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腹直肌分离的高频超声特征及其与分娩方式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024-01-20 16:14罗思何均初梁茵茹李振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24期
关键词:直肌盆底张力

罗思 何均初 梁茵茹 李振洲

1 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湛江 524023;2 广东医科大学医院管理处,湛江 524023;3广东医科大学干细胞与再生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湛江 524023

产后腹直肌分离是许多妇女在分娩后面临的常见问题之一,对妇女的外貌、功能和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高频超声技术作为一种无创、可靠的评估方法,对准确评估产后腹直肌分离具有潜在优势。查阅文献后发现关于产后腹直肌分离的高频超声特征及其与分娩方式的相关性尚缺乏系统性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产后腹直肌分离的高频超声特征,并探讨其与分娩方式的关系,以增强我们对该疾病的理解。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定义和解剖特征

腹直肌是一对大而强壮的肌肉,位于腹部前壁,由纵行的肌肉纤维组成。腹直肌的弹性和结构特点对于其抵抗撕裂和分离具有重要影响[1]。如果腹直肌的纤维结构较松弛或薄弱,它们在受到压力时可能更容易分离。同时,腹直肌通过腱膜结构分为左右两半,中间有一个纵向的纤维隔,称为前纵隔。前纵隔的完整性对于腹直肌的稳定性和张力分布也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前纵隔存在缺陷或薄弱,腹直肌可能也更容易发生分离[2]。

产后腹直肌分离是指腹直肌两侧之间的连接组织被拉伸或分离,导致腹直肌之间的距离增加,这通常发生在妊娠后期和分娩后,由妊娠期间子宫的膨胀和腹肌的过度伸展引起[3]。正常情况下,腹直肌两侧之间的连接组织(称为腹直肌腱膜带)紧密结合,使腹直肌保持紧密排列,而在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情况下,腹直肌腱膜带会受到牵拉或分离的作用力,导致腹直肌之间的距离增加。产后腹直肌分离通常发生在脐部以上的腹壁区域,但也可能发生在脐部以下的区域,其分离的程度因个体差异和判断标准差异而有所不同,从轻度分离程度(腹直肌之间距离轻度增加)到严重分离程度(腹直肌之间距离显著增加)均有[4-5]。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诊断标准

为了确诊产后腹直肌分离,医疗专业人员通常使用一系列诊断标准和测量方法,以下是常用的产后腹直肌分离诊断标准[6]。⑴指测量法:医疗专业人员使用手指测量腹直肌之间的距离。正常情况下,腹直肌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 个手指宽度。如果腹直肌之间的距离超过2 个手指宽度,则可诊断为产后腹直肌分离。⑵超声检查法: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产后腹直肌分离诊断方法,尤其是高频超声技术。通过超声波的显像,医疗专业人员可以直观地观察腹直肌之间的距离和结构。一般认为,腹直肌之间距离超过2 cm 可诊断为产后腹直肌分离。⑶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可以提供更准确的产后腹直肌分离评估,尤其是在腹壁肌肉结构和纤维分布方面,其可以显示腹直肌之间的分离程度和纤维结构的变化。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诊断方法很多,其中超声检查是最常用的评估腹直肌分离方法,因其非侵入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而受到广泛应用[7]。

高频超声技术在产后腹直肌分离评估中的应用

1.高频超声技术的原理和优势

高频超声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通过使用高频声波(频率>10 MHz)来生成高分辨率的图像。在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评估中,高频超声技术具有以下多种优势。首先是高分辨率,高频超声技术能够提供清晰细致的图像,可以清楚地显示腹直肌之间的分离程度和纤维结构。其次是实时性,高频超声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图像,医疗专业人员可在检查过程中直接观察腹直肌分离的情况,并进行即时评估。同时,高频超声技术无辐射,相比于其他成像技术(如X 射线或CT 扫描),高频超声没有辐射风险,可以在妊娠期间和产后安全使用。此外,高频超声技术更加便捷,其设备便于进行临床和床边评估[8]。

2.高频超声评估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方法和步骤

高频超声技术在评估产后腹直肌分离方面具有广泛应用,通过超声波的显像,可以清晰地观察腹直肌之间的距离和结构。使用高频超声评估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方法和步骤如下[9]:首先,在进行高频超声评估前,让患者舒适躺下,暴露腹部区域,确保腹部肌肉放松,以便更好地观察和测量腹直肌分离情况。然后,选择合适的探头,这是评估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关键。一般而言,线性探头或凸面探头是常用的选择,配合使用这两种探头能够提供高分辨率和清晰的图像。选择探头后,将探头放置于腹部区域上,通常是在脐部以上。接着,医疗专业人员可以逐步移动探头,寻找最佳的图像获取位置。最后,使用高频超声设备进行图像获取和调整。医疗专业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对图像进行调整,如增加图像增益、深度和清晰度,以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10]。

3.产后腹直肌分离的高频超声特征

3.1.分离程度的定量评估 高频超声可以定量评估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程度[11]。通过测量腹直肌之间的距离,将分离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严重。一般认为,腹直肌之间的距离<2 cm 为轻度腹直肌分离,2~4 cm 为中度腹直肌分离,>4 cm为严重腹直肌分离。

3.2.腹直肌纤维结构和张力的评估 高频超声可以提供有关腹直肌纤维结构和张力的信息[12]。正常的腹直肌应该呈现均匀、致密的纤维结构,而在分离情况下,腹直肌之间的纤维结构可能变得松散或不规则。此外,高频超声还可以帮助评估腹直肌的张力,通过观察腹直肌在超声图像中的收缩和放松情况来评估张力的变化。

