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24-02-18 22:22李小鹏
学周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辅导分层中学

李小鹏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甘肃 武威 733000)

学生在体能、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因素,使他们在体育学习中产生不同的需求,分层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将其引入中学体育教学,能够提升教学的针对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受益。因此,教师应该明确分层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优势,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辅导和评价进行合理分层设计,满足全体学生的体育学习和训练需求,从而助推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增强分层教学的实施质量。

一、分层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优势

(一)分层教学能够确保学生的训练参与度

从以往的中学体育教学看,学生整体的训练参与度并不是非常理想,往往是部分体能好、技能强的学生,在训练中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其他学生则无法很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训练任务,逐步沦为课堂边缘角色,主体参与意识变得薄弱。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主张在集体教学的框架中,融入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将其实践于中学体育教学,最突出的优势就是能够确保学生的训练参与度。在传授体育技术动作、开展训练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对体育素质偏弱的学生的关注,按照他们的实际能力分配训练项目和任务,给予其更耐心、更细致的辅导,从而保障全体学生不掉队,积极地参与体育训练和互动。

(二)分层教学更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些差异表现在知识、能力、技巧、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以往教师大多沿用“一视同仁”的教学手段,学生自身的基础条件不一,面对的却是相同的训练要求和标准,在这种“一勺烩”的教学模式下,部分学生会感到体育活动缺乏挑战性,另一部分学生完成起来则非常吃力,很难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分层教学法的实质就是因材施教,主张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立不同的标准,采取更合适的教学手段,该方法更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分层情况,制定分层体育训练目标,让学生从自身能力、需求出发,自主选择适配的训练目标,从而解决无差别教学所引发的弊病,促使学生在原来的体育素质水平上更上一层。

(三)分层教学能够强化学生的运动信心

信心是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能力品质,想要养成自主训练的意识,在体育能力等方面不断超越自我,学生需要强大的信心作为支撑。以往教师比较重视体育优等生,以他们为中心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用对待优势生的考核尺度去衡量其他学生的体育学习和达标情况,久而久之优等生可能会自满、懈怠,其他学生则容易失去自我价值感,以至于影响全体学生运动信心的树立。分层教学法主张对学生情感需求的关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践分层教学法,能够强化学生的运动信心。教师可以分析每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和情感需求,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包括分层考核、分层评价,或是引入“分层—合作”的训练模式,让体育能力偏弱的学生,也能够拥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体育课堂就不再只是优等生的“舞台”,而是能够保护全体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全体学生的进取心,实现运动信心的培养。

二、分层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全面调查学情,对学生进行分层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践分层教学法,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是否深入,教师应该明确教学是双向活动的过程,其中学生是主体,自身为主导,教师必须对体育学情进行总体调查和摸排,对学生进行客观、合理分层,如此才能奠定分层教学的基础。

第一,在调查学情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将身体素质、健康情况、体育基础、兴趣爱好、训练强度承受力等内容设置为调查指标,要求学生在问卷中如实填写,作为分层的第一手依据;教师还可以采用侧面了解的方式,收集体育学情信息,比如调出学生以往的体测数据,了解他们的体能和技战术水平,或是观察学生平时在体育课堂上的训练表现,大致掌握他们的心理素质、性格特征和学习态度。教师把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记录在案,就能够实现对体育学情的总体把握[1]。

第二,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教师应该整合在问卷调查、侧面了解两个途径中,所得到的学情信息,按照优秀、良好、及格三个级别,把学生分成一、二、三的层次,其中一层学生的体能、心理素质都比较好,掌握体育技术动作的速度快,对体育活动有着浓厚的参与兴趣,通常能独立完成各类训练任务;二层学生的综合素质处在中游水平,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视心情而定,需要在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协助下,才能掌握动作要领、完成训练任务;三层学生的体能基础比较薄弱,对体育学习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对常规训练任务的完成度也不是很高。教师要确保分层的客观性,不带“有色眼镜”看待低层次学生,在确定初步分层的名单之后,教师还要进一步分析学生在其他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包括抗压受挫能力、团队精神等,灵活调整分层名单,对每个学生进行准确定位,避免把任何一个学生长期置于低层次名单中。教师对学生的分层还应该注重连贯性,保障各个层次之间的衔接,可以在班内公布分层名单,让学生了解每个层次的要求和学习重点,使他们理解分层并非分出三六九等,而是为了给高层次发展做铺垫,从而圆满落实体育教学中的学生分层工作[2]。

(二)调整教学目标,对训练进行分层

训练是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所要完成的训练任务,都是依照教学目标而定的,如果给各层学生设置的目标别无二致,就会导致训练内容过于统一,无法全面适应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第三层学生,可能会因为难以达标而产生挫败心理,对体育学习丧失热情。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践分层教学法,教师应该根据体育大纲的要求,科学设置和调整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训练内容和要求进行分层,使教学目标与学情相适应,也便于后期的分层指导。首先,教师应该结合体育课程的特点,立足每层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制订体育学习的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课次目标,采用“定性+定量”的方式,确保目标契合学生实际,力争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成预定目标。其次,从体育课次目标的细分来说,教师应该着眼于各层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制训练项目,综合考虑体能、耐力、爆发力、毅力等方面的因素,对训练项目的难度和强度进行适度调控。通常情况下,针对第一层学生,教师可以设置拔高性的训练项目,以满足他们的挑战欲,使其在体育训练中始终处于引领位置;针对第二层学生,教师可以按照常规要求设计训练项目,训练的难度、强度、时长都保持适中,确保这层学生稳定表现;针对第三层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关注,设置常规标准之下的训练项目,但是相关要求也不能太低,难度和强度必须临近学生的承受界限,使学生在缓解身心压力的同时获得充分锻炼,从而实现对教学目标、训练内容的有效调整和分层。

