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 守护每一次“心”动

2024-01-15 15:47林美单蓉
健康博览 2024年1期
关键词:脉率心脏起搏器起搏器

林美 单蓉

心脏起搏器可以助力心脏稳定、有力地跳动,它能拯救生命,也能帮助患者改善生活。在2021年,中国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就接近十万人次。目前全国心脏起搏器使用者将近80 万人,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或许就有佩戴心脏起搏器的人。

我们的心脏仅有拳头大小,通常以每分钟60~100 次/ 分的频率不知疲倦地跳动着,一旦节律被打破(跳动过慢、过快或失常),就会出现故障甚至暂停工作。这时,身体就会发出警报,可能出现头晕、心慌、疲劳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会晕倒。而心脏起搏器这位心脏“守护者”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律、优化心功能、减缓病情恶化、预防心脏骤停。

心脏起搏器的大小如同一块扁平的怀表,重量在20 克左右,被放置在胸部皮肤下,通过1~3 根细长导线血管,连接心脏。近年来,新型的无导线起搏器仅有胶囊大小,可直接轻巧地安装于心脏之内。

起搏器根据导线的数量可分成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三腔起搏器,还有埋藏式体内除颤器与无导线起搏器。那么哪个起搏器更适合患者呢?

这要根据每个人的生活需求和医生的建议来选择。一般而言,传统起搏器主要针对缓慢心律失常;三腔起搏器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增强心脏活力;埋藏式体内除颤器能在紧要关头终止致命心律失常。

传统起搏器安装在胸前区、锁骨下方的皮下囊袋内,左右均可,左撇子也无需担忧。而无导线起搏器则更加小巧,通过导管输送,可以直接在心脏安家。常规起搏器手术伤口为4~6 厘米,愈合快。起搏器患者术后在生活上有一些特殊注意事项:

避免挤压伤口或起搏器。女性患者可以考虑在伤口上放一个小衬垫,以免内衣肩带对伤口或起搏器产生挤压。

对于年长消瘦的群体,需格外保护起搏器处的皮肤。在清洁局部皮肤时,避免用力擦洗和外力碰撞。起搏器是完全植入体内的,伤口愈合后,不会进水,所以患者可以放心洗澡。建议患者一手轻按住起搏器囊袋内的起搏器,另一手清洗周围皮肤,可防止牵拉皮下起搏器。

起搏器术后1~3 个月,患者应避免进行伸展、提举重物等大幅度活动。数月后,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可逐渐恢复正常。在进行运动时,适当控制植入侧上肢进行重复性活动,如拖地、游泳、羽毛球等。患者应谨遵医嘱,逐步增加活动强度,确保康复的效果。

起搏器虽然可以调整心跳,但并不能根治原有心脏疾病。若有其他心脏问题,如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还需要服用相关药物。

此外,起搏器惧怕强电磁干扰。不过随着技术进步,起搏器受到电磁的影响将越来越小。对抗电磁干扰,距离是关键。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应做好以下几点:

患者绝对不能靠近高压线、电视台/电台发射站、变电站、雷达地区、大型电动机、发电机、电弧光焊接等场所。这些场所均可能产生强大的电磁场,干扰心脏起搏器的正常工作,进而影响患者的心脏节律和功能。因此,患者务必远离这些危险区域。

患者在靠近某些功率大的设备时,可能也会对心脏起搏器产生干扰,例如大功率对讲机、金属探测仪、链锯、电焊机、手持电钻等。

但是不必过于担心,保持适当距离,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用电器和办公设备,只要正确操作,都不会影响起搏器的功能,患者可放心使用。在面对超市、图书馆、机场等安检系统时,患者只需正常通过即可。尽管安检设备对起搏器无影响,但起搏器可能会触发金属探测器报警。因此,外出时,请随身携带植入卡,向安检人员出示,避免不必要的困扰。

若患者前往医院就医或进行治疗,务必告知医护人员体内有起搏器。因为医院内有些检查和治疗也会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功能,各类检查应根据干扰程度分类对待。

