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就是一座高山

2024-02-24 13:32李镇西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2期
关键词:华坪张桂梅老师

李镇西

2003年8月,我只身前往云南南部支教。说是“支教”,其实是去看望一个叫“滇南布衣”的网友,他真名叫罗民,在山坡上坚守着一所只有12个孩子的学校。他带着我转了好几所小学,结识了许多朴实的农村教师。下午,在其中一个小学简陋的教室里,这些教师怀着崇敬的心情,期待我给他们“讲学”。

记得当时我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经过上午的参观,我越来越感到我没有资格给大家‘讲’什么‘学’了!在座的每一位都可以做我的老师。”

这不是矫情,我真是这样想的。当时我在成都石室中学工作,这是一所千年名校(始建于汉代),教室里连地面都是水磨石,备课用的是电脑(那时候已经领全国之先),工资从不会被拖欠。在如此优越的环境中讲“素质教育”,讲“爱心与教育”,真是太容易了!如果把我也放在罗民所在的山坡小学,我会怎样?面对他们,我有什么资格表现出自己“思想深刻”“观念超前”“学养深厚”?

3年前,知道了张桂梅老师的事迹,我也是这样想的;前段时间,看了《我本是高山》,我依然这样想。

2020年7月,我第一次读完张桂梅老师的故事后,便在“镇西茶馆”微信公众号写了一篇文章《张桂梅老师戳中我泪点的六个瞬间》,点击量很快突破10万。当时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为张老师做点什么。为此,我联系了华坪县教育局李向天局长,说要带几个老师去看望张桂梅老师,并进行支教,甚至说好了具体时间,但因为突发情况未能成行。后来,我看到张桂梅老师越来越受到重视,可以说党和国家都是她的坚强后盾,无论在哪方面,她都不是需要我帮助的“弱者”,再加上她身体那么不好,还一如既往地那么忙,我去了只能添忙甚至添乱,所以便打消了去看望她的念头。

然而,几年来,我一直在远处心怀敬意地凝望着张老师。我也怀着这种敬意走进电影院去看《我本是高山》。两个多小时,我多次泪流满面。好在电影院只有我一个观众,不至于感到难堪。

要我从电影艺术的角度评论《我本是高山》,已经超出了我的专业范畴,因为我不是影评家。这篇文章也不是影评,而是一名教育者的观后感,谈的是我对张桂梅老师的理解。

看电影之前,我已经读到网上一些“差评”,诸如“为什么要把酗酒者的身份安在一个女人身上”“为什么要用张桂梅老师对丈夫的感情来取代信仰的力量”……看完电影,我觉得这些所谓“质疑”完全不值一驳。因此,本文不会就此说一个字。

倒是这些情节容易引起争议——为了让女孩儿集中精力学习而强行剪掉她们的长发;为了让学生争分夺秒地学习而限定她们的午饭时间,并且不停催促她们;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寒假里公然违规补课;为了学生的前途,不惜剥夺老师的双休日,甚至不许老师谈恋爱、生孩子……

类似的情节和细节,如果要认真地以科学、民主、人性的教育理念去分析,都是“站不住脚”的。比如,关于对女生强行剪发,我之前就在“镇西茶馆”重推了20多年前的文章《少女的长发妨碍教育什么了?》,以表明我对女生保留长发权利的鲜明态度。并且,我想可能绝大多数老师都不赞同张桂梅校长为了孩子而牺牲老师们时间的那些“苛刻”做法,比如,张老师居然不同意一个女教师因为照顾自己无人看管的幼儿而请假半天。

但是,这就是真实的张桂梅。有人说电影拔高了张桂梅,我觉得不对,它恰恰是保留了她一些令人遗憾的做法,才让我们觉得这就是有血有肉、有弱点的张桂梅。设想一下,如果这部电影没有了上述种种令人遗憾的内容,那么不但张桂梅被塑造成了完美的神,而且华坪女高的教育也失去了起码的真实。一部失去了真实性的电影,也就失去了生命。

当然,需要解释一下,这里的“真实性”不是指电影必须百分之百地符合生活的原生态——就算是纪录片也做不到,而是指符合生活逻辑与人物形象的本质的真实。更重要甚至更关键的是,对于张桂梅老师和她的华坪女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素质教育”的概念去“打量”,去“规范”,去“削足适履”。

我们谈教育的民主、科学与人性当然是正确的,我们談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没有错,我们谈新时代中国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而不只是解题能力更是应该的。还有数字化教育、智慧课堂、项目式学习……都是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之必需。

问题是这是云南丽江华坪女高,而不是北京十一学校,不是人大附中,也不是清华附小。从某种意义上说,张桂梅在华坪女高所呈现的,是特定背景下的非常态教育。所谓“非常态”并不是说不正确,只是意味着和大都市的教育相比,张桂梅选择的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教育方式,她的目标很明确——将孩子送进大学。

这是一群特殊的人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的命运奋斗史。在这里,对张桂梅“何必一定要让每个女孩上大学,为什么不多元成才”的疑问,无异于问她“何不食肉糜”。华坪女高的孩子置身于重重叠叠的大山,除了走出大山上大学,就是留在山里“嫁人生孩子,生不出儿子就继续生”(张桂梅的原话)。

影片中,成绩很好的山月被父母强行拉回家嫁给一个40多岁的男子,最后被打死,让人震惊!山月的遭遇可能是极个别的,但一辈子待在山里嫁人、生娃,则是许多女孩“必然”的人生。在这种情况下,张桂梅只有一个选择,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姑娘们考上大学,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对华坪女高的学生来说,高考才是硬道理。这就是张桂梅必须遵循的铁的逻辑。她所选择的教育,必然是“刀耕火种”“肩挑背磨”“汗水加泪水”“革命加拼命”……在这个背景下,她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的种种不近人情的做法,我虽然不赞成,却给予深深的理解。谁忍心站在所谓“教育专家”的“理论高度”去指责这群为改变命运而奋斗的人呢?

