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力导向下的小学数学“五让课堂”教学策略

2024-04-09 17:58董明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学习力教学策略

董明

策划人语

学习力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是促使一个人持续发展和终身成长的关键能力,越来越受到学科教师的关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本期《特别关注·学习力》刊发一组“学习力研究”的文章,以期对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有所借鉴和启发。

本刊编辑部

【摘 要】学习力导向下的“五让课堂”以“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和学习创造力”为基点,以“教材让学生读,方法让学生想,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反思让学生说”为路径,让学生“能学、乐学、会学、善学”,从而落实核心素养提升,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学习力 五让课堂 教学策略

哈佛大学柯比教授曾说:“以传统的方法去学习,是一个迅速减值的过程;而以学习力去获取知识,则是不断增值的过程。”如今一线教师逐渐将注意力从关注“学习”转移到关注“学习力”上,有意识地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新课标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打破传统“填鸭式”教学观念,打造“五让”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本文将学习力导向下的“五让课堂”教学策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教材让学生读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课本让学生读是将思考的权力和知识发现建构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创建“有思”课堂。主动阅读的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发现探究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

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大多比较抽象,学生读起来存在很大的困难。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阅读才有方向。在学生阅读前,教师依据教学重难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把握教材要义。

例如,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时,教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了介绍。基于此,笔者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测量、计算的时候,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需要使用小数进行表示?”“小数和整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在这样的问题导向下,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教材中的内容,并思考小数与整数的关系,自主解决问题,初步地理解小数。

(二)指导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效率较低。针对此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教学活动时,应采取多样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在应用阅读方法的过程中,提升数学阅读的能力。

1.分步阅读法

在阅读活动中,常常会发现学生在遇到了困难后就停止了阅读,将大量时间花费在某一个疑问上,导致阅读效率较低。针对此问题,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分步阅读法。第一步初读感知:初读教材时,学生快读了解本课的知识点,中、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尝试结合情境图找到数学信息,并能用数学语言对问题进行叙述;高年级的学生根据问题有目标地浏览教材,初步寻找问题的答案。第二步精读释疑:针对初读时存在的问题,学生可以反复多次进行阅读,尝试独立探寻这部分问题的答案。当遇到多次阅读仍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做好标记留待课堂上进行解决。

2.批注阅读法

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边动手边思考,勾画出关键信息,并借助批注阅读的方法对关键信息进行批注理解,将注意力充分集中在知识上,提高阅读能力和增强阅读效果。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圆心、半径以及直径的概念。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活动时,要求学生阅读概念时圈画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基于学生找到的关键词,教师提出问题:“可以去掉任意一个词吗?”“是否可以将线段改为射线或直线?”借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半径的概念,并将自己的理解批注在教材旁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为今后复习时更好地理解。

3.组织合作阅读

阅读教材中的概念、定义相对来说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在独立的阅读活动中,学生常常会出现消极的心态。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力的培养。例如,在开展“整数”教学之前,教师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易加学院”将整数知识的阅读资源发布“前学”,驱动学生课前自主阅读,初步认知整数。在课堂上,教师将课堂阅读活动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将知识点分为几部分,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合作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记录并提出不同的问题。

二、方法让学生想

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最主要的途径是课堂,“教师讲、学生听”這样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然不适应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教师应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探索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勇敢质疑。在亲历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一课时,出示“34+16”这一算式,立即有很多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这时教师问学生:“你最多能想出几种方法?”学生纷纷开始思考,有的学生与同桌讨论,在这样的比拼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交流时,有的学生利用小棒摆一摆的方法摆出结果;有的学生用计数器拨一拨的方法同样也能拨出结果;有的学生直接口算出答案:4+6=10,30+10=40,10+40=50;有的学生利用竖式迅速地计算出了结果。一个问题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想出了多种解决方法,同时在这几种方法中都蕴藏着“数位对齐、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这样的数学概念,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地展现出来,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在思考中也能体会到这种方法的妙处,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么多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最方便?学生思考后纷纷表态,有的认为摆小棒和拨珠子的方法有时空限制不方便,有的觉得用口算的方法容易出错,大家觉得用竖式计算速度又快正确率又高,就这样竖式计算的方法自然而然地被学生接受了,在一步步的思考交流中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疑点让学生议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数学课堂需要尊重儿童发展的规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探索欲。一节课的重难点是由教材知识点决定的,但是疑点却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学生对于同一知识产生的疑点是不同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将知识的建构过程让给学生,将疑点让学生分组争议讨论。

课前,教师可以梳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重难点列出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课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为A、B、C、D四个等级,每一组A、B、C、D的学生各一名,这样小组里既有较为优秀的A等生,也有接纳知识较慢的D等生。教师放手将疑点让小组成员交流讨论,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疑点,学生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小组间交流探索,互相帮助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自然而然地解决疑点、掌握知识点,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在课堂上,笔者还会对小组合作交流较好的小组给予加分,如在交流过程中“合作能手”加1分、“探究高手”加1分、“创新达人”加1分,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又能激发学生主动进取的精神。在小组争议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提升了学习毅力。

四、规律让学生找

学生在观察、思考、实践的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规律,得出问题的结果,才能将知识更好地理解掌握。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给予学生猜想、探索和验证的时间,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创设“找”的情境,引导学生养成“找”的意识,逐步提升学生“找”的水平。在“找”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找错方向,出现错误,这时教师不要立即指出纠正,而是应该放手,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予学生犯错的机会。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耐挫力和学习毅力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

例如,教学《一一间隔排列》一课时,教师以生活中熟悉的排队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一个隔着一个”的情况,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接着开展男女生上台排队的活动,教师将6种不同的男女间隔排队情况进行记录,其中包括两端相同和两端不同的两种情况。这时教师提问:“这里的6组间隔排列,你能分分类吗?”学生在讨论交流后,按照两端相同和两端不同分成两类。教师继续提问:“不同的间隔排列,两种物体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小组讨论交流后,通过“数一数”,学生发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当两端相同时,它们的数量相差1,并且排在两端的物体多1个,另一种物体少1个;当两端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学生在操作探索活动中,自己找到了规律。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什么好方法能帮助我们一眼就看出两种物体的数量关系呢?”学生在圈一圈的过程中验证了找到的规律,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通过观察、比较和探索、交流,以问题引导学生寻找发现,最终发现规律,学生全程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将知识进行了内化。在发现、验证规律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反思让学生说

在一节课的结尾,教师常常习惯性地进行课堂小结,单向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往往主导学生的发言,却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但实际上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反思让学生说其实是学生将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的过程,会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照学习目标进行反思:本节课你达成了哪些学习目标?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数学方法?同时还可以给予学生时间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简明地表示,形成整体而清晰的知識结构,以此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概括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课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针对学生在书写竖式和计算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教师让学生反思总结有余数除法竖式计算时的注意点,学生归纳出四个要点:一商,二乘,三减,四比。学生还在此基础上将竖式计算步骤、易错点制作成了思维导图,看上去一目了然。学生在反思的基础上还能触类旁通地解决相似的问题,提升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六、结语

总之,学习力导向下的“五让课堂”教学策略是相互连接且密不可分的,在“五让课堂”中,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思考探索数学方法和规律,合作讨论疑点,总结反思得出结论,不仅关注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还关注学习的情感与体验;不仅重视能力与创新,还重视持续与发展,真正关注了学生学习力的提升。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学习力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D/2020/02/159)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学习力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习力的论证研究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轻摆渡,济江川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