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分析

2024-01-23 22:06南京传媒学院曹静
办公室业务 2023年23期
关键词:辅导员管理工作思政

文/南京传媒学院 曹静

高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学生管理,学生管理工作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口碑,甚至决定着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自20 世纪末高校放开招生以来,大学生数量逐年增长,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与难题。在此背景下,研究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的主要内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要内容之一。现阶段,我国的发展目标主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此,高等院校只有充分利用思想道德建设与科学文化,用理论与知识、实践与实验,管理并教育当代学生,才能使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与基本素养得到质的提升,并使其始终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向。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全新的想法,要积极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强基础学科、交叉学科的建设,推动数字化教育的发展,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党的二十大的思想内容向新时期的高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其创新发展与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新方向,更为学生管理工作灌注了新力量[1]。

(二)适应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需要。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高歌猛进,互联网对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是思维都产生了深远且繁博的变化。站在政治矛盾观的角度分析,互联网数字信息技术虽然开拓了全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为高校新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契机与渠道,但也向旧式的管理体系发出了挑战,开放、多样、复杂的网络信息威胁着学校在学生校园生活、学习生活甚至是身心成长中的重要地位。在互联网全面普及的新时期,学校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局,良莠不齐、褒贬不一、数以海计的网络信息减弱了思政教育对学生的教化作用,之前的恶性网课入侵事件更是将这一点暴露无遗。此外,不可控的互联网数字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学生的思想,包括黄赌毒、传销等不利于青年成长的大量垃圾信息。因此,高校在新时期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时,必须遵循网络信息的发展趋势,利用互联网的特性,积极处理并引领学生走出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持续钻研新时期的发展趋势,以解决现阶段学生在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适应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为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科研发展的时代需求,学分制与弹性学制成为我国各类普通高等院校的主要管理制度。在此种教育模式下,动态性、多元化、自由式、自制性成为学生管理的特质与特性,换句话而言,学生管理突破了旧式教学管理体系,淡化了学生“班级”的思想理念,形成了以课程为枢纽,多变、自由、多样、多元的班级,以实现跨班级、跨学科甚至是跨院校的现代化教育模式。因此,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不仅是完成对本专业、本校学生的管理,还应当对所有相关的非本专业、非本校的学生进行管理。同时,学生管理不应当仅局限于对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还应当引领学生完成专业课程选择、学科知识体系构造等内容的管理,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形成优质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指令式学生管理转变成指导式学生管理,寻求并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型学生管理模式[2]。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为高等院校的教育与管理模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也在近半个世纪的革新与发展中不断优化与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现阶段高校学生管理方面主要有下述五个问题:第一,即使新课改推行已久,但高等院校依然存在轻教育、重管理、轻服务的问题;第二,受旧式管理模式的桎梏,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科学有效的沟通;第三,传统的管理模式与思想观念严重限制了学生个性化、多元化、自由化的发展;第四,不健全、不成熟的管理制度制约着高校管理工作的发展;第五,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因此,高校若想在新时期创新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冲破传统管理模式与管理理念的桎梏,树立符合新时代学生发展需求的管理模式,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管理方式,大胆开辟全新的管理方法,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指引者与领路人。

三、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要点

(一)思想教育。高等院校应当将思想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合至学生的所有活动中,并依据不同活动的主题与现阶段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适当进行思想教育。同时,高等院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要突出自身的双重职能,高校既是管理学生的管理者,又是教育学生的教育者,要体现出学生管理的教化作用,重视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与“三观”建设的引领作用。高校在管理学生时也要把握住主要方向,树立良好的校风与口碑,培养师生刻苦求索的精神,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与集体观念,并将思想教育融入上述所有环节[3]。

(二)创新工作方法。时代性与时效性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高等院校应当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新时期的规律与方向,主动顺应社会与时代对高等院校与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也应当熟练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具体情况,寻求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管理模式,生动形象地开展各项学生管理工作。

(三)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激烈的市场竞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创新,使人们的生产生活、价值观念、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新时代学生的心理活动比以往学生的心理活动更加复杂、敏感,且心理问题频出。因此,学生管理者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其日常行为表现,及时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发现学生的异常状况,定期开展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使学生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下生长。