产后腹直肌分离与分娩方式的相关性

1.剖宫产对腹直肌分离的影响

有研究比较了剖宫产和阴道分娩产后妇女的腹直肌分离情况,结果发现剖宫产组的腹直肌分离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13]。验证了剖宫产与产后腹直肌分离之间的相关性。有研究者比较了不同产妇经过阴道分娩、紧急剖宫产和计划剖宫产的产后腹直肌分离程度,结果显示产妇经紧急剖宫产和计划剖宫产的腹直肌分离程度显著高于经阴道分娩[14]。这表明分娩方式可能与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严重程度相关。然而,尽管有许多研究支持分娩方式与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相关性,但仍存在一些研究结果不一致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研究样本的大小、研究设计的差异以及评估腹直肌分离的方法不一致等因素导致的。此外,还有其他因素可能干扰了分娩方式与产后腹直肌分离之间的关系,例如个体差异、孕期体质量增加和孕期运动等因素[15-16]。

剖宫产与高发生率的产后腹直肌分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源于手术对腹直肌造成的创伤和结构改变。在剖宫产手术中,医生需要在腹直肌上进行切割,以便打开子宫并安全取出胎儿。切割腹直肌时,手术刀会穿过腹壁皮肤、皮下组织和腹直肌,以达到子宫的位置。这个切割过程中,腹直肌纤维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包括纤维的撕裂和分离,而腹直肌纤维的撕裂和分离会进一步使得腹直肌在产后无法保持正常的张力和功能。此外,创伤可能会破坏腹直肌纤维的连续性和结构完整性,导致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发生。正常情况下,腹直肌是一对坚实的肌肉,它们紧密地贴合在一起,为腹腔提供支撑和稳定性。腹直肌是核心肌群的关键组成部分,参与许多日常活动和运动。切割腹直肌后,纤维的结构受到破坏,这可能导致腹直肌的张力减弱或不均匀。当腹直肌的张力减弱时,其收缩能力和支持功能可能会受到限制,导致腹壁的薄弱区域和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形成。此外,剖宫产切口的存在也会影响腹直肌的张力,手术切口通常位于腹直肌上方,切口区域的张力分散会导致腹直肌的张力减弱,进一步增加产后腹直肌分离的风险。

剖宫产手术过程中,盆底肌肉和韧带的拉伸程度较小。因为剖宫产时,子宫是通过手术从腹部切开的,这种拉伸的刺激相对较少。因此,在剖宫产时,盆底肌肉和韧带可能无法提供与阴道分娩相同程度的支撑和稳定作用。此外,腹直肌的张力和位置与盆底肌肉和韧带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当盆底肌肉和韧带的张力减弱或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时,腹直肌可能更容易受到内腹压力的影响而发生分离,这也增加腹直肌分离的风险。

2.阴道分娩对腹直肌分离的影响

阴道分娩对盆底肌肉和韧带张力的影响是与产后腹直肌分离相关的另一个重要机制[17]。盆底肌肉和韧带的张力对于腹直肌的功能和结构起着重要支持作用,它们与腹直肌形成一个功能完整的腹腔壁,共同保持腹壁的正常张力和稳定性。在阴道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和韧带会受到拉伸和扩张,这是为了使胎儿可以通过产道顺利出生。这种拉伸和扩张的过程对腹直肌的支撑和稳定起着积极作用,有助于维持腹直肌的位置和张力,减少分离的风险。相比之下,阴道分娩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影响较小。

3.其他因素对腹直肌分离的影响

除了分娩方式外,还有其他因素可能与产后腹直肌分离有关。第一,孕期体质量增加是导致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妊娠的进行,孕妇的体质量逐渐增加,会给腹直肌施加额外的压力和负荷。过度的体质量增加可能会导致腹直肌承受更大的张力,增加其分离的风险;也可能会对腹直肌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进一步增加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可能性[18]。第二,孕期运动对腹直肌的健康和功能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适当的孕期运动可以加强腹直肌的力量和张力,提高其对内腹压力的支持能力。强健的腹直肌可以更好地保持其结构完整性,并减少分离的风险,相反,缺乏适度的孕期运动可能导致腹直肌的萎缩和功能减弱,使其更容易发生分离[19-21]。第三,孕产期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能对产后腹直肌分离产生影响。在妊娠期间,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增加,这些激素的变化可以影响腹直肌的结构和弹性,从而影响其对内腹压的响应和维持[22]。除了这些因素,年龄、妊娠次数、遗传因素和个人生活方式等也可能在剖宫产和产后腹直肌分离之间的关系发挥作用[23-25]。年龄的增长可能伴随着腹直肌的弹性和收缩能力的下降,增加产后腹直肌分离的风险。多次妊娠可能会使腹直肌经历多次拉伸和紧张,增加其分离的可能性。遗传因素可能会影响腹直肌的结构和功能,使某些个体更容易发生分离。个人生活方式,如姿势不良、不正确的体位和腹部压力过大等,也可能增加腹直肌分离的风险。

结论

本文系统分析了产后腹直肌分离的高频超声特征及其与分娩方式的相关性。通过高频超声评估产后腹直肌分离,我们能够定量评估分离程度、腹直肌纤维结构和张力,为临床评估和监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指标。此外,研究发现分娩方式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有一定影响,可能的机制包括分娩方式对腹直肌张力的影响以及产程对腹直肌分离程度的影响,但其相关性尚待进一步研究和验证。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深入探讨分娩方式与产后腹直肌分离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阐明机制,以提供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该研究结果对于改善妇女产后康复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贡献声明罗思:起草文章;何均初:起草文章,行政、技术或材料支持,指导,支持性贡献;梁茵茹:行政、技术或材料支持,支持性贡献;李振洲: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指导

猜你喜欢
直肌盆底张力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两种术式对小儿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视觉功能影响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效果对比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翻转,让记叙文更有张力
腹直肌分离CT表现1例
论张力
张力
张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