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制品

  • 动物踩踏与“假工具”:木垒县细石器遗址采集石制品的埋藏学分析
    遗址调查采集的石制品为基础,参考既往实验考古的研究成果,对比了塔克尔巴斯陶遗址与伊尔卡巴克、地窝堡、色皮口遗址在磨圆度、石制品组合、工具刃缘的技术和形态特征方面的差异,指出前者具有边缘磨圆程度更高、工具比例明显偏高、修理刃缘数量更多、修疤多层、刃角更陡等特征,可能受到了长期反复的动物踩踏活动影响。这一结果表明,对于干旱区地表采集石制品的研究需要更为谨慎,在对多种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进行综合考量及定量化分析之后再开展进一步的探讨。石制品的人工属性与各种自然因素

    北方文物 2023年5期2023-10-11

  • 迁安市爪村遗址5801地点1988年发现的石制品研究*
    01 地点”的石制品和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查阅相关资料得知,该批标本应为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今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988年发掘5801地点时出土。5801地点发现于1958年,以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为学界所熟知,但报道的石制品数量相对较少。为系统认识该地点的石器技术和文化特点,笔者对该批石制品进行了整理,并报道如下。为便于标识遗物信息,统一将标本按照1988年5801地点(88-5801)编号。一、遗址概况1958 年,迁安县爪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们在爪

    文物春秋 2023年4期2023-10-09

  • 黑龙江尚志市二里地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0平方米,获得石制品29件、动物骨骼1件。石制品的原料主要以玄武岩为主,还有少量石英和凝灰岩。剥片技术以石片和细石叶技术为特征,有刮削器、钻器、砍砸器等,在制作工艺与器物形制种类上与铁力小龙山遗址石制品十分接近,推测其可能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2018年5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调查省道哈尔滨至亚布力公路尚志镇至一面坡段改扩建工程项目时,发现二里地遗址石器地点两处,第一地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28°07′17.6″,北纬45°02′32.9″,海拔高222米

    北方文物 2023年4期2023-07-31

  • 石桩子北山旧石器地点发现的石器研究
    桩子北山地点;石制品;细石器工业类型;旧石器时代晚期【摘要】北山旧石器地点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石桩子村西北的Ⅱ级侵蚀阶地上,共采集石制品367件,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钻器、雕刻器、砍砸器、石镞等。原料以玛瑙为主,燧石、硅质泥岩次之,另有少量其他岩类。石制品以小型、微型为主,属于北方典型的细石器工业类型。工具类型多样,数量约占石制品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三类工具数量最多,均采用锤击法修理。年代应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过渡阶段,距今约1万年左右。201

    文物春秋 2023年2期2023-07-30

  • 和龙大洞遗址黑曜岩石片的功能研究
    石”的视角观察石制品组合,各种分析仅着力于各类典型标本,认为这些典型标本即为石器制作者头脑中概念型板的终极产品。不过随着操作链观念的流行,这种只顾典型标本的倾向有所改善。研究者逐渐意识到石制品的制作是一个不断消减的过程,而消减时产生的中间产品实际上也记录着史前人类对石器的设计思路。也正因此,各类技术剥片开始得到关注,考古学家并以此为基础复原石制品生命史或分辨各类技术的细节差异。但即便如此,在大多数情况下,考古学者关注的石片也仅为勒瓦娄哇石片、石叶、细石叶等

    文物季刊 2023年2期2023-07-16

  • 安徽沿江地区旧石器考古调查新发现的石制品
    地点,获得一批石制品,文化面貌主体属中国南方砾石工业。为了厘清沿江地区旧石器的分布范围与埋藏规律,2020 年10—11 月和2021 年3 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上述区域开展旧石器考古调查,新发现20 处地点,获得476 件标本。石制品原料以脉石英为主,大部分埋藏于南方第四纪红色风化壳中,与周边地区既往测年结果对比后,推断这些地点的年代可能为晚更新世。石核剥片与石器加工均使用硬锤直接锤击。沿江地区新发现的石制品,整体上属于简单的石核—石片技术体系,既

    东南文化 2023年3期2023-07-07

  • 一场奔赴 一份感悟 ——水洞沟发掘侧记
    出土了逾万件的石制品。2021年夏,我带着几件简单衣物,准备了大半行李箱的石器打制工具,一路风尘仆仆地自东北赶到了西北,终于来到了心中无数次膜拜的中国旧石器考古圣地——水洞沟遗址(见题图,高星供图)。面对如此丰富的石制品遗存,我常常会问自己,水洞沟人是如何制作石器?又是如何使用石器的呢?这就需要我们引入操作链的理念,对石制品在原料采办、工具生产、工具使用维修及废弃的生命轨迹全过程展开研究。要分析石料采办阶段的问题,我们就需要了解水洞沟遗址周边原料的类型、质

