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检测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2024-01-15 05:57邢立志临沂市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山东临沂276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22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动态胰岛素

邢立志 临沂市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山东 临沂 276000)

内容提要:目的:评价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检测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5月在本院进行化疗的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596例。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检测治疗组(联合组,n=298)与对照组(n=298)。对照组患者给予门冬胰岛素注射治疗,联合组采用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对照组、联合组血糖指标与血脂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低血糖发病率、胰岛素用量和血糖达标时间。结果:联合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2h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较对照组同期值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对照组同期值显著提高(P<0.05)。联合组治疗后低血糖发病率、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检测能够实现对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个性化降糖治疗,治疗后患者低血糖发病率更低、血糖控制效果更好,治疗的安全性更高。

目前,我国肿瘤发病率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而化疗仍然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但化疗药物既能对肿瘤进行有效治疗,也能给患者带来诸多不良反应,如患者胰腺功能受到化疗药物严重损害,胰岛素受到严重影响,糖代谢发生紊乱,患者可能发生酮症酸中毒并发症,重症患者可能死亡[1]。合并糖尿病的肿瘤患者血糖受化疗药物的影响巨大,在化疗同时患者血糖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则肿瘤疾病会进一步恶化,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肿瘤患者,在化疗同时有效、及时控制血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近年来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该系统能够连续、动态监测患者3d以上的血糖指标[3]。目前,关于胰岛素泵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治疗糖尿的研究较多,但关于二者联合治疗肿瘤合并糖尿病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6月~2022年5月在本院进行化疗治疗的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596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检测治疗组(联合组,n=298)与对照组(n=298)。联合组有189例(63.4%)男性患者,109例(36.6%)女性患者。患者年龄35~61岁,平均(40.2±5.6)岁。其中大肠癌患者35例(11.7%)、宫颈癌患者26例(8.7%)、乳腺癌患者70例(23.5%)、胃癌患者79例(26.5%)、肺癌患者88例(29.6%)。对照组有173例(58.1%)男性患者,125例(41.9%)女性患者。患者年龄33~59岁,平均(39.2±4.8)岁。其中大肠癌患者39例(13.1%)、宫颈癌患者28例(9.4%)、乳腺癌患者73例(24.5%)、胃癌患者76例(25.5%)、肺癌患者82例(27.5%)。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患者经过病理学和临床检查诊断为肿瘤,并计划进行化疗;②患者年龄18~70岁;③患者在肿瘤确诊之前已经被诊断患有糖尿病;④患者对本研究中应用的药物没有过敏史。

排除标准:①精神系统疾病或严重内脏疾病患者;②无法完成化疗的患者;③生存期不超过3个月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自身的肿瘤类型进行化疗,对于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对症治疗。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所有患者均给予糖尿病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生产厂家: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210028,)注射治疗,剂量0.5~1.0 U·kg-1·d-1,4次/d,睡前及三餐前皮下注射。联合组采用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治疗,采用胰岛素泵给予患者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持续注射,同时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患者血糖进行动态检测,每日输入指尖血糖值5次对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校正,输入低血糖、注射胰岛素、运动、进餐等事件,将设备中血糖变化图谱每24h下载1次,结合动态血糖检测结果调整胰岛素泵的餐前用量、基础量、注射时间等。患者血糖治疗时间与化疗周期保持一致,通常为4~6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与血脂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病率、胰岛素用量和血糖达标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糖指标比较

联合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2h餐后血糖、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2h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2h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2h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s)

表1.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s)

空腹血糖(mmol/L)对照组治疗前298 8.74±1.31 16.43±2.92 12.06±1.49治疗后7.01±0.68 9.18±1.32 7.95±0.85联合组治疗前298 9.03±1.25 16.77±2.76 12.52±1.86治疗后6.06±0.55 8.35±1.17 6.27±0.62 t/P对照组前后对比20.234 /0.000 39.056 /0.000 41.360 /0.000 t/P联合组前后对比37.543/0.000 48.487/0.000 55.030/0.000 t/P两组治疗后对比18.751/0.000 8.123/0.000 27.565/0.000组别n糖化血红蛋白(%)2h餐后血糖(mmol/L)

