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医外科学本科教学方法探讨 *

2024-02-18 03:41李杰辉陈壮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外治法外科学外科

李杰辉 陈壮丽

(1.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面修复周围血管科,广西 南宁 530021;2.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广西 南宁 530021)

中医药是我国人民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的医学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医疗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大力推动中医药人才培养[1]。中医外科学作为中医学主要分支之一,是研究外科疾病发生、发展和防治的一门重要临床学科。高校大力培养新型应用型中医外科人才,建立全面、系统的医疗应用知识体系,提高在校学生的临床胜任力,做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推动中医外科人才培养[2]。

基于此,本文将从中医外科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现状、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中医外科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临床工作为导向,将基本理论与临床技能相融合、专业技能与人文素质相整合、传统与现代相汇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体现应用型中医人才培养特色[3]。教学方式上注重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夯实基础知识、规范操作技能、加强科研创新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中医外科学,尤其是外治法对某些外伤疾病有着良好效果。通过不同教学模式及实训操作,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中医外科学相关知识要点,使其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突出中医外科学特色教学,使之传承发展,并在临床上灵活应用,最终培养出应用型中医外科人才。

2 中医外科学教学现状

中医外科学已形成一门独立学科,并且各个中医药高校均设有中医外科教研室进行传承及教学。在中医外科学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没有完善的实训教程,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及学生总体综合素质发展不足等问题[4,5]。具体原因包括:(1)中医外科学学科分支多,主要包含疮疡科、皮肤科、周围血管科、肛肠科、男科、乳腺外科等,临床科室分科多,知识涉及范围广,多种学科交叉联系。(2)中医外科学具有很强实用性,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如外治法操作、外治剂型制作等。但由于教学时间、场地、设备等平台有限,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一语带过,也没有统一实训教学大纲。(3)单一传统授课模式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被动听讲,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沉闷、枯燥单调等。此外,外科疾病会偏向于皮肤形态、颜色、质地的改变,直观图像、视频或者上临床观察患者会比单纯课本文字描述更能让学生掌握某些疾病特征。(4)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到临床上不能灵活应用,只对基础知识死记硬背,无法临床实际应用。

3 教学内容及解决方法

3.1 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在互联网时代下,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更好地满足现在的课堂需求,活跃的课堂氛围、积极的教学互动和有趣的实践操作等已经成为现代本科生所向往的课堂形式。因此,应用多元化教学方式能够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吸引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及积极性。

3.1.1 PBL 联合CBL 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基于病例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的一种教学模式。PBL联合CBL教学模式的核心要求为:(1)参考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根据临床实习目的和要求选择典型病例;(2)掌握典型病例的诊疗要点、基本诊治方法和临床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爱伤意识;(3)围绕病例进行问诊、体格检查、病例讨论及疾病诊断等;(4)带教教师进行最后教学点评和总结。研究[6]表明,此教学模式相对传统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体格检查、人文关怀、医患沟通和临床胜任力。3.1.2 CBL联合RISE教学模式 文献为引导的自我学习教学法(Reference-induced self education,RISE)是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文献引导下自主查阅,并以此为基础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模式。在CBL联合RISE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为病例讨论提供大量医学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疾病的最新医疗知识,成为解决临床病例疑问的途径之一,提高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直面临床问题,让学生尽快适应临床角色任务;此外,通过文献的查阅还可以为学生科研能力打下良好基础[7]。CBL联合RISE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但也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并且要思考怎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同时也需要学生发挥自主性。不然,教学中执行此模式就会流于形式,不能达到预想状态。

3.1.3 微课结合CBL 或PBL 教学模式 微课是一种“线下”教学手段,可以将中医外科相关知识点和临床操作技能关键点制作成微课,采用微信、QQ 等通讯设备建立微课教学群,上传教学资料,指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教师同步辅导、答疑,并结合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和临床技能教学内容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课堂讨论分析,最后归纳总结;课后再借助微课平台进行知识点复习[8]。通过“线下”平台课前预习、结合案例教学、课后复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病例分析及技能操作等能力。此模式前期工作量较大,需要教师在课前上传相关微课及案例等资料,让学生自主预习学习。因此,设置案例及相关问题、督促协调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具备一个完善的案例资料库显得至关重要。

3.1.4 PAD教学模式 对分课堂(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PAD)是一种将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有序结合的教学模式,核心理念是一半课堂时间为教师讲授,一半时间让学生讨论[9]。该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基本知识点,学生结合教材和相关资料消化、梳理知识点,再采用“当堂讨论”模式,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展示、最后总结。此模式既不会过度弱化教师的教授,也可以让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合理分配时间、拓展思维。但课堂如何组织有效讨论、如何引导学生不偏离讨论及课堂时间把握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3.1.5 床旁式教学模式 床旁式教学模式指根据临床教学对象、大纲要求,合理、系统地安排临床教学活动。床边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引导将知识应用于实践,要求[10]:(1)学生要提前预习,对当天授课内容有一定了解;(2)带教老师提出临床病例,通过PPT 等形式先基本讲解;(3)取得患者同意后,将学生带入病房,应用案例式、演示式教学法,由带教老师现场展示具体病例的整个接诊流程,并在展示完成后对于诊疗流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4)病例展示及讨论后,要求学生对今日所学内容进行讨论,组内分析、讨论后汇报此疾病的初步诊断、鉴别诊断及辨证论治等,教师再进行分析总结。此教学模式结合真实临床病例,将课堂搬到病房,着重临床病例诊断、分析及讨论,使理论知识密切结合临床。