    化石 2023年2期2023-06-15

  • 水洞沟遗址所反映的早期现代人扩散与人群互动
    年份发掘出土的石制品(C)水洞沟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是一个包含12个地点的遗址群,时代跨越距今约5万到1万年。1923年发现时,桑志华与德日进等确定了5个地点,对应今天的水洞沟第1至第5地点,他们对其中的第1地点进行了发掘。桑志华和德日进对获得的石制品进行研究后,于1925年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向世人宣布他们在遥远的东方发现了具有西方(欧洲)石器技术特点的遗存,将水洞沟第1地点的石制品定位为“处在欧洲旧石器时代中期莫斯特文化向旧石器时代晚期奥瑞

    化石 2023年2期2023-06-15

  • 吉林长春市双阳大曾屯南山旧石器地点石器研究
    在地表共采集到石制品31件,包括石核、石片、细石叶、工具和断块。石制品原料种类丰富,主要有燧石和石英,还有板岩、玄武岩、流纹岩、硅质灰岩、碧玉、蛋白石、安山岩和砂岩;石制品类型以工具和石片为主,工具类型多样,包括一类、二类和三类工具,三类工具均采用锤击法修理。地点的石制品属小石片工业,年代推测为旧石器时代晚期。2018年4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和长春博物馆共同对长春市境内进行了旧石器调查,发现旧石器地点13处,大曾屯南山地点即为其中1处。本文仅对大曾

    北方文物 2023年2期2023-04-06

  • 吉林龙井市桃源遗址发掘简报
    查和发掘,采集石制品80件,出土石制品451件、残陶片3件。石器类型包括细石叶石核、普通石核、普通石片、石叶、细石叶、端刮器、雕刻器和尖状器等,残陶片为夹砂红褐陶,除1件器耳外,其他器形不可辨。石制品原料以黑曜岩为主,尺寸普遍偏小,形态以宽薄型和窄薄型为主,主要表现出细石叶工业的特征,根据雕刻器、细石叶石核等石器组合判断应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末段遗存。所见残陶片中的乳丁耳,为柳庭洞文化遗物,属青铜时代。2019年3—4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吉林大学考古学

    北方文物 2022年6期2022-12-19

  • 黑龙江东宁市太平沟东山旧石器地点调查简报
    时代晚期,根据石制品表面不同风化程度判断,该遗址至少存在两个使用阶段。2018年4月22—27日,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和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旧石器考古调查队,对黑龙江省东宁市进行了为期6天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共发现旧石器地点17处,石器近800件,太平沟东山即为其中1处。太平沟东山发现石器92件,均发现于该地Ⅲ级基座阶地的耕土层中。本文即对发现的石器进行研究和讨论。一、地理位置、地貌与地层(一)地理位置东宁太平沟东山地点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老黑山镇老黑

    北方文物 2022年6期2022-12-19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兰木伦遗址第1和第2地点2014年发掘简报
    2014年发掘石制品347件、第2地点发掘石制品27件。石制品原料有石英岩、石英、硅质岩、砂岩和燧石等,其中石英岩占原料的大多数。器形以中小型为主。剥片和修理方法主要为锤击法。工具毛坯以石片为主,类型主要有凹缺器、刮削器、锯齿刃器、石锥、尖状器、石刀等。乌兰木伦遗址于2010年发现,至2014年已进行了2次试掘和4次正式的考古发掘,每年都获得大量的文化遗物。其中,2010—2013年度发掘的主要收获已有相关报道①。2014年度对乌兰木伦遗址第1地点和第2地

    北方文物 2022年3期2022-11-04

  • 黑龙江饶河县八五九农场南山旧石器遗址考古调查报告
    19年。共采集石制品142件,包括石核、石片和两面尖状器等。该遗址石制品密度极大,原料单一,器形较大,加工程度低,存在显著的两面打击技术,具有原料产地石器制造场的典型特征。该遗址的发现改变了乌苏里江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存薄弱的状态,为黑龙江地区更新世末期石器工业的原料开采和利用过程研究增添了重要材料。饶河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乌苏里江左岸。1980年,在小南山遗址南端山脚下修建造船厂大楼时,曾发现与猛犸象化石共出的打制石器,被认为是我国最东的一处旧石器遗址①。但

    北方文物 2022年3期2022-11-04

  • 吉林长春市牛家沟东山和牛家沟南山旧石器地点石器研究
    。在地表共获得石制品29件,包括石核、石片、工具和断块。牛家沟东山地点发现石制品15件,原料种类有砂岩、流纹岩、石英岩、玄武岩、角岩、安山岩、板岩和花岗细晶岩等;牛家沟南山地点发现石制品14件,原料种类有玄武岩、流纹岩、石英岩和板岩等。两个地点的石制品均以工具为主,三类工具均采用锤击法修理或截断修理。两个地点工业类型均属石片工业,年代较晚,推测应为旧石器时代晚期。2018年4月12日、4月17—19日,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和长春博物馆组成旧石器考古队,

