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如何在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展现“三农”担当

2024-01-26 22:19况盈盈齐皓天
南方农业 2023年19期
关键词:陆海三农重庆市

况盈盈,齐皓天,2*,王 骞

(1.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2.西南大学农村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3.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 401329)

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的重大工程,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为重庆向南出海、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打开了新大门,为西部地区加快融入全球经济开拓了新空间,是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的重大任务[1]。重庆市与通道沿线尤其是同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框 架 下的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强、农业跨国投资与合作潜力大、“三农”发展经验交流互鉴的意义深远,因此,重庆市“三农”在通道建设中承担重要角色。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为重庆市“三农”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也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在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展现“三农”担当,是重庆市共建共享西部陆海新通道迫切需要研究的现实问题。

1 文献梳理与问题提出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以重庆市为运营和组织中心,中国西部12 个省(区、市)与海南省、广东省湛江市、湖南省怀化市等共同打造的连接“一带”和“一路”的陆海联动大通道、国际物流大通道、国际贸易大通道和开放大通道。通道海铁联运主干线以重庆市为陆路运营中心、以钦州港为陆海运营节点、以新加坡港为海运终点,连通西部昆明市、成都市、兰州市、西安市、西宁市、乌鲁木齐市等地及中西亚、中东欧各国,是强化中国与通道共建国家经贸合作,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的综合性国际大通道[2]。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这不仅对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扩大开放和贸易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3-4]。

重庆市与通道沿线尤其是同属RCEP 框架下的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强、农业跨国投资与合作潜力大、“三农”发展经验交流互鉴意义深远[5]。2023年6月,RCEP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其中涉及多项有关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业跨境服务贸易和境外农业投资的便利条款,进一步赋能重庆市“三农”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的角色。通道建设和RCEP 生效实施为重庆市“三农”发展创造了重要机遇,也为更加开放条件下的“三农”发展带来新挑战。因此,重庆市必须加快“三农”改革创新步伐,在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展现应有担当。

2 重庆市“三农”担当

2.1 农产品国际贸易

农产品国际贸易是重庆市与沿线国家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2022 年,重庆市与通道沿线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额快速增长;2020—2022 年,重庆市与通道沿线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占重庆市农产品贸易总额的37%,农产品数量占通道铁海联运货物量的10%。如何提升农民适应外向型农业竞争的能力、调动农民参与出口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保障农民在外向型农业产业链分工中的收益,从而进一步做大通道上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助力“贸易大通道”建设,是通道建设中重庆市“三农”的首要担当。

2.2 农业投资与合作

农业投资与合作是重庆市与沿线国家合作的重要领域。重庆市与通道沿线国家农业跨国投资与合作的潜力很大,为加强与通道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农业农村系统联合相关部门单位进行了诸多尝试。截至2021年底,重庆市备案对外投资涉农企业16家、累计对外投资2.14 亿美元。投资区域涉及越南、缅甸、孟加拉国等多国,投资领域覆盖品种研发、农资、仓储及加工等全产业链。如何更好利用通道,加强与沿线国家农业产业链合作,稳定农产品进口供应链,扩大农产品出口,统筹两个资源、两个市场,促进“双循环”,是通道建设中重庆市“三农”的主要担当。

2.3 “三农”发展经验

“三农”发展经验是重庆市与沿线国家交流互鉴的重要方面。重庆市持续推进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科技交流。我国在农村致富、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备受国际关注,如何进一步讲好我国在农村致富、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等方面的重庆故事,向通道沿线发展中国家分享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庆经验,贡献重庆智慧,是通道建设中重庆“三农”的重要担当。

3 重要机遇

3.1 为扩大重庆市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规模提供新便利

1)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为重庆市扩大农产品贸易规模提供了便利的物流通道。利用通道,通过现代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重庆市能够进一步扩大农产品贸易、融入国际市场[6]。2)RCEP 的全面实施为重庆市扩大农产品贸易提供了便利的优惠政策。RCEP 成员国间相互减免农产品关税,大幅提高了农产品税目自由化水平;实施统一和宽松的原料原产地区域累计规则和原料原产地声明制度,为促进我国与通道沿线RECP 成员国农产品贸易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

3.2 为加强重庆市与沿线国家农食产业合作提供新平台

通道建设为重庆市跨国农业投资搭建了重要平台。重庆市加快建设多个涉农外贸投资综合服务平台项目,重庆渝贸通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重庆公运东盟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让涪陵榨菜、忠县忠橙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实现“闯关”出口。同时,RCEP 成员国之间对外资投资均采用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降低了农业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门槛。

