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有效建设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

2024-01-16 10:31邱海
参花(下) 2024年1期
关键词:馆制总馆分馆

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以县级图书馆为中心的总分馆制建设,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对于有效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和延伸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总分馆制的核心要义是让分散、独立的图书馆形成组织体系,从本质上看是图书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革。近年来,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各地区纷纷实施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试点,有效解决了基层民众看书难的问题。但是,从整体上看,县域阅读资源整合效率较低、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基于此,进一步探索建设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有效措施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一、科学分析,统筹规划

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规划,才能形成系统的建设方案,确保各项工作的逐步落实。

例如,某县在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过程中坚持相关部门主导,制定了整体建设方案。方案强调多级投入、运行统一、资源统筹,注重改革创新、文化惠民,重点整合全县公益性和经营性文化服务资源;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集约管理,实现总分馆推进“制度化”、总分馆配置“标准化”、总分馆管理“网络化”、总分馆服务平台“一体化”、总分馆服务“均等化”、总分馆考核评估“常态化”的体系化建设,形成区服务总馆、乡镇服务分馆、村服务网点三级平台,上下级互联互通、数据共建共享的统一入口、多级联动的模式;全面满足群众“我要知道、我要参与、我要互动、我要评价”;形成全面覆盖、均等便捷、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同时,为推动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方案的落实,相关部门还进一步细化了工作要求。其中包括明确县公共图书馆为总馆,各乡(镇)文化站、街道文化中心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为服务点,总馆需参与全市、全县的资源调配,组织指导各分馆之间的资源配送,开展好骨干培训、活动的策划组织、设备设施统筹、数字文化服务、非遗保护、文化志愿服务等工作;各乡、镇、街道分馆在总馆的指导下开展图书馆总分馆延伸服务及相关工作,指导服务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辅导。

综上,相关部门通过统筹管理,立足当地实际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进而从宏观层面保证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有序落实,提高整体建设水平。

二、整合资源,统一管理

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在建设过程中,应突出总馆的主导地位,有效整合县域公共阅读资源,协调多个分馆共建共享,实行文献资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通借通还以及人员的统一培训,以统一服务标准,提高县域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质量。[1]

例如,某县公共图书馆在相关政策指导下对县域公共阅读资源进行整合,并实施统一管理。其中,在采购环节,总馆根据基层群众的日常阅读需求,科学制订每年的图书采购计划,建立开放、动态的采购体系,每年分批次为读者采购、添置新书,做到合理、科学采购,提高采购图书的利用率。采购主要根据书目清单进行,而书目清单主要由采编部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广泛征集民众意见、文津图书奖、茅盾文学奖以及各大图书排行榜等途径收集、整理,对基层群众需求、图书种类、装帧形式、馆藏结构等内容进行分析,最终形成书目清单并进行集中统一采购。在编目环节,总馆根据国家标准对纸质文献和电子图书进行统一管理,形成完善的书目数据,确保图书信息真实、全面、准确,为采购提供参考、为民众查阅提供方便。在配送环节,总馆在广泛征集基层群众阅读需求的基础上,为全县图书馆统一配送图书,其中对农家书屋配送政经、科技、文化、少儿等类型图书,内容贴合基层群众需求,适合当地群众阅读,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在通借通还管理中,总馆明确工作要求,确定图书借阅范围、借阅册次及期限、借阅办法及借阅须知,要求各分馆将相关规定细化、上墙,以实现阅读资源的妥善管理,推动资源共享。在人员培训环节,总馆针对县域图书馆建设的要求定期开展培训,并陆续开设文献分类、编目、信息检索、连续出版物管理、图书馆学基础、图书馆服务及案例分析、数字图书馆等科目,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以推动文献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加强图书馆工作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

综上,县图书馆通过整合县域公共阅读资源,逐步实现总馆主导下的统一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和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效能,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保障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三、立足实际,逐步推进

由于各地区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在探索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路径的过程中也不能“一刀切”,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试点总结经验教训,循序渐进推动县域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在试点建设中,相关部门应坚持以县域为基本单位,以乡村为重点,以统筹发展、提高效能、促进均等为原则,从合理规划建设布局、分步构建上下联通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创新管理和运行机制、创新服务手段和方式等方面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因地制宜构建具有推广价值的总分馆制模式。

例如,某县图书馆被确定为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館制建设试点县馆,相关部门制定规划,将全县16个镇、街道办综合文化中心图书馆及所辖268个村农家书屋和9个社区图书室全部纳入总分馆制服务建设体系,完善以该县图书馆为总馆,以镇、街道办综合文化中心图书馆为分馆,以村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室等为馆外服务点的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县域内城乡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全覆盖、无死角的建设目标。在试点建设过程中,总馆在设备设施方面进行了扩容、升级、更换。为使分馆图书管理员尽快掌握业务操作,采取上门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建立了县图书馆总分馆微信群作为业务交流平台,以便及时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难题;通过互联网和图书借阅管理软件,搭建共建共享图书借阅管理平台;实行书刊借阅“一卡通”,在全县范围内实现通借通还,打破“各自为阵”的服务模式,提高图书馆一体化配套服务效能和服务覆盖率,便利读者。同时,总馆指导各分馆购置图书、电子借阅机、图书防盗仪、读者图书借阅卡、扫描枪、电脑及图书管理软件系统,制作标牌和管理制度牌,对原有图书进行数据录入、加工、上架,统一整合馆藏资源。最后,相关部门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对试点建设情况进行督查和评估验收,对验收合格的试点进行授牌,并总结推广经验。