    北方文物 2022年5期2022-11-03

  • 观音洞遗址的发现与研究
    化石的堆积物和石制品。之后,1965年裴文中先生主持了首次发掘,从发掘的当年到1973年,先后进行过4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被誉为是贵州史前考古零的突破,也是我国在南方找到的旧石器时代大型遗址的首例。观音洞遗址主要发掘区是在洞口处,它的洞口很大,有一个主洞和两个支洞,主洞长90米,宽2-4米,主洞中段有2个南北支洞,其中北支洞附近当年有过发掘和记录,长15米,宽1米。由于洞穴较窄,洞穴深处潮湿阴暗,不太可能有人长期居住和活动,所以考古学家

    化石 2022年3期2022-09-16

  • 近七成日企计划明年6月前涨价
    家具、陶瓷和土石制品批发”中,8???%受访企业计划涨价;而在“食品饮料批发”行业中,88.5%受访企业计划涨价。从时间来看,42.3%的受访企业表示已在2022年4月至5月提价,而37%的受访企业表示计划在1年内提价。此外,68.5%的受访企业表示,在2023年6月所已实施或计划提价。企业提出的主要麒是,难以通过企业努力来完全消化原油价格和人工费上涨导致的成本增加等。有日本网友抱怨称:“为什么就只有工资没有上涨呢?”▲(李晓)

    环球时报 2022-06-212022-06-21

  • 考古信息集锦
    富、高拼合率的石制品等特征为学术界广泛关注。古地磁测年结果显示,早期人类在该遗址活动的时间大致发生在今110 万年前。作为泥河湾盆地百万年前人类活动的经典遗址,遗址的发育和埋藏过程一直有待系统揭示,制约了对早期人类石器技术、生存行为的客观解读。研究团队在遗址地质、地貌和沉积学特点解读的基础上,通过对沉积物粒度、石制品刃缘磨圆程度、石制品尺寸分布、石制品与拼合组空间分布等多项指标的分析,解析遗址的埋藏过程。分析表明,遗址文化层以黏土和极细砂为主,层内发育弱的

    大众考古 2022年12期2022-05-02

  • 泰安陆家渠史前石器地点石器技术研究
    集到数量丰富的石制品,包含制作精良的细石核及石器。随后调查围绕县域内10余乡镇展开。对具备第四纪埋藏条件的河流阶地、谷地、低山、丘陵及洞穴地貌,结合宁阳县第四纪堆积物的特点,采取“之”字型路线的野外调查策略。通过调查,调查队在蒋集镇发现9处,葛石镇10处,堽城镇2处,东庄镇1处,磁窑镇3处。初步观察,这些遗存所采集和清理出土的石制品风格分属细石器及小石器两种工业传统,可以归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早段和晚段,陆家渠地点即为此次考古调查中的发现。二、地理位置及地层

    泰山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2-02-28

  • 2019年吉林省布尔哈通河流域(龙井—延吉段)旧石器考古调查报告
    ,表1),采集石制品365件。图一 布尔哈通河流域调查路线及旧石器地点分布图表1 调查发现打制石器遗址概况(一)布尔哈通河流域地点1.桃源遗址(2019JLLTY)桃源村遗址位于龙井市老头沟镇桃源村布尔哈通河右岸的二级阶地南坡。2019年3月25日发现。遗址南距裕龙湾水上公园280米,西南距长图线铁路100米。桃源遗址于2020年8月至9月开展了试掘工作,该遗址地层堆积分为3层:第1层:黄灰色粉砂耕土层。第2层:红褐色砂质黏土层。第3层:红褐色黏土粗砂层。

    地域文化研究 2021年4期2021-08-19

  • 泥河湾盆地后沟遗址发现记
    4平方米,发现石制品百余件,啮齿类、马、牛等动物骨骼、牙齿化石500余件。200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发掘16平方米,出土石制品282件,哺乳动物骨、牙、角化石744件。石制品的原料多为黑色的白云岩、石英砂岩,原型多为角砾,应取自附近山体基岩露头处。类型包括:石锤、石片、刮削器、雕刻器、砍砸器等,石器总体看来简单粗糙,精制品的数量较少。动物化石石化程度较低,风化、破碎严重,应在地表暴露较长时间,有的可以观察到人工切痕

    大众考古 2021年11期2021-05-09

  • 内蒙古金斯太旧石器时代遗址取得新收获
    第5~2层出土石制品、动物化石、陶片、青铜器等1100余件遗物,这些新收获为研究东西方古人类迁徙、技术扩散和文化交流等提供了考古实证。2021年,考古学家在遗址发掘中,共清理火塘7处,在4层和5层发现两处较为完整的火塘,火塘主要为挖浅坑堆烧,无石块构建迹象。原生堆积内出土了陶片、青铜残件、装饰品、骨器、贝壳、石制品、动物骨骼及牙齿等1100余件遗物,其中以石制品和动物化石最多。金斯太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是中国北方一处重要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1期2021-01-17

