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典籍中计量单位英译研究
——以《金匮要略》为例

2024-01-25 15:00
现代英语 2023年16期
关键词:罗本金匮要略音译

白 琳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8)

中医药蕴涵着中国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块瑰宝,凝聚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金匮要略》被誉为“方书之祖”,载方262 首,对后世医家有重大影响。 计量单位时人类文化重要的载体,距今发展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计量单位在中医典籍中非常重要,不明确计量单位则既无法循经方投药剂量,也无法准确取量用药,目前有关中医典籍中计量单位的英译研究并不多见。

文章选取了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金匮要略》(罗希文译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金匮要略汉英对照》(阮继源、张光霁译注)和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汉英对照金匮要略》(李照国译注)三个英译本及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金匮要略译注》(刘蔼韵译注)作为汉语文本,对计量单位的英译方法进行总结与概括。

一、 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对《金匮要略》译本的研究相对较少。赵虹(2019)[1]以“方剂名”英译为例,探讨了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 茅瑛琦等人(2019)[2]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出发,提出了《金匮要略》病证名英译策略。 谷峰(2018)[3]分析了《金匮要略》中互文符号的类型,提出需要采取信息结构,调整、信息重新布局、文本外译等翻译策略。 郭添枫(2018)[4]在纽马克翻译批评方法的指导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三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并纠正译本存在的明显错误,总结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曲琳琳等人(2017)[5]立足语言国情学视角,以病症名为例,提出英译时应遵循两大要点:追本溯源,正解病名;尊重国情,力保特色。

目前国内对剂量单位的英译研究也不多见。 贾秀海(2013)[6]以《徐霞客游记》译本为例,探讨度量衡单位名词的英译,得出彻底的归化或异化不可取的结论。 黄小花(2009)[7]将《西游记》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探讨科技文化范畴中度量衡制度的译法,得出应采用归化和异化结合的策略的结论。阳琼(2015)[8]提出在科技贸易类度量衡单位英译中,应采取尽量异化的策略。 李依琳(2019)[9]则提出应就不同的体裁选取适当的异化或归化的策略。滕敏(2005)[10]认为文学作品中度量衡单位的英译应采取等效原则英译策略,英译时不能忽略度量衡单位所承载的社会和文化信息。 胡晓姣(2012)[11]研究了财经类书籍中度量衡单位中英互译现状,提出采取脚注的方式,将原文中的英(美)制单位转换为公制单位。 宋一军(2016)[12]对科技类文体中计量单位译法进行了归类总结,得出注释法无论是脚注、尾注还是句后注释,他们都是解决计量单位差异的有效方法。 秦明星(2017)[13]研究了《中国宗教体系》典籍片段中度量衡单位的英译,提出音译要采用现代汉语拼音斜体,以示区别,加注的内容需包括度量衡单位的介绍以及单位的公制换算,换算要基于某个朝代。

综上所述,计量单位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的英译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然而中医典籍中计量单位的英译研究还并不多见。 文章就《金匮要略》计量单位英译实例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完善计量单位的相关研究,进而拓宽中医典籍英译的研究领域。

二、 标准度量衡单位英译

有关“量”的相关制度在汉代趋于完善,在《汉书·律历志·嘉量篇》一书中记载了汉代五量制度,除了五个容量单位龠、合、升、斗、斛,还提交了两个表示容积更小的单位“撮”和“圭”。 据文献查阅得知,在汉代以前,药物的计量单位主要为容量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被重量单位取代。 容量单位在《伤寒杂病论》中多被用于液体药物的计量,在《金匮要略》中多用于方药煎煮量,加水量和服用量。 在《金匮要略》中涉及的重要单位有“合”“升”“斗”“斛”,其中“升”尤为常见,有45 首方剂中的29 味药物用了此计量单位。

例1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阮本:“4 liang wine-washed rhubarb;5 pcs. zhishi fruits; 0.5 jin seared magnolia with outer bark; 3 ge mirabilitum.”

罗本:“Radix et Rhizoma Rher 4 liang; 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 Praeparata 0.5 jin; Fructus Aurantii Immaturus 5 pcs; Natrill Sulfas 3 ge.”

李本:“4 liang of Dahuang; 0.5 jin of Houpu;5pieces of Zhishi; 3ge of Mangxiao.”

例2 “右五味,以水久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取八合,覆取微似汗。”

阮本:“First boil mahuang with 9 sheng of water until the volum has reduced by 2 sheng. Skim the foam off, add the other herbs, and boil until 2 sheng remains. After discarding the dregs, the patient should drink 0. 8 sheng of the decoction warm and cover himself with quilts to bring about mild perspiring.”

罗本:“Stew Herba Ephedrae in nine sheng of water until seven sheng remain. Skim off foam and add other drugs. Stew until two and a half sheng remains.filter the decoction. Serve eight ge of lukewarm decoction per dose and cover the patient to include light perception.”

李本:“These five ingredients are decocted in 9 sheng of water. Mahuang is boiled first to reduce 2 sheng of water. After removal of foam, all the other ingredients are put into it to boil and get 2.5 sheng. The dregs are removed and taken warm 8 ge.”

例3 “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以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会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阮本:“Wash and soak the lily corms overnight in water. When white froth appears, discard the water and decoct the corms in 2 sheng of spring water until 1 sheng remains. Meanwhile decoct anemarrhena in another 2 sheng of spring water until 1 sheng remains. After discarding the dregs, combine the two decoction and boil them down to 1.5 sheng. The decoction is taken warmed in divided portions.”

