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在小学科学课堂的应用研究

2024-03-28 07:54蔡晓慧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小学科学教学方式

蔡晓慧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项目化学习受到了广泛关注。科学项目化学习活动的运用,可以为学生营造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会自主分析、解决问题,提升思维能力。文章就小学课堂如何应用项目化学习进行了积极探索,旨在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让他们更加积极地获取科学知识,享受学习的快乐,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教学方式

“项目化学习”是指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同,项目化学习方式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期望学生依靠自主探究的过程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小学科学课程是伴随社会现代化发展出现的新兴课程,这一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仅关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水平,而且关乎国家的科学发展质量。所以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应当认识到项目化学习活动的重要价值,主动地在科学教学中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以便学生在不断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了解科学世界,培养科学素养。

一、确定项目,指明学习方向

项目化学习活动应当依托具体的项目进行开展,因此项目的具体内容等都会对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起到直接的影响。所以,为了彰显项目化学习活动的价值,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选择项目,提升项目质量。具体而言,项目应当涵盖教材上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借由项目探究的过程深刻理解知识;项目内容应带有强烈的启发色彩,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透过探究项目的过程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此外,项目也应当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例如,在小学科学《摩擦力》一课中,教师可以围绕“摩擦力大小测量方法”等教学内容,科学地为学生提出探究项目。在课堂上,教师先带领学生回忆玩滑梯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受摩擦力。随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跑步、写粉笔字等画面,让学生看到摩擦力普遍存在于生活中的现象。接着,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我们都知道力是有大小之分的,那么摩擦力的大小应该如何进行测量呢?它的大小又受什么影响呢?”促使学生沿着问题的提出方向主动地开启项目探究之路。在完成项目后,学生也能够掌握“摩擦力大小的测量方法”等知识。

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科学基础知识,加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是教师为学生设定项目化学习活动的目的之一。在为学生提出项目前,教师先要解读教材内容,再依据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提出涵盖教学内容的项目,这能够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中逐步认识到未知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

二、衔接生活,拟定探究背景

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意义,在于能发展应用思维,可以在需要时,随时调取有用的知识,促进现实问题的解决。但是现阶段,存在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脱节的情况,阻断了科学课堂与实际生活的关联。在将项目化学习活动引入科学课堂时,也能够发现,当教师直接围绕教学内容提出学习项目时,会弱化学生探究项目的热情。对此,为了避免项目的提出方式过于生硬、机械,全面调动学生探究项目的动力,教师有必要搭建生活与科学项目之间的桥梁,促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增强应用能力。

例如,在小学科学《火山和地震》这一课中,教师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录像,请学生透过录像中火山喷发和地震时的画面,初步体会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随后,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视频中反映了哪些自然现象吗?”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互动。在学生指出视频上呈现的是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后,教师继续围绕视频内容,设计“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呢?”“对火山,你还想知道哪些信息呢?”等问题,点燃学生的思维,请学生提出更多的想法。如有些学生提出:“我想了解火山形成的原因。”有些学生则提出:“火山喷发会带来哪些后果呢?火山喷发之前,会有什么现象吗?”在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再为学生布置“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并自主查找相关资料”的学习项目,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收集相关信息,逐步加深对火山喷发现象的认识。

教师从科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出发,搭建与生活之间的桥梁,主动地立足生活背景为学生提出项目,不仅能帮助学生轻松地学习科学知识,还能强化学生的应用思维,使学生在生活中有效揭开科学世界的神秘面纱,真正地认识到学习的价值。

三、科学分组,高效开展项目

学生个人的科学素养是有限的,积累的科学知识也是薄弱的,当学生独自操作科学项目时,很难按照要求完成探究。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索项目。但是在进行分组时,教师也要认识到,不同学生之间千差万别,应当结合学生的素养、能力等,采用科学的原则,合理分配每个小组的成员,从而让学生高效展开项目学习活动。

以小学科学《探究昆虫的奥秘》这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蚕生长发育的秘密,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能不能用莴笋叶代替桑叶呢?”的探究项目。随后,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并向教师反馈,这能够帮助教师精准把握学情。之后,教师根据学生设计的方案,以及学生以往的表现进行科学分组。在分完组后,学生在組内展开互动、合作的活动,既展现学生个人能力,又体现了集体价值;教师让学生共同完成对昆虫的探究,如有些学生提出了许多建议,让项目探究活动得以顺利开展;而有些学生则积极展开动手实践的活动,与其他同学一起揭开蚕生长发育的秘密。

做好成员安排是提高合作质量的重要途径。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先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判断,再进行分组,能让每个小组形成一个“小宇宙”,促使学生在“小宇宙”中交换彼此的想法,完成互动、交流。此外,在合作的“小宇宙”中,学生也能在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更好地配合他人完成科学探究项目,真正加深对科学知识的认识。

四、细化项目,明确实施流程

在确定了项目内容和实施项目的成员后,学生需要对项目进行拆解和细化,以便项目能够更加顺畅地落实,而流程图是一个有效的工具,能够清晰、明确地指出整个项目的实施步骤。在科学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项目需求,以流程图的方式标明项目实施的具体步骤,以提高项目的实施效率。此外,为了让项目的每一个步骤都有特定的人员负责,在流程图上,学生也要标注出相关负责人,从而在分工明确、条理清晰的操作中,更加优质地完成科学探究项目。