  • 早期现代人“北方扩散路线”研究新进展
    交流的频发性。石制品技术是论证早期现代人扩散路线的重要证据。因与早期现代人出现的时间重叠、出土具有行为现代性特征的文化遗物(如装饰品)等,学者们通常认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Initial Upper Paleolithic,IUP)的文化遗存与早期现代人相关。以往的研究立足东北亚不同区域石制品技术的笼统对比,提出了此类技术的扩散路线,但缺乏以人类行为决策为基础的详细技术对比。针对此情况,高星、李锋团队选择宁夏水洞沟遗址第1地点石制品开展了详细的技术分析。该

    化石 2020年3期2020-09-23

  • 西侯度:燃起人类文明的第一把圣火
    动物化石和若干石制品。在这些出土的文化遗存和动物化石中,就包含有切割痕迹的鹿角、火烧骨。之后,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推进,根据动物化石群判断其地质时代为更新世早期,古地磁测定遗址年代为距今180万年。而西侯度遗址火烧骨的发现,把中国古人类用火的历史,从50万至70万年前周口店北京猿人,又向前推进了110万年,这在世界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可以说,人类文明第一把圣火,就这样从黄河岸边开始燃起。1978年由贾兰坡、王建合著出版的《西侯度——山西更新世早期古文化遗址》一书

    科学导报 2020年56期2020-09-09

  • 黑龙江逊克农场四分场遗址石制品研究
    ;四分场遗址;石制品;细石叶工艺【摘要】四分场遗址位于黑龙江省逊克县逊克农场北约1公里处。2014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和试掘,共发现石制品144件。该遗址的石制品原料以流纹岩、黑曜岩、凝灰岩为主,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石叶、工具等。工具以片状毛坯为主,多为单向加工。根据地层堆积和石制品工业特征,推断该遗址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四分场遗址于1990年黑龙江水电站淹没区考古调查时发现[1],位于黑龙江省逊克县库尔滨村西

    文物春秋 2020年1期2020-08-04

  • 吉林东部发现近30处旧石器时代遗址
    术,具有稳定的石制品组合,年代均在距今2万年左右。据此次考古调查的负责人徐廷介绍,遗址中发现类型多种多样的石制品。打制石器包括石核、石片、雕刻器、砍砸器等,磨制石器包括石斧、石铲、石锄、石刀等。经初步判断,新发现的遗址和采集点,年代跨度从旧石器时代遗址到早期铁器时代。根据遗物特点和地层堆积情况,考古人员已初步确定旧石器时代遗址近30处。徐廷介绍,考古人员在和龙大洞遗址周边新发现采集点9处,其中在二水坪遗址采集到石制品66件,原材料均为黑曜岩,器型包括石片、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9期2020-07-29

  • 湖南澧县十里岗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紧密。出土少量石制品。厚0.1~0.15米,距地表深0.7~0.9米。第6层:黑褐色黏土,夹垂直条带状深黑色粘土团块,土质紧密。出土较多石制品。厚0.2~0.3米,距地表深0.85~0.95米。第7层:深黑褐色黏土,深黑色黏土垂直状连结成片,土质胶结紧密。出土较多石制品。厚0.26~0.45米,距地表深1.05~1.25米。第8层:黄色黏土,土质紧密,含大量铁锰结核颗粒。未发现文化遗物。厚0.15~0.25米,距地表深1.45~1.7米。从遗址附近岗地的断

    考古与文物 2020年1期2020-07-17

  • 南坡遗址石制品研究*
    动物化石7件,石制品119件。本文以南坡遗址石制品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索南坡石制品工业的技术特点,并与周边遗址进行对比分析,阐述该遗址在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一)石制品分类南坡遗址共发现石制品119件,包括石核2件(1.7%),其中单台面石核和双台面石核各1件;石片62件(52.1%),其中包括完整石片52件,其它类型石片10件;断片(块)28件(23.5%);细石核3件(2.5%),均为船形石核;细石叶2件(1.7%),其中鸡冠状细石叶1

    考古与文物 2020年1期2020-07-17

  • 吉林抚松枫林遗址
    中西发掘区出土石制品307件,类型包括石片、石叶、细石叶、细石叶石核、雕刻器和刮削器等,原料以黑曜岩为主,偶见凝灰岩、燧石和榴辉岩。东发掘区出土石制品354件,类型包括石片、石叶、细石叶、石叶石核、细石叶石核、刮削器、端刮器、尖状器和砍砸器等,石制品尺寸变化极大,既有大型工具也有小型工具,原料仍以黑曜石为主,也有少量的凝灰岩和燧石等。此外,还在地表采集各类石制品约2000件。枫林遗址丰富的细石叶工艺产品以及大型石叶石核的发现,显示出枫林遗址为一处以细石叶技

