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抚松县木屋村后山遗址调查与试掘简报

2024-02-21 02:28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抚松县文物管理所
北方文物 2024年1期
关键词:石制品石片枫林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辽宁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抚松县文物管理所

〔内容提要〕 2018年4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抚松县文物管理所在抚松县漫江镇锦江木屋村后山新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通过地表采集到石制品86件、软体动物壳标本1件,试掘出土石制品6件。石制品个体均较小,原料以黑曜岩为主,类型包括石片、石叶、细石叶、边刮器、端刮器、尖状器、凹缺器等。根据石制品类型、剥片技术和工具组合等特点,结合遗址所处位置,初步判断遗址年代应属旧石器时代晚期。

2018年4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抚松县文物管理所对枫林遗址①开展复查,其间,在锦江木屋村后山采集到部分石制品。该地点与枫林遗址隔江相对,为了进一步确认遗址堆积情况,了解该遗址与枫林遗址的关系,调查人员对该遗址进行了小面积试掘,现将调查与试掘情况介绍如下。

一、地理位置、地貌与地层

1.地理位置

木屋村后山遗址位于抚松县漫江镇锦江木屋村后山,地理坐标为北纬41°59′49.57″,东经127°33′07.04″,海拔927米(图一)。该遗址所在阶地为头道松花江右岸二级阶地,高出松花江水面127米,与枫林遗址隔江相对,西南距枫林遗址观景台地点直线距离不足3千米,东距长白山天池40千米,向东肉眼可远眺长白山天池主峰。

图一 木屋村后山遗址地理位置示意图

2.地貌

吉东低山丘陵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属于长白山山区,山地海拔在1000米左右,为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等众多水系的发源地,地貌上以平等山脉与山间盆、谷地相间分布为特征。抚松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松花江上游,长白山西麓,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境内主要有头道松花江、二道松花江等水系。木屋村后山遗址所在台地紧邻头道松花江,高出头道松花江水面127米,属松花江右岸二级熔岩基座阶地。遗址地表现为耕地和针阔混交林,农作物有大豆、玉米等。

3.地层

根据实际情况,本次试掘区域共布1米×1米探方一个,方向沿地势走向,发掘深度约70厘米,地层剖面可分为3层,由上至下分别为(图二):

图二 西壁地层剖面示意图

第1层,耕土层。黄褐色粉砂质黏土,土质疏松,厚度约30厘米,出土石制品5件。

第2层,粉砂质黏土层。土色为黄褐色且偏深,土质致密,出土石制品1件,动物遗存1件。

第3层,黏土质粉砂层。夹玄武岩角砾居多,未见文化遗物,未见底。

二、动物遗存

软体动物标本,1件,出土于第2层,边缘风化严重,残存左壳。通过对残余部分的观察推测,判断为双壳纲动物标本——毛蚶属(Scapharcasubcrenata)。壳体较坚硬,壳面弧度较大,残存壳宽27.58、壳高30.7毫米。

三、石制品分析

1.采集石制品

本次调查工作地表采集到石制品86件,包括石片30件、石叶19件、细石叶5件、边刮器19件、端刮器2件、尖状器3件、凹缺器5件、石镞残段3件。

石制品原料以黑曜岩(97.67%)为主,此外还存在少量使用玛瑙(2.33%)的情况。剥片类与工具类石制品的原料构成情况基本相同。

(1)石片

30件,原料均为黑曜岩,以锤击法进行剥片。

完整石片11件,包括Ⅴ型石片1件、Ⅵ型石片10件。不完整石片19件,包括石片近端5件、石片中端5件、石片远端8件、右裂片1件。

石片长度为3.9~44.9毫米,平均值约17.3毫米;宽度为7.8~30.5毫米,平均值约16毫米;厚度为0.5~10.2毫米,平均值约4.3毫米;重量为0.1~9.8克,平均值约1.9克。石片角为65°~120°,平均值约94°。

18FMJH采∶25,完整石片,Ⅵ型石片,黑曜岩,长18、宽19.5、厚4.3毫米,重1.2克。锤击剥片,石片角116°,有疤台面,台面形状为四边形,台面宽9.2、厚2.3毫米,打击点、同心波、放射线明显,锥疤3个,打击泡显凸,石片远端形态呈羽状外卷,无自然石皮。石片背面可观察到同向片疤5个。边缘存在疑似使用痕迹(图三,1)。

