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作为与思考
——基于2021年全国省级、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的分析

2024-03-15 12:44吴兆明奚茂龙
机械职业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成果奖三农成果

杨 琴 吴兆明 奚茂龙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代表的高素质农民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主力军,得到全社会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入新阶段。职业教育曾将脱贫攻坚作为政治和社会责任,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贫困家庭成员强技能、长本领,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使其充分就业实现脱贫,推动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职业教育可以在乡村振兴的多个领域发挥作用,例如,“产业富农”的经济功能、“人才助农”的教育功能、“科创兴农”的技术功能、“文化强农”的治理功能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大发展的好时机。

一、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研究设计

(一)教学成果奖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标

教学成果奖作为代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与创新的重要标识,对职业教育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被视为与国家科技成果三大奖并列的国家级奖励,为国家在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中颁授的最高奖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每四年评选一次,2022年开展了新一轮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省级评选。近3轮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中,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总数量以及与“三农”相关的项目数量见表1。

表1 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总数量以及与“三农”相关的项目情况

2023年7月24日,关于批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中,572项职业教育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的70项中有5项与“三农”相关,二等奖的500项中有36项与“三农”相关。对比2014年、2018年和2022年连续三轮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结果的数量,2022年获奖总数较前面两轮增加了121项,与“三农”相关的成果数量和占比同时呈上升趋势。2022年相比2014年,获奖数量增加了29项,比例由2.7%上升至7.2%。从这一角度来看,职业教育服务“三农”呈现出向深度、广度发展的趋势。本文重点分析2021年省级评选结果为“一等奖”及以上以及2022年国家级评选结果中与“三农”相关的教学成果项目。

(二)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是其历史使命

当前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是通过人才支持、技术支持、创业支持和教育支持等方式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作用。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这一过程包含着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而职业教育是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职业教育需担起新的历史使命,找准职业教育与乡村发展的切入点,培育有梦想、有奋斗精神的职教学子投身于乡村振兴,实现人生价值。职业教育通过引领职教学子增强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其内心自觉劳动、奋发图强的思想理念。为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党和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方针政策,这些政策推动职业教育发生深刻变革。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当前我国职业院校75%左右的学生来自农村,农业农村的发展为“三农”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提供了广阔探索实践的空间。乡村振兴开辟了职业教育发展新领域,只有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才能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二、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现状分析

在2021年省级评选阶段,从各省市公布的省级教学成果获奖名单可知,全国共有537所高职院校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及一等奖。其中,特等奖249项,一等奖904项,分布在25个省市。25个省市全部教学成果奖中,23个省市的101项一等奖及以上的成果内容与“三农”[1]相关。2022年国家级评选出的572项职业教育成果中,一等奖中有5项、二等奖中有36项与“三农”相关。这些相关教学成果来自不同的区域、省市、单位,有的聚焦于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有的聚焦乡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的聚焦高素质农民培育等。通过分析服务于乡村振兴教学成果奖的地区、省市和院校分布以及成果内容、等级等情况可以进一步了解当前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内容和所处水平。

(一)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分布分析

1.省级教学成果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西部地区获奖项目数量最多,为31项,占“三农”相关获奖项目总数的30.7%;东三省获奖项目数量第二,为20项,占19.8%;长三角获奖项目数量第三,为14项,占13.9%;华东地区获奖项目数量各为13项,均占“三农”相关获奖项目总数的12.9%;华中地区获奖项目数量为5项,占3.0%;珠三角获奖项目数量为2项,占2.0%;华北地区获奖项目数量为2项,占2%。综上,西部的职业教育在承担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历史使命方面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成果更为丰硕,超过30%。

2.省级教学成果获奖情况从省市来看,辽宁最多共12项,其次是山东9项,后续依次是黑龙江8项,甘肃、浙江各6项,江西、贵州、湖南、四川、河南各5项,江苏、重庆、广西、安徽、福建各4项,广西、广东、云南各3项,北京、宁夏各2项,陕西、内蒙古各1项。各省市教学成果获奖数量见表2。可以看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面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成果,辽宁、山东、黑龙江、浙江、甘肃等省份的职业教育走在前列。

表2 各省市教学成果获奖数量一览表

3.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从成果奖的完成人单位所在区域来看,41项成果中,有11项是跨省市地区合作完成的,8项是两个省市合作完成的,有5项成果的合作超过三个省市。其中,《职业教育“五位一体”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与实践》的完成单位跨北京、江苏、福建、黑龙江、浙江五个省市,也是跨区域数最多的一个合作项目;《“育繁推”一体化,“产研创”全场景:现代种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等四个项目的完成单位均跨三个省市。