    大众考古 2020年8期2020-02-21

  •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遗物再研究
    卫奇【关键词】石制品;Nihewanian;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泥河湾盆地【摘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馆收藏许家窑—侯家窑遗址1976年报道、1974年采集的77件石制品和4件骨片,石制品包括石核6件、石片15件和修理品56件。许家窑—侯家窑遗址发现的石制品的面貌与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旧石器遗址的面貌基本一致,应该属于Nihewanian的延續,尽管有大量石球出现。经过重新观测,“骨器”系食肉类动物咬骨。在中国,Nihewanian已知在1

    文物春秋 2019年1期2019-07-31

  • 数据挖掘在考古遗址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以乌兰木伦遗址第一地点微痕研究为例
    操作链”分析、石制品剥片序列分析、石制品组合分析、石制品拼合研究、微痕分析、残留物分析、共生关系分析等。此外,民族考古学也为遗址功能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资料。其中,石制品的功能与遗址功能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因此研究石制品功能与其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成为遗址结构分析的重要内容。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微痕分析在石制品功能分析方面更具可靠性和有效性。将微痕分析与遗址结构分析结合起来,更有利于推测整个遗址的性质和功能。在以往研究中,基于一定的假设,对石制品的测量数据与微痕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 2019年11期2019-03-26

  • 开在世界屋脊上的“石器厂”
    现了上千件人工石制品石制品一般是古人类制作工具或剩下的废料,相当于现代人的菜刀、锤头等物件。一個地方有大量石制品的出现,就意味着那里曾经有古人类生活过。因此,在得知消息后,中国科学院的旧石器考古专家立即赶赴西藏开展发掘工作,并最终将这一重要发掘地点命名定为尼阿底遗址。2014年,考古团队对尼阿底遗址进行了第一次挖掘,从地面向下开挖。为了保护石制品,考古队员们尽量放慢速度,层层挖进。经过两年的挖掘,尼阿底遗址终于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专家们发现,遗址的地层

    知识窗 2019年2期2019-03-04

  • 对人字洞遗址文化遗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果——古人类的石制品与骨制品,却在学术界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学者纷纷表达不同的看法,肯定者的论述与否定者的质疑频见报端,一时风生水起,在提升了对早期人类起源、扩散与工具制作能力的关注度的同时,也引起学界对相关研究理念、方法与能力的担忧。近十年来,围绕人字洞遗址的争论几近烟消云散,但问题并未得以彻底解决,而是被搁置了起来,几乎成了一桩悬案。在人字洞遗址发现20周年之际,本人对人字洞遗址文化遗存研究的历史做一简略的回顾,并结合新的同类研究成果提出浅陋的思考,一则

    化石 2018年4期2018-12-19

  • 黑土沟遗址 ——东亚早期人类活动的新证据
    节期间发现的。石制品人工性质毋庸置疑黑土沟遗址石制品的人工特征相当明显,英国旧石器考古学家Susan Keates指出“显而易见它们确实是人工制品”,日本同志社大学松藤和人说“它们一看就是人工制品,因为它们大多数具有显著的打击台面。我不相信这样具有一两个背脊的石叶由自然力量所为。如果它们是地质成因,哪还有人工制品?”中国复旦大学陈淳评价“黑土沟的材料很好,实在令人费解,用老方法描述行不通,必须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解释,否则没有意义。这么早的东西是挑战考古学家和

    化石 2018年4期2018-12-19

  • 泥河湾盆地神泉寺遗址研究*
    砂组成。遗址中石制品非常丰富,其中绝大多数为石英断块和碎屑。1990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陈哲英对这个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大量石制品和哺乳动物骨牙化石(图二)。2002年,杜水生和陈哲英提取400多件石制品进行观察,记述了石核6件,包括Ⅰ型3件、Ⅱ型(砸击石核)1件、Ⅲ型2件;石片50件,至少包括Ⅰ1型15件和Ⅰ2型27件;器物39件;其他为断块和Ⅱ型石片[1]。一、地貌与地层概况图一 神泉寺遗址地理位置图图二 1990年出土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神泉寺遗址位于

    文物春秋 2018年5期2018-12-04

  • 泥河湾盆地杜庄旧石器遗址新观察*
    左)。文化层含石制品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图二,右)。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胡平在杜庄遗址露头剖面上发现石制品160多件,还有大量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yi)、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原始牛(Bos primigenius),以及凸旋螺(Gyraulus convediusculus)和扁旋螺(G.compressus)等动物化石[1]。杜庄遗址令人非常感兴趣,它不仅是泥河湾盆地阳原群目前暴露在最