3.3 为提升重庆市农业竞争力与农民收入提供新动能

通道建设为重庆市促进农民增收提供重要抓手。1)通过通道,重庆市多家企业加强与新加坡等地区先进农食企业的合作,引入先进农业生产加工技术和标准。通道的开放还帮助重庆市农产品对接海外高标准市场,倒逼重庆市农产品生产企业提高品种、生产、加工的标准化水平,刺激重庆市外向型农业配套公共服务体系和配套产业体系升级,提高当地农产品企业的竞争力。2)通道建设能够调动农民参与生产出口农产品的积极性,提高农民适应外向型农业竞争的能力,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和价值链提升,带动越来越多农户从外向型农业产业链分工中受益。

4 存在的问题

4.1 农业生产水平不高

1)农业种植小、散、乱,农产品难以满足出口要求。重庆市马铃薯产量居全国第六,巫溪县的马铃薯是中国-欧洲地标互认产品,但其生产组织形式是一家一户零散种植,销售方式以短半径销售为主,机械化生产程度低,品种杂乱,无法提供适合出口的商品马铃薯。2)农产品加工能力弱,对农业贸易的支撑作用不强。2020 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为1.5∶1.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1.0),仅位居全国第17位。重庆市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较少,只占整个农产品加工企业的10%左右,大多是中小企业。3)农产品出口规模小。2018—2022年,重庆市农产品出口总额年均约8.2亿元,占农产品进出口总额比例不足10%。其中,2020—2022 年重庆市向通道沿线东盟国家出口的农产品总额年均不足2亿元。农业生产水平不高,不利于促进出口带动增收。

4.2 农产品集散能力弱

1)通道上农产品物流需求不平衡,供应链“通而不畅”。目前,重庆市进口农产品物流需求大,但出口物流需求小,通过通道发运的货物总体“进多出少”,运量不平衡;且出口产品数量少、品种散,总体上难以通过“以量补价”实现成本降低。此外,冷藏货柜等资源的供需矛盾也尤为突出。

2)通道上农产品物流供给不充分,价值链提升不明显。由于通道建设尚不完善,目前走通道从广西口岸到重庆市的农产品物流班次少、“拼柜”时间长、冷链货柜等多式联运的物流设施不完善、运输成本高,与广州市、深圳市等成熟的集散中心相比,成本与时效优势尚不明显[7]。与周边省份相比,补贴支持力度偏弱,无法“以价补量”。

3)农业外贸产业集群未形成,产业链服务不配套。由于农产品物流需求不平衡、供给不充分相互制约,重庆市难以靠市场机制自发形成农产品进出口产业集群,农产品贸易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少,渠道商报关、拼柜、物流、保险等配套服务也不完善,结合重庆市农业企业开展对外贸易能力欠缺的现状,进一步制约了通道上农产品物流和贸易的发展。

4.3 对外农企和人才缺乏

1)具备跨国农业贸易与投资能力的企业少。重庆市目前开展农产品贸易的企业仅有100 余家,具有专业外贸团队的企业更少。截至2021年底,重庆市在境外仅投资16家企业,注册资本1.36亿美元,其中在东盟投资5 家企业,投资存量1 529.7 万美元,通过对外投资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很少。

2)擅长农业对外贸易投资的经营管理人才少。熟悉农产品进出口流程,掌握农产品通关、国际物流、结汇等专业技能的农业贸易人才缺口大;了解海外市场,具有跨国投资、国际公关、国际营销相关实战经验的农业跨国投资经营人才及熟悉农业对外经贸公共管理人才都明显不足。

3)研究海外农业贸易投资的智库人才少。重庆市没有专门针对海外农业市场和跨国投资开展研究的智库,对海外农业市场、农产品质量标准、农食产品政策法规、国际农食产品供应链、贸易规则及国际农产品营销等方面的研究不足。

对外农企和相关人才的缺乏,导致重庆市参与通道农业外贸投资的能力较弱。

4.4 外贸平台搭建与品牌建设能力不强

1)农产品进口集采平台尚未建成。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对境外高品质、低价格的原料需求逐年增长,受制于加工企业规模和外向度水平,存在企业多、需求分散、议价能力弱的问题,急需探索建立进口集采平台,改变企业单兵作战的现状,提升海外供应链掌控能力和采购、物流议价能力。

