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档案数字化及开发利用工作研究
——以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为例

2024-01-23 22:06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王泽敬
办公室业务 2023年23期
关键词:烈士陵园红色档案管理

文/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王泽敬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我党自成立以来,剑屦俱奋,万里崎岖,频年苦斗,备历险夷,领导各族人民英勇奋斗,形成了独特的红色基因和红色文化。红色档案是党史教育的重要资源,承载着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使命。信息时代,利用数字化技术保护好这些珍贵的红色档案,开发、利用好烈士陵园的红色资源,成为新时期烈士陵园红色档案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烈士陵园中红色档案的存贮现状

烈士陵园是烈士纪念设施的一种,是安放忠骨、先烈安息的圣洁之地。在这个追忆历史、缅怀革命英雄的肃穆殿堂,其英烈碑文和文物藏品成了最为鲜活的红色档案。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建设的第一座大型烈士陵园。抗战时期,我党、我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左权将军,民族英雄范筑先先生等在内的200多名团级以上烈士长眠于此。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是国内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是红色文化的精神宝库。毛泽东同志题词“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千古无上光荣”镌刻在巍峨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塔正面,大门门楣上“浩气长存”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由朱德元帅亲笔题写的。园内馆藏2.1万余件藏品,当中包含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题词赋诗110 余幅(首),数量之多为全国烈士陵园之最。陈毅元帅的著名诗句“往来邯郸道,数度谒陵园”令人难忘。革命英烈的光辉事迹构成了鲜明的红色文化,跳跃的红色基因为陵园赋予了新的生机,给络绎不绝的瞻仰者带去努力、奋进的精神激励。

二、烈士陵园中红色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以计算机为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红色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和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是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对红色档案进行数字化建设和开发利用,更加便于年轻一代深入了解我党、我军和国家的艰辛历史。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提炼红色文化中的精神内核和精髓要义,对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事业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一)红色档案数字化建设有利于适应现代化的教育方式。红色档案内涵丰富,英烈精神振奋人心。红色档案的开发利用要适应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发出适应现代化手段的红色教育产品。根据教育方式的需要,分门别类地编制成文字、图片、视频等,在多媒体教室或会议室播放,将档案内容放置数字化的红色专题教育网站上,帮助英烈事迹的广泛传播,放大红色档案的教育功能。

(二)红色档案数字化建设有利于红色档案的长久保存。由于档案原件占据空间大,保管成本高,还会因保存条件的参差不齐,造成一些珍贵资料的老化破损和虫蛀腐蚀。红色档案数字化就是将一些原件制成影像,录入磁卡光盘,无疑是对其更好地保护,便于长久保存,档案的使用也更加便利和安全。另外,通过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后,可以防止部分档案内容被恶意篡改。

(三)红色档案数字化建设有利于扩大红色文化的信息量。长期以来,英烈档案原件只存在在所属的陵园档案馆内珍藏,而各地的陵园档案馆零散地分布在各地,用户很难在一个地方查阅到更多的与烈士相关的档案信息。烈士陵园红色档案数字化之后,可通过互联网访问英烈档案信息数据库,更全面、具体地了解英烈的档案信息,帮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英烈事迹以及开展革命历史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四)红色档案数字化建设有利于提高红色档案的服务质量。传统的档案查阅方式以手工翻找为主,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对档案造成磨损。数字化档案管理使查询资料变得简单,查阅者只需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即可出现与内容词条相关的信息。查阅者点击内容词条,便可完整地获得所需内容。不仅如此,红色档案数字化还能使档案资料及时归档,大大提升了其利用价值。由于信息的超时空流动,数字化档案事实上成为“无墙界档案”,档案库也从文件实体的保管仓库变成了档案信息的控制中心,彻底转变了档案服务形式,提高了档案管理和档案服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五)红色档案数字化建设有利于档案管理者与档案使用者的交流与沟通。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下,对红色档案资料有查阅需求的使用者只能通过面对面的方式或通过信函与档案管理者进行沟通与交流。红色档案数字化建设完成后,档案信息可接入互联网,开通线上交流模式,使得档案管理人员和编研人员与档案资料使用者之间更易交流,档案管理者能及时得到用户反馈,使用者也可通过线上查阅充分了解该档案馆的库存内容。

三、烈士陵园中红色档案数字化建设需要克服的难题

红色档案是先烈生前战斗生活的真实记录,是革命斗争历史的重要见证。全面推进红色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任重而道远,有许多难题仍需要克服。

(一)红色档案开发程度低。一方面,红色档案形式多样,但又缺乏统一的管理,一些珍贵的红色档案资源散落在个人手里,导致档案部门收集难度加大,收集资源不完整。另一方面,收集到的红色档案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没有深入研究和对档案内涵深度挖掘,导致其开发程度低、档案开发效果不理想。在条件艰苦的战争年代,档案信息的形成和收集非常困难。尤其是建党初期的档案更是凤毛麟角,极度缺乏。一些没有形成文字的非物质性档案,如烈士生平、口述历史、红色歌谣等也随着知悉人的离世而消失,致使红色档案在数量上呈逐年下降的态势。