例如,在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一课中,学生可以通过流程图的设计细化项目,明确整个项目的实操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先组织学生观察小灯泡、电池等器材,为学生操作项目铺垫基础。随后,教师向学生提出“用手中的实验材料点亮小灯泡”的项目要求。接着,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对项目的操作步骤进行细化,如第一步:连接手中的实验材料;第二步,观察小灯泡;第三步,用简单的图画画出连接装置;第四步,重新调整实验材料的连接方式,重复第一步到第三步;第五步,讲述本组的探究成果。之后,学生也要在每一个步骤上标注出具体的负责人,从而按照流程图有序展开项目探究活动,逐步加强对小灯泡接亮方法的认识。

显而易见,教师加强对流程图的重视,引导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制作流程图,并标明各个步骤对应的负责人,能够让项目的操作过程变得有条不紊。每个学生在发挥自身的作用中,提高了整个项目的探究效率,不断增强了科学素养。

五、适时引导,加快项目进度

在科学课堂上确定了项目计划和项目实施的步骤后,学生需要真正地着手参与项目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依靠团队力量共同完成项目。但是,这并不意味课堂这一舞台没有教师的位置,相反,教师应当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以辅助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探究项目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难题,从而不断加快学生操作项目的进度。此外,教师也可以起到“监督者”的作用,查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在操作项目中出现走神等现象时,教师也要及时地纠正学生。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科学《声音的传播》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制作“土电话”,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传播过程。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有些学生提出“为什么我做好的土电话没有声音呢?”的问题,教师便可以与学生一起寻找问题答案。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果将棉线换成钢丝、木条,是否还能听到声音呢?”引发学生的猜想,从而自然而然地为学生提出“探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的项目,指明学生的探究方向。在学生展开实际操作时,教师还提出了“木条、塑料等材料能否传播声音呢?”“不同材质的物品,是否具有相同的声音传播效果呢?”等问题,让学生在探究项目的同时,保持思维的活跃性。在此期间,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当学生露出疑惑不解等表情时,教师要直接走到学生的身边,询问学生遇到的难题,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从而加快学生探究的进度。

透过上述案例可见,教师重新审视自己在学习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找准时机,主动介入到学生操作项目的过程中,并应用问题引领学生的探究方向,能够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工作,让学生在彰显自身主体地位的同时,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思考项目、操作项目,从而通过项目迅速汲取科学知识。

六、成果展现,收集多元评价

教育评价环节是促进学生不断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过去,大多数教师采取的评价方式相对单一,直接围绕学生的学习结果使用简单的言语进行点评。在这样的评价方式下,学生难以直面自己的不足和进步。而在科学课堂上设定了项目学习活动后,学生会基于自身的探究获得一定的项目成果,这一成果便成为学生学习实效的体现,能直观展现学生的学习质量。对此,教师可以请学生为他人展示项目成果,并对探究历程进行讲解,以便教师及其他学生能了解每一个项目及其背后的探究历程,从而做出针对性的点评,辅助学生改进。

例如,在小学科学《固体的混合与分离》这一课中,教师为学生设定了“探究不同固体混合后质量的变化”“探究不同固体混合后体积的变化”等项目,引导学生基于实践操作的方式,逐步认识到不同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体积的变化情况。在学生完成项目后,教师为学生搭建平台,鼓励每个项目小组的代表讲述本组的探究成果,以及探究过程中的人员分工。随后,学生进行互评,使每个项目小组获得多元化的点评和指导,从而结合其他小组的意见,反思本组的探究方式。接着,教师再立足专业视角,对各个项目小组进行点评,如项目中人员分工不恰当等,指出各个小组的进步和不足,以便项目小组进行针对性的反思和改进。

教师在科学课堂上设定了项目化的学习活动后,也要对评价环节进行适当调整,用“展示项目成果”的方式替代传统语言点评的评价形式,为评价活动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学生在探究项目之余也能收获更多的点评意见,从而实现精准改进。

总之,基于项目化学习活动引领学生步入科学的世界,能够有效唤醒学生的学习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科学课堂的主角,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也要以项目化学习为重要抓手,主动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素养能力等,恰当地为学生提出项目内容,科学地为学生分配合作学习成员,以便学生从“要我学”的状态,主动转变到“我要学”的状态,从而在积极的探究项目、操作项目中,真正体会到科学世界的精彩,全身心地参与科学学习活动,感受科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林丹玲. 從改变学习方式到赋能科学素养: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的行与思[J]. 小学教学参考,2022(03):83-85.

[2]黄依銮. 指向学生思维持续参与的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J]. 新课程研究,2022(07):108-110.

[3]邓彦兴,赵俊,钟镇宇. 项目化学习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创新设计[J]. 新课程:小学,2019(09):160-161.

[4]姚欣颖. 通过学科项目化学习探索小学科学任务型课堂模式[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0):185-186.

[5]李晨敏. 基于教材转化的小学科学微项目化学习实践:以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灵活巧妙的剪刀》一课为例[J].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3(09):41-44.

[6]李薇.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小学科学单元项目式教学设计:以教科版“船的研究”单元为例[J].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3(08):32-36.

(责任编辑:郑  畅)

猜你喜欢
项目化学习小学科学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