    文物春秋 2018年4期2018-10-26

  • 侯家窑遗址周围区域旧石器专题调查报告*
    的古人类化石、石制品及古动物化石。对该遗址古人类化石、古动物化石种属、铀系法测年等方面的研究,多认为该遗址的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段,旧石器时代中期,在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的演变及古人类发展演化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也是我们认识许家窑文化遗存的来源。但对该遗址的年代,不同方法测年得出的结果差距巨大,从距今不足两万年到数万年,甚至十几万年到四五十万年,差距最大的达数十万年[8,10—15],远远超出了不同测年方法误差的范畴,也影响着我们对该遗址在古人类演化、旧

    文物春秋 2018年4期2018-10-26

  • 越南安克旧石器时代遗址群考察记
    集、发掘出土的石制品。安克旧石器遗址群的发现安克镇坐落于越南中部高原向滨海平原过渡区域的一个山间小盆地内,纬度近乎赤道和北回归线的中间,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但与越南北部相比,受季风的影响比较小,因此气候相对比较温和,终年高温,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雨季约是每年的8—12月份,其余时间为旱季。2014年6月,越南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在嘉莱省灞河上游地区开展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的系统调查项目,于安克镇发现了5个旧石器遗址。年末,该研究所组织专家对这5个遗址进

    大众考古 2018年5期2018-07-26

  • 怀来盆地2015年度旧石器考古调查发现的石制品*
    工作及所发现的石制品进行简要记述和分析。图一 怀来盆地地理位置及新发现旧石器地点分布图二、新发现旧石器地点概述1.白窑沟地点(BYG)白窑沟地点位于怀来县官厅镇珠窝堡村东北约700米,丰沙铁路1号线以西约30米。堆积埋藏于永定河右岸二级阶地后缘。地层自上而下为:①浅黄色粉砂层,结构疏松,含较多钙质结核,厚约1米。②灰白色粉砂层,发育弱的水平层理,含较多黄色锈斑痕迹和植物根系印痕。该层上部含石制品。层厚近3米。③浅黄色粉砂层,结构疏松,较为纯净,厚度大于6米

    文物春秋 2018年2期2018-06-01

  • 重庆长寿巨梁沱遗址考古发掘与收获
    河卵石以及大量石制品(包括有少许呈块状大小不一的砂岩),表层中多有汉代板瓦(片)、筒瓦(片)、墓砖等夹杂在一起,遗址地表到处都是河卵石及一些加工过的断块、石核、石片、刮削器等物。从发掘区的文化堆积层来看,东部区域基本上都是制造石器的河卵石堆积,最厚的堆积可达3米多,而西部区域河卵石堆积远不如东部区域;尤其是最西边的区域,主要是汉代文化堆积,没有发现河卵石和石制品堆积。在A区共布10×10米探方10个,布方编号顺序是根据地势及文化分布情况,由东向西而布,探方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3-29

  • 人字洞发掘大事记
    超过200件的石制品及若干骨制品。动物化石的组合面貌和性质表明遗址的时代应为上新世末至早更新世初。这一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人字洞遗址也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遗址的发掘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这里还有十余米厚的堆积没有发掘。随着日后发掘工作的继续,人们对人字洞文化内涵的认识会进一步深化。◎1998年春(4.12~5.31)5月4日,发现一处洞穴堆积,金昌柱和郑龙亭在堆积物的中部层位中发现了1件灵长类原黄狒的上颌骨和锯齿虎、

    化石 2018年4期2018-01-31

  • 广西考古发掘8万年前旧石器时代遗址
    ,出土少量打制石制品,主要为砍砸器。该遗址为凌云县首次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的年代对凌云县历史年代的重新确认有着重要的意义。“该遗址考古学证据明确,从出土石制品和采集的石器标本类型、打制方法、石器特征,以及地层堆积等方面分析,初步推断其年代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年代距今8万至10万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安益介绍,该遗址与百色盆地旧石器遗址群石器特征密切相关,是百色盆地旧石器文化的延续,对研究百色盆地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脉络具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0期2018-01-23

  • 河南栾川龙泉洞旧石器遗址2014年发掘简报
    ,获得了大量的石制品、动物遗骨以及用火遗迹[1]。后来,在发掘区域以南10米处有段炸山崩石留下的剖面上,发现夹杂有动物遗骨和石制品,雨水冲刷破坏比较严重,所以2014年开始对这个区域进行考古发掘,2015年扩方后继续发掘。目前该项工作仍在持续进行中,本文仅对2014年的发掘情况和初步研究成果进行报道。图一 遗址地理位置图[2]图二 遗址探方分布图龙泉洞2014年发掘区域洞顶坍塌,破坏严重,仅存西部靠近山体的剖面和北部部分堆积,中部已破坏区域清理完扰土后已见