张桂梅老师的一些做法,很容易让人想到近年来被许多人诟病的某中学。也许有人甚至找到了目前不少学校种种野蛮教育方式的“正当”理由:“他们的做法难道不也是合理的吗?”

可我要说,张桂梅的教育与某中学的教育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张桂梅没有跨地区“掐尖”招生,华坪女高招收的女生主要来自丽江市内的边远乡镇、高寒山区,以及个别云南省内其他市、县贫困边远乡镇、山区。张桂梅的许多学生是她翻山越岭从一个又一个贫困家庭中连劝带哄招到学校的,有的孩子甚至是她掏钱“买”来的(电影中这个细节是张桂梅老师的真实经历)。某中学会倒贴钱去“挖”穷学生吗?张桂梅的学校被重重大山包围,周边经济发展落后,教育资源极其匮乏,如果孩子们不上大学,他们连打工的地方都没有,所以上大学是孩子们唯一的出路。而中国绝大多数的学校环境并非如此,却依然采用较为原始的教育方式,这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

电影里有一个镜头特别富有诗意——老师带孩子们站在高山之巅,引导孩子们的眼光越过起伏的群山,介绍说远方的云南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孩子们的目光里闪烁着清澈的光芒,他们对着遥远的山外,憧憬着自己的未来。

而张桂梅让她们将心中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影片的结尾显示,2011年,华坪女高第一届高三学生的大学综合录取率100%。我理解这个“综合录取率”包括了专科在内的各类大学的录取率。而2023年,华坪女高共有159人参加高考,17人取得600分以上的高分,70人超过一本线,本科上线率达94.3%,其中理科最高分为651分,文科最高分为619分,综合录取率再次达100%。

说实话,这样的高考成绩在中国许多大都市的名校好像算不了什么,现在有的名校连重点率都达到了100%,不少学校开始冲刺“清北率”了。可是,当你看到影片中即将踏入高考考场的山英被家人强行拉回去,而山英背后的教学楼上的全校女生齐声呐喊“山英加油!山英加油!山英加油……”时,你不认为孩子们的高考成绩是“含金量”最高的分数吗?当你看到张桂梅校长在半夜站在山崖上,向对面山崖上的山英高喊:“考上了!你考上了!”你不觉得张桂梅校长是中国最伟大的校长吗?

为了孩子们能够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张桂梅有些做法的确不近人情,但她那颗火热的爱心最终感动了她可爱的学生,感动了她年轻的同事。当昏迷中的张桂梅躺在医院被抢救时,全校师生含泪唱起了她特别喜欢的歌《红梅赞》,以深情的歌声呼唤张校长醒来——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

听着这熟悉的歌声,看着张桂梅枯槁的面容,想到她为山里女孩们所付出的一切,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当然,以教育者的眼光来看,影片也不是没有瑕疵的。华坪女高的学生往往家境极度贫困,原来的学习成绩也不好。影片中多次表现孩子们基础很差的情况,但华坪女高最后能够取得100%的高考升学率,仅靠吃苦精神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张桂梅和她的同事们肯定在课堂教学上施展了独到的智慧,但这点在影片中没有丝毫反映。

雖然这部片子的主题并非学科教学改革,而是展示张桂梅在教育上的献身精神,但如果一点都不提教学改革,就会给人一种错觉——教育,只要吃苦就可以了;高考,只要拼命就可以了。这不能不说是这部电影的一个遗憾,或者说不足。

作为一名教师,我自认为是优秀的,但这个“优秀”是与其他一些同为城市教师的同行相比而言,如果和张桂梅老师比就差远了。我多次想过,如果我置身于她的环境会怎样?实话实说,估计我唯一的选择,就是想方设法调出山区而直奔城市。我知道我这样做并不光彩,说出来也不好意思,但如果我连实话都不说,就更可耻了。

我当然不认可张桂梅老师的每一个具体做法,但我将那些具体操作与张桂梅老师伟大的奉献精神区别开来。因此,我对她某些做法的不认可与对她伟大精神的崇敬之情一点儿都不矛盾。我还想说,张桂梅老师对教育所做出的牺牲超出了常人,甚至近乎超越了人的生理极限,这点我做不到(我相信许多人也做不到)。然而,这不妨碍我发自内心地崇敬她、仰望她。如果说,这是张桂梅自愿的选择,那么,我们任何人都无权不尊重她的选择。

当然,每个老师所处的环境不一样,个性不一样,经历不一样,兴趣不一样,家庭不一样……他们完全有权利选择自己所热爱的方式从事教育并享受生活。张桂梅老师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崇敬。

猜你喜欢
华坪张桂梅老师
基于SWOT分析和钻石模型的云南华坪芒果产业竞争力研究
华坪女高的校训
张桂梅——为大山里的女孩点亮希望之灯
致敬张桂梅老师
张桂梅
——为大山里的女孩点亮希望之灯
张桂梅
——为大山里的女孩点亮希望之灯
丽江华坪花傈僳服饰特征探析
华坪县鲜食玉米栽培新技术研究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