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论粮食税》中利用资本主义思想及当代价值

2024-01-06 05:15张娅茹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2期
关键词:苏俄俄国列宁

张娅茹

《论粮食税》是列宁对20世纪初俄国经济情况和农村实际情况进行深刻反思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文献,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营养。《论粮食税》中关于利用资本的思想,对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列宁《论粮食税》中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提出背景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逐渐显露

1921年春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当时苏俄的社会现实,未见终结的余粮收集制反而导致了相当普遍的农民暴动。在战争转向和平的新形势下,必须停止战时共产主义体制,重新探索经济政策,从战时共产主义果断转向新经济政策道路。其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指导思想的失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过分崇尚国有化,几乎把国家垄断制看成社会主义的理想形式。②把自由贸易等同于资本主义,把社会主义等同于排斥商品的产品经济。③把实行粮食垄断制和余粮收集制看作社会主义的必要措施,忽视小农必须以一定的贸易自由作为生存条件。④企图靠国家行政命令组织生产和消费,从而直接过度到社会主义。

(二)俄国国内面临空前的危机

1.农民危机。在三年战争时期,农民交出了2.5亿普特的粮食得到的却是一些毫无价值的纸币,实际上是被苏维埃政权强行借粮索粮。在还没有见到余粮收集制终结的情况下,农民的消极对抗变成了积极反抗,最终酿成了相当普遍的农民暴动。

2.工业危机。农民危机不是孤立出现的,在一个小农国家里它势必会引起连锁反应、全局动荡。除此之外,极度集中的国家垄断制、总局管理制是根本不适应工业经济正常发展的。

3.政治危机。1921年春天,爆发的严重的政治危机,使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空前严重的全面危机,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它向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发出了紧急制动的危险信号:在战争转向和平的新形势下,必须立即终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列宁《论粮食税》中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向资本家学习经营之道

列宁在实行新经济政策的过程中,其中有一项措施就是用粮食税替代余粮收集制,这一措施允许农民将税后剩余的粮食在市场上流通、买卖,进行自由贸易,这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和自由贸易的发展。因此,列宁意识到向资本家学习的重要性[1],他指出,我们必须要向资本家学习做生意,学习并且一定要学会资本家的经营之道。他在《论粮食税》中首先提出:“我们应当而且必须大胆承认,在这方面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而且应当向资本家学习。”列宁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向资本家学做经济工作,认真学习资本家的经营之道。认为“只要能够从资本家那里学到我们需要的东西,付出代价是必然的,并且不管付出多高的费用和代价,都是值得的。”

(二)开辟商品流通环节,活跃城乡经济

列宁利用了很多资本主义的因素,并且积极采用和发展了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来发展俄国的经济。伴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俄国经济很快便得以迅速发展,而且随着允许农民将剩余的粮食流通到市场,进行自由贸易这一措施的普及,俄国市场逐渐扩大。因此,列宁认识到,要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将苏维埃俄国这种国家层面的共同利益,与国内小商品生产者这种个人层面的利益进行有机结合,就必须用尽一切可能的办法开辟并扩大商品流通的渠道和环节,活跃城乡经济,进而找到一种能够将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建设和农民小商品经济相联系的实现形式,而市场和商业就是实现这种联系的最主要的形式。

(三)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加强对外经济联系

列宁认真分析了国内局势,认为俄国应该逐渐过渡到新经济政策时期,实行新经济政策。主张用粮食税替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实行的余粮收集制,这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对生产和劳动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允许农民通过利用剩余的粮食在市场上进行商品流通,进行自由贸易,推动了小农经济和工业的结合发展。主张俄国还必须采用各种有益于发展工业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这种通过在苏维埃国家管理和调控之下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既保证了苏维埃政权的国家性质不会发生改变,又能促进俄国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能加强俄国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并与世界市场发生联系,这种互惠互利的贸易往来方式对俄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是非常有利的[2]。

(四)充分利用外国资本和技术

早在1918年3月,列宁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乐于吸取外国的好东西”,其中吸收外国资金就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因此,利用外国资本也是俄国“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俄国本身就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发展己经极为困难,而且随着世界战争和国内战争对俄国国内经济的严重破坏,更使苏俄再一次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的泥潭,处境十分困难。因此,俄国必须重新寻找出路,寻找资本的帮手来度过经济危机,因为缺乏资金,俄国根本没有办法恢复国内的工业生产,整个社会生产就会面临瘫痪,其他所有的生产链条便会就此断开。所以,俄国要想摆脱这种极端困难的处境,恢复和发展经济,就必须充分引进和利用外国资本。

三、列宁《论粮食税》中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经济形式

苏俄在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实践表明,充分利用市场调节这个手段,是能够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的。列宁意识到,小农经济极具分散性,并不能实现直接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是由小农经济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首先必须要对农业经济进行改造,必须采用小商品生产这种符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形式来代替余粮收集制,于是,新经济政策便应运而生。苏俄还需要采取其他可能的方法借此实现其在更大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就是俄国所要采取的最主要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无产阶级国家可以把资本主义纳入到自己的管理和调控之下,这种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是不会改变无产阶级的国家性质的。列宁认为,发展社会主义的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只要确保这种形式不会使无产阶级国家的性质发生改变,只要能够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都是可以的,而且是应该的。

(二)要重视与资本主义的合作

俄国必须积极主动地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用先进的资本主义成果来建设俄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俄国农业经济,恢复萧条已久的工业生产。新经济政策就是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最鲜活的体现。虽然新经济政策最终被“斯大林模式”所取代,但是,它的实行仍然对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俄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扫除了很多障碍。随着粮食税政策的实施,列宁认为,在促进小农经济大发展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对商业的发展,要把商品流通作为发展俄国商业的中间桥梁,要向资本主义学习,要向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人学习,通过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等,掌握其中的精髓,将其转化为我们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俄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才会有保障。虽然在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付出很多代价,但只要能够对我们有所帮助,这些代价都是值得的,都是能够接受的。

(三)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1.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发展的规律告诫我们,任何照抄照搬,不顾本国当时当地具体情况的行为,最终只能导致失败。虽然一个理论的成功出世,尤其是先进的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在适用于这一理论的条件具备时,会对这类国家,或者是对这类国家所从事的某项工作具有普遍意义上的指导作用,但我们应该明白,矛盾具有特殊性,每个时代乃至每个国家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不同,处理问题时所采取的措施也应该有所不同,要切实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苏俄的国家资本主义代表了苏俄的无产阶级利益,是代表众多苏俄人民的,具有明显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有利于苏俄经济的平稳发展。因此,在实践方式上,国家资本主义的利用必须抓住一条主线,那就是始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方能维护国家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稳固,进而保障社会主义道路的向前发展。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道路过渡上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生产力水平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因而,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允许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发展。这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即我国的社会主义,在利用资本主义的时候,也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要确保公有制经济不仅要有量的优势,而且更要有质的优势。

猜你喜欢
苏俄俄国列宁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信与疑:鲁迅如何看苏俄
另一种“以俄为师”:民国基督徒苏俄观的转变(1918—1937)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
《20世纪俄国史》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