    考古与文物 2017年6期2017-09-14

  • 二里头时代的石器生产——以灰嘴遗址为例
    年的发掘和出土石制品的深入研究,已經达成“共识”,即认为灰嘴遗址是二里头中心遗址控制下的二级聚落,是以石器生产为主的地方中心聚落[2],其周围存在着次一级的以它为中心的小聚落。以下将探讨遗址中的石器生产问题。1 石料来源灰嘴遗址至今发现的石制品多达千件,以二里头时代的居多。主要的石料有石灰岩(dolomite),砂岩(sandstone),辉绿岩(diabase)等,通过调查,这些石料都是来自距离遗址4-5公里的嵩山上。刘莉和Anne Frod对2000年

    卷宗 2017年10期2017-07-22

  • 石制品后埋藏微痕的实验研究述评
    310028)石制品后埋藏微痕的实验研究述评杨霞 陈虹(浙江大学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研究所 浙江杭州 310028)石制品经使用废弃后会经历漫长的后埋藏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石制品表面可能会产生和人类使用痕迹相似的微痕。关于石制品表面的后埋藏微痕实验研究,是通过实验模拟石制品的埋藏环境与过程,观察石制品表面因此而产生的后埋藏微痕,将之与使用微痕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区分二者。当前有关石制品埋藏的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埋藏及扰动、水流搬运活动和踩踏行为三个方面,较为

    东南文化 2017年3期2017-07-18

  • 追溯历史 ——寻找最古老的石制品
    —寻找最古老的石制品贾真秀 裴树文关注与探索人类起源和演化历史源于我们对自身认知的强烈愿望。从猿到人,我们的祖先行走暴露在茫茫大地之上,既没有食草动物惊人的奔跑速度,也没有食肉动物锋利的牙齿,我们的祖先是凭借什么生存并繁衍下来的呢?今天我们都知道,因为我们的祖先可以制作并使用工具,可以猎杀动物获取食物,工具对人类演化繁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这个认识到17世纪才开始形成于欧洲。有学者注意到一些似乎被打磨过、修理过的“奇石”常常与已经灭绝的哺乳动物共生,有

    化石 2017年2期2017-06-19

  • 泥河湾盆地黑土沟遗址N111E85探方石制品
    【关键词】石制品;N111E85探方; 黑土沟遗址; 泥河湾盆地【摘 要】黑土沟遗址是泥河湾盆地目前发现的可以确认时代最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其层位分布在Matsuyama 反极性时的Olduvai 正极性亚时阶段下部,年龄为1.77~1.95Ma较早时期,遗址中出土了貌似旧石器晚期石制品。本报告记述的是N111E85探坑出土的377件石制品。2002年春节期间,河北省阳原县大田洼乡东谷它村民白瑞花一家在笔者的鼓动下对泥河湾盆地“泥河湾层”露头底部进行了

    文物春秋 2017年2期2017-05-31

  • 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呈现的旧石器文化
    动物化石和多件石制品石制品工具包括锯齿刃器、凹缺器、各类边刮削器、适于装柄的各类尖状器、鸟喙状器、锥、钻、刀、石片、盘状器、雕刻器、镞等类型。石制品和古动物化石发现有人工加工的痕迹,经过分析和研究发现不少工具可一器多用,具有明显的旧石器时期中期的特点。遗址时代经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测定为距今3万至7万年。【关键词】乌兰木伦遗址 石制品 古动物化石 旧石器文化旧石器时代(距今300万年~1万年),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时期人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1期2017-05-06

  • 泥河湾盆地黑土沟遗址上文化层石制品*
    .0m探方获得石制品20489件和动物化石 96 件[1],在 N111.0—112.0m,E85.0—86.0m探方出土石制品277件[2]。2011年10月,卫奇协助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同号文对其化石地点露头进行了地质古生物勘探,除了挖出不少脊椎动物化石外,还意外从地层中发现了44件石制品。这个含石制品和化石的地层直接覆盖于黑土沟文化层之上,其分布位置较高,暂时定名为黑土沟遗址上文化层(图一)。一、地质地理概况黑土沟遗址分别位于仙台(大长

    文物春秋 2017年6期2017-02-01

  • 安徽东至华龙洞古人类与旧石器遗址
    化石、120件石制品,以及大量动物化石,部分动物骨骼化石表面有切割砍砸痕迹。2014年10月~11月、2015年10月~11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合作,联合东至县文物管理所,又对华龙洞遗址开展了两次考古发掘工作。2014年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包括3枚牙齿、1件颞骨、1件额骨残片、4件头骨碎片;2015年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包括1件保存有眼眶和部分面部的头骨、1件保存有眼眶上缘(眉脊部分)的头骨残片、3件下颌骨残段(附带4枚牙齿

    大众考古 2016年4期2016-11-12

  • 大同广灵洗马庄旧石器遗址调查与再探讨
    遗址采集到一批石制品,标本数量共计300余件。本文通过对所获得石制品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对洗马庄遗址的文化面貌和基本性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些遗物的发现不仅是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这一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佐证。关键词:山西洗马庄旧石器广灵县隶属山西省大同市,位于山西省的东北边陲。洗马庄位于广灵县县城的东北方向约10公里处,地处壶流河左岸,地理坐标北纬39°47′49″,东经114°23′30.8″,海拔高度965米,属广义

