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背景下针灸推拿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设计 *
——以运动系统知识为例

2024-02-18 03:41徐玉英郭艳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推拿学解剖学骨骼肌

徐玉英 郭艳桦

(河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的网络教育平台成为辅助教学的载体。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属于典型的网络教育平台,以网络为依托实现大规模的教学,学生学习不受时空限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教学内容的输出,同时增加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便捷[1]。针灸推拿学专业是国内中医院校的必开专业,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针灸推拿学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也是后续学习腧穴解剖学、经络腧穴学和推拿应用解剖学等课程的基础[2-4]。人体解剖学知识,特别是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部分,在认穴、定穴、揣穴、针刺及推拿等理论研究和临床操作中起重要作用。运动系统是人体解剖学中最开始的学习内容,在针灸推拿学专业临床取穴定位操作中尤其重要,也是后续学习其他系统的基础。鉴于此,在慕课背景下,针对针灸推拿学专业特点和实用性,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系统解剖学在该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教学效果,如何设计教学模式,是目前急需探究的主要内容。

1 运动系统解剖学特点

首先,运动系统内容多、名词术语繁多、知识点密集;书本文字描述枯燥乏味,没有系统的逻辑推理[4];图片不能立体呈现,看不透、摸不着,较难理解器官的形态结构;学习进程慢、学习难度大,可记忆性较差。其次,课程实践性强。标本观察是对理论知识的再实践,但不能在没有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观察标本,否则很难达到实践效果。最后,学生个体差异明显。个别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仅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2 慕课环境下针灸推拿学本科班运动系统解剖学教学设计

2.1 慕课 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本科班招生相对稳定,每年约450 人,另有针灸推拿学专科班和专升本的学生。正常人体解剖学课程在第一学年开设,总学时72 学时,线上18 学时,线下34 课时,实验课20 学时。该课程是省级一流本科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和省级思政样板课程。线下第一次课,教师介绍课程(绪论),建微信群,布置学习任务、发布学习资料(视频、图片等)、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答疑解惑等;建课堂派或者雨课堂、布置作业、随堂测试、课堂提问、批改作业等。

根据针灸推拿学专业特点,运动系统所分配课时约占人体解剖教学的1/5~1/4,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结合书本依次看完骨学、关节学和骨骼肌内容的知识点,这一学习环节将更好地为下一步线下课和实验课奠定良好的基础。慕课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及各种数据库如学校的图书馆,教师可引导学生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医学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Springer 和PubMed 等平台查阅资料。通过互联网技术,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做成小动画,在微信群分享;也可引导学生利用特长、所学知识和创意申报专利。

2.2 课程中融入临床知识 在慕课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以启发引导式和案例教学法为主。骨学(关节学、骨骼肌)部分慕课学习结束后,教师和学习委员、班长沟通,布置学习任务。首先,请每位学生了解家人是否有运动系统疾病,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诊疗过程和治疗效果,使学生的临床思维意识逐渐生根发芽。其次,引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疾病的最新诊疗技术,培养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然后,再看书本和慕课,确定疾病所在部位的器官,学习该器官(每块骨和每块骨骼肌都是一个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认真读书和观察图谱,此阶段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派或者雨课堂答疑解惑。最后,根据学生查到的资料进行分组,以运动系统每个知识点为落脚点,把曾进行过针灸推拿治疗的病例挑出来,准备翻转课堂,进行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并联系查找的资料,用解剖学知识解释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例如,教师等办公族长期伏案工作,保持头颈部处于单一姿势,精力高度集中,容易造成颈部肌肉的紧张,形成颈部肌肉和韧带的慢性损伤,韧带增厚,甚至椎间盘脱出,最后演变成颈椎病,导致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表现为颈肩酸痛、一侧上肢无力、手指发麻、头晕、头痛、两眼发胀、发干、耳鸣等;如果疾病久治不愈,会引起失眠、烦躁、发怒、焦虑、忧郁等症状。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颈椎的构成、特点和运动,提问椎间孔和椎孔的概念,颈椎部位的关节、韧带和骨骼肌。如何缓解颈肩部位肌群的紧张及痉挛?恢复颈椎活动、松解神经根以减轻症状,手法按摩推拿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法,也是颈椎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大一学生,不宜多说,只需引导学生对后续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告诉学生怎样预防,如睡姿调整,适当休息以及正确的颈肩背部肌肉锻炼,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3 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 大学一年级开设正常人体解剖学,在该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间优势,可使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相互促进,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北宋医家王惟一铸造的针灸铜人是历史上最早的人体模型,该铜人在脏腑布局、经络循行、穴位精确等方面不仅科学性强,且工艺水平高。王惟一选择精铜铸成一般人大小的人体,里面装有铜铸成的脏腑,并在躯壳表面刻354 个穴孔,孔内装满水银,外封黄蜡,以防水银流出。教师考试针刺穴位,如果学生针刺正确,进针时水银流出;若针刺错误,则针无法进入。铜人的铸造,对中国医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针灸学和针灸教学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仍有学习和研究的价值,可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兴国的使命感。