(二)红色档案标准不一。为加快推广档案数字化建设,国家档案局发布并实施了一些档案数字化的标准,如《纸质档案数字化标准规范》(DAT31-2017)。但是,由于红色档案形成时期较久,纸质档案数量有限,导致在对档案实施数字化改造的具体细节上仍然会有工序前后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使人无所适从。以扫描为例,图像越清晰扫描仪分辨率越高,图像所占空间越大。在追求控制图像所占容量比例和追求图像清晰度上意见有时会产生分歧。

(三)红色档案管理人才相对缺乏。红色档案数字化对档案管理者队伍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档案数字化要经过档案整理、扫描、利用OCR 转化成文字等基本步骤,还需要对索引、目录及数据库的建设进行研究和实施。对档案著录者的要求很高,老一批的档案管理者虽然经验丰富,但不熟悉计算机技术,而年轻一代对计算机的操作技术较高,但对红色档案的理解不深[1]。既懂档案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导致英烈档案数字化进程缓慢。

四、烈士陵园中红色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发展策略

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红色档案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应该在摸索中实现创新。

(一)烈士陵园中红色档案数字化的类型。第一,藏品本身,即有关藏品本身所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第二,展示档案,即用于瞻仰、展示、教育和交流时所形成的记录材料。第三,研究成果,即对藏品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以及开发利用的相关材料。

(二)烈士陵园中红色档案数字化的工作内容。首先,学习贯彻并严格遵守国家档案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统一管理性标准、业务性标准和技术性标准,实现从档案的实体保管向信息化保管的观念转变。其次,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建立电子档案和全息数据库,对现有馆藏纸质文件、照片和音像档案进行数字化录入处理。对新近收集的与烈士陵园有关的电子版文件采取数字化处理,增加数字化档案馆藏比例。再次,运用档案数字化管理软件,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分析、提取、加工修改和高速便捷查询。最后,为档案信息迅速传递交流提供网络支持。建立档案网站平台和信息服务中心,保证信息畅通交流共享。确保档案信息资源得到最科学地配置,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条件。

(三)烈士陵园中红色档案数字化的技术应用。档案数字化的技术应用主要包括信息转移技术、信息提取技术和信息防护技术。对于大批档案的信息转移宜采用扫描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图片类、实物类的红色档案应该采取数码拍摄、三维扫描等手段进行信息转移,以求能最大限度地还原档案。信息提取技术主要是建立索引,计算机检索语言的发展,不断提高着档案信息的检索能力,还要加强信息防护力度,防止黑客袭击和病毒破坏系统。

(四)烈士陵园中红色档案数字化的建设思路。红色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日臻完善。同时,考虑文物保护和档案利用的双重意义,对档案的数字化改进实行“四个优先”,即:急用档案优先、常用档案优先、濒危档案优先和重要档案优先,最终实现馆藏档案的全面数字化升级。

五、烈士陵园中红色档案数字化的开发利用和创造效益

红色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为了更加便捷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是基础,利用是目的,二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一)增强为开发利用服务的建档意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集、处理、传递和使用信息资源,是提升档案工作质量的必然,也是促进其开发利用的过程。需要认真把握和精心操作才能创造出红色档案应有的利用价值。从业者要充分认识建档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英烈红色档案的珍藏、保护和展示。怀着对烈士的崇敬之情,高质量地完成建档工作,为档案的开发利用打好物质基础。

(二)加强红色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认真执行国家《博物馆条例》和有关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一系列标准规范,坚持“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细、保管妥善、查检方便”24 字方针[2],加强红色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明确档案的等级标准,按照文物级别的价值区别分类建档,实现陵园红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程序化,为档案的开发利用打好制度基础。

(三)加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文物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定期对现有档案管理人员开展教育培训和业务考核,将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员工送去高校深造。有计划地引进具备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实现红色档案管理者队伍的更新换代,使之更加适应新时代红色档案的数字化工作,为档案的开发利用打好人才基础。

(四)赋予红色档案新的属性和特征。历史赋予了红色档案强烈的政治属性,动用档案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有时需要层层审批,管理模式相对封闭。在继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脉、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红色档案应当彰显出应有的社会性、文化性、服务性和实用性,应当赋予其信息化、大众化、公开化的特征。首先,红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合法的,是有益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其次,红色档案的公开利用是安全的。红色档案没有什么保密性,要旗帜鲜明地弘扬红色文化,持之以恒地倡导英烈精神。最后,红色档案也是具备市场价值的。红色档案的保管和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是需要成本的,开发和利用时可以适当收取费用。“以档养档”可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因此,让红色档案走出陵园,进入社会,实现从英烈档案的封闭管理向主动开放的转变,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优质服务,对开展红色教育,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六、结语

开展烈士陵园中红色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无疑为英烈精神的传播和档案信息的利用插上了一双互联网的翅膀,带来令人瞩目的丰厚成果。烈士陵园档案馆也不能仅限于英烈文物藏品的保存,而是要以红色档案为基础,向党史政治、现代军事、地理人文、科学技术及旅游文化等方面发展。进一步充实和丰富的馆藏内容,可增强陵园博物馆和档案馆对社会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吸引力。

猜你喜欢
烈士陵园红色档案管理
红色是什么
普兰店区唐房革命烈士陵园
沙岭战役烈士陵园
大石桥市烈士陵园
铁岭市烈士陵园
红色在哪里?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追忆红色浪漫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