图三 部分调查与试掘出土石制品实测图

(2)石叶

19件,包括完整石叶1件、石叶近端9件、石叶中段6件、石叶远端3件。原料以黑曜岩为主,同时存在使用少量玛瑙。

18FMJH采∶72,石叶近端,黑曜岩,长16.2、宽14.6、厚3.7毫米,重0.8克。压制法剥片,石片角80°,有疤台面,台面形状为椭圆形,台面宽10.1、厚4.2毫米,打击点、半锥体不明显,同心波、放射线较明显,打击泡未显凸,无自然石皮。石叶背面可观察到5个片疤,其中,左侧向片疤2个,右侧向片疤3个,可观察到“Y”字形脊和纵脊各1条(图三,4;图四,5)。

图四 部分石制品照片

18FMJH采∶70,石叶中段,黑曜岩,长20.6、宽11.7、厚2.5毫米,重0.9克。同心波、放射线较明显,无自然石皮。石叶背面可观察到5个片疤,其中左侧向片疤2个,右侧向片疤3个,可观察纵脊2条(图三,5;图四,6)。

(3)细石叶

5件,未见完整细石叶,包括细石叶近端2件、中段1件、远端2件。原料均为黑曜岩。

18FMJH采∶77,细石叶近端,黑曜岩,长8.9、宽6.2、厚2.4毫米,重0.1克。有疤台面,台面形状为三角形,台面宽5.4、厚2.8毫米,台面角72°,打击点、同心波、放射线明显,打击泡外凸,无自然石皮。背面可观察到4个片疤,同向1个、反向2个、右侧向1个(图三,6)。

18FMJH采∶76,细石叶中段,黑曜岩,长8.3、宽5.4、厚1.4毫米,重0.1克。同心波、放射线明显,无自然石皮。背面可观察到2个片疤,同向1个、反向2个(图三,7;图四,7)。

(4)工具

32件,包括边刮器19件、端刮器2件、尖状器3件、凹缺器5件、石镞残段3件。原料均为黑曜岩,加工方式包括锤击法和压制法。

边刮器从刃缘数量看,包括单刃、两刃和复刃三种,以单刃为主。从刃缘形态看,包括凹刃、直刃和凸刃三种类型,以直刃为主。均以石片为毛坯,刃部以同向单层修疤为主。长度为13.6~56.3毫米,平均值约32.2毫米;宽度为9~44.3毫米,平均值约24.7毫米;厚度2.3~13毫米,平均值约6.9毫米;重量0.4~18.3克,平均值约6.2克;刃角为26°~52°,平均值约35°。

18FMJH采∶6,单直刃边刮器,黑曜岩,片状毛坯,近四边形,长53.4、宽27.7、厚13毫米,重18.3克,无自然石皮。刃缘加工部位位于石片腹面右侧,由腹面向背面修理成直刃,同向单层修疤,修理方式为锤击法,片疤较大,修疤均匀,刃缘规整较平齐,刃长40.1毫米,刃角40°(图三,8;图四,1)。

18FMJH采∶8,单直刃边刮器,黑曜岩,片状毛坯,形状不规则,长46.4、宽24.1、厚5毫米,重4.1克,存在自然石皮。刃缘加工部位位于石片腹面右侧,由腹面向背面修理成直刃,同向单层修疤,修理方式为压制法,片疤较小,修疤均匀,刃缘规整较平齐,刃长9.4毫米,刃角27°(图三,10)。

端刮器均以石片为毛坯,在石片远端修理成圆凸刃,背面存在由石片近端向远端锤击形成的片疤。

18FMJH采∶10,汇聚型端刮器(汇聚型是指最大宽度在近端),原料为黑曜岩,片状毛坯,近四边形,长33.4、宽21、厚7.6毫米,重5克,无自然石皮。刃缘位于石片远端,正向加工,修理成圆凸刃,修理方式为锤击法,修疤均匀,刃缘较规整,刃长24.2毫米,端刃角42°。石片背面存在由近端向远端修疤的情况,目的为器体减薄(图三,12;图四,3)。

18FMJH采∶16,汇聚型端刮器,原料为黑曜岩,片状毛坯,近四边形,长35.6、宽30.7、厚9.3毫米,重10.3克,无自然石皮。刃缘位于石片远端,正向加工,修理成圆凸刃,修理方式为锤击法,修疤均匀,刃缘较规整,刃长29.3毫米,端刃角54°(图三,13;图四,2)。

