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与经验

2024-01-06 05:15洪菲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2期
关键词:基本原理中华马克思主义

洪菲

作为来自欧洲的外来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相同的思想观点,这使得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生根发芽、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辩证法思想和共产主义理想,以及《易经》的辩证法思想相一致,与儒家对大同社会的向往相一致。这些相似性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的深层意蕴。因此,只有在人类文明内在结合、相互吸收和创造性发展时,才能实现两种不同文化道路的有机结合。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

(一)深刻领会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容

毛泽东在分析和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时,经常用中国文化来表述。例如,毛泽东用中国传统社会的两点论,又称“两分法”,简明、生动、通俗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特别是对立统一规律;用“有的放矢”来阐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世界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等一系列观点。

新时代以来,中国文化和哲学的重要基础就是知与行的关系,在“知行合一”的观念中,“知”是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是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在社会变革更加复杂,人类实践形式日益多样的情况下,过去的“知行合一”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号召全党全社会践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始终保持理想信念的激情和执着”[1]。创新发展的“知行合一”精神在新时代拥有了新内涵。中国共产党人用真知、真行、真信的标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知行合一”精神,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二)坚持“两个结合”作为指导思想

二十大报告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个结合”,对“两个结合”作了进一步阐释,开创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新模式,是党的理论的又一次伟大创新。中华民族伟大的优秀传统文化一直都体现在我们的制度、道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但是一直以来没有在理论上明确地概括过。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这一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这种结合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新认识、新高度,它深刻揭示了规律、深刻总结了历史、正确指引未来的理论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面对不同思想流派的激烈竞争,为什么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契合。以马克思主义的力量创新继承发展中华悠久文明,需要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使中华文明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滋养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两个结合”产生了丰富的思想理论和文化创新,使我们党的理论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史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经验

(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两者结合的根本依据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两者结合的根本依据,是基于其理论品质和实践成果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的批判继承,对现代文明的高度批判的借鉴,马克思主义代表了人类最先进思想的精华”[2]。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根本指导,实现二者的统一。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这是我国的历史和长期实践证明的。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放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个立国之本就会威胁到我们的意识形态安全。

(二)坚持在现实中探索两者结合的路径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了它必须以现实为导向,探索实现两个结合的可能性。马克思在批判旧唯物主义时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所特有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种意识形态武器,旨在引起人们对现实的关注,捍卫工人阶级的革命思想。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就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应用和推广。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思想,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国特点进行了创造性的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了其面向现实的主张。

文本融合只是二者融合的起点。要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正具有生命力,使古老的传统文化真正具有时代性,就必须在中国的实践中推动二者的融合。在我们党100多年的历史中,毛泽东重新诠释了“实事求是”的传统思想,邓小平重新诠释了“小康”的古老理想,江泽民巧妙地运用了“与时俱进”的思想,胡锦涛重新诠释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习近平则创新运用了“知行合一”的古老思想。使中国瑰丽的传统文化从远古的堆砌中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是指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获得时代性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特点是开放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揭示社会规律的活原理,不是僵化不变的死教条。人类实践的深入拓展与解释人类实践的科学理论始终相伴发展。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马克思、恩格斯初步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他们揭露了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殖民扩张和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列宁创造性地提出了帝国主义最薄弱环节的国家可以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的思想;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框架内,走出了一条在东方落后国家如何进行民主革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面对“三大时代课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做出了回答,回答“方向性质”之问,关键做到六个“必须坚持”;回答“目标路径”之问,在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五项重大原则;回答“力量保证”之问,关键在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始终面向现实并不断更新。

马克思主义必须具有民族性。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早已成为人们的日常习惯并融入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都有体现。用人们熟悉的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输送到人们的心中,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以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气质和形态。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我们需要以开放的思维,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其更具有包容性和活力。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善于运用传统文化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民族特色,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价值观,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得更加深入和独特,例如,邓小平同志的“摸着石头过河”和习近平同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论”等都生动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实践观。

(四)坚持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当前的文化现象,我们既要抵制文化虛无主义的消极影响,避免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又要警惕文化复古主义的不合理倾向,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我们需要明确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以实现全面的文化进步。在实践中,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宝贵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强调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世界,强调以实践为基础,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注重人文关怀、儒家思想和道德伦理。在结合两者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不能简单一刀切地否定或复古。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为指导,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评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动它与现代社会相结合。要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与统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中华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UPS电源的基本原理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