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多元性背景下的舞蹈编导及创作研究

2024-01-16 10:31苏旭
参花(下) 2024年1期
关键词:编导多元化舞蹈

受到文化多元性背景的影响,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舞蹈编导及创作是舞蹈作品设计和形成的关键所在。在舞蹈编导及创作的过程中,通过与传统民族元素及现代文化进行融合,不仅可以传达出作品中内在的文化内涵和人物情感,还可以展示出舞蹈作品的全新艺术魅力。对此,本文将从文化多元性的角度出发,对舞蹈编导过程和创作理念实现多元化发展进行研究,以满足未来舞蹈事业发展的需求。

一、文化多元性背景对舞蹈编导及创作的影响

(一)传统文化对舞蹈编导及创作的影响

我国拥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舞蹈文化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我国舞蹈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趋势。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舞蹈编导及创作也拥有了更加丰富的题材内容,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同时,也能通过不同的舞蹈作品展现出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例如,在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民间舞蹈,体现出不同民族文化的内涵。又如,通过对古典舞编导及创作,结合灯光、道具和音乐等,可以展现出不同的舞蹈表演题材。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对舞蹈编导及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丰富舞蹈编导及创作题材与表现形式的有效途径。

(二)流行文化对舞蹈编导及创作的影响

随着流行文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大众逐渐被流行文化所吸引,在生活和审美等多方面受到一定的影响。流行文化作为时代特征的体现,表现出开放性和兼容性特点,对创作者的舞蹈编导及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从当前的舞蹈作品看,内容选题多集中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创作者的思维模式和创作视野得到拓宽,使其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舞蹈编导及创作的个性化得到进一步增强。同时,流行文化也对舞蹈编导及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创新思维,部分创作者结合当下的流行元素,如爵士舞、拉丁舞等,创作出了较新颖的舞蹈形式,吸引了一大批青年舞蹈爱好者,为舞蹈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文化多元性背景下舞蹈编导及创作的策略

(一)舞蹈题材的多元化

题材选取是舞蹈编导及创作的关键所在,要确保题材选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多元化,才能保证舞蹈作品价值的体现。在进行舞蹈编导及创作的过程中,受文化多元性的影响,创作者应灵活发散思维,重视舞蹈题材选择的多样性、创新性和时代性。舞蹈编导及创作应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在满足大众审美的基础上,从民间优秀的文学作品、民间舞蹈和地域特色等方面挖掘优秀题材,丰富舞蹈表演形式,从而呈现出更好的舞台艺术表演效果,展现出舞蹈作品的艺术魅力。例如,傣族孔雀舞是傣族人民模仿孔雀的优美姿态而创作的舞蹈,经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成型并流传下来形成孔雀舞。傣族孔雀舞风格轻盈灵秀,情感表达细腻,舞姿婀娜优美,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此外,创作者在对舞蹈作品进行编导及创作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自身的人生体验,由点及面,从日常生活中较小角度的题材入手,提炼生活素材,提高舞蹈作品的艺术价值,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出舞蹈作品对观众审美情趣的培养作用。舞蹈编导在进行作品创作时,首先应对选取的舞蹈素材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解读,重点了解并把握素材表达的思想情感、创作意图及背景;其次可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对现有素材进行整合,并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二次创作,想象力不仅可以使舞蹈作品编导及创作内容更加新颖,同时也能塑造出更鲜明的艺术形象;最后,创作者在进行舞蹈编导及创作的过程中,利用特定的肢体动作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使舞蹈演员能够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例如,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就是将传统文化题材与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的典型作品,创作者对苏轼的诗词与人生经历进行细致的了解与研究,以今人的视角对近千年前的蘇轼进行心灵探访,整剧融合了诗词、书法、古琴和戏曲等传统文化元素,整剧共呈现了十五首苏轼著名的诗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在舞蹈编导及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通过放大诗句的情感进行舞蹈动作的编排,以灵动的肢体语言刻画苏轼的洒脱,传承千年不息的文脉精神。

