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探究

2024-03-28 00:14许玉环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习作单元读思达教学法

许玉环

摘  要:习作单元作为统编教材的一个特殊单元,承载着由阅读走向表达的重要使命。在目前的“双减”背景下,习作单元中对阅读与表达的教学融合显得尤其重要。余文森教授提出的“读思达”教学法,对小学语文习作单元的教学方向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以“读思达”教学法为指导开展习作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活动,以案例实践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贯穿教学,能够明确读写的结合点,提升教学实效,从细微之处落实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读思达”教学法;小学语文;习作单元;创意表达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首次提出了“读思达”教学法,从“认知输入、认知加工、认知输出”的心理学认知规律出发,对应了“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的教材学习过程。余文森教授认为,阅读、思考、表达如同生活中的一日三餐,是学生学习教材的三个基本环节,而三者间的关系不是并列展开的,而是层层递进的。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以“在阅读的基础上深度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表达”为范式展开教学,三个环节融会贯通,交叉进行,能够达到学生能力的聚合。

一、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缺乏有效的习作教学方法。统编教材对习作单元的编排已经能引起教师对习作教学的重视,大部分教师能够以单元任务驱动提领单元教学内容,以要素串联单元教学方法,以此为表达铺路。但在具体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缺乏有效的习作教学方法,把习作单元的阅读课文、交流平台、习作例文、习作等各个板块割裂开来,只是按照单元编排的顺序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紧跟其脚步,阅读时只“阅读”,习作中只“习作”,为完成教材教学任务而“教”,让习作这样一种自由的情感表达变成机械化模块的拼接过程。正如王荣生教授所提出的,“从头讲到尾”的课,都不是好课。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学完不同学段的习作单元内容,反而形成了相似的单元习作思路,或依旧无话可说,或仍然千篇一律,又何来创意表达?

第二,学生缺乏积极的课堂主体地位。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教师都能在阅读教学中通过作业设计,帮助学生做好课前的预学及课后巩固,更好地助力课堂教学环节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这样通过作业设计实现学情的分析,在习作教学中,却鲜少被教师重视。习作教学中,教师往往还不了解学生学习本单元习作的基础所在,就展开教师“一言堂”的习作单元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凸显。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没有留给学生更多自由表达的空间,导致学生阅读与习作的目的均不明,习作脱离自身生活实际,学生为了完成写作而写作,或内容空洞,或思维固化,表达仍无创意可言。

二、“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习作单元中的应用策略

习作单元的教学探索正是基于以上问题,才开始尝试以“读思达”教学法组织教学的。学生在习作单元的学习中,主动地运用阅读、思考、表达,能够完成对知识的深加工,将零碎化的知识学习变成系统的语文能力,最终形成素养。通过尝试以“读思达”教学法统领学习,教师需要深入学习,提升自身的素质,对单元内容有整体把握,对课内外相关的知识有深入探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阅读中学法,在思考中得法,教师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彰显了学生主动参与习作过程的主体性地位,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促使了思维的碰撞,强大的学习力与思考力也在这过程中慢慢生长,真正达到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统整阅读,融通内外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阅读是首要环节,因为有认知的输入,才能顺利实现接下来的认知加工和认知输出。习作单元教学,首先面对的便是习作单元的阅读材料,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分布于单元内的不同位置,如何让学生的阅读有效果,这就需要以单元要素为引领,统整单元阅读材料。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主动围绕教材文本进行解读,“直接与教材文本进行对话,教师可以在组织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给予指导,但是不能直接代替学生去分析文本材料、理解主题。”学生基于自身学情展开自主阅读,在读中学法,收获了个性化的理解。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以“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为要素,打开单元习作的阅读之窗。习作要素“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也明确突出了本单元“写人”的表达目标。单元的习作题目“形形色色的人”正与这一系列要素目标相呼应,所以对单元阅读内容的统整学习便是表达的奠基石。一位教师在教学本单元时,以“人物素描大荟萃”为单元主题统整单元内容,以学习活动“读作家笔下众生之相”开启“读”的学习任务,分别从人物细节、典型事例展开《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两篇精读课文的教学,再带着对这两种方法的理解,继续走进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让学生深入体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能让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至此,学生读有所悟,教师便可以在此顺势扩展学生的阅读量,唤醒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经验;也可以补充学生接触过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对此类文章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这更利于学生思考的深入。如本单元,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一书,选取感兴趣的章节细细品读,继续感受像“刷子李”一样有特点的人物是怎样在作者的笔下闪闪发光的。学生在对比与归纳中学习写人一类文章的写作方法,其所学所得以一场“趣说人物”的阅读交流会进行呈现,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其表达的欲望也在生动的“说”中得到无限激发。

如果说对单元阅读材料的统整是让学生主动地梳理与鉴赏,是对学生阅读力的提升,那么让阅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便是让这阅读力进一步深化的重要一环。学生阅读写人的文章,对方法的初感知,能在课外一篇篇同类文章中得到方法的印证,其阅读的兴趣之门便被打开。学生将课内习得的方法注入这些关联性的文章中,在脑中一遍遍地进行加工和处理,阅读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学生不断阅读、拓展知识储备,思索與表达也在脑中逐渐具象化,阅读持续深入,直击表达。

