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的靶向治疗新进展

2024-01-20 16:14房祥芳黄钰洁李岩峰王忠永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24期
关键词:单克隆中重度安慰剂

房祥芳 黄钰洁 李岩峰 王忠永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滨州 256600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累及约10%的成人和25%的儿童,以剧烈瘙痒和反复湿疹病变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据统计,在AD患者中,近1/3的儿童和1/2的成人为中重度患者,多数对局部治疗和光疗反应较差[3]。以往的系统性治疗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环孢素、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对多数需要全身治疗的患者,因其疗效不佳或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不能耐受,导致不能提供有效且安全的长期控制方案。AD 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环境、免疫和皮肤屏障等多种因素。考虑到AD的多因素病因,理想的治疗方法应针对特定的分子缺陷或特定患者的疾病缺陷[4]。近年来,人们对AD 的发病机制和异质性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开启了生物制剂和小分子抑制剂等靶向治疗的新时代。本文就AD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生物制剂

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13抑制剂

有研究表明,辅助性T 细胞2(T helper 2 cell,Th2)免疫反应是特应性疾病(如AD 和哮喘)发病机制的核心,而IL-4 和IL-13 是Th2 反应的关键和核心驱动因素[5]。IL-4 诱导B 淋巴细胞活化,促进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类别转换,而IL-13 在杯状细胞化生、黏液高分泌、平滑肌收缩和气道高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6]。

Dupilumab 是一种针对IL-4 受体(receptor,R)α 亚基的完全人免疫球蛋白(Ig)G4 单克隆抗体,通过竞争性结合IL-4 和IL-13 共同的IL-4Rα 亚基,抑制IL-4 和IL-13 信号转导通路,从而抑 制Th2 免疫反 应[7-8]。2017 年3 月,Dupilumab 获 美国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治疗局部药物无法控制的成人中重度AD,2020年5月又获批用于6~11岁儿童,是首个被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AD 的生物制剂,目前已在国内上市,即度普利尤单抗。Dupilumab 在Ⅲ期临床试验中证实了其安全有效。在两项设计相同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SOLO 1 和SOLO 2)中,主要疗效终点为研究者总体评分(IGA)为0 或1 且在第16 周时评分较基线降低≥2 分的患者比例。SOLO 1 中Dupilumab 组分别有85 例(38%)和83 例(73%)AD 患者达到主要终点,而安慰剂组仅有23 例(10%),在SOLO 2 中 结果相似[9]。另有研 究表明,Dupilumab 对青少年和6 岁以内的儿童,均显示出了确切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主要有眼部并发症(如结膜炎、眼部瘙痒、眼部充血、干眼、眼部刺激和流泪增加)、注射部位反应、感染、鼻咽炎和头痛等[9-11]。

2.IL-13抑制剂

IL-13 被认为是介导AD 发病的主要Th2 细胞因子,能降低表皮屏障功能,与过敏、瘙痒、平滑肌收缩、上皮细胞成熟、皮肤增厚等有关,且IL-13 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12-15]。

来瑞组单抗(Lebrikizumab)是一种高亲和力的人源化IgG4κ 单克隆抗体,通过与IL-13 结 合,阻 止IL-4Rα/IL-13Rα1亚基的异二聚,从而阻断了其下游信号转导[14,16]。在一项为期16周的IIb 期试验(NCT03443024)中,与安慰剂相比,所有Lebrikizumab组均在主要终点或次要终点上表现出剂量依赖的显著改善[17]。Lebrikizumab 通常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只有少数患者出现注射部位反应、疱疹病毒感染和结膜炎[17]。

曲罗芦单抗(Tralokinumab)是一种完全人IgG4λ 单克隆抗体,阻止IL-13 与其受体IL-13Rα1/IL-13Rα2 结合及随后的下游信号转导[14,16]。Tralokinumab 已在2021 年12 月被FDA 批准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AD。在两项设计相同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ECZTRA 1 和ECZTRA 2)中,与安慰剂相比,接受Tralokinumab 的患者在第16 周达到主要终点的比例明显更高,不良反应较少,最常报道的有上呼吸道感染和结膜炎[18]。

3.IL-22抑制剂

IL-22 由Th17 和Th22 细胞产生,在皮肤稳态和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与AD 患者的表皮增生和屏障缺陷有关[19-20]。其表达增加是AD 的特征性表现之一,有研究指出IL-22 水平与AD 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对AD 治疗的反应相关[22]。

非扎奴单抗(Fezakinumab)是一种针对IL-22 的完全人IgG1λ 单克隆抗体[20]。在一项Ⅱa 期临床试验(NCT01941537)中,与安慰剂组相比,Fezakinumab 组在中重度AD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的临床改善,并在治疗结束后仍可保持较长时间的药物疗效[22]。Fezakinumab 安全性较好,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4.IL-31RA抑制剂