4.从完成成果院校分布角度来看,共有85所院校,其中17所为涉农院校,其余为非涉农院校。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获得5项涉农教学成果奖,获得涉农教学成果奖的数目位居第一。其次是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获得4项涉农教学成果奖。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分别获得3项涉农教学成果奖。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宁夏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潍坊职业学院6所学校各获得2项涉农教学成果奖。其余75所学校各获得1项涉农教学成果奖。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面涉农院校相关研究与实践成果更加丰富,这也是符合一般规律的,涉农院校跟乡村振兴战略交融对接更为密切。

(二)获奖成果所获奖项等级分析

省级教学成果中,特等奖为24项,占“三农”相关获奖项目总数的23.8%;一等奖为77项,占“三农”相关获奖项目总数的76.2%。

2022年评选的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与“三农”相关的总数量是41项,占总获奖比例的7.2%,较2018年增加0.5个百分点。其中,一等奖数量为5项,占一等奖总数的7.1%,较2018年的10%降低了2.9个百分点。二等奖数量为36项,占二等奖总数的7.2%,较2018年的6.3%提高了0.9个百分点(表1)。总的来说职业教育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关注度有明显提高。

(三)成果奖的完成人和完成单位数量分析

省级教学成果完成人均在同一单位的情况如下。4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价值引领、五全教改、三助成长” 西部乡村卫生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的团队人数最少,为7人;《民族职校培养武陵山片区农村实用人才的研究与实践》团队人数最多,为31人,这31人来自9个不同的单位;《职业教育“五位一体”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与实践》由11个单位的29人组成团队完成,是参与单位数最多的一项成果奖。另外,有9项教学成果奖是4个单位组团完成的,8项教学成果奖是3个单位组团完成的,7个单位合作完成的成果有2项,分别由1、5、6个单位完成的成果数均为4项,2个单位完成的教学成果奖有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参与的单位大部分是独立的,所以相对于省级教学成果奖而言,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团队参与人和参与单位在数量上有所增加,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团队合作的程度更深入。

(四)教学成果所体现的主题内容分析

省级教学成果与“三农”相关的101项中,成果标题中含“人才”字样的有50项,占获奖项目总数的49.5%;包含“乡村”字样的教学成果有37项,占获奖项目总数的36.6%;明确提出“乡村振兴”的有25项,占获奖项目总数的24.8%。

国家级教学成果与“三农”相关的41项中,成果标题中含“人才”字样的25项,约占获奖项目总数的61%;成果标题中既含“人才”又含“乡村”字样的11项,占获奖项目总数的26.8%;标题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的有12项;既包含“乡村振兴”,又包含“人才培养”的有7项。

从教学成果所体现的主题来看,主要聚焦以下五个方面。

1.聚焦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体系创新。省级与“三农”相关的101项教学成果奖中有45项聚焦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体系的创新,占比最高,为44.6%。国家级与“三农”相关的41项成果中,有14项聚焦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体系创新,占比也最高,为34.1%。各职业院校形成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鲜明特色,如,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联合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申报的教育教学项目《“田间学院”助推乡村振兴——涉农高职院校“三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将职业教育办到农村的田埂上、农民的心坎上、农业的命脉上的核心理念,联合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建构校园双创基地、庭园双培基地、田园双生基地“三园一体”的田间学院,创新“三农”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再如,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党建引领农者乐耕五农联动育才强农”作物生产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服务乡村振兴的高职电子商务“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乡情固德用数赋智三环联动五维融合——数字新农商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实践》;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的《专创融合分层施教:高职园林工匠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生态引领文化深耕匠心铸魂:行业高职大“三全”特色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实践了园林专业的培养体系和生态引领的“三全”特色育人体系;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产、学、研、转、创、用”葡萄酒技能人才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四融六共”食用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总结出《“三链融合、三群协同、三环相扣”赋能畜牧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实践了《政校村联通、农科教融通、职前后贯通:乡村农科人才定制培养的江苏模式》等。由此可见,涉农院校在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体系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略胜一筹。

2.聚焦乡村创新创业与高素质农民人才培养。省级与“三农”相关的101个教学成果项目中有15个教学成果奖聚焦乡村创新创业、高素质农民人才培养,占比为14.9%。国家级与“三农”相关的41项成果中,有11项聚焦乡村创新创业、高素质农民人才培养,占比为26.8%。各高等职业院校结合地方特色、专业优势,努力培养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创业、复合型、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等高素质农民。如由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主持的《基于“乡村振兴综合体”培育高素质农民的衢州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成果聚焦乡村振兴五大目标和高素质农民四大核心素养,推动职教专业群服务农业产业群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衔接。搭建“五位一体”的乡村振兴综合体,统筹政策、资金、标准、师资、课程、教材、基地等资源架构起服务乡村振兴大联动、数字化、全闭环、立体式的育训新生态。培育出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形成管理统筹、资源共享、路径多元和培育精准的“衢州样本”。例如,吉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基于吉州窑陶瓷技艺传承提出培养地方特色产业创新创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的《大国三农视域下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创建与实践》,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畜牧兽医专业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校社联动、分类施策、育训结合”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衡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基于“乡村振兴综合体”培育高素质农民的探索与实践》,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农业高职院校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等。

