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思考

2024-01-08 23:36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50期
关键词:视域思政课立德

董 波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120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鼓励、支持高校推进思政课创新。但目前在创新思政课的过程中,不断暴露出不对等、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并且一些思政教师以及相关主管部门对思政创新认识不足,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容易导致思政创新始终停留在表面。因而,相关部门以及学校就需要不断提高以德育人的高度,加大顶层设计力度,从而不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与发展。

一、立德树人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积极意义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立足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尤其是思政课教学不仅担负着捍卫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任务,还肩负着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使命。因此,在立德树人视域下研究思政课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一,立德树人视域下促进思政课创新是现阶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立德树人就是要以德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思政教育的生命所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国思政教育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各类学校必须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发展,以立德树人为主要目标,深度发掘、融合思政建设主要资源,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融入学生成长的各个时期,从而不断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格局[2]。

第二,立德树人视域下思政课创新符合当今在繁杂环境下有效贯彻育人理念的必然要求。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推动,各类思想文化广泛且快速地传播,其中包括好的思想文化,也包括不好的思想文化。大多数“00后”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但是他们是一个内心相对单纯的群体,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容易受外界影响,缺乏辨别能力,易存在思维误区,出现错误的思想价值观念,降低道德标准。由此不难看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而思政课创新正是保证思政教育效果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牢固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有力举措。

第三,立德树人视域下思政课创新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必由之路。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人才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石。在德智体美劳中,德是第一位的,具有根本性、引领性作用,大学生要想成长成才,首先要有德,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发展及成功经验表明,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大学生,才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的目标,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不断增强创新意识,真正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第四,立德树人视域下思政课创新有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政教师的任务,而且是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远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经师易求,人师难得。”[1]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因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授学生的同时,也要不断自我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而促进学校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育人理念存在差异,阻碍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

我国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及研究领域有很大不同,要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就应该大力创新思政课。但是,由于学校的育人基本原则和方针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在积极构建思政课时,思维具备明显的差异化特点。有些学校缺乏对立德树人视域下构建思政课的重视,无法有效开展思政课。比如,我国高职类大学的教育总体目标大多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学校教育的重心几乎全部围绕学生的技术技能开展,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忽略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以至于教学工作者对立德树人认识不到位、教育跟不上,思政课创新力度远远不够。

(二)执行力弱,课程设置上尚未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将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养。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存在理念与实践落实不到位的情况。部分学校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却是轻飘飘,思政课设置较少,甚至课时不够,致使思政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更不要说思政课程创新了。

(三)缺乏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素,难以形成课程创新的系统性和持续性

立德树人视域下思政课创新,绝不是简单地设置相关课程,而是要在课程结构、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等多个方面,系统地展开全方位的研究,以此合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然而,如今我国有些学校思政课建设要素依旧尚未健全。例如,从师资力量建设角度来看,有些学校思政师资严重缺乏,无论是教师的数量还是教师的质量均未达到相关标准,思政课建设水准始终处在低水平。再比如,在编制和管理课程期间,一些学校始终未颁布与思政课相关的管理制度,甚至有的学校的思政课教学主要依赖外聘人员进行,直接造成思政课效果和创新发展并不具备内部联动体系,从而导致整合资源效率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近年来,虽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政课的育人效果,但是在具体的思政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填鸭式”教学,一些教师还是在授课时机械地读教材,授课内容枯燥乏味,授课形式刻板,学生的学习手段仍以死记硬背为主。并且一些教师不关注时事政治,理论和现实脱节,只顾自己做学问,不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导致学生缺乏上课兴趣,甚至产生对思政课的排斥情绪。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有效措施

(一)坚持和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筑牢思想之魂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安全。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其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必须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教育成效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思政课创新发展是质与量齐抓的攻坚战。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有效开展相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1.思政课建设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和逻辑情境,积极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各个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指导地位。在教学实践期间,学校要有效指导学生正确认知世界及我国的发展趋势,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积极与实践相融合,将传统式课程内容与在线媒体紧密结合,以此积极构建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立体网络教学平台,促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真真正正走进教学课堂、教材以及学生的头脑,从而有效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2.确保思政课的基本建设在学校各级党组织得到全面贯彻,促进教育科学研究提升到党建工作和思想意识工作中。思政课不应仅是思政教师的工作,而应是全体教职工的工作,这对学校各级党组织来说特别重要。我们要不断健全校领导讲思政课的制度,从政治巡视的视角为党委“抓思政课”“讲思政课”提供有效保障,推进思政课基本建设的教育理念真正融入学校党委的各项工作中,以此形成党政与思政的协调体系,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政治地位。

(二)大力培养思想政治师资团队,充分彰显育人先导作用

思政教师肩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5]。思政课教师是上好思政课的关键,因此应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自觉性以及创造性,并充分肯定思政课教师的价值。在思政课创新期间,思政课教师应勇于探索有效途径,确保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不断培养教师团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热情,使其将创造性成果应用于教学之中。学校应分层次培训思政课教师,加强教育科研,推进思政教师不断拓宽视野、提高创新高度,促使思政课教师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高度关注认知、情感以及能力三维教学目标,对焦立德树人中的“培养人”难题,积极主动地搭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构建健康教育气氛,调动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

2.思政课教师应大力创新教学方法,使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高效应用新媒体技术。如:促进慕课、智慧课堂、多媒体导学等与思政课程相结合,将新的方式方法与教学环节紧密相连。与此同时,基于学生的创新要求、知识构造,在课堂设计环节教师可以结合网络用语,尽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讲授,以此凸显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及艺术性。此外,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时,教师要多设置互动情境,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教师才能走进学生心里,学生才能愿意将教师作为朋友。

(三)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学改革

我们要善于运用“大思政课”,要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聚焦当前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在创新思政课期间,教学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规律,适当调整课程规划。并在设立思政理论必修课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需求,加设选修课程,开展红色革命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将思政理论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既能将必要的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也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提升思政素养和道德修养,有助于消除学生对思政课枯燥乏味的错误认识,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2.无论是思政教学课堂还是思政教材,都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坚持守正创新,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等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抢占网络思政教育主阵地,创新“互联网+课堂”的教学方式。比如:充分利用短视频、慕课等形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充分引入热点事件向学生讲授知识点,充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就业前景解答学生遇到的困境。摆脱传统式观点+案例的理论讲解方法,使热门话题与理论专业技能紧密联系,丰富教学内容,发挥价值的导向作用。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向学生讲解身边的先进人物事迹,如时代楷模、全国德道模范、业界精英、英雄人物等鲜活的思政课素材,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6]。

3.积极拓展实践方式,推动思政课创新。我们要充分运用社会大课堂,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元素融入“第二课堂”中。一方面,学校应深度发掘实践教育资源,特别是本地红色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志愿者服务、创新创业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使实践课堂教学方案列入思政课大纲和课余活动中,丰富实践活动,激发在校学生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要积极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组织开展实地现场教学,从而增强学生的体验感。运用党史馆、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实景式教学,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推动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结语

总而言之,在立德树人视域下,要想大力创新思政课,学校应加大对课程结构的优化力度,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强化要素支撑,开展顶层设计,促进专业课与思政课的有效衔接等。针对教学实践工作者而言,应从理念、手段、制度、基层工作等四种创新角度着手,从而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到思政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中,真正让思政课“活”起来。

猜你喜欢
视域思政课立德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