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理论在内蒙古的实践及当代启示

2024-01-06 05:15谢彩云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2期
关键词:绥远抗日抗战

谢彩云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党的妇女工作理论是“妇女解放是要伴着劳动解放进行的,只有无产阶级获得了政权,妇女们才能得到真正解放”[1],只有废除私有制,消灭旧的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实现社会主义,才能真正解放妇女。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妇女工作理论也因时而异,各有侧重点。

一、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妇女工作实践

内蒙古妇女运动有着光荣的历史,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全区各族妇女充分发挥了“半边天”作用,为实现民族解放和民族区域自治,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内蒙古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战争、土地改革、解放战争,涌现出“双枪女红司令”乌兰、“延安来的蒙古族小八路”云曙碧等一大批巾帼英雄。抗日战争艰难的环境中,内蒙古妇女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勇气和热情,积极支持抗战。

1931年9月,中共内蒙古特别委员会发出“团结各族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号召。绥远女师与其他学校的学生联合起来组织抗日活动。她们上街游行,到省政府请愿、抵制日货,下乡进行文艺演出,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1933年5月24日《妇女》周刊出版,共出31期。主要内容是:①讨论妇女运动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妇女在抗战中的责任和作用;②妇女在当时所面临的就业问题、婚姻家庭问题、女子教育问题;③介绍一些苏联妇女的生活和工作;④妇女体育和妇女卫生等。这是内蒙古地区在报刊上开辟的第一个妇女园地,为日后内蒙古妇女投身革命参加抗战奠定了基础。随后,1936年3月6日,《新女性》在《绥远社会日报》副刊上问世。主要内容是:男女共同抗日,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阐明妇女解放的紧迫性;介绍世界妇女运动状况。它的问世,对促进绥远地区妇女解放,发动妇女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6年11月16日,绥远抗战暴发。12月6日,绥远省知识界进步女青年成立了妇女会。以“联络感情,促进妇女解放,唤起救国情绪”为宗旨。紧接着《绥远西北日报》副刊上开辟了《绥远妇女》专栏,宣传抗日救国、男女平等思想。在绥远抗战中,妇女会组织募捐,支援抗战。同年,阿拉善王爷福晋金允诚创办了一所蒙古族女子学校。建国初期这个地区的蒙古族妇女干部中的不少人是这个学校的学生。1937—1941年春,绥远地区以云曙碧为典型代表的22名女青年前往延安学习。学习结束后,被分配到抗日前线和抗日根据地,参加各地抗日斗争。这些妇女是内蒙古妇女运动的骨干力量。12月,武川县第八区有13个村子建立了妇救会。第二年秋,大青山抗日游击区都建立了妇救会。动员妇女做军鞋、做军衣、磨米面、送军粮、搞生产自救;出现了“妻送郎上战场,娘送儿打豺狼”的参军热潮。妇女掩护抗日将士,送信,站岗放哨,积极参加抗战。妇女在革命抗战中的坚强作用,在妇救会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在艰苦的年代里,她们舍生忘死地掩护抗日工作者,侦察敌情、传递情报,做了大量的抗日救国工作。

1941年10月1日,绥察行政公署“关于颁布暂行婚姻条例的布告”制定了暂行婚姻条例23条。明确规定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和法律上,女性享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如继承财产、参加抗日活动、接受教育等,禁止买卖婚姻及父母包办婚姻,提倡婚姻自由。1942年5月10 日,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振兴女子学校建立。这个学校是锡盟第一所女子学校,学校的不少学生成为40年代末、50年代初这个地区妇女运动的骨干力量。随后,绥察行政公署发布《关于春耕工作的指示信》,要求以村为单位组织妇女生产小组,设组长一人。由妇女互相督促、互相勉励、参加春耕,这是绥察地区动员妇女参加生产的第一个文件。1945年10月5日,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成立,并建立了女同志团支部,女同志支部成员学习并宣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以及民族平等、民族解放、妇女解放等内容。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成立大会于同年11月25日在张家口成立。蒙古族妇女乌兰作为卓索图盟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乌兰被选为自治运动联合会常委,并被推举为妇女部长。