3.聚焦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路径与培养方式。省级与“三农”相关的101项教学成果奖中有12项聚焦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路径与培养方式,占比为11.9%。国家级与“三农”相关的41项成果中,有8项聚焦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路径与培养方式,占比为19.5%。例如,《职业教育“五位一体”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与实践》荣获2021年北京市教学成果特等奖,荣获2022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该成果通过构建“政校行企”合作机制,有效解决了人才培养协同不畅的问题;通过建设“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有效解决了人才培养契合度不高的问题;通过创建“科教创”一体化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了“研教学产”融合不够的问题,实现了农业职业教育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高了职业教育乡村振兴贡献度。又如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申报的《绿色发展理念下创业型职业农民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高职园艺技术专业群“产教研协同,育训服并行”建设路径研究与实践》,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申报的《“政行企校”多方联动,共建“双主体”育人机制——高职园艺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申报的《走读山乡生活课堂——非农高职院校培养乡村人才的创新与实践》等。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提出“产教研协同,育训服并行”,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探索出非农高职如何培养乡村人才等,这些都为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路径和方式提供了样板。

4.聚焦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专业建设与实践教学。省级与“三农”相关的101项教学成果奖中有17项聚焦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专业建设与实践教学,占比为16.8%。国家级与“三农”相关的41项成果中,有5项聚焦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专业建设与实践教学,占比为12.2%。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最终的落脚点是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各职业院校在这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例如,由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牵头的《服务乡村 需求导向:高职畜牧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荣获2022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该学校在实践教学内容中,提出“产教同频、能力递进”,结合畜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以及畜牧专业大赛项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设计出通用技能、专业基础技能、岗位核心技能、职业综合技能等教学模块,把企业任务、项目、工作实时转化成实践项目,融“教、学、做”于一体,搭建了“多元协同,共生共赢”的实践教学平台。再如,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的《对接产业产教融合思政融入贯穿标准——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新模式》,山西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现代学徒制高职煤化工技术专业“安泰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平台两机制三环节四模块农产品直播带货驱动的〈销售管理〉课改创新与实践》,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思政引领数字赋能文旅兴农龙疆共建”高职模拟导游课程改革与实践》,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申报的《乡村出卷高校答卷六方联动:乡村旅游运营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等。

5.聚焦服务民族地区与培养乡村教师。省级教学成果奖与“三农”相关的101项教学成果奖中有6项聚焦培养乡村教师服务民族地区等方面,占比为5.9%。国家级与“三农”相关的41项成果中,有3项聚焦培养乡村教师服务民族地区等方面,占比为7.3%,为乡村教师的培养提供了借鉴,助力乡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例如,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主持的《民族地区职教扶贫“五精准五共同”训育结合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荣获2022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河池市职教集团面向经济困难劳动力和学生,探索构建起了“五精准五共同”职教扶贫模式。又如,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资源集聚标准引领平台支撑:民族地区乡村智慧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创新实践》《理念引领、四元驱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融入民族文化的建筑室内设计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上述成果为适应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着力打造以民族风情和文化品位为特色的村镇,建设美丽乡村的需求,培养具有民族特色的餐饮、住宿环境设计、民宿设计等室内设计人才提供了范本。再如,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定向主导德能双修两段一体:乡村小学教师培养的湖南幼专模式》,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申报的《姓师向农为幼——卓越乡村幼师“四全一体”培养改革与实践》项目,成功探索出一条培育“卓越乡村幼师”培养之路,即“乡村情怀、幼儿为本、才艺兼备、擅长保教”,光荣的红色历史与百年师范文化在新时代乡村幼师培养中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重庆幼儿师专模式”。

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存在的问题审视

(一)服务乡村人才振兴需要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强其自身普惠性

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每年仍有2亿农村人口外出务工。农村人口无论是扎根乡村振兴还是市民化,以及非农村人口投身三农工作,都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推动,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能在各种教育层次、教育类型、教育内容之间衔接与贯通,需要加强职业教育的普惠性。国家级成果奖中有11项围绕创新创业、高素质农民人才培养。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牵头的《“技能创富”到“技能带富”:涉农高职院校培育智慧新农匠的创新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级教学成果奖有14项围绕高素质农民的培养,如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校社联动、分类施策、育训结合”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临沂职业学院《高职院校实施直通车、定制化、双评价的新农村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创新与实践》等。

