,而且草原总面积比20世纪80年代还减少了8%[1]。如果按可利用面积计算,20世纪50年代初的草原总面积到世纪之末已消失24.7%[2]。这些数据表明,内蒙古草原的退化逐渐加剧。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时,自治区抓住了机遇,通过国家建设资金的支持,全面启动了青山、碧水、蓝天保卫战,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增加,生态建设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转变。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期的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

这一时期的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也进入了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生态建设的理念、内涵、方式都不同于之前时期。社会发展从单一的生态保护建设转变为以人为核心的综合性工程,更加注重不同部门及产业间的协调。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状况全面好转的一年。占自治区总面积74.5%的六大草原,处处生机盎然、草美花香。占自治区总面积23.3万平方公里的五大沙漠和五大沙地,荒漠化面积由20世纪末每年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现在每年缩减1980平方公里。在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的有力推动下,内蒙古防沙治沙事业步入了迅速发展的轨道。以库布其沙漠治理为例,截至2023年底,横跨内蒙古三旗的库布齐沙漠,30年前植被覆盖度不足3%,每年发生沙尘暴50多次,是飞鸟难越的“死亡之海”。为了走出去,亿利资源集团开始治沙征途,开启了大规模的沙漠治理行动。在沙区人民的努力下,库布其沙漠有6000多平方公里披上“绿装”。库布其的绿,亦是世人皆知。曾经的“风干圪梁”变成了绿色家园。1.86万平方公里的库布其,三分之一披上了绿装,成为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其亿利治理区植被覆盖度从不足3%增长到如今的65%。因此,在中国的生态建设史上,库布其写出了最动人的一笔。

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

第一,生态环境脆弱,对草原的科学利用不足。内蒙古荒漠化土地面积约9.33亿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水土流失土地面积约2.79亿亩,居全国之首,沙漠化土地面积约6.24亿亩,全区草场、农田、林地等潜在沙化面积占全国潜在沙化土地面积的76%左右。内蒙古是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不足,工业化水平和农牧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加之地广人稀,大气、水源、土地等污染。

第二,无休止的盲目开荒。过去的科尔沁大草原是“平地松林八百里,风吹草地见牛羊”。此地为游牧之区,属科尔沁三旗,产马犹盛,水草肥美。而无故开垦以来,牧群渐趋,水草稍恶,而畜牧也未见滋繁。特别是1931-1945年日本侵占东北期间,建立“满炭株式会社”以来,大肆掠夺森林,红山已不再赤,成为秃山。草原也遭破坏,生态环境恶化。1966-1973年间,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倡导“牧民不吃亏心粮”,大面积开垦草场,破坏植被,造成荒漠化发展。在干旱地带,乱开路、乱挖药材等,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植被。

第三,草原超载过度放牧。内蒙古草原属温带草原,它是欧亚大陆草原的一部分,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酷热而短暂,植被由于生长期短,再加上年度间不规律的降水。在严酷的环境中牧人和五蓄随自然生态系统同步协同进化。改革开放后将土地承包制移植到内蒙古草原牧区,牧民在自家小块草场上连续放牧。定居后牲畜每年行走的距离是游牧行走距离的1.6倍,造成定居点周围牧道众多、重叠利用,使得草原退化。过度放牧是导致内蒙古草原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牲畜数量的增加和放牧时间的延长,草地的自我修复和恢复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导致草地不断遭受破坏和退化。

三、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面临问题的对策

第一,科学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为了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必须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务,分类施策、集中力量开展重点地区规模化防沙治沙,协同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突出治理重点沙区旗县,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要继续加大绿色科技投入,促进绿色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推广。要结合自身的特点,重点布局和开发低成本的节能减碳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加大沙化土地治理、光伏治沙技术等,并推动实现产业化,切实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第二,强化草原森林湿地保护修复。加大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湿地保护修复、水土保持、退化森林草原修复,整合和创新现有生态建设和保护模式,因地制宜,突出自然恢复为主。要加大对已遭破坏生态的修复和对生态脆弱地区的投入,促进形成自然生态和人居环境的良性循环。严格落实草蓄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促进草原修生养息,防止超载过牧,以更好地巩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所取得的成果。支持内蒙古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第三,深入开展环境污染防治。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重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加强呼包鄂、乌海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要加强水源地保护,系统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加快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及察汗诺尔等水生态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开展水体内源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增强河湖自净功能。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支持内蒙古深化排污权交易试点[3]。

第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加快霍林河、包头铝业等低碳园区建设,推进鄂尔多斯蒙苏、包头达茂零碳园区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加快创新成果转换。在煤炭矿区、物流园区和钢铁、火电等领域培育一批清洁运输企业。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在内蒙古建设碳计量中心,支持呼伦贝尔、兴安盟、赤峰等地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支持内蒙古发展绿色金融。

四、结语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担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准确理解这一科学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好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更好用以指导实践。近年来,自治区政协围绕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大力弘扬“三北精神”和“蒙古马精神”,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猜你喜欢
内蒙古草原内蒙古草原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第十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守望相助在美好家园”蒙古语歌曲创作笔会在呼举办
可爱的内蒙古
第十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永远的春天”——内蒙古自治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合唱展演圆满落幕
内蒙古草原上织起幸福的网
爱在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