IL-31 是IL-6 超家族的一员,主要由Th2 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产生,在AD 中是介导炎症和瘙痒的主要因素[23]。IL-31 可诱导表皮细胞增殖增厚,参与组织重塑,进而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23-24]。有报道称,在AD 患者中IL-31 表达增加,且血清IL-31 水平与AD 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5]。

奈莫利珠单抗(Nemolizumab)是一种针对IL-31RA 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在一项为期24 周的Ⅱb 期研究(NCT03100344)中,与安慰剂相比,Nemolizumab 可明显改善中重度AD 患者的皮肤损害及瘙痒,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主要有鼻咽炎、上呼吸道感染和胃肠炎[26]。在另一项为期64 周的Ⅱ期临床试验中也取得了类似的结果。另外,最近的两项Ⅲ期试验(JP01和JP02)表明,Nemolizumab联合外用药物治疗中重度AD,可在长达68 周的时间内持续改善瘙痒、AD症状和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27]。

5.抗胸腺 基质淋 巴生成 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单克隆抗体

TSLP 是一种上皮细胞来源的多效细胞因子,是IL-2家族中的一员[28]。TSLP 通过结合由TSLP 受体链和IL-7Rα组成的高亲和异二聚体复合物发挥其生物学作用[28-29]。有研究表明,TSLP是皮肤和呼吸道、胃肠道屏障表面Th2反应的主要调节因子,在AD患者的损伤性皮肤中高度表达[29]。

特折鲁单抗(Tezepelumab)是一种完全人IgG2λ 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结合TSLP,阻止其与受体复合物的相互作用,抑制多种下游炎症通路[28]。在一项Ⅱa 期临床试验(NCT02525094)中,与安慰剂组相比,接受Tezepelumab 联合局部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患者的临床改善更明显,但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30]。此 前,一 项Ⅱb 期临床试验(NCT03809663)被终止,因为Tezepelumab 作为单药治疗中重度AD 没有达到所需的疗效,其对于中重度AD 的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

6.抗IgE单克隆抗体

IgE 是一种能够激活过敏性炎症相关效应细胞的关键分子,通过与其受体FcεRI 和CD23(FcεRII)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31-32]。IgE通过其高亲和力受体FcεRI与各种免疫细胞结合,诱导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激活,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化学介质的释放,从而促进Th2 反应[32]。有研究发现,大多数AD 患者血清总IgE 和抗原特异性IgE 水平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31]。

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是一种针对IgE 的重组人源化IgG1单克隆抗体,通过与IgE 的Cε 3结构域结合,抑制了IgE 与FcεRI 的相互作用[32]。Eggel 等[33]研究表 明,Omalizumab 可促进与FcεRI 结合的IgE 的解离。在一项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NCT02300701)中,与安慰剂相比,Omalizumab能降低AD患儿的疾病严重程度,并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34]。

Ligeliumab 是另一种IgE 单克隆抗体,与Omalizumab 相比,其对IgE 有更高的亲和力。关于Ligeliumab 在AD 方面的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7.IL-33抑制剂

IL-33 是IL-1 家族的一员,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组织稳态和修复、2型免疫、过敏性和非过敏性炎症、病毒感染和癌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5]。IL-33也被称为“警报素”,因为它的血清水平随着坏死过程而增加,并诱导炎症细胞因子的增加[35]。有研究指出,IL-33 是一种Th2 导向的细胞因子,可增强Th2细胞因子的产生[36]。

艾托奇单抗(Etokimab)是一种针对IL-33 的IgG1 单克隆抗体。其Ⅱa 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在治疗第29 天,Etokimab 组的疾病严重程度及瘙痒均得到显著改善[37]。但在另一项Ⅱb期临床试验中,未能达到主要终点,目前已不再处于临床开发阶段[38]。

8.IL-17A抑制剂

IL-17A由Th17细胞产生,在AD患者的外周血中升高,且能在AD急性期刺激Th2炎症反应[39]。

司库奇尤单抗(Secukinumab)是一种针对IL-17A 的完全人单克隆抗体,目前已被FDA 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斑块性银屑病、银屑病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39]。在一项Ⅱ期临床试验(NCT02594098)中,Secukinumab 组与安慰剂组患者的临床结果评估均显示无明显改善,提示IL-17A 在AD患者中可能不是有效的治疗靶点[40]。