2.2 血脂指标比较

联合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较对照组同期值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对照组同期值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比较(±s)

表2.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比较(±s)

组别n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 总胆固醇(mmol/L) 甘油三酯 (mmol/L)对照组治疗前298 2.93±0.74 1.21±0.35 4.94±0.72 2.63±1.26治疗后2.52±0.65 1.26±0.32 4.67±0.63 2.47±1.21联合组治疗前298 2.94±0.72 1.22±0.34 5.01±0.71 2.62±1.25治疗后2.24±0.62 1.31±0.28 4.25±0.63 1.61±1.16 t/P对照组前后对比7.186/0.000 1.820/0.000 4.872/0.000 1.581/0.000 t/P联合组前后对比12.718/0.000 3.527/0.000 13.822/0.000 10.224/0.000 t/P两组治疗后对比5.381/0.000 2.030/0.000 8.138/0.000 8.857/0.000

2.3 糖尿病预后指标比较

联合组治疗后低血糖发病率、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糖尿病预后指标比较

3.讨论

导致患者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很多,肿瘤就是其中因素之一。肿瘤患者的血糖会受到化疗的不利影响,因此肿瘤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迅速且有效地控制血糖是提高肿瘤伴糖尿病患者化疗效果的重要因素[4]。目前应用药物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这些药物包括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降糖药及磺脲类药物,但上述药物会给患者带来诸多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腹痛、呕吐、恶心及食欲下降等[5],这些不良反应会不同程度影响患者肿瘤的治疗,而且化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显著提高。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虽然皮下注射胰岛素能够明显控制患者血糖,但这一方法也存在缺点,如治疗中患者易发生低血糖症、注射次数多患者可能忘记注射、脂肪萎缩和结节,这些缺点和不足可能耽误患者治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疗效[6]。

为了克服皮下注射胰岛素的缺点和不足,临床医师倾向采用胰岛素泵对患者进行治疗,胰岛素泵通过对人体胰腺分泌功能进行模拟,使胰岛素按照患者需要的剂量持续推注到患者皮下。因此,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全天可以保持稳定,该疗法可显著降低皮下注射胰岛素给患者带来的麻烦和痛苦[7]。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的肿瘤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病率显著降低,胰岛素起效时间显著缩短,血糖控制效果更好。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能够对患者皮下组织葡萄糖浓度的变化进行72h连续记录,5min记录1次,每天能够记录288次,常规采用的手指末梢血糖监测容易忽视患者发生的低血糖和高血糖事件,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能够发现这些不良事件,并且能够帮助医生充分了解情绪、运动和食物对患者血糖的影响,取末梢血患者痛苦感较低,且操作简单方便[8]。传统的血糖监测方法仅能监测少数的几个时间点患者血糖值,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能够监测血糖值72h变化,可见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比传统的血糖监测方法具有更多的优点[9]。

对肿瘤伴糖尿病患者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和胰岛素泵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更有预见性地朝前设计患者胰岛素基础量和餐前量,能够避免或最大限度降低血糖波动过大。联合治疗更加安全、合理,也更加符合人体生理性,能够减少患者严重低血糖反复发作、降低胰岛素用量,提高肿瘤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与胰岛素泵联合治疗通过监测患者血糖变化的波峰、波谷,帮助临床医师科学设计胰岛素的餐前量、基础量,做到对基础率的精确调节,最终实现平稳、快速地降低血糖,避免血糖大幅波动。总之,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与胰岛素泵联合治疗,实现对肿瘤伴糖尿病患者个性化降糖,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和血糖波动幅度,使患者的血糖管理得到充分优化。

综上所述,采用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检测能够实现对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个性化降糖治疗,治疗后患者低血糖发病率更低、血糖控制效果更好,治疗的安全性更高。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动态胰岛素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动态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探讨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