2)农产品出口综合服务平台不完善。缺乏提供备案、认证、通关清关、法律援助等综合服务的平台;缺乏提供一站式解决铁海、铁公、航空等交通运输问题的综合物流交通平台。部分农业企业有出口意愿,但缺乏开展相关业务的能力,想出出不去或是通过外地第三方贸易商代理出口是这一类企业的普遍现状。

3)农产品出海品牌建设有待加强。重庆市农产品品牌众多,但由于忽视了地区品牌建设,单个影响力不强,缺乏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制约了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4.5 向通道沿线贡献“三农”发展经验的成效不明显

1)“三农”发展经验的交流机制不够健全,活动载体不丰富,宣传内容与目标受众单一。2)“三农”发展故事的宣传影响力不足。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互联网中的信息资源占有不平衡,对农传播呈现机械化特征,这样产出的内容很难引起共鸣[8]。3)与通道沿线国家的契合度需要进一步增强。在选择传播内容与形式时要充分考虑沿线国家的信息需求,同时需要关注沿线国家农民群体对于信息消费的受益程度,重视沿线国家农民群体的信息反馈。

5 对策建议

5.1 优化外向型农业生产方式

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是扩大对外贸易规模的基础。1)提高规模化水平。推动柠檬、柑橘、马铃薯等对东盟出口潜力产品相对集中生产,通过规模化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价格竞争优势。2)提高组织化水平。发挥集体经济作用,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健全农产品出口基地联农助农机制,带动农民增收。3)提高标准化水平。强化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和市级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建设,支持企业开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认证、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认证等国际认证,提升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5.2 提升农产品物流集散能力

打造农产品物流枢纽是提升农产品物流集散能力的前提。1)集中打造团结村、小南垭、东盟公路物流基地等核心枢纽,充分发挥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的作用,提升重庆市农产品进出口集散能力。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农产品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的补贴标准,促进通道生态不断完善。3)发挥好通道组织运营中心的作用,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强数据共享与业务联动,实现通道涉农贸易信息共享与整合;强化信息咨询功能,加强货源组织与信息对接,创新通道农业贸易金融服务。

5.3 引育对外农业主体与人才

1)引进农业贸易、投资头部企业到重庆市落户发展,同时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2)培育具有一定基础的国有企业,增强其农业对外贸易与投资能力。鼓励企业抱团发展,共享农业外贸、投资人才团队。3)探索农业贸易、投资专才培育的体制机制,组建外向型农业智库,加强对海外农业市场的研究。4)从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及熟悉海外市场的企业,选聘相关研究人员,组建陆海新通道农业合作与贸易研究智库。

5.4 建设农业对外综合服务平台与品牌

1)探索搭建海外农产品集采平台,发挥好已有企业和组织的作用,探索建立饲料等重要进口农产品海外集采平台。2)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用好国际展销平台,积极参展、观展,拓展海外市场,促成重庆市农产品“抱团出海”。3)搭建跨境电商平台,助力农产品出口企业融入世界商圈。借鉴山东省“中国农创港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经验,结合重庆市实际,整合现有平台资源,探索搭建中国西部农产品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引入国内深耕跨境电商的头部企业,通过与国际物流、进出口保险与金融等供应链头部企业强强联合,协同农业产业各方,共建出口基地,积极探索农产品跨境电商服务新模式。

此外,要打造重庆农食产品对外公共品牌。依托“陆海优品”和“巴味渝珍”品牌基础,借力新加坡信达雅(Trustana)、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等国际贸易平台,加大对重庆市优特农产品国际市场营销支持力度,促进重庆市农产品国际品牌培育、品牌出海。

5.5 挖掘并传播好“三农”故事

讲好重庆市“三农”故事,需要健全交流机制,培养一批擅长宣讲重庆市“三农”发展故事的外宣人才,做好“三农”发展过程中重庆经验与重庆故事的发掘与策划。把品牌出口与重庆市“三农”故事结合,以“三农”故事带动产品出口,以品牌出口传播重庆市“三农”故事;同时要用好现有通道交流平台,借助乡村振兴国际博览会、中国南亚国家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西南大学澜湄合作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等交流平台,以及“东盟+3村官交流项目”等交流项目,提高与沿线各国的契合度,宣传好“三农”发展的重庆经验、重庆故事。

猜你喜欢
陆海三农重庆市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今年开行破1000班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陆海统筹推进海岸带地质调查
重庆市关工委举行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