(二)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职业教育科技创新存在的不适应问题

“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推动职业教育高水平融合发展”,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国家教学成果中,唯一以科技兴农为主题的是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洛浦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及新疆泰昆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聚焦新疆农牧业转型升级,“育训创”并举培养科技兴农人才的路径创新与实践》,这一项目获得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奖中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的《大国三农视域下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创建与实践》、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吉州窑陶瓷技艺传承:培养地方特色产业创新创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2项教学成果一等奖围绕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尽管职业教育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农业现代化,特别是数字化改革逐渐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各领域,面对乡村振兴的新要求,职业教育需要认真研判并精准把握乡村人才振兴的内涵,迎合国家教育政策,抓住改革机遇,在科技创新方面力争有所突破[2]。

(三)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职业教育整体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

从教学成果奖所体现的专业数来看,专业领域覆盖面不全。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明确提及专业建设的为4项,均为二等奖,分别为都市园艺专业群、信息技术人才、电商人才、护理专业等。2021年省级教学成果奖共涉及8个专业,分别是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煤化工技术专业、食品专业、木材专业、园林技术专业、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园艺专业、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就地区而言,西部地区、东三省、长三角、中部省份、华东地区获奖数量都在13项以上,占比超过12%,华中、珠三角、华北地区获奖数量不超过5项,占比也不超过5%;就省份而言,辽宁省最多,获得了12项,山东省、黑龙江省、浙江省、甘肃省获得了6项及以上,其余省份获得教学成果奖项不超过5项。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区域在布局上存在差异。

(四)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方面的成果不够显著

教学成果关于质量方面仅有一项省级特等奖,为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的《大国三农视域下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创建与实践》。该成果提出:“大国三农发展,涉农高职院校责任在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接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思创融合强化热农、爱农,致力于提供地域三农发展痛点解决方案,为涉农高职创业人才培养设计质量提升路径,校地融合共行振兴之路。”这为解决地域三农发展痛点问题提供了一个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可行方案。然而,并未获得针对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教育质量评价方面的显著成果,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方面的成果不够显著。培育乡村振兴人才是项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各个环节,质量保障与评价是关键环节之一。

四、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发展策略

(一)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增强职业教育的普惠性

新《职业教育法》[3]于2022年4月20日通过,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新法中明确规定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其中,职业教育内涵要足够广泛,必须包含农民职业启蒙教育、准备教育、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等环节,充分保证教育的普惠性和公益性。同时,要注意加快中高职与中本一体化推进,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形成逐步完善的教育体系和制度规范。职业教育应依托专业优势,为低收入家庭子女提供获得高水平技术技能和更高学历教育的机会,为新型职业农民、农村退役军人和新成长劳动力等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有效帮助低收入农民群体提升就业、创业的能力,拓展其增收渠道。

(二)适应乡村振兴新形态,增强职业教育的创新性

职业院校要深化职教改革,主动对接乡村经济发展新形态,尤其重视农业科技与农业技术推广,基于现实、面向未来,努力创建人才技能新引擎。随着农业现代化的逐步实施,在原先“互联网+”的基础上,“农业+”会逐步形成,并且实现互联互通,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职业教育要不断探索不同类型的教学与培训模式,变革1+X证书体系,注重结合农村对新知识新技术的需求,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培育现代职业农民。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部等行政部门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更新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体系,深化教材改革,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2]。此外,要积极构建职业院校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用专业知识服务农业科技创新。

(三)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办学布局,增强职业教育的协调性

职业教育的协调性包括内部要素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要因地制宜、结合特色,整合资源要素,促进对乡村急需领域的职业教育供给。全国一盘棋,在国家层面重点部署的基础上,各省市层面对同一区域的专业设置应统筹初、中、高等不同层次的教育。各层次在培养规格上应有明显的区分,但职业院校培养规格的标准上应有所提高。职业教育后发地区,要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开展“一县一策”帮扶,加快职教布局。加强农村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培育一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学校。通过城乡、院校、校地之间联动发展、协作帮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打破职业教育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全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协调发展。

(四)关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助推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战略

现代职业教育要把培育乡村振兴人才作为自己的一项历史使命来抓。人才培养本身是一个规划长远且难以测评的综合工程,为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各高职院校应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课程与专业建设,参照工业生产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建立一套可操作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及考核体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设计。宏观角度,要注意区分不同层次和类别的人才、不同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以及个性特征的学生,分别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认识和尊重人才培养质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微观层面,要注意评价指标的细节化、具体化,综合考虑专业设置、地区差异、不同学校之间的对照测评等。

猜你喜欢
成果奖三农成果
我校获2022年海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学校荣获3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吉林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介绍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工大成果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