尖状器均以石片为毛坯,修理方式为锤击法,由两条刃缘交汇形成尖部,刃缘修理方向包括正向修理和交互修理两种,以正向修理为主,且均为单层修疤。长度为24.3~43.8毫米,平均值约35.6毫米;宽度为9.5~27.6毫米,平均值约18.2毫米;厚度5~8.8毫米,平均值约7.3毫米;重量1~7.3克,平均值约4.3克;尖刃角为43°~80°,平均值约58°。

18FMJH采∶18,正尖状器,黑曜岩,片状毛坯,近三角形,石片远端呈尖状,长43.8、宽17.6、厚8.8毫米,重4.6克,无自然石皮。刃1位于石片腹面左侧,由背面向腹面进行同向单层修疤,刃缘修疤较规整,刃长31.2毫米;刃2位于石片腹面右侧,交互加工而成,刃缘修疤略呈锯齿状,刃长21.6毫米。两刃至石片远端交汇成尖部,尖刃角50°(图三,15)。

18FMJH采∶19,角尖状器,原料为黑曜岩,片状毛坯,近四边形,长38.6、宽27.6、厚8.1毫米,重7.3克,无自然石皮。刃1位于石片腹面右侧,由腹面向背面进行同向修疤,片疤较大,修疤连续,刃长31.5毫米;刃2位于石片远端,由腹面向背面进行同向单层修疤,片疤较大,修疤连续性较差,刃缘较规整,刃长22毫米。两刃交汇成尖部,尖刃角80°(图三,16)。

凹缺器均以石片为毛坯,修理方式为锤击法,在石片左右两侧或远端修理出凹刃,存在两侧缘各修理出一处缺口的情况。长度为19.7~31.7毫米,平均值约26.3毫米;宽度为7.8~27.5毫米,平均值约18.8毫米;厚度2.3~6.6毫米,平均值约3.9毫米;重量0.4~4.1克,平均值约2.2克;刃角为25~37°,平均值约28°。

18FMJH采∶32,修理凹缺器,黑曜岩,片状毛坯,近四边形,长30.6、宽27.5、厚4毫米,重3.3克,无自然石皮。修整部位位于石片毛坯腹面左侧,由腹面向背面进行同向单层修疤,刃长6.4毫米,刃角25°(图三,11)。

18FMJH采∶3,一击而成凹缺器,黑曜岩,片状毛坯,近四边形,长31.7、宽21.6、厚4.1毫米,重2.5克,无自然石皮。刃1修整部位位于石片毛坯腹面左侧,一击而成,刃长9.2毫米,刃角25°。刃2修整部位位于石片毛坯腹面右侧,一击而成,刃长9.9毫米,刃角30°(图三,9)。

石镞均为片状毛坯,修理方式为压制法,通体加工,凹底,尖部残。残余长度值范围为16.3~41.4毫米,宽度值范围为15.3~18毫米,厚度值范围为3~4.9毫米,重量为0.9~3克。

18FMJH采∶13,石镞残段,原料为黑曜岩,片状毛坯,长41.4、宽15.3、厚4.9毫米,重3克,通体加工,无自然石皮。凹底,两侧边缘均经过压制修理,尖部残(图三,14;图四,4)。

2.试掘出土石制品

试掘出土石制品6件。第1层出土石制品5件,包括完整石片3件、石片中段1件和边刮器1件,原料均为黑曜岩。第2层出土完整石片1件,原料为角页岩。

18FMJH①∶1,Ⅵ型石片,黑曜岩,长15.9、宽22.9、厚3.1毫米,重0.8克。锤击法剥片,点状台面,打击点、放射线、同心波明显,打击泡显凸,石片远端形态呈羽状内卷,无自然石皮,石片背面可以观察到同向片疤2个,未见使用痕迹(图三,2)。

18FMJH②∶1,Ⅴ型石片,角页岩,长36.1、宽19.1、厚5.2毫米,重3.4克。锤击法剥片,线状台面,打击泡显凸,同心波明显,锥疤1个,石片远端形态呈羽状内卷,石片背面靠近远端位置存在少量石皮,石片背面可以观察到同向片疤3个,未见使用痕迹(图三,3)。

