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勤练、常赛”理念下“儿童研究”的实践探索

2024-01-15 11:57杨加伟
体育教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长绳重难点技能

文/杨加伟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课程理念。有专家提出现有的体育课程开展中多强调学生的“学”与“练”,而忽视了“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不难想象,受单调陈旧的学习方式、缺乏重视的学习态度、枯燥低级重复的学习内容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生所学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未能达到“学会、能用”的效果,体育知识技能未能在学生课余活动中得到应用,偏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而导致了体育知识技能“学不会、学不乐、用不了”的恶性循环生态。

“儿童研究”指儿童的研究,儿童在研究[1],强调儿童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用研究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在体育与健康的学科实践中,“儿童研究”分别在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校外体育课程中得到充分的实践应用。用研究的方法学习,可以解决学生“学不会、学不乐、用不了”的现实难题,避免体育课程实施陷入低级重复、蜻蜓点水的尴尬境地。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儿童研究”的三种形式

(一)小项目研究,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的抓手

小项目研究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基于国家课程,聚焦教学重难点,师生共同开展的课堂研究学习活动。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研究能力决定了研究的难度不宜过高,所以用“小”来表达小项目研究的特点。小选题,易上手,“开小窗”也能见“大风景”。小项目研究的落脚点可以平行于或低于重难点水平,成为帮助教师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的抓手。

研究项目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认真遴选,并不是所有教材都适合用研究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而且适合研究的教材,需要在合适的课型中开展小项目研究。适配学生认知水平、研究能力的内容才是合适的项目,研究的内容首先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产生探究的动能;其次,研究学习要能促进学生对于运动规律的把握,帮助学生理解运动技能的特点。

小学低年级段可以针对动作概念和表象做选择,例如一、二年级进行立定跳远学习时关注脚部动作是如何完成的;中年级段可以聚焦于动作技能的规律,例如反弹球的击球点在什么位置更利于伙伴接球;高年级段可以考虑选择一项运动技战术开展研究,例如“8”字穿梭跳长绳运动中不同能力学生的站位排布对小组成绩的影响。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中《“8”字穿梭跳长绳》教材的教学重点是:入绳及出绳时间的把握;教学难点是:动作迅速、协调,两学生间衔接连贯。解读教材,要想完整掌握《“8”字穿梭跳长绳》,大致需要解决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层,基本方法认知,包括跳长绳需要完成哪些步骤,描述绳子飞行的行态,什么形状?最高点和最低点在绳子什么位置;第二层,基本技能体验,包括跳长绳的进绳时机、出绳时机,为什么?大致跑动的线路是什么?从哪里进?从哪里出?为什么?跑到哪里开始跳?跳得动作怎样最合理;第三层,基本规律思考,例如跑的速度和绳摇的速度怎么配合?

教师把抽象的要点描述分解为具象的步骤,帮助学生理掌握重难点。每一个精确的步骤都是值得学生研究的小项目。《“8”穿梭跳长绳》小项目研究的主题为:用数学符号解读儿童对跳长绳的“恐惧心理”。这应该属于该技能第二层次,“恐惧心理”是进出绳时机把握不好导致的,而时机是有规律可循的,其实质就是需要学生去探究“把握时机”的技巧。

(二)小主题研究,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载体

小主题研究是学生利用周末、假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的学习活动。为了指导儿童更好地参与课后体育锻炼,本校校长室、教科室、体育教研组共同开发了体育项目小主题研究手记,该手记是记录儿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记录手册(图1)。小主题研究手记分为选项与说明、规划与准备、展开与深化、成果的总结与发布四个环节(图2)。

图1 主题研究手记封面

图2 主题研究手记目录

研究的项目具有可选择性,学生可以选择体育教师指定的项目,或者自主选择不同的项目。项目可以是体育课堂学习的延续,例如四年级踢毽子,也可以是便于儿童操作的、擅长的、喜欢的、想挑战的项目。

研究项目确立后,小研究者要做好两方面规划,研究的具体步骤,确定研究的时间节点。先制定目标,确定流程,然后规划好研究时间安排,哪些重点突破的问题,寻求哪些帮助,如何做好锻炼记录本。

