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生物课堂中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

2024-02-18 22:22李国锋
学周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导语教师应文本

李国锋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莆田青璜中学,福建 莆田 351111)

初中生物课堂中的阅读,对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掌握生物知识、形成学科思维均有益处。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一、指导阅读对象的选择方法

(一)阅读目录

目录一目了然地提示整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编排结构。初中生物课堂中的目录阅读,可使学生基本了解教材的主要信息,进而对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形成一定的准备。教师可以先对目录进行分析,梳理教材编排结构。然后,在第一节生物课堂教学中设置目录阅读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目录,明确本册教材单元数与章节数,理清单元与章节、章节与章节、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结构化的生物学习思维准备。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目录,预测单元主题。通过合理预测,学生对教材各单元主题形成初步认识,自觉地建立起主题学习意识,有助于学生在之后的初中生物课堂学习中,目标清晰地探索主题内涵,受到人文熏陶。

(二)阅读单元导语

单元导语同样是初中生物课堂阅读的必然选择。比较目前的初中生物教材,包括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苏科版等,其单元导语或揭示单元知识背景,或提示单元学习要点,鼓励学生走进生物的神奇世界。在此基础上阅读单元导语,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教师应立足于此,加强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单元导语阅读指导。课前,教师可以将单元视为最小的教学单位,并且将单元导语转化为PPT,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善阅读指导。课上,教师可以借助PPT 出示单元导语,以不同颜色或字体的文字突出其主要信息,指导学生集中展开阅读。阅读期间,教师要指导学生重点关注单元导语是否具有“揭示背景”或“提示学习要点”的功能。基于“揭示背景”功能,学生能依据单元背景把握本单元生物学习的现实意义,完善单元学习情感准备;基于“提示学习要点”功能,学生能制订学习计划,设定短期可行的学习目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语,让学生充分理解本单元知识“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是让初中生物教学整体进入良好环境的关键,也是让初中生物课堂始终以单元统领教学的重点。

(三)阅读章节标题

标题,即标明文章、作品的简短语句。标题具有概括性和凝练性,能够简要地强调文章、作品的主要内容,从而让读者初步判断文章的主旨。初中生物教材标题主要包括单元标题、章标题、节标题,分别强调单元主题、章主旨、每个小节的主要内容。其中,单元标题常与单元导语一同出现,学生阅读单元导语,能够基本完成对单元标题的有效阅读,故而在后续阅读中,学生应将重点转向章节标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章节标题,让学生通过标题判断接下来需要学习的具体内容,对新课形成充分准备[1]。教师可以根据章、节的逻辑关系,细化教学指导。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章为例,教材将其拆分为四个小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胞的生活。假设在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渗透阅读,教师可根据本章标题“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与其题目的联系“显微镜是观察细胞的重要工具”指导学生,使学生初步认识显微镜的工具性,并且对其使用方法展开猜想。以此番阅读为前提,学生在之后以验证猜想为学习目标之一,能够有效增强学习动力。

(四)阅读教材文本

初中生物教材文本可划分为核心文本与非核心文本。核心文本通常以一大段或几段文字的形式存在,内容以解释生物现象为主;非核心文本一般包括提示性问题、拓展资源等。分析这两类文本,核心文本的阅读价值不言而喻,非核心文本也应被重视。

1.核心文本的阅读。核心文本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关键内容,唯有全面阅读核心文本,学生才能充分理解学习内容。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文本时,教师应将核心文本置于首位。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计划,指导学生有序阅读文本。比如,为弥补当前初中生物教材的编排漏洞,部分教师在制订课堂教学计划时,打乱教材顺序,重构知识逻辑。在此背景下,教师应根据重构后的知识逻辑,适当指导学生跳跃式阅读教材核心文本,以便学生阅读逻辑与学习逻辑的高度一致。同时,教师应对核心文本阅读时间作出一定的限制。一般来说,阅读时间越长,学生思考时间越充分,越有利于保障阅读效果。但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时间紧张,过长时间的核心文本阅读难免压缩学生其他阅读时间,时间规划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在提出阅读任务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时间限制,并且做好倒计时工作。倒计时结束,教师直接“叫停”阅读,推进下一步教学。这样,教师也能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使其逐渐学会在速读前提下获取文本关键信息。

2.非核心文本的阅读。非核心文本通常是对核心文本的补充说明、思考提示和拓展延伸,与核心文本相辅相成,对学生理解重点与难点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阅读非核心文本,发挥其助学功能。比如,部分初中生物教材在章节非核心文本中,通过“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提示学生学习目标,通过“观察与思考”“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提示学生打开思路、深化科学探究,通过“科学方法”等栏目开阔学生视野。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在学生阅读核心文本过程中,穿插非核心文本阅读活动,一方面落实非核心文本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提高核心文本与非核心文本的衔接性。教师还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区分教材核心文本与非核心文本,总结其特征差异。这样,学生也能在之后的生物阅读中,自觉区分文本差异,调整侧重点。

