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与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融合路径探析
——以常州市中心血站为例

2024-01-23 22:06常州市中心血站包丹霞
办公室业务 2023年23期
关键词:服务项目常州市血站

文/常州市中心血站 包丹霞

志愿服务是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对于广大医务人员而言,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核心的志愿服务不仅是“生命至上大爱无疆”精神的体现,也是提升能力、洗涤心灵的实践阵地[1]。青年职工作为采供血工作的主力军,其思想状态直接关系到工作的开展和血液质量安全。志愿服务作为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发展的有力推手,是血站广大青年职工宝贵的学习和实践资源。因此,探索志愿服务与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融合路径对强化青年思想引领、增强工作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志愿服务与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价值和意义

(一)有利于强化青年职工自身建设。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开展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其参与度高、实践性强、内涵丰富且影响范围广,受到了青年职工的广泛欢迎。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实践,青年职工能亲身体会和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社会的发展变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树立牢固的规矩意识和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将其转化为完善自身的实际行动。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青年志愿者常常分布在招募、协调、文案撰写、应急处理等岗位。通过多岗位锻炼和多维度交流,青年职工的知识结构能得到进一步优化,个人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有利于丰富血站文化建设内涵。通过以志愿服务为平台强化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能有效引导青年职工深化对血站精神、血站愿景等的理解,强化“以献血者和患者为中心”的宗旨意识。对献血市民来说,有序、有效的志愿服务活动传递了爱心、温暖和善意,充分体现了无偿献血的人文关怀,有助于血站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市民对血站的信任度。

(三)有利于持续提升献血服务质量。随着临床用血量的逐年递增,采供血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加。将志愿服务与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相融合,引导广大青年职工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助力采供血工作,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献血点由于市民过于集中和工作人员相对不足带来的献血体验不佳的问题。同时,由于青年职工志愿者均接受过采供血系统上岗培训,因此,相对于非医疗卫生行业的市民及学生志愿者而言,血站青年志愿者能给予市民更为专业的血液科普和献血服务。

二、志愿服务与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融合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及成效

为探索志愿服务在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推动作用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笔者以常州市中心血站为例,分别从血站志愿服务概况、志愿服务与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融合中的具体做法及现阶段取得的成效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并基于实施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措施,推动志愿服务与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相辅相成,实现共赢。

(一)血站志愿服务工作概况。无偿献血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需要广大献血者、志愿者和社会各界长期的支持和参与。基于此,常州市中心血站多年来积极创新模式,通过组织开展献血者联谊活动、世界献血者日庆祝活动及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等,进一步团结广大献血市民和志愿者,持续营造浓厚的无偿献血社会氛围。其中,志愿服务由于其精神内核与无偿献血高度契合,且实践性强、辐射面广、影响力大,是凝聚职工思想共识、汇聚发展内生动力、凝聚社会各界合力的有效举措。目前,血站共有两个志愿服务项目,分别为血站党员干部“红马甲”志愿服务项目及“萌小血爱远航”志愿服务项目。血站党员干部“红马甲”志愿服务项目于2006 年11 月正式启动,主要成员为血站党员干部;“萌小血爱远航”志愿服务项目于2013 年3 月正式启动,主要成员为血站青年业务骨干。自志愿服务项目启动以来,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规模地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惠及市民及学生已达数万人次。经过16 年的实践与探索,血站党员干部“红马甲”志愿服务项目已成为血站党建工作的亮眼名片,年均累计志愿服务时长逾1000小时,获2017年常州市“百团万人爱常州”志愿服务大行动优秀项目。“萌小血爱远航”志愿服务项目在9年多的时间里,通过推动硬件设施提档升级、配优配强志愿者队伍等,逐步在行业内崭露头角。该项目先后获评2017—2018 年度常州市卫生健康系统优秀天使翼志愿服务项目及2019 年常州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并斩获第三届江苏省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二)在推进志愿服务与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融合过程中的具体做法。1.立足行业,发挥青年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青年是志愿服务的实现主体和受众主体。青年群体对志愿服务的认知情况、接受意愿和参与能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志愿服务项目的推进[2]。据调查数据显示,95%以上的青年职工在学生时期曾经了解过志愿服务相关知识,并参加过学校、班级、社团或所在社区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其中,70%以上的青年表示,学生时期参与志愿服务的最大动因是为了完成学校要求的社会实践任务,主观动力不足。因此,在青年群体中加强志愿服务正面引导,推进人群分类指导,从而激发青年群体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观能动性势在必行。在“萌小血爱远航”志愿服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血站广泛招募青年业务骨干加入。通过开展理论及业务培训、组织交流学习等途径提升成员的能力和素养,让项目的“思想中枢”“智慧中枢”“行动中枢”日趋完善。青年志愿者们从采供血业务工作的“落实者”变身“宣讲员”,结合无偿献血“五进”工作,面向常州地区的企业、高校、社区、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等开展无偿献血公益宣讲。依托常州市血液科普教育基地,开展“一袋血的旅程”科普游活动,让广大市民和学生与无偿献血“零距离”。2.彰显特色,深化拓展志愿服务的教育功能。在调研中,绝大多数青年认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能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也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提升[3]。相较于传统的理论授课、会议研讨、感悟分享等青年思想教育工作模式,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思想教育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获得了青年群体更为广泛的认同。血站的志愿服务工作在多年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统一扎口、集中管理的模式。目前,血站志愿服务项目由组织人事科统筹管理。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科室,组织人事科在推进志愿服务的同时,既能实现对参与群体的正确引导,也能将党建带团建的工作理念融入其中,使广大党员、团员和职工志愿者在血站各级党组织和团组织的引领下开展工作。血站党员干部“红马甲”志愿服务项目以血站党员干部志愿者为主体,志愿服务内容包括节假日街头献血点志愿服务及组织志愿者参加血站“献血周”活动。通过安排资深志愿者现场指导,引导新加入的青年志愿者实践学习,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带动更多的青年职工参与其中。自2020 年8 月起,该项目的覆盖面扩大至夏季乡镇献血夜市,并在全站范围内招募志愿者。青年职工主动选择在休息时间赴乡镇参加志愿服务,让思想受到洗礼,让意志得到磨炼。3.落实激励,多措并举提升青年的参与意愿。在对青年职工的调研中,大部分青年职工认为现阶段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不足;部分青年职工认为目前已有的志愿服务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缺乏吸引力等问题[4]。基于调研反馈,血站在推进志愿服务项目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增强项目的“黏性”。第一,落实量化管理,通过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引导志愿者主动“打卡”,从而实现对志愿者服务地点、工时等信息的实时记录和评价反馈。同时,根据志愿服务开展情况,落实无偿献血星级志愿者申报工作。第二,将项目参与情况及服务质量纳入创建“党员示范岗”、血站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和优秀青年志愿者评价标准,让勤于实践、乐于奉献的青年能脱颖而出。第三,鼓励青年开拓创新,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卡通形象代言人征集及项目周边创意等活动,将巧妙的设计和构思付诸实践,提升青年的职业成就感。第四,拓宽平台载体,由单位团组织牵头组织青年参与大型义诊、活动保障、扶贫助困、关爱老人等各类志愿服务,让青年职工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形成正向情绪,提升社会责任感,获得心理满足感。4.培育典型,强化优秀青年的示范引领作用。据调查显示,单纯的事迹宣讲、理论宣贯已不能满足青年需求,在志愿服务中用实际行动引领示范更容易被青年群体所接受。血站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志愿服务相关文字动态和志愿者活动剪影,强化宣传引导,扩大影响力。同时,利用道德讲堂、人物访谈、主题宣讲、志愿服务故事分享会等形式,将志愿服务项目中涌现的青年典型和感人故事送到广大市民和学生中去,在提升青年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的同时,传递血站“温度”和力量。