植入普通起搏器后患者应禁止做磁共振检查。目前有新型的磁共振兼容的起搏器,可以进行磁共振检查,就诊时可出示起搏器卡,以供医师参考。务必在磁共振检查前、后找医生进行起搏器监测,确保起搏器正常工作。

对起搏器会产生影响的医疗项目有:电针、体外震荡碎石机、电休克治疗、电除颤、电刀、电烙器、短波/ 微波透热治疗、高/ 低频治疗仪、放疗、电热疗、磁疗等。这类检查或治疗患者应尽量避免,必要时可咨询医生,确保这些治疗不会对患者及心脏起搏器产生负面作用。

此外,超声、核医学检查、肺灌注/ 通气扫描、CT、X 线检查、心电图、牙科钻、超声洗牙机等医疗项目,不会对起搏器造成影响,可以正常进行。

心脏起搏器有一个预期的使用寿命,类似于“保质期”。单腔起搏器7 年,双腔起搏器5 年,无导线起搏器13 年。起搏器卡上记录着每个起搏器的担保时间。若在担保期限内起搏器电池提前耗竭,起搏器厂家将免费提供一台同型号或同类型的起搏器。

许多人误以为起搏器的担保期限代表实际使用时间,这其实是一个常见的误区。实际上,起搏器的使用時间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心率状况、参数设定和功能需求等。随着科技的进步,起搏器电池的耐用性也越来越强。在许多情况下,起搏器的实际使用时间往往会超过担保期限。

心脏起搏器不会突然“断电”,当电量下降时,起搏器会切换到省电模式,以保证安全。当检测发现电量不足达到警戒线时,一般情况下,剩余的电量还可保证起搏器正常工作3 个月左右,为更换起搏器留出充足的时间。如果患者出现安装起搏器前的一些症状,如心慌、头晕等,则起搏器工作可能存在异常,通过自测脉率可及时发现。

所谓脉率,即心率,心脏的每一次跳动,都会转化为脉搏的一次搏动。学会自测脉率对于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来说很关键,具体而言,建议患者清晨醒来或静坐15分钟后测脉率,并逐渐养成习惯,可找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提前准备手持式脉搏计数器、手表或者智能手机上的计时器,选择坐下或者躺下,把手腕放在平坦的表面上,让手心朝上;使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按压手腕上的动脉,通常在拇指和手腕骨之间的凹陷处,切记不要用拇指来测量或计数,因为拇指本身有自己的脉搏,易产生干扰。在60 秒内计数脉搏的次数,或者计时15 秒并乘以4 得到每分钟的脉率。

若患者觉得使用这种方式操作较为繁琐,也可以使用血氧检测仪或电子血压计测量脉率。根据设备的说明书进行正确操作,血氧检测仪或电子血压计一般会在测量的过程中显示脉率,此种方式对于家中有这两种设备的患者来说更为轻松与方便。另外,患者需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测量脉率,若发现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律等脉率异常或者又出现心慌、头晕、胸闷、黑蒙等症状时,及时联系医生进行评估和建议。

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应随访就医,按照要求到医院门诊,给起搏器做个检测,检查起搏器工作状态、功能是否正常,是否需要调整,目前电量“余额”等。随访间隔一般遵循的原则是“两头勤、中间松”,在安装起搏器的早期和快接近更换期时,每3 个月复查一次;手术半年后每1~2 年复查一次;平时身体有不适,应随时就医随访,做到“随心不随意”。

编辑/朱秋悦

猜你喜欢
脉率心脏起搏器起搏器
心电图检查在鉴别心脏起搏器噪音反转功能启动与感知功能不良中的应用价值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面向家庭健康监护的便携式脉搏波监测系统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基于手机的动态脉率变异性信号提取与分析
老年患者心脏起搏器术后随访依从性分析及健康指导方案
心脏永久起搏器外露后清创重置术的护理
·更 正·
针刺内关穴对正常人脉率调节作用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