(二)由读入思,合作探究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大量的阅读总能引发人自觉地思考,这是由读入思的巧妙过渡。思考是“读思达”教学法的第二个环节,也是最核心的环节,需要在不断地发现和提出问题中碰撞火花,实现生本课堂的升华。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讲,思考,即对所学知识的加工、判断、鉴赏、质疑、建构等。学生对自己所阅读的材料,要经历“质疑—提问—思考—追问—加工—解答”的过程,才能更深入内化教材文本,获得内在的主观见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处理教材的能力不同,见解各异,对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班级授课制”团队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产生思维的火花。通过生生之间平等的学习互动,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展开探究,乐于提出自己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能够真正作为课堂的主人,建构单元整体的表达策略。

在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物素描大荟萃”的课文教学后,学生对文本展开大胆质疑,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围绕文章的写法提出“为什么对小嘎子的外貌介绍没有像祥子的介绍那么详细?”“为什么刷子李是课文的主人公,可是作者对曹小三用的笔墨更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严监生吝啬的事例还有很多,衣食住行各种细节,为什么只是选择这样一件事来写?”等问题,并展开激烈的讨论。根据小组同学的回答,持不同意见的同学也会继续追问,进行自己阅读过程中充满个性化的解读,用思考讨论加深认知。学生在充分追问与思考后,教师带学生走进“初试身手”环节:写身边同学的特点,学生便能将自己“读”后的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实现由读入思的“软着陆”。

这一环节,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投入语文课堂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的“说”无所顾忌,却又在“读”的基础上有所依据,更能沿着小组讨论的方向,言之有物,层层深入。这样的由读入思,既解开了传统课堂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思维禁锢,又能让学生走进知识的海洋,主动展开探究,以口头表达形式呈现思维的可视化。

(三)创意表达,思维进阶

1. 表达有法,写个性

由读入思,学生真正把习作的策略学进了心里。而“读”与“思”的吸收,最终都应走向更清晰的表达,以此让学生的学习看得见生长。“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这样的生长,不应只局限在一个班级里個别能说会道的学生上,全班整体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才是第三个环节“达”的最终目标。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在表达方面的能力也要稳步提升,从低年级鼓励乐于表达,专注“倾听”“理解”,展现“自信”“清楚”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到中高年级的善于表达,达到《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要求的“复述”“转述”“演讲”“讨论”等多种程度,实现有条理表达,最终走向“写作”。书面写作相对口头表达,对思维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形成篇章结构,还需要通过深加工让积累走向实际的运用,即创意表达。

以“人物素描大荟萃”为情境主题展开的习作单元要求书写身边“形形色色的人”。教师在学生认识“作家笔下的众生之相”后,需要聚焦身边特点鲜明的人,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绘画”作比,展开对熟悉人物的“素描”和“精雕”,人物的形象便慢慢在学生的文字表达中呈现得愈加立体。学生通过“人物素描”快速列提纲展开构思,凸显人物特点,列出表现人物特点的一系列事例,并做典型事例的筛选,能够获得人物习作的基本框架。接着,在“人物精雕”环节,学生运用阅读材料中积累的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完善典型事例,则进一步细化了人物的表现。

2. 评价作导,有创新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基于本身具备的阅读策略及文段训练经验,“读思达”教学法的第一阶段——认知输入往往较易达成。但转化加工、实现认知输出的过程,还需要教师推一把,以评价助力学生的表达能力呈阶梯上升。《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针对习作单元的教学,教师应关注单元从阅读到表达的延伸,充分挖掘读写的融合点,明晰每一个阶段的评价要求。其中以书面习作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多元评价,落实习作修改,借助教师或学生评价帮助学生拓宽思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修改。

学生可以通过“素描”与“精雕”开启单元习作的人物描写。由于不同学习水平学生之间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时候,教师可以适时邀请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文章,或设置悬念猜人物,或点评人物,或出谋划策丰满人物,学生则在兴趣盎然的修改之路上越走越远。教师也可以在这个环节里提出引导性的评价,帮助学生反思习作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描写爷爷“幽默”的特点,提出这样的问题:幽默形容有趣可笑而意味深长,除了可以从语言角度进行描写,是否还可以再选取其他细节进行描写,让这幽默更具深度。以此展开“你说我说提建议”的修改习作环节,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将习作策略应用到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实现策略迁移与创意表达。从全班共评过渡到对自己习作的反思评价,学生又再次发现一个相似的问题:大家书写不同人物,可以外貌相似,典型事例亦有相似。有学生就提出:再修改,再调动习得的方法,写出人物个性。学生沉浸在这样的生本课堂里,不断磨合、达成习作共识,有理有据地写出人物的特点,一篇篇特点鲜明的佳作便在这自由表达的课堂里展先出来,习作策略得到了灵活运用,创意表达在学生的互评互助中滋生能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中,阅读、思考、表达三者有机结合,层层递进,是读写结合的创新性实践的应用。教师以评价作导,积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走进思维的理解与思考,实现清晰表达。学生能在合作中,自觉地走进习作,亲近习作,融合个人的生活体验,让创意表达发声,实现学科能力的可视化,从而享受表达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 “读思达”教学法:学生教材学习的基本范式及主要变式[J]. 中国教育学刊,2021(07):67-72+77.

[2] 林琛. 浅谈“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01):90-92.

[3] 廖丹云. 阅读丰蕴乐思善达唤醒潜能:浅谈“读思达”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新教师,2022(11):73-74.

(责任编辑:汪旦旦)

*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2年度开放课题“小学语文习作单元‘读思达教学法的应用与研究”(课题编号:KCA2022203)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习作单元读思达教学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读思达”教学法的数学学科实践
浅谈“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
营造“六和”数学课堂 彰显“读思达”魅力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探究
聚焦“观察”,学习表达
“依标扣本” 精准教学
整体观照 立体架构 有序推进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