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视域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创新分析

2024-02-18 22:22周兆娥
学周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中职

周兆娥

(贵州省丹寨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贵州 丹寨 557500)

新时期的人才培养要求为中职计算机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然而现阶段部分中职院校在计算机专业教学方面还存在一定短板,教师并未实现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优化创新。鉴于此,计算机专业教师应当意识到教学创新的重要性,把握新时期计算机人才培养要求,立足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进而实现教学活动的优化创新。

一、新时期计算机人才培养面临的新要求

现阶段新媒体、物联网、人工智能、5G 等新兴事物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人才,对于计算机人才的质量也提出更高要求,这就导致传统的计算机人才培养实践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现阶段,计算机人才培养面临的新要求体现在下述方面。

一是理论基础,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形成全面、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能够应用理论知识指导自身的实践操作,并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奠定理论基础。二是实践能力,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应当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能够在实践期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创新精神,新媒体、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新事物都是计算机从业人员在原有基础上通过创新产生的,故而在新时期的计算机人才培养实践中,各类院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成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四是职业素养,基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新时期的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应当将职业教育融入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从而实现教学创新,使学生成为初识行业发展情况、具备正确职业观念、形成崇高职业道德的优秀人才。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传统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学生的理论基础较为扎实,但这也导致学生的发展呈现单一性,只实现了知识层面的发展,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职业精神等方面的发展不足。与之相对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创新能够推动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丰富计算机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相对应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与此同时,计算机专业教学创新实现了职业教育和课程教学的融合,这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学生成为新时期计算机行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简而言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创新既促进了学生的综合发展,也提升了中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

(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中职计算机课堂上,部分教师习惯于通过讲授教学直接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处于被动听讲、被动接受理论的状态,缺乏课堂互动,而且学习效率低下,师生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与之相对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创新可以使师生在新型教学模式的帮助下,形成更高的教学与学习效率,学生花费更少的时间与精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教学创新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操学习的统一,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应用知识,对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打造趣味、高效的中职计算机课堂。

(三)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发挥关键的引导作用,而创新教学活动也意味着教师应当主动作为,推动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等,并且主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整合课程资源和职业教育资源,这对于计算机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更是计算机教师主动精进自身,实现职业发展的重要契机。由此可见,推动计算机专业教学创新极为必要。

三、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相对单一

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突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职业素养的计算机人才,故而人才培养视域下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应当是多元化的,包括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等不同方面。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部分计算机专业教师在教学期间设置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目标侧重于理论知识,致使他们将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与讲解方面,未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也使计算机教学无法满足新时期的人才培养要求。

(二)教学模式有待创新

部分教师仍选择讲授教学的方式授课,致使学生被动学习,师生互动不足,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无法顺利地跟随教师的节奏学习计算机知识[1]。同时,讲授教学致使学生的学习体验不佳,压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进度进行自主学习,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的学习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三)教学资源整合不足

新时期的计算机人才培养要促进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多元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搜集、整合相应的教学资源,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许多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资源搜集与整合方面做得并不到位。具体而言,教师没有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案例相结合,致使理论与实践脱节。再如,教师没有将计算机创新的相关案例融入课堂教学,没有让学生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也并未给学生提供实践创新的机会,势必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发展。此外,教师对于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不足,无法促进学生在职业素养方面的发展。

(四)教学内容难度不当

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存在差异,部分学生的基础扎实,能够快速掌握知识并付诸实践,而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容易遇到较多的学习障碍。在当前的中职计算机课堂中,教师往往给出统一难度的教学内容,致使学优生出现“炒冷饭”的情况,而学困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因此,教学内容难度不当不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发展,还不符合新时期的计算机人才培养要求。

(五)课程评价有待完善

受到教学目标和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中职计算机教师在开展课程评价的过程中仍旧关注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能否在各类考核、测验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对于学生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关注不足,这就导致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虽然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习成果不佳,得到的课程评价分数也偏低,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部分教师只是给出评价,并未通过课程评价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也没有给学生提供相应的优化建议,致使课程评价的精准性、发展性不足。

四、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创新优化策略研究

(一)更新教学观念,设置多元化目标

部分中职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单一,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观念保守,忽视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当主动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结合现阶段计算机人才培养要求,重新设置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一是知识层面的目标,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理论知识,筑牢理论基础并搭建完善的知识结构,能够做到对理论知识运用自如。二是技能和思维层面的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掌握计算机实操技能,形成课程思维,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实践学习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实践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2]。三是情感价值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价值取向,逐渐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为其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鉴于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存在差异,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也会不同。整体而言,教师可以从这三个维度出发,设计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计算机课程学习期间逐渐成长为优秀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有效性

在人才培养视域下,教师应当主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动项目教学法、翻转课堂等先进模式的应用。例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需求设计教学项目,在课堂教学期间创设项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项目,并在完成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相较于讲授教学,项目教学法将学生置于课堂主体的位置,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主动思考并与他人合作,这对于学生的课程思维和团队精神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再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现师生位置互换,让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主动向教师提问,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给予针对性解答。翻转课堂的应用增进师生互动交流,活跃计算机课堂气氛,可以让教师通过问题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设置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这对于提升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三)整合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为了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效果,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教师应当做好教学资源的搜集与整合,结合新时期计算机人才培养面临的新要求,教师应当从以下维度整合资源。一是理论知识,剖析教材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基于这种联系绘制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将教材知识以系统化的状态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3]。二是实践案例,将实践案例融入课堂教学,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增强其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阐释力、说服力。三是创新案例,教师可以讲解与计算机技术创新有关的内容,如物联网、深度学习等,或者讲解新型计算机技术在工业方面的应用,如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等,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意识到创新在计算机技术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四是职业教育资源,教师将职业案例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提前了解职场情况,积累职场经验,感受案例主人公身上的职业精神和道德品质,全方位地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

(四)设计分层内容,助力学生自主学习

部分教师设置统一难度的教学内容,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在计算机课堂上的学习发展造成一定障碍。鉴于此,教师应当以因材施教理念为指导,设置分层教学内容,将学生分为基础层、提升层和发展层三个层次,分别设置对应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掌握当前层次知识的基础上向下一层次的知识内容发起挑战,帮助学生逐渐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敢于挑战、不断向上的优秀品质。

教师可以将分层内容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计算机基础、学习进度选择相应层次的知识展开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此外,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当坚持“最近发展区”理论,确保计算机教学内容难度既要对学生形成一定挑战,也要让学生可以通过努力完成挑战,避免学生出现气馁、积极性不足等问题。

(五)完善课程评价,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课程评价是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课程评价不完善的问题,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调整后的教学目标给出更为科学、全面的课程评价,要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精神品质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情况,提升课程评价的全面性。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计算机课程学习期间的具体表现,对于基础薄弱但学习积极努力的学生要给予较高的评价,以此肯定学生求学上进的优秀品质[4]。教师要给出精准性、发展性的课程评价,具体来看,教师要准确指出学生在计算机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原因,进而给出相应的优化建议,帮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排除障碍、解决问题,实现高效学习,助力学生的持续发展。此外,教师可以与学生开展交互评价,主要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成果进行点评,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通过交互性评价,师生不仅可以发现自身的短板,还能通过采取措施不断提升自我,实现共同成长。

五、结语

在人才培养视域下推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创新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教师职业发展并打造高效的计算机课堂。结合现阶段计算机教学期间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和课程评价五方面入手,多管齐下共同促进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创新开展。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中职
计算机操作系统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