四、小结与讨论

1.石制品特征

本次调查、试掘发现的石制品原料以黑曜岩为主,同时,也存在少量使用玛瑙、角页岩为原料的情况。剥片技术以锤击法为主,剥片类石制品包括石片、石叶和细石叶,其中,石片数量最多,以Ⅵ型为主,石叶和细石叶数量较少(图五)。工具类石制品包括边刮器、端刮器、尖状器、凹缺器和石镞残段,石制品毛坯均为片状。边刮器数量最多,以单直刃为主,也存在少量两刃和复刃的情况。加工方式以正向加工为主,且工具刃缘多为同向单层修疤。从石制品组合特征分析,属细石叶工业类型。

2.相关思考

抚松县旧石器考古工作的开展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目前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包括新屯子西山遗址②、仙人洞遗址③、漫江镇枫林遗址④和漫江村鱼池地点⑤。仙人洞遗址发现的石制品类型包括刮削器、砍砸器等,其中,砍砸器比重较大,且加工相对粗糙,属大石器工业类型。新屯子西山遗址发掘出土的石制品类型包括锤击石片、石叶石核、细石叶等,枫林遗址发掘出土的石制品类型包括石片、石叶、边刮器、端刮器等,均属于细石叶工业类型。从年代上看,三处遗址均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木屋村后山遗址与枫林遗址距离较近,石制品风格也十分接近,地层堆积中的黄褐色或红褐色亚黏土层均为主要文化层。因此,根据石制品特点和枫林遗址的测年结果⑥,初步推测,本次调查试掘的遗址主体处于晚更新世晚段。但地表采集到的压制凹底石镞年代很可能已经达到新石器时代⑦。

此次调查工作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抚松县旧石器遗存的数量,扩大了抚松县旧石器晚期遗存的分布范围。木屋村后山遗址距离长白山天池仅40千米,与枫林遗址隔江相望,该遗址的发现,对于了解旧石器时代晚期长白山西麓头道松花江流域古人类遗址的空间分布和流动方式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长白山地区陆续发现了大量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这些遗址多数以黑曜岩为主要原料,以石叶和细石叶技术为主要特点,并且表现出距离长白山天池越近,黑曜岩原料比例越高的趋势⑧。木屋村后山遗址是目前已发现距离长白山天池最近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通过对该遗址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调查,对于明确长白山黑曜岩原料产地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本次对于漫江镇木屋村周边的调查工作,调查区域和试掘范围比较集中,时间相对有限,所以,对于该遗址的地层情况、遗址范围、石制品组合、剥片与加工技术、动物遗存特征等均是初步认识。调查和试掘工作所在位置位于河流附近阶地,地表因后期人为耕种、自然因素等综合影响使地层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地表采集到的石制品因缺少原生地层,因此,无法与地层内出土的石制品进行直观的对比分析。今后期望能够对该遗址的分布范围进行进一步的调查与发掘,对该遗址的文化面貌有更加翔实的认识。

注 释:

① 徐廷:《吉林抚松发现枫林旧石器遗址》,《中国文物报》2016年10月21日第8版。

② 陈全家、赵海龙、王春雪:《抚松新屯子西山旧石器遗址试掘报告》,《人类学学报》2009年第2期。

③ 王文兴:《吉林抚松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人类学学报》1993年第2期。

④ 田川、徐廷、关莹、高星:《吉林抚松枫林遗址细石核研究》,《人类学学报》2019年第1期。

⑤ 李万博、陈全家、张福有、刘哲:《吉林抚松县漫江村鱼池地点发现的石制品》,《北方文物》2020年第5期。

⑥ 根据BETA实验室对枫林遗址DSP地点文化层炭屑进行的碳十四年龄测定,年代为距今17000年前后。

⑦ 贾伟明:《东北地区的石镞》,《北方文物》1985年第2期。

⑧ 徐廷:《高分辨率环境背景下的和龙大洞遗址石器工业研究》,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22年。

猜你喜欢
石制品石片枫林
河北泥河湾盆地西白马营遗址1985-1986年出土的石制品
想唱歌的小石片
内向的小孩
内向的小孩
红枫林
衢州市枫林机械有限公司
想唱歌的小石片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遗物再研究
枫林建社30周年
泥河湾盆地黑土沟遗址N111E85探方石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