展开和深化的过程也是学生发现运动规律的过程,学生要经历初步尝试、遇到问题、思考解决办法、再次实践、总结经验等步骤。研究者针对制定的目标,根据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咨询尝试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总结与反思。

成果总结与分享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回顾与展示。研究者可以对以下方面进行总结,例如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练习技巧、学习的方法、学习与锻炼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等。

(三)大单元研究,开展校外体育课程的特色

近年来基于学校体育活动场地较小的现状,学校拓展了周边的体育资源开设了校外体育课程,为二至六年级学生增设了击剑、羽毛球、篮球、足球等特色课程。校外体育课程采用半选项教学模式,每学期前会由学校分管领导牵头,体育组骨干教师实地考察教学条件,对项目进行选择。虽然不能完全做到按照每一位学生的兴趣进行自主选项,但也最大限度地考虑现实条件,对学校的体育课程进行了补充。校外课程以每学期18课时以上的大单元教学模式开展,并把原有的行政班分为两至三组进行教学,聘用专业教练开展教学,学校的体育教师也会分组巡视每节课的教学情况。

在校外课程开展过程中,学生要系统学习某专项技能,包括基本技术、战术、规则等内容,除此以外,还要了解该项目的文化比赛。学期末上交项目研究小报,作为该项目的平时表现参考标准。学生要想好切入点进行构思和完善。作品完成后,教师除了对其打分,还会遴选出完成较好的学生,让其在班级内分享。

二、用“儿童研究”践行“教会、勤练、常赛”课程理念

(一)以研导学,让研究行动引导技能学习

“学”,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即从外界获取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就要确保外界资源和“教”的正确性、适宜性,“学”的特点更加强调对外部信息的精准性获取[2]。

学的目的是用,以研导学,让学更扎实。无论是在课堂学习、课外体育活动,还是校外体育课程中的“儿童研究”都可以充分利用学习资料深入挖掘运动规律,让学生对学有更充分的认识。以研导学优势一:让儿童回顾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体育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体育学习会更加有趣味。这种形式的学才能到达理想的效果,把知识和技能真正的学会、能用。以研导学优势二:拓宽学生学习的范围。儿童可以借助多位教师包括家长的指导力量为一个小主题深入有效的研究进行服务,也可以查找资料,利用网络资源及多媒体技术,以达到对学习动作信息的精准获取。以研导学优势三:加深儿童体育学习的深度。儿童可以更充分地观察规范动作、理解动作要领、认识自身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

(二)以练固学,用“勤练”巩固运动技能

“练”比较强调对正确技术的持久性实践,“练”是一个自我主导的过程,是通过身体的不断体验,甚至是试错过程,最终达到对技术动作的熟练掌握及自动化程度[2]。对于儿童来讲“持久的练”是个难题,儿童在体育锻炼时容易因为多次失败而丧失兴致。失败时按照计划的坚持锻炼是促进儿童进步最有效的方法。遇到失败时,目标和计划会起到督促和唤醒作用,从而达到以练固学的效用。

“儿童研究”是有计划开展的,不仅是有目标的学,更是有计划的练。课堂上小项目研究时四人研究小组相互督促练习,相互纠正,课外小主题研究时有打卡记录表反馈练习执行情况。上校外课程时,教练有目标、有计划的教学与训练也能让“练”的效果充分巩固学的成果。“儿童研究”让课内外的体育学习有一定的连续性,课堂内外相结合持续对动作技能巩固练习。

(三)以赛促练,在“常赛”中享受运动的乐趣

“赛”是由内而外的展示,即把练习获得的技能等通过比赛的方式展现出来,赛的目的要明确,赛的内容要清晰,赛的形式要多样[2]。

1.小项目研究主导班级赛

双人合作“8”穿梭跳长绳是高年级重点研究的项目,课堂教学中小项目也围绕这个项目的重难点开展。小项目的研究是班级内四个自然大组进行组织。这样的组织也让班级内形成了四支长绳队,从而在课内就会成为竞争关系。跳长绳小项目研究在长绳比赛中逐步深入,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班级内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跳长绳技术,不仅收获了技能,而且享受了乐趣。

2.小主题研究指向伙伴赛

小主题研究活动把体育赛场搬到了家里,学生不仅能和昨天的成绩比,也能和家长比。多和昨天的自己相比,能更清晰地看到能力积累的过程。家长的参与让小研究变成了亲子运动会,更能够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这样的赛不仅能巩固学的成果,更能让学生体验快乐的家庭体育生活。