(二)舞蹈创作的多元化

作为民族精神及文化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舞蹈承载了深刻的思想情感,具备较强的情感表达功能。在对舞蹈作品进行编导和创作时,传统舞蹈作品要求创作者必须以创作的规范性为基本原则,对舞蹈动作、主旨等进行编导和设计,虽然包含了舞蹈所需要的基本元素,但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无法满足当前广大受众的审美需求。

在对舞蹈作品进行多元化创作的过程中,一方面,创作者应更新传统创作理念,丰富现有的创作模式。随着观众审美需求的不断变化,受众对舞蹈表演的关注逐渐从对传统舞蹈动作的欣赏转变为对舞蹈作品内涵的欣赏。舞蹈编导及创作也应该及时更新创作模式,更新创作理念,以创新性为编导及创作的方向,加强对编舞方法的学习,形成全新的创作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发挥舞蹈表演的文化内涵。

另一方面,应加强与现代元素的融合。舞蹈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的变化,而现代生活思维的改变及理念创新也会对舞蹈艺术的发展产生影响。通过对现代元素的融合和借鉴,不仅可以为传统舞蹈创作及表演注入新鲜的血液,也可以提高传统民间舞蹈的时代性及创新性。在舞蹈编导及创作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形式和内容兼具的基本原则,将现代化舞蹈元素融入舞蹈作品创作当中。例如,舞蹈作品《俏夕阳》结合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如陕西皮影和河北皮影,作品中大量使用皮影道具,在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服饰上添加了现代元素,在宣传皮影文化的同时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融合创新。又如,傣族舞蹈《邵多丽》结合了现代舞中的节奏感和技术性的舞蹈动作元素,深化了舞蹈作品的情感表达。通过将现代元素与舞蹈编导及创作相结合,不仅可以强化舞蹈作品的文化内涵,还可以全方面展示我国传统舞蹈文化特色。

(三)舞蹈表现的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舞蹈作品的表现形式更为多元化,尤其是近年来与新媒体技术的结合,在丰富舞蹈表演形式的同时,舞蹈表演中的场景设计、舞美造型等也均有创新。目前,以科技手段为基础的舞蹈编导创作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舞蹈作品中,不仅为广大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而且使舞蹈表演的文化内涵更为丰富。舞蹈表现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丰富的舞台设计

舞台编导及创作会涉及较多方面,且各项环节的设计较为复杂,尤其是在对舞美进行设计时,需要结合编导的创作需求划分出合理的演出空间,并对场景进行动态化的设计变化,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例如,舞蹈作品《采茶舞》中,整体舞台设计使用绿色的灯光,表演者也穿着绿色的服饰,腰间系有茶篓,充分展示出民间采茶女的人物形象。而后利用红色的灯光,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变化,通过对舞蹈设计手段的丰富,实现舞蹈表现的多元化。又如,舞蹈作品《孟姜女》编创中设计了可移动式的道具城墙,当孟姜女哭长城情节触发后,利用可移动城墙展现出城墙倒塌的画面,具象化展现出人物角色的悲痛心理,进一步丰富舞蹈表演的内涵。

2.创新的多媒体技术

新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进步,对舞蹈编导及创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完善和优化,舞蹈编导呈现多元化的融合发展。例如,作为近年来基于多媒体技术而创新设计的舞蹈作品,郑州歌舞剧院的舞蹈作品《唐宫夜宴》将传统舞蹈元素和现代媒体优势进行融合,利用数字多元化模式创造性地展示了唐俑的特点和艺术魅力。舞蹈作品利用现代化的5G技术和AR技术,将传统舞蹈表演形式设计为多维度视听一体的艺术形态,通过舞蹈演员婀娜多姿、秀逸韵致的舞姿,将大唐盛世文化完美地呈现在舞台上,让观众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深受观众的喜爱。

