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构建中医本科生实习实训的新模式 *

2024-02-18 03:41韩佳瑞庞欣欣王学艺左振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中医学中医药实训

韩佳瑞 庞欣欣 王学艺 左振魁※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2.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中医药诊疗理论丰富,实践性强,其中实践是中医药学习的重要环节。相关调查[1]表明,由于传统文化融入中医药教学较少,中医学子对中医药理论的接受度普遍不高、对基础理论理解的深度不够、中医思维难以建立等问题凸显。在教学方式上,各学科割裂明显,缺乏学科之间的交叉融汇及与临床的结合[2],导致中医学子的临床水平相对不足。中医学子在临床诊疗中,基于带教老师的诊疗思维、辨证处方等,巩固基础,提高对中医药理论的体悟,进而才能提升自身临床运用水平[3]。以实践为切入点,根据中医药理论的特点和优势,制定相应的实习实训模式非常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4]。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并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5,6]。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法,教育不仅要重视传播知识,更要重视育人。课程思政内涵丰富,将全员、全程、全方位,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依托“课程思政”改进中医实习实训的内容和形势,可以为培养高质量中医药优秀人才提供思路。

1 改进实习实训教学设计和教学大纲

多位学者[7-9]把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中,做了一定的探索,通过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既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存在的关键问题并以此树立个人目标、追求和价值,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入生动的教学案例,以实际问题真实展现理论所描绘的情形,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从抽象到具体、从模糊到直观;不断更新、持续优化教学案例库等,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现了以课程思政促学习的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又使个人品格的锤炼、个人价值的提升、方法的积累、民族的认同、文化的熏陶等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教育要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10]。对于新时代中医学生的培养,在专业知识方面为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增强对传统中医文化的认同感,巩固专业思想,树立学好中医的职业信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深入挖掘古人的理论成果,做好传承;理论联系实际,多临床、勤临证,勇于挑战,积极进取,敢于创新,为中医事业发展勇攀高峰[11];在心理素质方面为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培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的社会情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和乐观进取的学习热情,保持较高的学习、工作效率,并具有自我教育、自我调控的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心理,形成良好的动机、高雅的气质、广泛的兴趣和稳定的性格;在道德素质方面为遵守社会公德和公民道德,提倡以国家、人民和集体利益为重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来调整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奠定人与人之间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关系,发扬“大医精诚”的精神,树立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道德风尚;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政治路线,坚持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注重培养中医学子地道的中医思维。中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方法不同,治疗方式也各异。传统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指导着中医临床诊疗,近代以来,中医对于流行性疾病的理论和临证经验均有较大的发展,但都是在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在培养模式上,由于中医药理论实践性强,古人亦有“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的感慨,传统师承的培养模式相对适合中医药人才的成长规律,传统师承培养模式的优点很多,一方面在于对老师经验的继承;另一方面在于根据老师的诊疗日常直观感受中医药理论在临床的应用及在患者身上的具体表现。基于课程思政,通过多种形式把中医药理论直观展现,从而促进中医学子对中医理论的领悟和实践,推动中医学子对中医理论的继承和发扬。

2 挖掘实习实训的思政元素

通过挖掘实习实训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并在实习实训中加以运用,以课程思政促进技能水平的提高。在方法上,培养学生自我探索、持续完善的能力;在内容上,以兴趣为导向,以具体化、形象化和多样化展现知识,使学生易学、易懂、易于操作,使实习实训中内容具体、步骤明确、有据可评;在思想态度方面:培养良好的品格,磨练坚韧的意志,积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关爱患者,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同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培养家国情怀,实现个人价值的完美提升。中医技能训练不仅侧重单方面的医学技术,还包括人文关怀、医患沟通等方面,是一个综合性培养的过程[12,13]。对实习实训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基于实习实训的各个内容与环节,充分挖掘蕴含于其中的课程思政教育元素,进而开展形式多样、覆盖全程的“课程思政”教育[14],对增强中医学子诊疗技能和医患沟通技能,提高中医学生整体水平至关重要。