二、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妇女工作的特点

第一,以广大农牧民妇女为主体的妇女运动已经形成。1937年七七事变后,内蒙古地区逐步成为抗日斗争的前列。在党的领导下,内蒙古妇女工作向农村和牧区深入,广大农牧民劳动妇女日益觉醒,并积极投身于同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内蒙古上层妇女参加抗日统一战线,在内蒙古各阶层出现了妇女全面抗战的局面。内蒙古抗日工作的会议提出“蒙古平民王公团结一致抗日”“蒙汉联合抗日”的口号[2],并决定对内蒙古工作采取发动下层和联络上层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以便有效地发动群众,组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后,内蒙古地区慢慢地出现了各阶层妇女共同抗战的形势,促使内蒙古妇女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起来。

第三,内蒙古妇女运动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因为地域的便利和偏僻程度不同,也因为战区和后方的差异,更因为领导强弱的差别,都使妇女运动的开展产生了很大的差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战区、在上层的知识妇女中,妇女运动的开展是有很大成绩的,不过许多地方的妇女运动都是在自发地成长起来。这是特点,同时也是弱点。

三、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妇女工作的经验和启示

(一)抗战时期党领导的内蒙古妇女工作的经验

第一,动员广大妇女投身抗战,使妇女在国家解放中得到解放。抗日战争是动员占人口一半的中国妇女参加的一场全民族自卫战争,是妇女实现自我解放的重要条件和途径,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途径。正因为我们党一直以来重视妇女在抗战中的作用,才让妇女解放得到迅速发展。

第二,在建立健全妇女组织,开展妇女工作上给予充分重视。在抗日根据地,各级妇女抗日组织以妇联会、妇救会等形式不断建立和壮大,得益于党组织的重视和妇女工作者的辛苦付出。这些组织的广泛建立,为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对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要维护最广大妇女群众的权益,要立足妇女的实际和需要。共产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旨在维护妇女权益、提高妇女在社会中地位的政策措施。1939年,各抗日根据地政府相继颁布了《婚姻条例》,对农村妇女脱离封建家庭的压迫和束缚的传统婚姻家庭制度进行了改革。

(二)抗战时期党领导的内蒙古妇女工作的启示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内蒙古妇女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党领导的妇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永远是我国妇女事业发展的引导者,党的创新理论永远是指引我国妇女事业发展的一面光辉旗帜,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党的百年奋斗彻底改变了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妇女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世纪之变说明党的妇女工作道路是成功的、是适合中国国情和内蒙古的正确选择。

第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是内蒙古妇女事业蓬勃发展的必由之路。党领导的妇女运动启示我们,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适应内蒙古妇女工作发展要求的道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在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征程中,使内蒙古妇女全面发展的历程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第三,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联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是内蒙古妇女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石。内蒙古自治区妇联成立近70年来,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围绕国家和自治区各个时期的重点任务,团结带领各族妇女,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发挥妇联组织的独特作用。不仅如此,还要充分发挥内蒙古妇女干部学校、内蒙古妇女代表大会和内蒙古妇女网的作用,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发挥妇女“两个独特作用”。

四、结语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内蒙古地区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日。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得到了极大的推进,为彻底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在内蒙古地区革命运动的开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从抗日战争时期到今天内蒙古妇女解放、发展的道路已经走过了90年漫长的历程,取得了历史性的辉煌成果,这是党高度重视妇女事业发展的结果,也是一代又一代妇女和妇女工作者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的,凝聚了各族妇女的智谋和力量。

猜你喜欢
绥远抗日抗战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1928—1929年绥远鼠疫流行的经济影响
宽厚的“绥远方式”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抗日英烈马威龙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爷爷的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