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应用MRI与CT影像检查价值

2024-01-15 05:58兰善翔赣州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西赣州341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22期
关键词:多发性螺旋效能

兰善翔 赣州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本院诊治的25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CT诊断结果列为CT组,将MRI诊断结果列为MRI组,以最终结果为参考,对照两种诊断方式在不同情况下检出率。结果:MRI诊断方式下的病灶检出数量显著高于CT,病灶平均大小则小于CT,但是在检查时间与检出时间中,CT则显著低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患者金标准诊断共检出66个病灶,其中24h内16个,24~72h观察到28个,72h以上22个,螺旋CT诊断共检出48个,其中24h内8个,24~72h18个,72h以上22个;灵敏度为37.50%~81.81%,特异性为89.47%~96.60%,整体准确率为57.57%;MRI诊断检出63个,其中24h15个,24~72h26个,72h以上22个;灵敏度为87.50%~95.45%,特异性为95.45%~100.00%,整体准确率为92.42%;结果显示,以金标准为对照,MRI诊断效能显著高于螺旋CT,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中,采取MRI诊断,相较于CT具有更高的检出率,但同时其需要在梗死病灶出现的72h内才具有该效能,实际临床应用中当酌情考虑。

老年多发性脑梗死属于卒中的一类,但是与一般梗死不同,患者的病灶数量并非一处,而是存在多个病灶,一般来说多梗死病灶患者的危险性更高,其更易出现神经损伤,造成恶性结局[1]。但同时此类患者可能存在神经损伤症状,针对此类群体往往仅需要口服药物防治即可,但是其往往更具威胁性,如果未能及时检出病灶,予以给药,患者很可能在一些因素的诱发下出现严重梗死[2]。因此对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能够准确检出其的所有病灶,因为梗死病灶一般依赖影像学诊断,因此临床上主要是使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其进行诊断[3]。早期一般认为MRI的精确程度较高,能够相对理想的观察到细微病灶,因此在早期的文献中一般建议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实施MRI诊断,但是近些年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的精确度也有了极大的升高,而且在增强扫描下,其可以通过血液情况判断患者的梗死病灶,因此目前临床上也有医师建议患者优先实施CT诊断。而且相较于MRI,CT具备价格低廉,对患者刺激小、可重复性高、诊断效率等优势[4]。但是也有学者指出多发性脑梗死应当尽快治疗,但是早期梗死病灶对于周围组织的影响相对较小,直径也较小,而目前螺旋CT的精度并不能完全追平MRI,在实际诊断中,可能有一些新发的微小病灶未被检出[5]。为明确目前CT与MRI在老年多发性梗死诊断的效能,现对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本院诊治的25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65~80岁,平均(72.31±10.88)岁,女11例,男14例。

纳入标准:①符合多发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入院确诊;②且于本院接受溶栓;③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障碍、呼吸功能障碍、肝肾功能障碍;②临床资料不完整;③合并心肺血管疾病、严重性贫血、神经肌肉疾病、内分泌疾病。

1.2 方法

行颅脑CT及MRI检查前均经患者或家属同意,CT检查采用GE/e型螺旋CT和GE CT 99 LightSpeed VCT,磁共振检查采用1.5-西门子Avanto与3.0-GE DISCOVERY MRI 750w。图像均由2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独立分析。于后处理工作站对CT数据进行分析,重建层厚为lmm,再经行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对病变的部位、大小、数量、边缘、形态、密度以及与周边组织的关系进行全面评价。

1.5 TMRI 和3.0T MRI 常规扫描轴位T1WI、T2WI 及FLAIR序列,矢状位T1W1序列,以观察病灶大小及特点,部分病例建立ADC图观察DWI序列中的病灶弥散与受限情况。脑梗死分型:按照病灶的大小分为大面积梗死:直径5cm以上,超过一个脑叶;中面积梗死:直径3.1~5cm,<1个脑叶;小面积梗死,直径1.6~3cm;腔隙性梗死,直径<1.5cm。

头颅CT。基础观察层厚设置为2.5mm,层距设为2.5mm,矩阵为512×512,将听眦线列为扫描基线,实施56层连续扫描,依据扫描结果决定是否对患者行薄层CT观察。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并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度。

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信息,即病灶检出数量(均值)、病灶大小、检查时间以及检出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纳入SPSS21.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以±s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分别行t检验与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信息