综上,试点的设置为各县公共图书馆探索建设总分馆制积累了经验,让各地能够因地制宜,形成切实可行的建设路径。

四、创新管理,优化服务

在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为公共文化资源的共享创造了新的机遇。在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中,总馆应积极引入现代技术手段,打造智慧化管理系统,推动县域内阅读资源的提供、实现远程服务的纵横连线。[2]

例如,某市公共图书馆依托县级图书馆建设县区数字图书馆总馆、依托镇街建设数字分馆,将重点学校、骨干企业、大型社区(村级)和小区的图书馆一并列入分馆。在建设过程中,市图书馆在各分馆投放电子借阅机、文化一体机、数字一体机、自助借还机、数据展示平台,强化大数据平台建设,形成对县域内分馆的统一管理、智慧管理。同时,打造云服务平台,在平台上开设“全民阅读”专版,设立“数字阅读”“书单推荐”“远程借阅”等板块,向上与国家公共文化云、湖南文旅云对接,中间與市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联通,向下与县区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连接,并开通移动端、电脑端,实现群众点单、线上线下一体化“即刻阅读”服务。此外,市图书馆还主动探索创新线上数字阅读模式,转型传统阅读服务模式,从“云端”不断提升全民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县区图书资源进行“资源共享、互通互联”。日常推出线上荐书、线上阅读分享和远程借阅等活动,为基层群众提供健康的精神文化产品,形成阅读服务常态。

此外,在一些互联网难以覆盖的区域,公共图书馆也应不断探索新的文化服务方式,将优质文化资源送到基层群众面前。例如,某县图书馆打造流动图书车,载着近百块文物及非遗展板,走进县域内的各个镇乡街道和社区村庄,将文化、文物、非遗和科技信息送至企业、学校、广场等群众需要的地方。这样的流动服务,激活了县域内的文化资源,也让广大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丰盈起来,提升了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五、多元主体,共同建设

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而引导社会力量的参与能够分担相关部门的压力,同时也有利于服务模式、运营模式的创新,提高总分馆制建设的整体水平。

例如,在相关部门的带领下,某县公共图书馆积极推动总分馆制建设,探索“政企”共建新路径。“政企”共建模式能够减轻双方建设、运营、维护等方面的资金成本,还可以有效利用资源,提升服务水平,是县域公共文化建设工作的创新和突破。在实践中,县公共图书馆整合资源,联合建设自助图书馆,同时在相关部门与企业共同出资的情况下,联合打造公共文化空间,为基层民众提供免费借阅服务。通过“政企”共建,各县分馆的馆藏资源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同时,在自助图书馆中配有自助借阅与自助查询设备,读者可以免费借、还,以及查询馆藏图书信息。这样的运营管理模式能够让民众“在家门口”进行阅读和学习,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便利、开放、共享,为民众提供更多元的文化服务,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又如,某县公共图书馆在总分馆制建设中与公益组织建立联系,通过合作,获得了部分分馆的建设经费和日常运营经费。为保证建设经费得到充分利用,相关主体设立了专门账户,同时进一步做好资金筹措,接受财、物的各种捐赠,过程中加强监督,确保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综上,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过程中,相关主体应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引导多主体的协同合作,以达到共建服务、共享资源的目的。

六、补齐短板,夯实基础

进一步健全城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是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前提条件。相关主体应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加大投入,推进文化基础设施的新建、改建、扩建,扩大图书馆文化服务范围,强化总分馆之间的互通互联。

例如,某县在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中,积极投入文化资源、完善基础设施,以农家书屋为主要抓手,不断满足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主体通过示范、引领、辐射各村(居)农家书屋建设,按照加强干部群众学习、激发群众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培养一批有基础、有素养的读书带头人,带领其他群众爱读书、读好书;以大喇叭、板报、简报等形式为载体,广泛宣传通知,着手将文化站图书录入电子系统,方便借阅、查阅,通过“读书会”“读书沙龙”等活动,把读书、学知识融入活动中。同时,通过捐赠,充实农家书屋藏书;采取固定场所、赶场天赛起来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突出便民实用特色,按照“一室多用,整合资源”原则,充分发挥立足基层、服务群众,夯实基层群众文化基础;整合公共文化资源空间,针对实际情况,在书屋投入使用智能共享书柜、数字农家书屋、数字阅读听书一体机等设备,用新型阅读设备为乡村(社区)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提高基层群众的阅读量,推动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促进总分馆之间的资源共享。

综上,采取多项措施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能够实现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统筹推进,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环境,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七、结语

总之,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是破除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机制障碍、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服务效能的重要举措,能够使基层群众获取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更加丰富、途径更加便捷。上文结合相关政策对如何有效建设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提出了几点建议,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但其中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各地公共图书馆应加快建设,积极总结工作经验,进一步扩大建设范围,完善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焦小梅.论如何有效建设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J].今古文创,2020(11):80-81.

[2]高芙利.关于如何有效建设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探究[J].艺术科技,2017(10):312+389.

(作者简介:邱海,男,本科,张掖市甘州区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建设、读者服务)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馆制总馆分馆
图书馆总馆/分馆制的实践研究
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民族地区博物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青海省博物馆为例
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推进实施路径研究
浅谈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模式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初探
台北市立图书馆北投分馆
提高分馆服务效益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