3.大单元研究促成年级赛

经过一整学期的大单元学习和研究,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都有较好的提高。学校以年级组为单位在校外课程中举行班级联赛,例如五年级的校内篮球联赛、四年级的羽毛球联赛。这些比赛也是对整学期学习的一种评价,这些年级比赛中成绩突出的队员不仅获得学校颁发的荣誉,还会被选入校队,成为区级运动会的梯队队员。多种形式的赛在更大范围内吸引了学生的锻炼热情,学生在奋力拼搏中感受着体育的魅力和青春的活力。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儿童研究”的实施策略

(一)小项目重在找好落脚点

课堂教学在重难点突出的基础上,落脚点要立得牢。小项目选择的落脚点一方面在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特别是教学难点一般是学生接受上有一定难度但比较重要的点。例如,投掷教材中动作的难点是连贯地做出蹬地、转身、挥臂动作。那么小项目的落脚点就可以是服务于“连贯性”的铺垫措施,难度要低于教学的难点。例如,分析动作的轨迹、步骤、慢速度的连贯。学生在接受理解了这些概念和动作后,更利于连贯地做出完整动作。

小项目研究的落脚点另一方面在于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尤其在理解动作阶段,各人的能力不同,每个学习小组总会有综合能力较强的同学,充分发挥其“小老师”的价值,会让课堂教学的效率成倍提高。另外,对于小组学习容易浮于表面成一言堂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任务设置应提出关键性问题,对于每个任务的关键性问题要求组内每位同学都做出观察,思考以及提出见解。让小组研究能发挥最大的力量,形成小组合力(表1)。

表1 小项目研究小组的任务分工

(二)小主题重在形成家校合力

小主题研究引领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形成有目标、有计划、有结果、有反馈的体育学习。小主题研究活动分五个阶段:全校统领性指导、体育教师结对研究小组、开展研究、评价研究、课堂展示研究。

第一阶段,学校下发研究手记,教研组长做全校性指导,宣讲研究手记的使用方法、要达成的基本目标、同学们可以寻求哪些帮助。第二阶段,每位体育教师在任教班级进一步细化研究任务,做针对性指导,并在班内结对研究小组。第三阶段,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在不同节点教师对各小组的研究开展进行询问,对任务的进展状况进行跟踪。例如,前期在选项阶段,教师会组织学生开视频会议,讨论各自主题的方向,在研究的规划与准备时家长也会提供学习资源的帮助,比如组织研究小组进行线下实地参观等。第四阶段,班级内先推选30%金奖、40%银奖、30%铜奖候选人上交学校,体育组组成教师评价组对各个班级的研究手记进行评价,金奖同学颁发校级证书。第五阶段,任课教师遴选班级内研究成果较好的小组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

围绕一个体育项目的细化研究,凝聚了学生、教师、家长多方面的力量,家校互动形成学生体育锻炼上的合力,课堂内外呼应致力于学以致用,学生的学习和应用得到融合,体育学习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的能力。

(三)大单元重在教学结构化安排

学生要想达到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并能应用于实践中,需要经历学会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形成运动能力的过程。大单元教学设计包含了各项技术,以羽毛球为例,包括发球技术、击高球技术、基本步法、球性等多方面。大单元教学能够把这些技术有结构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0人左右小班能保证每位学生有充分学习和练习的时间。以年级联赛、班级选拔赛为激励手段,激励学生从体能、技能全方位提升自我,积极学练。大单元教学促进体育项目学习“学、练、赛”的融合,保障学生学得全面、学得细致、练得充分、练得扎实,赛出动力和激情。

四、结语

“儿童研究”连接学生课堂内外的体育生活,让学生的体育运动从浅尝辄止走向生动活泼,让“教会、勤练、常赛”从理念变为现实,让学生学有兴趣,练有毅力,赛有激情。儿童天生就有爱研究的基因,只有让体育成为儿童的研究素材,体育才能真正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成为儿童生活的重要部分。

猜你喜欢
长绳重难点技能
高级技能
跳长绳
跳长绳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跳长绳
激光3D长绳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