MRI诊断方式下的病灶检出数量显著高于CT,病灶平均大小则小于CT,但是在检查时间与检出时间中,CT则显著低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信息比较(±s)

表1.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信息比较(±s)

组别n病灶检出数量病灶大小(mm2)检查时间(min)检出时间(h)螺旋CT 25 1.88±0.40 11.23±2.41 10.22±2.31 0.80±0.21 MRI 25 2.40±0.61 8.66±1.32 18.40±2.66 1.88±0.41 t 3.564 4.676 11.609 11.723 P 0.001 0.000 0.000 0.000

2.2 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效能

25例患者金标准诊断共检出66个病灶,其中24h内16个,24~72h观察到28个,72h以上22个,螺旋CT诊断共检出48个,其中24h内8个,24~72h18个,72h以上22个;灵敏度为37.50%~81.81%,特异性为89.47%~96.60%,整体准确率为57.57%;MRI 诊断检出63 个,其中24h15 个,24~72h26个,72h 以上22 个;灵敏度为87.50%~95.45%,特异性为95.45%~100.00%,整体准确率为92.42%;结果显示,以金标准为对照,MRI诊断效能显著高于螺旋CT,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2.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对照

表3.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诊断效能(n=25)

3.讨论

多发性脑梗死属于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6]。明确梗死病灶的情况,确认患者的梗死程度与病情,具有重要价值。因为梗死病灶检出就可以直接观察病灶组织影像学,因此其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对于脑梗死的诊断一般为MRI与CT[7,8]。相较于CT,MRI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脑梗死区域的具体组织位置,而且检查过程中可以利用纵向T1加权、T2加权、弥散加权等多参数成像,继而能够了解患者损伤区域的横截断面、冠状面等多种斜切面,在患者配合检查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伪影,故其仍然具备较高的准确性。但是核磁共振存在检测时间较长,患者配合度相对较CT检查差,从而容易产生运动伪影,影响图像观察导致检查失败,且成本高昂,单次检测区域有限等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对患者的管理[9]。多层螺旋CT虽然被认为是目前最佳的影像学诊断方式之一,其几乎没有检查禁忌,而磁共振受患者体内植入物(心脏起搏器、颅内动脉夹)影响,能够快速无禁忌检查,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超声对于颅脑组织的穿透效能一般,在面对微小处组织损伤病灶时,往往难以完成确认,导致在实际诊断中往往需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诊断来完成确认,而患者自身对于感受、症状的描述清晰度不足、误判以及其他原因造成了实际诊断准确率较低的问题[10]。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虽然被认为是目前血管疾病的诊断金标准,但是其实施需要注射对比剂,然后进行复杂的对照剪影,脑梗死患者的耐受能力有限,无法进行反复应用。因此实际临床上选择MRI的诊断效能相对理想,本次研究中的检查信息显示,实施MRI诊断的单个患者病灶检出均值显著高于CT,表明在诊断中,MRI具备更高的检出率,而检出病灶的大小更小则代表MRI具有更高的精确度[11]。但同时MRI诊断的耗时也高于CT,与前文一致,在特殊情况时,如患者无法耐受MRI、自身存在金属物体等可以采用螺旋CT替代MRI完成诊断。另外本研究将整个诊断结果进行分析,25例患者金标准诊断共检出66个病灶,其中24h内16个,24~72h观察到28个,72h以上22个,螺旋CT诊断共检出44个,其中24h内8个,24~72h18个,72h以上22个;灵敏度为37.50%~81.81%,特异性为89.47%~96.60%,整体准确率为57.57%;MRI诊断检出63个,其中24h15个,24~72h26个,72h以上22个;灵敏度为87.50%~95.45%,特异性为95.45%~100.00%,整体准确率为92.42%;结果显示,以金标准为对照,MRI诊断效能显著高于螺旋CT,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还显示,在实际诊断中仍然存在明显的误诊、漏诊情况,尤其是螺旋CT对于新发梗死病灶的诊断效能非常低,该情况可能是因为梗死后早期对于血管组织的影响并不显著所致,而且早期梗死灶对于脑组织的损伤有限。

综上所述,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中,采取MRI诊断,相较于CT具有更高的检出率,但同时其需要在梗死病灶出现的72h内才具有该效能,实际临床应用中当酌情考虑。

猜你喜欢
多发性螺旋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旋风“螺旋丸”
螺旋变变变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