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在我心中永远流淌

2024-03-03 13:27张传生
祝您健康 2024年3期
关键词:大运河运河扬州

张传生

单位组织参观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我们乘大巴车从南京出发,好些日子未见面的老战友们,说点家长里短,问点养生门道。

当然,去扬州,大家最主要的话题还是扬州。有的说:“扬州的月,天下独秀。”有的说:“二十四桥明月夜,还是扬州的桥独一无二。”有的说:“最惬意的是‘早晨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有一位祖籍扬州的退休干部,用带着扬州腔的普通话告诉大家:“今天,只要你看一眼古运河的浩渺烟波,看一眼瘦西湖畔的琼花烟柳,再去看一眼东街的生活百态,你就会发现我们扬州,不是一般的美。”

我们一路欢声笑语,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从导游的讲解中我们得知,博物馆位于扬州市广陵区开发东路,占地约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是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地方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走进大运河博物馆,我和昔日老战友,花10元钱各自租用了博物馆智能电子讲解器,每走过一个展区,智能电子讲解器都讲解得十分清晰仔细,让我们有一种走过京杭大运河全程的感受,同时领略了大运河的大开大阖,倾听了大运河的大喜大悲。

通过智能电子讲解器的讲解,我了解到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藏有自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等各类文物展品1万多件(套)。博物馆里那一幅幅文字、图像,那一件件用于开凿运河的锹、镐、筐等工具,让参观的人们似乎又穿越到了公元前1122年——周王室长子太(泰)伯,承续了大禹治水的不朽精神,在无锡梅里率领当地人掘起了京杭大运河的第一框土。大运河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几乎横跨历朝历代。它似飘拂在华夏民族胸前的一缕白色长髯,捋动着一个民族的万丈豪情。大运河是历史馈赠给中华大地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活剧,上演着沿岸的千古传奇。

京杭大运河,全长1700多千米,是世界运河之冠,无愧于运河前面的这个“大”字。它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二市,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连接了起来。使长江水得以带着雪山的风采、惊涛的气概,使海河、淮河、钱塘江得以带着各自的情怀、风骨、性格汇入运河。大运河凝聚起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东方之文明,无私地帮助着任何一个顺应潮流的王朝,也无情地将任何一个倒行逆施的王朝淹没。

大运河源远流长,是沟通华夏南北的“大动脉”,是一条集通航、灌溉、防洪、排涝于一身的伟大工程。它的开凿成功,直接造就了中国古代与现代社会交通的便利、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发展与昌盛。在自然历史和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在世界东方古老的华夏大地上,唯有同属人工筑成的万里长城可与大运河相比肩。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挺立的脊梁,大运河则是民族胸膛上的脉管;如果说长城是以身躯阻挡外力入侵,保家卫国的父亲,那么大运河则是有着水的柔情,勤劳质朴的母亲。长城与大运河,一个凸起,一个凹陷,一雄一雌、一刚一柔、一阴一阳,成为华夏大地情感和智慧,柔韧和刚毅的象征。

大运河胸怀之宽广是无与伦比的,它接纳百川,包容天雨,广收水源,改善水质,调蓄并举,川流不息。大运河滋润大地,养育苍生,任凭风云变化,斗转星移,它贯穿南北,横亘古今,依然年轻力壮。水道畅通无阻,为舟楫提供便利,它是灌溉之源,甚至是寻常百姓的清洁之源。在偉大的历史长河中,它已经演化成了偌大的文化符号,演化成了一条文化纽带,演化成了一条漫长的遗产长廊。大运河两岸的城市有美丽如画的淮安、扬州、常州、无锡、苏州、嘉兴和杭州;书籍有至今中国百姓仍在诵读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戏剧有淮剧、越剧、评弹与昆曲;特色有“杭(州)、嘉(兴)、湖(州)”丝绸、园林与陶瓷,等等。至于千百年来运河水哺育出的名人墨客,更是数不胜数。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既记载了运河历史和地理,又以大运河为载体,综合历史、地理、环境、生态、经济、文化、民族、民俗等多个学科,以现代文化文创手段,更加生动地展示了运河的博大精深,历史久远,思想深邃,文化厚重,让运河儿女亲身感受大运河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大运河,无论是清澈还是浑浊,无论是浩瀚还是简约,在运河儿女的心中都是永生的精灵。大运河,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让运河儿女讲述至今;大运河,是一部鲜活的历史,让运河儿女铭记在心。大运河,是运河儿女的物质家园;也是运河儿女的精神家园。

大运河,永远在我心中流淌。

(编辑    黄奕言)

猜你喜欢
大运河运河扬州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如泰运河谣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扬州的秋日
放歌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