(三)实施差异教学,对辅导进行分层

以往的体育“一刀切”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弊病就是教师的辅导方式没有兼顾全体学生的需求。在分层教学背景下,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认知能力都是参差不齐的,如果在辅导方式上不作出相应的区分,是有悖于因材施教理念的,因此教师必须实施差异化教学,坚持“培优补差”的基本原则,对体育训练的辅导方式和手段进行分层,使每层学生都能拥有最合适的学习和训练环境。一般情况下,在每个班级中,第二层学生的人数是最多的,教师实施差异教学,应该以二层学生为主,同时提高对一、三层学生的重视程度。针对第二层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勤讲勤练的辅导方式,加强训练中的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并鼓励他们相互监督练习;对于第一层学生,他们对体育动作的完成能力非常强,更需要充足的、自主训练的空间,教师应该采用少讲多练的辅导模式,在传授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之后,就让学生自由练习,使他们的运动潜力得以发挥;对于第三层学生,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模仿能力都比较差,掌握动作要领非常吃力,在动作不熟练的情况下贸然训练,不仅无益于体育技能的提升,还可能引发身体损伤,教师可以应用多讲少练的辅导手段,给这层学生多一些耐心,通过示范、演示等方法,把复杂的体育技术动作进行分解,详细地传授要领和技巧,然后让学生尝试练习,并结合密切观察和个别辅导,保障学生习得规范的技术动作。这样通过分层辅导,全体学生都能经历体育技能的形成过程,从而实现训练水平的提升[3]。

(四)设计合作活动,增进学生的互动

要想实现分层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高效实践,开展合作活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分层是对学生个性的关注,合作则侧重于对学生共性的重视,二者缺一不可。此外,学生的个体才能和优势,在层级中不一定会得到全面展示,比方说第三层学生虽然运动能力、训练态度不尽如人意,但可能具有较强的集体主义精神,长期处于分层的小环境中,这些闪光点都难以得到挖掘,同时影响各层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因此,在优化体育分层教学策略时,教师应该理清分层与合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分层的基础上叠加分组,将三个层次的学生科学地划分、整编成若干小组,确保各组成员的综合实力旗鼓相当,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设计多样化的合作活动,营建公平、开放、和谐的大环境,从而增进各层学生的互动。首先,教师可以开展合作训练活动,对每一节体育课中的训练项目,都组织各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重点开发每组中第一层学生的技能优势,让他们为伙伴示范体育动作要点,同时鼓励其他学生积极交流,针对技能和动作中存在的疑点,及时向优等生请教,并相互探讨。相比于教师的面对面辅导,这种方式更容易被一、二层学生所接受,学生心理负担减轻了,训练效率势必会提升,一层学生也会体验到强烈的成就感[4]。当学生通过合作训练掌握体育技能之后,教师还可以设计竞赛和对战活动,包括接力跑、跳高、跳远、投掷、足球、篮球等项目,发布活动目标和规则,让各层、各组学生合作商量技战术,相互加油,共同参与到充满激情的活动中,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体育课堂的主角,从而引领不同层次、不同小组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荣誉感[5]。

(五)优化考核标准,对评价进行分层

考核与评价是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经过前期的差异教学和分层辅导,各层学生基本都达成了对应的学习目标,考核与评价主要是为了巩固学生的训练成果,同时强化学生的训练热情和信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践分层教学法,教师应该优化考核标准,对评价进行分层。从分层考核来说,考核标准的确立必须与先前的训练内容相适应,比方说在长跑专项训练的考评中,标准可以设置成一层学生1500 米、二层学生1200 米,三层学生800~1000 米。从评价分层来说,教师应该避免沿用传统整体化的评价模式,而应结合各层学生的训练表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不同类型的评语。教师应遵循激励原则,注意引导学生克服不良心态,比方说第一层学生总是能游刃有余地完成训练任务,容易滋生自满、骄傲的心理,教师在评语中可以提出更高的期许,激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再如第三层学生普遍存在自卑、胆怯的心理,缺乏持续参加体育训练的动力,教师在评价时可以把学生出色的表现、微小的进步等,都摘出来单独予以表扬,给学生提供一些改善体能、技术的可行性建议,使该层学生逐步打消自卑心理,树立乐观、进取的体育学习心态,这样就做好了分层考核与评价工作[6]。

总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践分层教学法,其优势在于能够确保学生的训练参与度,适应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强化学生的运动信心。教师应该全面调查体育学情,调整教学目标,实施差异教学,设计合作活动,优化考核标准,对学生、训练、辅导、评价等进行总体分层,注重营造合作的大环境,协调好分层与合作的关系,提升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够学有所获、持续发展,这样就能够通过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培优补差的目标。

猜你喜欢
辅导分层中学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在多解中学创新
雨林的分层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