四、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

(一)从关心学生的实际出发。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可以向智能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例如,充分运用5G、新媒体、神经元网络等技术,获取学生的生活状况信息,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思想动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帮助学生培养积极、正向的思想。同时,高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必须遵守素质教育的根本,秉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管理思想,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贯穿管理工作的始终。为此,高校管理工作者应当遵循以下三个标准:首先,尊重学生。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但在为人处世、思想理念等方面仍不成熟,需要工作者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开展各项工作。其次,阶梯化管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依据学生的特质与特性,采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管理模式。最后,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管理工作者不能以旧式的评价方式评价新时期的学生,应当多维度、多层次、全方面地制定评价标准[4]。

(二)家校共育的教育环境。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立体化教育,其中,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理念与行为举止,是决定学生品质与品行的关键。作为联系学校与家庭的枢纽,高校辅导员应当加强与家长和专业课教师的沟通交流,为彼此提供了解学生、认识学生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早在几十年前就提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如若没有高素养、高品质的家庭教育,学校与教师无论多么努力地教育学生,都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学生在学校面临的一切问题都会折射在家庭教育里,同样,学校教育所面临的困难也会反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基于此,学生管理工作不能仅靠校方单独完成,还应当以家校互动的形式双向开展,形成良好的管理体系。因此,辅导员应当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辅助家校共建。辅导员应定期同家长联系,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园、课堂的表现,家长也要与辅导员交流学生在家的行为举止与思想状态。其次,确保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教育管理学生是教师与家长共同的责任,家校之间应当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共同培育一个符合时代发展、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以往,学生并未主动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更多的是承担被服务的主体,主体能动性不强,难以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辅导员过于注重面谈的信息获取方式,也会出现管理工作时效性差、滞后性严重的问题,导致辅导员与学生经常矛盾相向。因此,在新时期创新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管理工作,做好、做实、做细、做优各项任务或工作,转变学生从属、被动的位置。辅导员应当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管理工作者为辅的管理制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学生也应当在新型管理模式中积极主动同他人进行交流与协调,不断提升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的能力,“共担”辅导员的管理工作,使自身既是服务的主体,又是被服务的主体[5]。

(四)全方位教育学生。本专业的辅导员教师、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是学生在校期间经常接触的三类教师。辅导员是学生完成日常专业课程与接受思政教育的关键所在,主要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管理与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深远。思政课教师主要负责教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教育,是高等院校完成思政工作的主力。所有思政课教师都应当秉持着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与使命意识,恪尽职守、严于律己、勤奋专注,持之以恒地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同时,应时常征求学生对课堂与教学模式的意见与建议,关注学生的思想、行为举止,不断优化、丰富教学活动,改革教学体系与方法,进而加强思政教育的时效性与时代性。专业课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更是教会学生立身行事、理顺人情的关键所在,能发挥课程思政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所有教师应当把握校园中所有思政育人的教学形式,三者相辅而行、相待而成,全方位地认识学生、教育学生,促使每一位学生均能符合新时代、新社会的发展需求。

(五)建立网络管理系统。现阶段,人类已经能够运用数字技术构建元宇宙世界,通过集成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货币、物联网等技术,打造MR 教学系统、智能实验台、沉浸式VR教学系统,进一步突破线上教育的培训瓶颈。一方面,管理者可利用元宇宙实现远程教育,提高音视频会议的生动性,丰富教育资源内容,为学生提供沉浸式体验;另一方面,可借助元宇宙的相关技术延伸试验性课程。例如,某地方大学的医院学生通过全息透镜及虚拟现实技术软件来学习人体解剖,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学习人体结构。通过此类方法,管理者可以更好地向学生宣传正向、积极的思想,有助于思政教育的开展。此外,管理者也能利用短视频软件制作有关社会热点、校方制度的视频,这种教育方法更容易调动学生的观看热情与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总而言之,高等院校应当秉持以人为本、学生至上的原则创新管理制度,以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高等院校应持续优化管理队伍,推动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的创新与发展,以符合新时期的发展标准与需求,为党和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人才。

五、结语

新时期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任重而道远,需要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努力与帮助下完成。同时,高校也应当发挥人文主义关怀,使学生沐浴在温暖、阳光的教育环境下,使其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陶冶情操,最大限度地展现自身能力与价值。

猜你喜欢
辅导员管理工作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