罗本:“Wash Bulbus Lilii and soak in water overnight. When white form appears, remove frug and place in two sheng of spring water. Stew until one sheng remains. Filter the decoction. Stew Rhizoma Anemarrhenae separately in two sheng of spring water until one sheng remains. Filter the decoction. Combine decoctions and stew until one and a half sheng remains.Serve lukewarm decoction in two doses.”

李本:“In these ingredients, Baihe is washed first in water and soaked for one night. The white foam is removed and water is eliminated. Decocted in 2 sheng of spring water to get 1 sheng after boiling. The dregs are removed. Another 2 sheng of spring water is used to boil Zhimu and get 1 sheng after boiling. The dregs are removed. Finally mixed to boil and get 1.5 sheng. Divided into two dose and taken warm.”

分析:《新华字典》中解释合为“容量单位,市制十合为一升”,《汉书》中也有“十合为升,十升为斗”的记载。 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以“合”作为药物计量单位的例子,在半夏秫米汤一方中有“治半夏五合”的表达。 在《金匮要略》中,“量”这一计量方式主要用于药物的加水量、煎服量,如例3 中的“煎取一升五合”;患者的服用量,如例2 中的“温取八合”;也有一部分药物采用了以“量”计量的方式,如例1 中的“芒硝三合”。 据笔者统计,《金匮要略》中除去重复的方剂合药物,共有8 首方剂涉及4 味药物使用了“合”这一计量单位。 例1 中阮本、罗本和李本都采用了音译法,将“合”音译为“ge”。 例2 中有关服用量的计量,罗本和李本同样也采用了音译法,将“合”音译为“ge”;而阮本将此处的“八合”换算为“0.8 升”,把计量单位前后统一为“升”。 例3中出现了“煎取一升五合”,这里是容量单位“升”和“合”并用的情况,“升”作为容量单位在《金匮要略》中尤为常见。 三个译本都将“合”按照“十合为一升”转化为“升”,“一升五合”即为1.5 升,使上下文计量单位高度统一,让读者更加准确地了解方剂的煎服方法。

三、 非标准度量衡单位英译

例4 “旋复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

阮本: “3 liang inula flowers; 14 pcs. stems allium; swatch of new red cloth”

罗本:“Fols Inulae 3 liang; Allium Fistulosum 14 pcs.; Xinjiang a little bit.”

李本:“3 liang of Xuanfuhua; 14 pieces of Cong;a little Xinjiang.”

分析:在《新华字典》里,“茎”的词性为量词,指的是长条形的东西;《广韵》对“茎”解释为“草本的主干部分”;《说文解字》则写道“茎,枝柱也”。 由此可见,“茎”原本指的事草木根部之上的主体部分,其后引申为细长物体的个体量词,即数量单位,类似的量词还有“枝、根、条”。 在《金匮要略》中,除去重复的方剂与药物,共有2 首方剂中的1 味药物用“茎” 为单位(例4)。 罗本合李本都将其译为“pieces”,这在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词典中解释为“A piece of something is an amount of is that has been broken off, torn off, or cut off.”;阮本则译为“stems”,解释为“The stem of a plant is the thin, upright part on which the flowers and leaves grow.”,这里的词性是名词,与“茎”作为量词的词性不符,三个译本均未能译出”条状物“的含义。

四、 结论

对《金匮要略》中标准度量衡计量单位的英译,三个译本多采用音译法。 对计量单位的使用情况,阮译本偏向于将单位统一换算,且善于运用音译加注的方式在其后标注具体数量,让读者对计量单位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这一过程也可能会使源语和目标语不能达到一一对应,导致部分计量单位无法被翻译出来,无法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罗译本和李译本都采用了音译的方式,将各种不同的计量单位都翻译了出来,这样虽然保留了中医典籍的特色,但使得计量单位繁多,读者无法对药物剂量有准确的认识。

对《金匮要略》中标准度量衡计量单位的英译,三个译本主要采用了直译、意译和音译的方法。 数量单位没有过于浓重的文化特色,故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使得译文能更好地传达信息,表达确切的方剂药量。

对《金匮要略》中特殊度量衡计量单位的英译,须厘清其具体意思,不能一概而论,以至于出现单位交叉混淆的情况。 如“分”作为重量单位,可采取音译法,在不失中医特色的前提下还可以准确地表达其代表的意义;作为“份”,可采取直译的方式,准确地表达出药物间的比例;作为古代分数,可采取意译的方法,表达出几分之几的概念。

通过英译实例的对比,研究发现,三个译本中计量单位的英译还是以英译为主,阮译本结合临床经验,灵活地采用了多种英译法,力求准确表达出计量单位所代表的意义;罗译本善用直译法,李译本则常用音译法。 音译加注的方式既能保留中医文化特色又能有效传达计量单位的意义。

猜你喜欢
罗本金匮要略音译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罗本的秘密
夏译汉籍中的音译误字
《金匮要略》对黄疸病的认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谈中医药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对青年教师的要求
瓜蒌薤白半夏汤在肺间质纤维化病程发展中的应用
浅析《金匮要略》对后世医家论治痹病的启示
新疆地名的音译转写及英译规范
巧运画卷
罗本:世界杯第一闪电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