2.4 实验课上摸骨和体表标志 指认器官形态结构 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更要重视正常人体解剖学实验课。熟悉理论知识,了解相关疾病,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就会迫不及待地观察标本,理解掌握每个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实验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学习骨学部分时,一组学生为考官,另一组的每位学生都要闭眼摸骨。闭眼情况下,要摸到并且说出来每块骨的名称,上下、左右方位和每一个结构。学习关节学和骨骼肌部分时,相互提问关节的构成和特点,指认骨骼肌并说出其起止点和功能。针灸治病取穴为先,对于针推专业的学生来说,体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在针灸推拿临床操作中至关重要[3]。运动系统最后一次实验课上,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体表标志,互相触摸骨性和肌性标志以及常见穴位,交互式体验,体现“以学为用”的学习理念。

2.5 画图 将相关针灸推拿临床知识融入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相关知识点,学生能重视运动系统的学习,重视该系统重要结构与针灸、推拿操作的联系,如在针灸操作前必须先准确定位。标本观察是对理论知识的再实践,在目的明确的情况下观察标本,可使实践效果事半功倍。学生在实验室观察标本和模型时,会更细心并体会其功能,联系前面学习环节中所查临床资料,甚至互相在身上触摸骨性结构和肌肉组织。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把在实验室观察到的每一块骨、关节及骨骼肌都画下来,并标注各结构的名称。画图法能增强对器官的立体观和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运动系统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专业技能,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也行之有效[5]。

2.6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6]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梳理解剖学知识脉络、增强理解和记忆。经过线上线下的学习,骨学学习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可用思维导图软件绘制,也可手写绘制,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传课堂派,教师在线批改。关节学和骨骼肌思维导图绘制亦是如此。

3 小结

慕课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改革可为中医院校正常人体解剖学课程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不仅延伸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增加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针灸推拿是传统民族医药的瑰宝,数千年来在临床治疗各种疾病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指导中医养生、预防保健的重要手段[7]。在教师正确的、适当的引导下,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及各种数据库,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可得到提升。由于针灸推拿学是实践和理论并重的专业,目前学校特别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临床实践技能操作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科教学团队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注重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等协调发展,把思政教育和科学素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正常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中每块骨、关节和骨骼肌的位置及形态结构对针灸取穴定位至关重要,熟练掌握运动系统各器官的毗邻关系和血管及神经的走行、分支和分布,可避免针灸医生在进行穴位针刺时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我们在课程中融入适当的临床知识和思政内容,把临床常见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适当融入正常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8]。大一是医学生了解医学、认识疾病,并逐步树立职业道德的起点,也是塑造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9]。因此,我们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培养有责任感和大爱的医学人才,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创新意识等。通过线上线下的理论学习,在实验课引导学生摸骨和体表标志,指认器官形态结构;运动系统每学习一部分知识后,引导学生画图和绘制思维导图,以加强记忆,不但有利于形成部分与整体的学习理念,更有利于期末复习。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能否理解、记牢、会用人体解剖学知识,是考量学生是否掌握了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的最重要因素[3]。在慕课背景下,通过线上线下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对知识从了解到加深,反复地学习,可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推拿学解剖学骨骼肌
体育专业《推拿学》实验课程的个案研究
推拿学在体操训练后应用研究
CBL教学法在推拿治疗学临床教学中的效果研究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小儿推拿学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与运用
8-羟鸟嘌呤可促进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骨骼肌细胞自噬介导的耐力运动应激与适应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防治进展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