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如何夯实学生的语文根基

2024-04-04 15:32马生俊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习题要素习作

马生俊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应在单元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给予相应的阅读指导。目前,一些教师忽视阅读的重要性,导致学生语感不强、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科素养等也产生了诸多影响。本文就提升小学语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有效性进行了系统阐述,助力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一、激活单元主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对而言,有无兴趣,直接影响阅读教学的效果。开展单元阅读教学,教师可以搭建平台,创设情境,准确把握单元主题的内涵,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还要跨越学科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多元互动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参与各个环节的学习。

在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要主动放手,引导学生自主实践,提升学习能力。比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主题是“万物有灵”,单元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能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表达自身情感”。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紧扣单元主题,挖掘“万物”的价值,引导学生预习文本内容,通过多媒体呈现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的视频,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先设置一定量的问题,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融入生活进行探究,理解“万物有灵”的内涵。如有可能,教师还可以拓展一些类似的视频或文章,比如《荔枝蜜》等,助力学生掌握单元要素,理解文本抒发情感的方法,增强语感,从中学会作者在文本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提高习作质量。

二、推进整体互动,掌控单元教学实践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倡导构建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课堂学習新模式。针对单元整体教学,教师也要树立整体理念并将其贯彻到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多元互动的方式,准确有序,逐层推进,最终实现学生掌握单元要素的目的。比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学习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单元导读、讲读以及交流平台、例文,将相应的内容穿插到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单元实践巩固落实单元要素。

表达素养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表达素养细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指导学生选择明确的题目;第二个层次,要求学生搜集相应的资料;第三个层次,指导学生说明选择这些资料的缘由。与此同时,学生的一些个性表达,也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时刻掌控课堂,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调整教学计划,有效地落实单元要素。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参考讲读课文,以描述对象为题目,引导学生对其内容进行阐述。比如,教师可以参考《太阳》,组织学生说说《月亮》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分工,搜集月亮的知识;组织学生围绕题目梳理需要写的各个章节的主题,将相应内容穿插到各个段落中。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说明文的写作结构,提升习作能力。

三、优化构建逻辑,夯实单元习作基础

统编教材的单元习作是围绕单元要素展开的,单元习作教学要立足单元整体,围绕单元要素寻找相关训练要点,结合单元编排特点筛选相应资源。

1.统整单元教材资源。除了单元习作,统编教材的单元教学内容,一般都是按照讲读、略读、口语交际以及习作等几个板块进行编排的。从表面上看,这几个板块除了“习作”,好像与单元习作内容无关;但是,这些板块都是基于单元习作进行编排的,都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最佳训练点。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单元教材整体进行解读,把握阅读与习作之间的关系,将单元习作通过随文练笔的方式,巧妙地根植于单元教学之中,通过落实单元习作来达成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2.统整单元要素资源。统编教材的单元习作训练教学,教师要将其与语言表达统一起来,毕竟习作最关键的要素就是表达。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单元整体教学,按照不同层次,从不同角度,将单元习作要素化,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3.统整单元写作要素。单元习作教学,不仅包括单元习作,而且还包括习作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习作中学会写作。统编教材为学生的单元习作活动提供了丰富的习作资源。在具体教学中,尤其是习作活动实践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对教材中的材料进行加工,或者进行有效拓展,在丰富教材内涵的同时,让单元习作充满创新的意味。

四、结合文体特点,创设单元教学情境

诗歌的文体特点明显,句式相对灵活,意象内涵丰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结合诗歌的文体特点,通过搭建平台、创设情境等方式,将诗歌的抽象内容转化为具体形象的故事或画面,在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诗歌内容的同时,也能引导他们在诗歌的意境中感受诗歌的魅力,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1.理解运用为主,积累拓展为辅。诗歌的习题系统可以分为积累、拓展、理解与运用等四种类型。统编教材所选的诗歌习题,从数量上来看,积累类习作有10道,拓展类习题有9道,理解类习题有34道,运用类习题有17道,其中积累类习题不包括读读写写。这些习题功能单一,分类明晰。但是,有的诗歌习题功能较多,涉及多种类型,比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黄河颂》一课,课后习题为“你认为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哪种抒情方式?你还能从自己读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从类型来看,其功能主要涉及理解和运用。综上分析可知,小学语文诗歌习题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对诗歌意象、诗意进行赏析,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2.推进多样朗读,丰富诗情体验。诗歌教学,重点是朗读。诗歌的朗读形式很多,有范读、学生个人读、集体读、分小组读、分男女读,还有借助想象朗读,等等。新课标提出了朗读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可以说是诗歌朗读的三个层次。如有必要,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重音,读出语气,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验。

总之,在单元整体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教学目标的细化设计等方式,提高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习题要素习作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