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救助船舶的关键性操作

2024-01-11 12:11黄东行
航海 2023年2期
关键词:关键性船员救助

黄东行

(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上海 200090)

0 引言

救助船舶的安全运行,大部分都是通过各种操作而完成的,其本质上就是顺利安全地完成各类操作。诸如:安全完成救助过程中的放艇操作、缆绳解拖操作,在实战训练中完成人员转运操作、货物吊卸操作等,以及在设备维护保养时对主机、发电机等维护保养操作等。因此,确保救助船舶的安全运行,关键在于在执行各项操作时能够规范、正确的操作。

1 关键性操作的基本要义

救助船舶在执行救助、训练、维护等为完成相关作业(涉及船舶安全和防止污染作业)而执行的各类操作在SMS 体系文件中我们将之称作为关键性操作。同时,从操作产生事故的可能性角度进行分类,将关键性操作分成特殊操作(指其错误仅在险情或事故发生时才会明显看出的操作)和临界操作(指其错误会立即导致危及人员、环境、船舶发生事故或险情的操作)。显然,临界操作在执行过程中不规范、不到位,那么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大,基本不可避免。当然不管是特殊操作还是临界操作,发生事故的后果都是一样的。因此,此两种操作本质上都是关键性操作,只有正确、规范关键性操作才可确保救助船舶安全运行。也就是说在安全管理中,我们只要把关键性操作能够正确的执行,那么船舶的安全管理就处于可控范围。

根据救助船舶历年来所发生的事故统计,以及外界船舶事故发生的统计来看,船舶所发生的事故大部分都因关键性操作不当而造成的。因此基于这个原因,以下着重对关键性操作进行分析探讨分析。

2 关键性操作的特点

那么,如何让每一个船员都能做到规范操作?我们从人接受、掌握技艺和能力的角度来分析关键性操作的特点,可将关键性操作分为熟练性操作和能力性操作。

熟练性操作主要指从事能按照正确流程和规范作业的操作,并经过一定数量的重复训练即可掌握的技能,并最终能安全完成工作任务,如登高作业、进入封闭处所作业、加装燃油等操作。就科学实验,熟练性操作对于一个只要满足普通智商的人来说,在开展40~ 50 h 的操作训练,且40~ 50 h 的训练是在科学间隔期间完成,那么基本上能掌握这项工作的操作技能(最熟悉例子汽车驾驶一般需要40 h 的操作训练)。当然在训练时务必要严格按照标准、流程等要求进行训练,并满足训练量能,那么此类操作基本上在技能上能满足安全的可控要求。

能力性操作是指基于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理论依据,并经实践积累、体悟和思维分析后采取的操作,也就是说通过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消化后对实践工作的认知和把握。能力性操作在实践中不仅需要扎实的法规、理论知识,也要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两者融会贯通,从而真正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操作能力。诸如船舶航行、船舶操纵、抢险救助、故障排除、应急处置等操作。

能力性操作比熟练性操作复杂得多。熟练性操作主要靠人的记忆力,经重复训练并达到一定量级即可掌握此类技能。而能力性操作除了记忆外,还需大脑的思维、分析、判断后做出的操作行为。如:船舶在通航密度大的狭水道航行,除了需要掌握避碰规则、港行规章外,对所处通航水域的分析、船舶会遇的操作、应急处置的反应等均需要一个全面的思维分析和快速决策判断,才可做出符合当时局面的正确操作行为。因此,就科学实验,掌握能力性操作是熟练性操作的倍量关系,一般在5~ 10 倍(因人而异),也就是说能力性操作需要学习训练、实践积累的时间更长,比熟练性操作需要更多的知识储备,比熟练性操作更复杂的决策判断。由此可见,能力性操作在风险管控过程中远远比熟练性操作的风险管控更加复杂、更加难。

3 增强关键性操作水平的思路和方法

从上述对关键性操作的特性分析来看,我们清楚地发现在关键性操作中属于熟练性操作的我们只要按照正确流程、规范作业进行反复训练即可掌握操作技能。而关键性操作中属于能力性操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积累、体悟等并达到一定水平后方可安全完成作业。那么如何让每一个船员正确、规范的完成关键性操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3.1 编制完善作业须知

为确保关键性操作正确规范操作,要不断编制和完善各类作业、设备仪器的通用或单船操作须知。把各类作业的职责分工、操作流程、实施要求、注意事项正确无误、详尽系统的编制成须知文件。从而让每项开展的作业都有章可遵循,有章可指导。

3.2 要建立健全相关配套的管理制度

要做到船舶的严格管理和有效监管,必须要用制度的刚性、压力的传导等手段才可确保。要不断健全完善管理性制度,确保船员的操作行为满足规范要求,不断强化船员的规范性操作,从而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作业习惯。对那些违规作业、规章操作的行为要有惩戒制度,杜绝大家在作业过程中偷懒、走捷径、不以为然等不良意识、错误行为的出现,确保各项作业能够按照操作文件要求安全实施。

3.3 加强船舶信息化建设,建立关键性操作的数据量化模型

船舶的信息化管理是提升船舶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通过船舶信息化建设,建立对每个船员的关键性操作训练的量化统计、分析模型,要用数据真实、客观、科学地反映每个船员关键性操作的水平。

在针对熟练性操作时,主要以训练总时间的达标情况,训练的时间周期和训练量级等。只要满足科学的定时定量以及记忆的曲线规律,船员对熟练性操作自然即可掌握。比如进入封闭处所作业,船员只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作业流程和职责的熟悉、测氧测爆仪等设备的操作训练等,那么经过一定量级的训练,最终每个船员基本都能正确、规范的完成此项作业。

在针对能力性操作时,需要用数学量化的形式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统计。首先要对完成能力性操作所需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法规制度的学习统计。其次对参与或完成该项操作的训练次数、实践次数以及完成情况进行跟踪统计。能力性操作在训练过程中,要让每个船员对操作的难点、要点进行理解和掌握,要让船员切实了解对整个操作过程中整体性、关联性和细节的把握度。比如在开展超大件拖航时,整个作业涵盖了航行、接拖、解拖、靠离、设备运行等多个复杂性操作,是一个系统性作业,船员在训练、实践过程中,要把握整个系统作业中各个环节的要领和细节。由此可见,船员的能力性操作水平,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前期的基本训练量能的积累,很难让船员有能力上质的突破。

3.4 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考核作为系统性管理中闭环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样,对关键性操作所开展的日常训练也要进行定期的理论性考核和动手操作考核。对船员是否掌握作业流程、清楚职责要求、使用设备仪器、了解作业过程中的风险点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鉴定船员各类操作训练的效果如何,是否达标。同时,要建立信息化考核机制,用客观数据反映每次考核情况,及时发现每个船员存在的不足和短板,也给船员的训练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针对性,减少无为的训练。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关键性操作作为救助船舶安全管理的核心,既要建章立制,强化规范操作,又要强化训练,提升操作能力,二者缺一不可,这样才可确保救助船舶在实施各项作业时风险得到有效受控,船舶才可正常安全运行。

猜你喜欢
关键性船员救助
我国注册船员超170万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闯海盗老巢接船员
水下救助抢险
关于汽车经销商DMS系统实施的关键性
论船员在海事污染中的刑事责任
淮海战役中我所知道的蒋军关键性决策(下)
淮海战役中我所知道的蒋军关键性决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