(四)舞蹈价值的多元化

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包含丰富的文化元素,在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背景下,舞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近年来,人们对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更加重视舞蹈编导及创作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文化特征和价值,如何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舞蹈艺术作品创作进行有效融合,成为舞蹈编导及创作过程的重点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富含多元文化主题的舞蹈作品可以吸引更多的受众,其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表现在对现代流行文化的吸引和借鉴,只有将多种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舞蹈艺术中,才能推动舞蹈事业的良性发展。因此,在对舞蹈作品进行编导和创作时,应以文化的多元性为特点,对舞蹈艺术中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要素等进行深入地挖掘,结合广大群众的审美需求及多样化的文化元素,实现舞蹈价值的多元化提升。

一方面,应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要素的借鉴、融合和创新。在对舞蹈进行编导及创作的过程中,对于舞蹈内容进行创新化设计是保证舞蹈作品艺术魅力的关键所在,但创新并非指对传统文化要素的完全改变,而是在传承传统文化内在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结合文化多元性的背景,树立创新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理念,对我国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解,通过对不同地区舞蹈文化元素及其特点的深入研究,在编导及创作的过程中将各要素进行有机整合,进而呈现出多元化的舞蹈作品,提升舞蹈作品的内在价值。

另一方面,应加强对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提炼。舞蹈作品的编导及创作离不开对文化生活的借鉴,舞蹈作品中不仅可以体现当地民俗特色和生活习惯,同时也能体现出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思维模式。因此,舞蹈编导及创作还可以结合不同民族文化的特点来进行。以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为例,该舞集融合了多种民族元素,包含众多古朴又富含新意的大型歌舞,是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的重新整合、创新。在舞蹈编导及创作的过程中,参与《云南映象》演出的演员70%来自云南各村寨的少数民族,演出服装全部是少数民族生活着装的原型。原汁原味的真实服装道具,不加雕琢的唱腔和原始自在的舞技,將传统歌舞和新锐舞蹈、现代舞美完美融合,既展现出浓郁的云南民族风情,又充分发挥出了舞蹈的艺术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促进舞蹈编导及创作工作的创新开展成为舞蹈艺术发展中的关键一环。在文化多元性背景下,传统元素和流行元素对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此,创作者可以从舞蹈题材、舞蹈创作、舞蹈表现和舞蹈价值等多方面实现舞蹈艺术的多元化发展,通过融合现代文化元素,对题材、表现形式等多方面进行创新,推动传统舞蹈实现现代化发展,充分体现出舞蹈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发挥出舞蹈艺术的内在价值。

参考文献:

[1]董玉芝.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舞蹈元素融入舞蹈创作中的策略[J].尚舞,2023(16):108-110.

[2]邓佑玲.探究中华舞蹈文化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J].中国民族,2023(08):68-71.

[3]哲他.作品构思与结构在舞蹈编导实践中的重要性——评《舞蹈编导的技法研究与作品构成》[J].中国教育学刊,2022(08):125.

[4]张渊.论舞蹈编导的“二重经验”——以舞蹈作品《残月》为例[J].戏剧之家,2021(07):117-118+136.

[5]阎雪琦.介入、博弈与平衡:论科技与艺术融合下的电视舞蹈发展——以《中国节日系列》《舞千年》为例[J].戏剧之家,2023(19):128-130.

[6]黄钰浚.论传统艺术形象在舞蹈编创中的现代化表现——舞蹈《俏夕阳》为例[J].艺术评鉴,2022(06):82-84.

[7]梅永刚.舞蹈编导创作技法探究与实践——评《舞蹈编导创作技法与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3(07):133.

[8]刘万翔.新时代舞蹈编导创作的创新体现[J].参花(上),2023(08):83-85.

(作者简介:苏旭,男,硕士研究生,哈尔滨音乐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现代舞技术、舞蹈编导)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编导多元化舞蹈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舞蹈课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我和舞蹈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