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防冻疮

2024-01-15 15:47陈日益
健康博览 2024年1期
关键词:冻疮患部溃疡

陈日益

冻疮是寒冷冬天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当环境气温低于10℃(尤其在5℃以下)时容易发生,一般人要到春季气候转暖后才会自愈。但许多人一旦患冻疮后,每年一到冬季极易再次复发。

冻疮是皮肤受到寒冷刺激,皮下小动脉发生痉挛收缩,血液瘀滞,使局部组织缺氧,皮肤组织细胞受到损害而形成,好发于手指、手背、足趾、足跟、耳部、面颊、鼻尖等处,可单侧或双侧发生。因为手脚和耳郭等远离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末梢部分,容易受凉;同时,这些部位皮下组织较少,且血管表浅,更缺乏脂肪保护,保暖性能差,遇到寒冷刺激时,血管发生收缩导致血流缓慢、血量减少,于是易造成缺血、缺氧而引起冻疮。特别是正处在生长时期的儿童,组织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皮肤娇嫩抗寒能力弱,故在寒冷季节比成人更易患冻疮。医学研究还发现:冻疮的发生可能与皮肤血管对寒冷过敏有关,也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遗传因素有关。所以,经常接触冷水的人易患冻疮,长时间生活在我国南北方某些沿海或寒冷潮湿环境中的人也易患冻疮。此外,手足多汗、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等常为冻疮的发病诱因。

冻疮虽是小病,但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不易根治。冻疮初起损害为局部性红斑或暗红带紫色肿块,触之冰凉,自觉疼痛,有痒感,受热后痒感加剧甚至奇痒难忍。重者皮损出现大小不等水疱,内含淡黄色或白色浆液,破裂后形成糜烂或溃疡,自觉疼痛剧烈或局部感觉消失,严重者可导致肌肉、筋骨损伤。迁延不愈者有硬结,常常遗留色素沉著或萎缩性瘢痕,对冷敏感。冻疮不仅影响双手、脸部的美观,还会给患者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尤其小孩子,总会不自觉地用手去抓挠,更容易造成冻伤皮肤破损,引发感染而出现溃疡、流黄水等,甚至还会在睡觉过程中不慎压到患处引起疼痛而哭闹,让家长既心疼又无奈。

预防冻疮,重点是做好局部的保暖和干燥,特别是生过冻疮的人更要注意这一点。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坚持体育锻炼

平时只要身体和天气许可,应该积极进行适合自身的各种体育活动,特别是要鼓励孩子经常到户外进行身体锻炼,以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对寒冷的适应性。空闲时应多活动四肢,如能经常自己按摩手足、耳郭和面颊则更好,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预防冻疮大有帮助。

注意防寒保暖

要做好全身的防寒保暖,除根据天气适时添加衣被外,必要时,尤其在外出时,应尽早戴上手套及耳罩,穿厚袜和大小适宜的保暖鞋,鞋袜潮湿后应及时更换,以保持手足干燥暖和。

讲究饮食营养

根据每个人不同体质,适当增添富含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物,以保障营养均衡。特别是对寒冷敏感者还可适当多吃些热性祛寒食品,如鸡肉、羊肉、鹿肉、鲢鱼、茴香菜、胡椒、生姜等,保证足够的热量供应,增强抗寒耐寒能力。

居室温湿适宜

重视居室的防寒、保暖和防潮工作,有条件的家庭,不妨通过空调等设施把室内温度维持在19℃~24℃,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为宜。生活在这种环境,不仅身体感到舒适,而且有利于皮肤健康,能减少或避免冻疮的发生。

防治原发病症

冷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雷诺综合征、末梢循环不良及贫血等患者均可引发冻疮,应积极做好防治工作,尽可能消除冻疮相关诱因。

未破溃者:

●正红花油或正骨水涂搽患

处,每天3~4 次;也可用“十滴水”外搽患部,每天6~10次。

●风油精或辣椒酊少许涂搽患处,用手轻轻揉搓至局部发热,每日3次。

●伤湿止痛膏或麝香虎骨膏每晚睡前贴患部,用手轻轻按摩数分钟,每天1次。

●白芨10 克研成细末,加凡士林100克调成软膏,外涂患部,每日3次。

温馨提示:采用上述方法前,应先用温水将患部洗净擦干。

已破溃者:

●云南白药粉直接撒于溃疡疮面上,再用消毒纱布包扎或覆盖,胶布固定,每日一次。

●黄柏20 克,芒硝10 克,研为粉末,用冷水(冰水或雪水最佳)拌均匀,涂于患部,包扎固定,每日一次。

●樟脑25 克,海螵蛸10 克,研为细粉,凡士林150 克调成膏状,外敷溃疡处,包扎固定。

温馨提示:上药时先用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清洗溃疡面,如冻疮严重感染甚至化脓或用药后不见好转,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编辑/孙蓓红

猜你喜欢
冻疮患部溃疡
防控家兔疥癣病验方20例
远离冻疮 温暖过冬
都是“溃疡”惹的祸
夏天热卖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大黄治疗银屑病
冻疮
敛疮散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20例
中西医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8例
简法治疗羊烂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