小分子抑制剂

1.磷酸二酯酶-4(phosphodiesterase-4,PDE-4)抑制剂

PDE-4是一种调节炎症和上皮完整性的酶。PDE-4在各种免疫细胞中表达,可促进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的降解,维持免疫平衡。抑制PDE-4 可提高免疫细胞中cAMP 水平,降低促炎介质和其他炎症因子的表达,并增加抗炎介质的产生,从而下调炎症反应[41-42]。

克立硼罗(Crisaborole)是一种非甾体外用软膏,可抑制PDE-4的活性,已获FDA批准用于治疗轻中度AD。两项设计相同的药物对照Ⅲ期临床试验(NCT02118766、NCT02118792)评估了2% Crisaborole 外用软膏对2 岁及以上轻中度A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risaborole 组有更多患者在第29 天达到主要疗效终点(研究者静态总体评分为0 或1),且瘙痒症状改善也更快[43]。此外,一项针对3~24 个月儿童的Ⅳ期研究也获得了相似的结果,不良事件发生较少,最常见的是应用部位疼痛,皮炎加重、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红斑也有被报道[41,43]。

2.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抑制剂

JAK 是介导细胞因子受体信号传导的酪氨酸激酶家族,包括4种受体相关激酶:JAK1,JAK2,JAK3和酪氨酸激酶2[44]。JAK 通过激活胞浆内转录因子,即信号转换器和转录激活 剂(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分子,调节炎症过程[44]。在AD 发病机制中,JAK/STAT 通路不仅参与了多种细胞因子的信号通路,与AD 的Th2、Th1、Th17、Th22 免疫应答相关,还参与了与瘙痒相关的表皮屏障及周围神经的调节[44-45]。

JAK 抑制剂是治疗AD 的新兴药物,目前主要有口服JAK 抑制剂阿布昔替尼(Abrocitinib)、巴瑞替尼(Baricitinib)、乌帕替尼(Upadacitinib),局部外用JAK 抑制剂芦可替尼/鲁索替 尼(Ruxolitinib)、迪高替 尼(Delgocitinib),以及可口服亦也外用的托法替布(Tofacitinib)。JAK抑制剂已在临床试验中证明了其具有良好的疗效。如在一项关于Abrocitinib 的多中心随机Ⅲ期试验(NCT03349060)中,在治疗第12 周,接受Abrocitinib 200 mg、100 mg和安慰剂的患者达到IGA 0/1响应率的比例分别为44.0%、24.0%、8.0%,达到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至少改善75.0%的比例分别为63.0%、40.0%、12.0%[46]。在两项关于Ruxolitinib 的Ⅲ期随机试验(NCT03745638、NCT03745651)中,分别将患者随机分为0.75% Ruxolitinib 乳膏、1.50% Ruxolitinib乳膏和安慰剂乳膏组,主要终点为达到IGA 0/1且较基线改善≥2 级。在治疗第8 周,与安慰剂(分别为15.1%和7.6%)相比,使用0.75% Ruxolitinib 乳膏(分别为50.0%和39.0%)和1.5% Ruxolitinib 乳膏(53.8%和51.3%)治疗的患者获得了更高的IGA治疗成功率,且瘙痒减轻程度更大[47]。

在安全性方面,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鼻咽炎、带状疱疹等)、严重感染、血液学异常(淋巴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脂异常和肝酶升高)、恶心、头痛、血栓栓塞等[44-45,48]。基于Tofacitinib与肿瘤坏死因子-α 抑制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口服监测研究,FDA 给所有目前批准的JAK 抑制剂都增加了“黑框警告”,原因是这些药物与Tofacitinib 具有共同的药理机制[49]。总体而言,除严重感染外,JAK 抑制剂的其他严重不良事件主要报道于AD 以外的疾病,JAK 抑制剂似乎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

小结与展望

AD 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系统性疾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随着人们对AD 发病机制更加深入地研究,有望越来越多的局部或全身靶向治疗药物进入我们的视野,给AD 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为尽快实现达标治疗的目的提供新的手段。除了上述药物外,还有许多靶向药物,如芳香烃受体调节剂Tapinarof、IL-1α 拮抗剂Bermekimab、IL-36受体拮抗剂Spesolimab、抗OX40抗体ISB 830、H4R拮抗剂Adriforant 等,均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疗效或正在临床试验中。新兴的靶向治疗药物对AD具有极大的治疗前景,未来仍需要持续的研究和探索,以期开发更具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药物。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房祥芳:研究设计与实施、数据采集与分析、文章撰写;黄钰洁:数据采集、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李岩峰:数据分析、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王忠永:数据分析、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指导

猜你喜欢
单克隆中重度安慰剂
单克隆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和其他人冠状病毒中的研究进展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
“神药”有时真管用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为什么假冒“神药”有时真管用
跟踪导练(3)
跟踪导练(三)2
抗HPV18 E6多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TSH受体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