(五)阅读插图资源

当前初中生物教材的编排坚持图文结合原则,插图资源成为初中生物课堂中的主要阅读对象之一。初中生物教材插图资源多与核心文本相对应,有助于学生认识生物现象,理解生物原理、实验操作等,同时能够带给学生趣味学习体验。教师可以立足于此,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插图资源,让学生在插图传递的形象化信息中,进一步加深生物思考与理解[2]。但是就目前来看,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插图时经常一带而过,使学生不能准确理解插图。教师应“愿为学生先”,提前阅读插图,并在课堂上向学生及时分享经验,指导学生有技巧地分析插图内容。比如,对于单幅插图,可以根据其内容结构展开由整体到局部的阅读;对于多幅插图,可以根据其组成顺序或序号标识,按照从左到右等顺序阅读。阅读顺序愈清晰,愈有助于学生发现和理解插图信息,实现高效学习。此外,插图的文字性介绍也是重要的阅读内容。文字性介绍是插图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用以概括和说明插图内容,教师应提示学生对其展开阅读,从而使学生快速把握插图信息重点,提高阅读效率。

(六)阅读课外材料

从阅读目录到阅读插图,均以教材为首选阅读材料,但是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教材并非唯一的学习资源,教辅书、练习册、试卷、科普图书等,同样具有阅读价值。教师可以在课堂时间充裕、学生学有余力的前提下,指导学生阅读试卷、科普图书等课外材料。一方面,部分课外材料具有学情检测功能,阅读其内容并加以思考,有助于学生自主反思学习结果,改善学情。另一方面,部分课外材料能够开阔学生视野,阅读其内容并加以讨论,可使学生对生物知识形成更深入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积累。教师可根据课堂实际教学内容,预先挖掘和整理课外材料,在课堂上引领学生阅读。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课外材料,充分满足学生课外材料阅读需求,促进课堂阅读的展开与强化。

二、指导阅读过程的优化方法

(一)读中有问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上进。”问题向来与学习密不可分,有问才有学,有学必有问。朱熹的名言揭示了这样的道理。阅读亦是如此。初中生物课堂中的阅读不能脱离问题,应构建“读中有问”机制[3]。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时,注重问题价值。教师可以在提出阅读建议后,根据学生需要阅读的实际内容灵活设计和提出问题。比如,阅读“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章“动物细胞”这一小节标题,教师可以根据章节标题逻辑关系,设计和提出下面的问题:(1)具有生命活动能力的生物分为什么?(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可能有怎样的区别?基于教师提问,学生带着问题展开阅读,自然而然地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深化思考,获得认识生物世界的关键信息。

(二)批注阅读

批注是我国传统的阅读方法,即在阅读材料的空白处写下批评和注解。初中生物课堂中的阅读,应当重视批注的阅读过程。通过批注,学生不仅能够及时记录自己对阅读内容的思考,而且能够尽量避免对阅读材料一扫而过的情况出现,以良好的阅读习惯换取积极的阅读结果。教师应当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向其传授批注方法。比如,批注章节标题,可以直接将对章节标题的理解、对章节内容的预测写在空白处;批注教材核心文本,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和图形勾画概念性文字;批注课外材料,可以在疑问处标记问号,以便在课堂活动中展开讨论。教师指导学生学会批注,也是指导学生学会灵活阅读,使其在初中生物课堂阅读过程中如鱼得水,让初中生物课堂中的阅读整体处于轻松的氛围中。

三、指导阅读结果的归纳方法

阅读具有获取信息的作用,但是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学生的阅读呈现片段性,这也使得学生获取的信息相对零散。教师应通过有效指导,使学生整合零散的信息,形成完整的“阅读结果信息库”[4]。教师可以在初中生物课堂阅读中,指导学生归纳阅读结果。

(一)阅读笔记

俗话说:“广记不如淡墨。”意思是:“凭人的记忆记下来不可靠,不如用笔写下来。”学生无论在初中生物课堂阅读中获取怎样的信息,都不能仅凭大脑的记忆力记忆它们,而是要借助笔记巩固记忆。但是在目前,部分学生将阅读笔记与“抄书”相混淆,一味地在笔记中抄写教材内容,使阅读笔记缺乏实际意义。教师应在指导学生以笔记为工具归纳阅读结果的基础上,向学生传授“记笔记”方法。比如,教师应点拨学生:记笔记不同于抄书,笔记应重点分明,同时包含阅读内容和对阅读内容的思考和理解;笔记应有逻辑性,一方面体现阅读结果与学习内容的关联,另一方面加深笔记内容的前后衔接。教师一边点拨学生,一边督促他们完成阅读笔记,对学生笔记展开检查和指正,促使学生形成记笔记习惯,最终以笔记强化其课堂阅读效果。

(二)图表结合

图表是记笔记的特殊方式,具有直观性,是更受学生欢迎的初中生物阅读结果归纳方法。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表格等工具相机引入初中生物课堂,示范图表结合的阅读结果归纳方法,提高学生画图与制表归纳能力。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思维导图绘制过程,示范结构性的阅读结果归纳方法,随后让学生根据演示思维导图逻辑,自主绘制一幅思维导图,整理自己认为重要的阅读发现。再如,教师可以利用表格的信息对比优势,指导学生制表归纳易混淆知识点,使学生清楚地区分阅读得到的不同信息。

四、结语

初中生物课堂中的阅读,阅读对象既可以是目录、单元导语、章节标题,也可以是非核心文本、插图资源、课外材料,教师应有效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对象,获取有效信息,奠定生物学习基础。另外,阅读过程的优化与阅读结果的归纳,也是初中生物课堂中的阅读指导重点。教师应在指导学生准确定位阅读对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读中有问、批注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善于制作阅读笔记和思维图表,及时归纳阅读结果。

猜你喜欢
导语教师应文本
导语
阳光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本期专栏导语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导语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