    文物季刊 2016年2期2016-04-19

  • 山西陵川县西瑶泉后河洞遗址调查与试掘简报*
    采集到黑色燧石石制品50余件。2012年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史前研究室在附城镇丈河流域进行考古调查中,再次考察了后河洞,确认该洞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晚期遗址。由于洞穴内文化堆积受损严重,故做小面积的试掘。收获石制品和动物化石1500余件,石制品原料岩性以黑色燧石居首位,器物组合中石器数量较多,另有石核、石片、断块及碎屑等。此外,清理出残存的用火遗迹。后河洞遗址年代应与塔水河遗址相当。后河洞遗址地处太行山南段西麓,位于晋城市陵川县附城镇西瑶泉村北约4公里处,临

    考古与文物 2016年3期2016-04-11

  • 天津蓟县营坊旧石器地点调查简报
    土层和地表发现石制品279件,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古人类主要选择燧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硬锤锤击法为剥片的主要技术;石制品总体以小型和微型居多;石器主要以石片为毛坯,刮削器是主要类型;石器多由古人类在石片的一侧采用锤击法正向加工而成。地貌与地层对比则显示遗址的时代大致属于晚更新世晚期之末,即旧石器时代晚期。2005年3—5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蓟县北部地区开展旧石器考古调查,共发现旧石器地点27处,后根据调查时石制品采集点的空间分布范围

    北方文物 2016年3期2016-03-21

  • 远古遗踪(连载)
    天的发掘,获得石制品和动物化石标本1500余件。本次发掘在发掘方法、石制品打击痕迹与自然碰撞的对比、原料环境、埋藏环境、河流流向、砾石层的来源和走向等许多考古学相关性信息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突破,揭开了西侯度遗址这个存在了半个世纪的谜底。这次发掘的位置位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发掘的后地口北侧的一个高岗上,其上部覆盖有1米多厚的晚更新世粉沙质粘土,下伏数米厚的细砂(未见底),砾石层位于细砂层中上部。其地层堆积与《西侯度》一书中描述基本一致。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获取更丰富

    文史月刊 2016年2期2016-03-04

  • 远古遗踪(连载)
    埋藏环境,出土石制品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磨蚀,学术界由此产生了一定的分歧和争议。为了解开这一困扰学术界几十年的谜团,作为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的我,于2005年4月间,率领一支科研队伍,再次对这处山西省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50余天的考古发掘,取得了很大突破。根据发掘所獲资料综合分析,西侯度石制品虽然受到河流搬运埋藏的影响,但人类行为及其特征毋庸置疑。人类最早的脚踏地人类起源是一个既神秘又十分有趣的问题。100多年前,随着西方学术思潮的冲击,“女娲”“三皇

    文史月刊 2016年1期2016-01-28

  • 泥河湾旧石器时代石制品研究概述
    河湾旧石器时代石制品研究概述李学贝(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北京 100191)泥河湾是我国乃至世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的重要遗址区,自发现以来,国内外学者在这里做了大量考古工作,发现了大量遗迹和遗物,许多考古学方法和理论在这里投入工作实践,因此考查泥河湾的石制品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对更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泥河湾;旧石器时代;石制品;方法;理论泥河湾盆地发现了大量旧石器时代遗址,是我国旧石器时代研究的重要地区。目前已经确认的有170余处,其中

    黑龙江史志 2015年9期2015-07-10

  • 东亚最早人类活动的新证据
    探,出土了大量石制品。遗址分布在阳原县官厅村西北侧的黑土沟东侧西马梁,埋藏在更新世堆积层的81.2~82.5 m深处(图1),地理坐标40°13′1.91″N,114°39′29.36″E,海拔高程893.6~892.3 m。一、研究背景泥河湾盆地是桑干河盆地中的盆地[1],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的桑干河流域,盆地里晚新生代地层发育,地层露头醒目壮观并富含大量地质古生物信息。20世纪20年代,泥河湾以盛产古哺乳动物化石被载入科学史册而闻名世界。德日进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06-12

  • 泥河湾盆地西沟旧石器及其石片分类
    卫 奇关键词:石制品;西沟旧石器遗址;泥河湾盆地摘要:泥河湾盆地大田洼西沟遗址位于桑干河支沟谷坡堆积中,可见分布面积约1千平方米,出土遗物主要为石制品。依据相关资料推测其年龄可能接近2万年。本文也对石片的台面和背面研究方法进行了新的尝试。西沟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是198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野外考察队在泥河湾盆地调查过程中,由河北省阳原县虎头梁村王明堂发现的。遗址发现后,立即进行了地质勘察,开挖大约10平方米×2米深的探槽,并在其周围进行采

    文物春秋 2009年2期2009-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