3.1.6 拓展网络学习渠道 建立数字化教学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积极利用新技术和资源,提供自主学习渠道和学习资源,将线下教学课程与线上教学结合起来,开展混合式教学。通过建立数字化教学平台和现代化网络技术展开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如超星、智慧星、慕课、腾讯会议等,学生可在平台上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可在平台上传中医外科操作视频及相关多媒体教学材料,供学生随时随地反复观看、学习[11]。兴起的数字化平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跨越了空间距离等因素,实现了任何时间、任何方式、任何地点的教学和学习。虽然网络授课形式多样,但均存在直播效果差、平台众多繁琐、教学资源琐碎、学习氛围缺失、缺少实践教学等问题。如何构建有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提高网络优质教学资源、提高线上教学质量和效率,以及如何将网络教学平台和实际教学相结合,提高“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学质量,是未来探索的方向之一。

总的来说,中医外科教学模式不再局限于传统单一教学,而是多种教学模式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如CBL、PBL、RISE、PAD 等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利用“线上和线下”以及“课内和课外”等形式进行教学活动。从传统“填鸭式”教学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灌输到主动获取知识。此外,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PPT、视频等学习,开展汇报、讨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知识点,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教学模式多元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付出更多精力在课前进行充足准备,完善自我知识储备,灵活应用不同教学模式以达到满意的课堂效果,并且引导学生思考等方面也要精心准备;同时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配合有更高的要求。

3.2 实践技能操作培训 实践技能培训是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是学校和医院的主要实践教学基地,设有内、外、妇、儿等专科技能训练实验室,模拟真实教学环境,利用仿真模型、多功能综合模拟人、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等进行望、闻、问、切及体格检查等方式,模拟学习临床实践技能[12]。

中医外科学作为中医学临床主干课程之一,其学科疾病临床表现具体有形,但极易混淆;治疗上内、外法兼具,尤其注重外治法。中医外治法内容丰富,但掌握其要点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与实践。因此,外治法作为中医外科学的一大特色,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其中制剂、用法、剂型的讲解应用,如制备外用剂型、上药方法等,通过开展实践操作,展示中医外科临床上常用的外用药物剂型的制备过程,并演示外用药物如何正确规范地使用。在中医外治法实训操作上,既要保留外治法的精髓,也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有计划、有目的地开设操作实训,且在实训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调整,使中医外治法的内容逐渐得到完善和创新[13]。此外,通过拟定和教材大纲相符合的技能操作手册、技能操作指南,增加实训,反复锤炼,提高临床技能。临床带教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对常见疾病的认识,拓展诊疗思路,培养整体诊疗思维;实行多时段、多分组、多筹划、分批次带教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使其主动参与临证过程[14],充分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为其通向医生角色搭建桥梁。

3.3 综合素质培养 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人文素质及科研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是不可或缺的。学校通过开设“第二课堂”和开展一系列相关讲座,强化人文素质及道德修养;临床教学中,落实医德培养,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建立好医患关系。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为中医外科学注入新思想、新知识,焕发学科活力,不拘泥于固有框架,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新思想,开创新课题、新项目的科研创新能力[15]。在人文素质、道德修养和科研创新等方面综合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3.4 考核体系 课程考试是教学的重要部分,是教学质量的主要反馈结果,也是督促学生学习的主要举措。推行“多阶段考核、综合评分”的形成性评价,如平时课堂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此外,应将实践操作考核纳入最终考核成绩中;同时还可以增加创新创业考核,鼓励学生参加科研课题、竞赛等活动,并提高实践操作、课堂表现、创新创业等考核比重,综合评分[16]。最终考试成绩可由四部分组成:(1)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平时测试、作业、课堂表现及课堂讨论等,占总比重的10%;(2)实训考核,以操作考核为主,占总比重的30%;(3)期末考试,主要是基本基础知识的考核,占总比重的50%;(4)课外工作成果及奖励等,如参加科研项目、参加竞赛、获得专利及创新项目等,占总比重的10%。

此外,有效的教学反馈意见能为教学质量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注重教学反馈意见,以评促教;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师生对教学的评价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调整教学方案,真正达到教学相长[17]。

4 小结

人才培养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障,更是“健康中国”的战略需求[18],力争培养出适应时代潮流,既具备深厚扎实的基础理论,又能够紧密联合临床的新时代应用型中医外科人才。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可否认,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前期教学工作会给教师带来更多工作量、对学生也提出更高自主学习要求等。同时在信息化背景下,网络学习渠道和数字化教学平台兴起,虽然方便师生间进行更好的沟通、学习,但如何将网络教学平台和实际教学模式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改革,是未来探讨的重点方向之一。外治法是中医外科学的一大特色,在实训教学中既要保留外治法的精髓,也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通过探索和创新不同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多方面展示中医外科学科优势、突出其特点,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熟悉并掌握中医外科学基本知识并熟练应用到临床实践工作中,对中医外科学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极大意义。

猜你喜欢
外治法外科学外科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应对早期麦粒肿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
“三维一体”创新型中医外科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
PBL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