(三)现阶段志愿服务与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取得的成效。1.增强了青年的凝聚力。由于采供血行业的特殊性,部分一线青年职工常年分散在街头献血点开展工作,与在血站本部工作的职工交流沟通的机会不多。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展既为职工交流提供了平台,也为提升青年职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筑牢了阵地。采供血工作人员和青年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实现了双向对接和精准互动。在互学互促、互帮互助的过程中,青年职工间的凝聚力持续增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氛围更为浓厚。2.做强了志愿服务品牌。在“党建+志愿服务”理念的引领下,血站的志愿服务项目已经形成了显著的品牌效应。血站的志愿者们在哪里,无偿献血宣传就走到哪里。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志愿者们通过开展趣味知识问答、进行挑战答题等形式了解服务对象对科普内容的掌握情况。此外,还能通过现场随机调查、座谈、访谈、电话回访等形式获取服务对象的反馈意见及建议。在志愿服务项目获得表彰的同时,青年志愿者们也先后收获相关荣誉称号,包括江苏省医德之星、常州市医德标兵、常州市卫健好青年、常州市卫生健康系统优秀青年志愿者等。3.扩大了无偿献血宣传面。血站通过每年开展的无偿献血知晓率调查,及时掌握常州城区不同职业、地域、年龄层市民对无偿献血的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根据历年调查结果,发现乡镇居民接触无偿献血的机会不多,对相关知识和政策的了解不足,不同年龄层的学生群体也非常渴望了解无偿献血。因此,血站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推出志愿服务定制“套餐”,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通过组织开展无偿献血政策宣讲等活动,市民无偿献血知晓率显著提升,无偿献血事业也得到了促进,逐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志愿服务与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路径

(一)坚持党建领航,深化双向融合。血站在推动志愿服务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党建领航,推动志愿服务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相融合,让志愿服务实践在职工思想建设中发挥积极导向作用[5]。血站各级党组织和团组织要积极引导青年职工提高站位、找准定位,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应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经验交流活动,提升志愿服务项目管理水平,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和志愿服务深度融合。

(二)健全制度体系,确保长效推进。积极健全优化志愿服务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持续推进志愿服务品牌化建设。通过统一的标识、图案及徽章等使得不同项目的志愿者身份更为明确,项目特色更为鲜明;通过统一的标准规范志愿者的日常工作及言行;通过志愿服务网络管理平台使得志愿者个人身份注册、工时累计公开透明,相关评优评先工作公平公正。要积极挖掘社会资源,在拓展血源的同时,为青年志愿服务拓宽平台,实现长效发展。

(三)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血站应定期总结志愿服务与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融合成效评估,总结提炼好经验、好做法。同时,应通过媒体宣传和线下活动并行的形式,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确保勤学肯干、乐于奉献的青年职工能收到积极反馈。此外,还应立足行业广泛开展各类活动,围绕推动无偿献血高质量发展这个关键点,开展包括无偿献血宣传类、竞赛类、文艺汇演类及户外竞技拓展类志愿服务活动,让更多市民和学生加入进来。

志愿服务与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是让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守牢为民初心的有效途径。因此,血站应充分利用好志愿服务这个实践阵地,广泛凝聚青年,不断提升青年职工个人能力和素养,持续推进无偿献血事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服务项目常州市血站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使用存在问题及建议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制定和落实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
基于互联网地图语言的实时路况信息服务项目探析
伊朗工程服务项目的合同关闭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常州市
血站院感知识系统化培训模式探讨
南通市中心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