3 丰富实习实训的教学形式

中医四诊能力是中医学子的基本技能,通过详查病史,收集四诊资料,才能进行辨证施治。在案例导入环节,结合国家发展、社会需求、慢病防治、急病处理等,明确医学发展方向,以问题导入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唤起中医学子的社会责任与情感共鸣,激发学生深入研究、积极探索的热情;在实习实训过程中,通过情景模式直观展现患者的状况,或结合教学医院丰富的临床教学资源,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诊治,从收集患者的四诊资料,分析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到处方开药,再到告知汤药煎煮方法、服药注意事项等;结束后老师作出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对患者的态度、检查手法、中医思维等。既往中医实习实训的评价模式为终结性评价模式,一张试卷难以完成对该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有学者[15]主张以形成性评价代替传统评价模式,即通过老师自评、老师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形式,而对中医四诊能力及临床辨证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因此,在评价的同时提出需要加强的方面、未来发展的方向,如何持续完善知识结构、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非常重要。

3.1 注重中医经典理法方药教学 中医经典是中医药临床实践的理论源泉,《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书中经典理论是指导临床实践的准则,如“病机十九条”中论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以风性善动的特点概括临床以动为临床表现的疾病的特点,其病机明确,则治法相应而出:木动为风则水不足,则滋水以涵木,如天冬、生地黄、女贞子、墨旱莲和石斛等,肝体阴而用阳,以当归、白芍一疏一敛、一温一清,养补肝血以助肝体;以柴胡、青皮、玫瑰花等疏理肝气以助肝用,以上共用以治其本。肝风动则以平肝熄风之品,如僵蚕、天麻、钩藤等;风动则镇之以静,以珍珠母、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等镇肝熄风,以上共用以治其标。再以太子参、党参、白术等培土御木,生金以制木,也为治本一用。纳五行于一体,针对关键病机进行治疗,至于具体疾病,则各随其特点稍做变通,或化痰,或活血,或通络。

如《金匮要略》曰“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以呕和发热为小柴胡汤的应用指征,以简单的症状高度概括小柴胡汤的病机和临床表现:少阳枢机不利、正邪相争则发热,胆热内郁,犯胃则呕。临床见到此种症状,则考虑小柴胡汤的应用可能,为临床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

经典理论是指导临床实践的依据。温病的发展也是基于传统理论,并纳理法方药为一体,如论及湿热疫邪入膜原,以“若舌白如粉而滑,四边色紫绛者”论述其舌象特点,以“温疫病初入膜原,未归胃腑”概括其病机为邪在膜原,处人体半表半里;以“急急透解”概括其治疗方法:宣化其湿,透达邪热,以达原饮治疗;并以“莫待传陷而入,为险恶之病”提示其预后不良,需早诊早治。

3.2 重视中医四诊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诊资料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前提,望、闻、问、切各有侧重,各有特点,如扁鹊望齐侯之色,便能洞悉病位所在、疗法及预后。临床上的病证多为虚实夹杂,寒热相混,结合体质,辨析症状。患者虽畏寒,但口渴喜冷饮、脉伏有力,则以问诊和脉诊辨别为真热假寒;患者虽倦怠乏力,却声音高亢、脉沉实,则以闻诊和脉诊辨别为真实假虚。临床应结合患者总体情况综合考量。

3.3 立足国家社会发展 解决医疗难题 中医学子进入实习实训阶段,已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理论学习,已具备一定的中医理论基础。但结合中医传统师带徒的模式来看,中医学子从接触中医理论开始,就应跟随老师,走进临床实践,临证揣摩,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学习医德医风[16]。在平常学习中,结合“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接触患者,进而发现社会需求,了解人民对医疗的期望;经常邀请中医名家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临床经验等,进一步为中医学子提供借鉴。

3.4 结合医疗实践 促进个人品行的提升 中医药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漫长体悟过程,对于经典理论内涵的把握,更需要长期的临证,经历从理论到实践,到再理论再实践的过程,如琢如磨。反复巩固基础,建立人与自然、社会的整体观念,在多个辨证思维层面及学术流派中汲取精华,提升专业水平,需要坚韧不拔的品格,不怕坐冷板凳的毅力。师各家之长,需要兼容并蓄,摒弃学术偏见。面对常见病,要因人制宜、善于变通,杜绝刻舟求剑、执方料病,而诊疗疑难病,更要敢于探索、沉着冷静。

中医教育目的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培养的学生以专业知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融入课程思政,改革教学形式,增加了课程趣味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课程特点,展现了文化底蕴的深厚,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不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品格及敢于挑战、不怕困难的精神。课程思政的融入,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和人文素养,使其勇于担负使命、奉献社会。

猜你喜欢
中医学中医药实训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