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错别字现象预防和纠正的策略

2024-04-09 17:58臧丽娟
关键词:字义错别字生字

臧丽娟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新课标中要求在小学期间,学生要学习约2500个汉字,与此同时,部编教材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使得提前阅读成为学习常态。随着学生识字量、写字量的增加,低年级学生错别字的“发病率”变得特别高,其中有形似致误、音近致误、义近致误、音形两近致误、音形义三近致误,等等。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汉字本身结构复杂,形近字和会意字多;二是语文教材在设计上的不足。为确保新课标对识字量提出的要求得以落实,及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教材把识字、写字的任务集中在低年级。三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上的不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未养成好的识字习惯。四是教师对于纠正错别字的重视不足。语文教学重点从识字转向理解,有些教师忽视识字教学,导致学生忽略写字,总写错别字。五是社会环境因素。当前社会的标志牌、广告、报刊、杂志中经常出现错别字,学生与其接触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主动纠错,让学生规范地使用汉字,减少错别字的书写。

二、聚焦问题

下面以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曹冲称象》和第五课《玲玲的画》的识字教学为例,具体探讨学生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及预防、纠正的策略。

1.课堂听写,发现问题

学习了本单元的第四课和第五课后,為了检测学生对两篇课文中生字的掌握情况,我对学生进行了课堂听写。在课后批改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氏”和“氐”混淆不清,导致有接近半数的学生在书写“底”和“纸”时出现错误。

我曾在课堂上重点强调过“氏”和“氐”的区别,但从听写情况来看,接近半数的学生未能真正区分这两个声旁的异同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2.双管齐下,分析原因

(1)回顾课堂,反思不足

请看第5课“纸”的教学片段: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纸”字,它是左右结构,大家一起想一想我们刚刚学过的笔顺是什么?

生:一笔撇折,二笔撇折,三笔提,四笔撇,五笔竖提,六笔横,七笔斜钩。

师:大家还记得我们在第4课中学习过与“纸”比较相近的字,有谁能想起来?

生:底。

师:不错,“底”是一个左上半包围结构,左上是广字旁,右下是姓氏的“氏(shì)”加上一点,这个字也念“dǐ”。底下面有点,纸右边没有点。下面请大家将这两个生字在抄写在生字本上,拼音也要写。

在课堂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出现错误,只有少数几个人写了错别字,而我也给予了相应的提醒和指导,让学生及时纠正错别字。

(2)课后访谈,了解心理

批改完学生的课堂听写,我将这两个字听写有错误的学生叫到了办公室进行询问。

问题一:你认识这两个字吗?

问题二:你会用这两个字组词吗?

问题三:这两个字老师在课堂上重点强调过没有?

问题四:为什么在老师讲的时候能写对,但听写时又犯错了呢?

对于前两个问题,被询问的学生都给出了肯定回答,不仅认识这两个字,并能正确运用这两个字组词;对于问题三,部分学生表示老师强调过,但印象不是很深刻,在写的时候是凭记忆写的;对于问题四,学生普遍给出的答案是,在老师讲的时候照着黑板上的板书进行抄写,所以都是对的,但听写的时候,就是凭借记忆和直觉写的,所以不对。

(3)归纳总结,确定原因

结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反思以及听写后对学生的询问调查,我发现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主要来自教师:一是重文字,轻图像。我在这两个字的识字教学过程中,虽然预设了学生容易在这两个字上犯错误,但在讲解时只注重了分析笔画和文字结构,忽视了利用图形辅助学生进行记忆。二是重分析,轻联想。在讲解这两个字的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传统字形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辨析“氏”和“氐”,而未让学生发散思维,展开联想,导致学生思维受限。三是重字形,轻字义。在区分这两个字时,我重点带领学生分析读音、笔画结构,将关注点始终放在“字形”上,而忽视了“字义”,学生只凭机械记忆记字形,导致印象不深,在听写时出现错别字现象。

三、寻求策略

识字教学的对象是低年级学生,他们之所以容易写错别字,主要是受教师机械重复教学和其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所以,我认为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遇到易错字时,应立足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讲解字义、联系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要帮助学生正确书写汉字,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区分汉字的方法与技巧。基于以上分析,我对如何区分和辨析“氏”和“氐”两个字的方法进行了重点讲解,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过程中掌握规律、找到方法。

1.观察对比,自主发现错误

在课堂伊始,我挑选了四位在听写中出错的学生,上台书写“报纸”和“船底”两个词,并要求台下的学生认真观察。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四位同学写得是否正确?(重点点名在听写中出错的学生回答,旨在让他们自主发现错误,加深对两个字的记忆。在点名的四名同学中,有两名同学发现了错误。)

生1:我发现第二个字写错了,船底的“底”字少了一点。

生2:我发现第一个字写错了,报纸的“纸”字多了一点。

师:非常正确,这次听写依然有同学没有完全掌握这两字的正确写法,老师想问一问大家,是否有比较好的方法来记忆这两个字,不再记混呢?

2.结合图形,讲解字源字义

(1)“氏”字的辨析

利用幻灯片呈现图1,引导学生观察“氏”字的演变过程。“氏”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字形,你觉得它像什么?

生1:像一把锤子。

生2:像一把拐杖。

……

继续利用一段微课动画,展示“氏”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氏”字读“shì”,古代“姓”和“氏”分用。“姓”和“氏”原本是氏族部落的族名,其中,“姓”是母系氏族为了标记血缘,避免近亲生育而做的记号,所以,母系氏族的成员都依据其血统而称“姓”。“氏”字则是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过程中,男子为了标榜自己的显赫身世便依照其国家、封地、爵位、官职等方面排行而称“氏”,同时还将自己有名望的祖母的“姓”作为自己的姓,于是人们便开始既有姓,也有氏。所以,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

师:从汉字的构造来看,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底、底部。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字是以“氏”作声旁吗?

生1:纸张的“纸”。

生2:舐犊情深的“舐 (shì)”。

……

师:所以,“氏”在纸、舐两个字中,只作为形声字的声符,表示读音,跟意义没有关系。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识字量有限,所以能给出的答案也比较少,设计这一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发散思维,充分地联想与思考。

在此基础上,我继续补充了几个特殊且容易混淆的字:芪(qí)、祇(qí)、衹(zhǐ)、扺(dǐ),其目的并非要求学生强行记忆,而是让学生对这些汉字产生初步的印象,为以后的识字教学奠定基础。

(2)“氐”字的辨析

利用幻灯片呈现图2,并提出问题。

师:这是“氐”字的金文形式,你们看一看,觉得它像什么?

生1:我觉得像阿拉丁神灯里面的“神灯”。

生2:我觉得像电视里古人喝酒的杯子。

……

师:大家说得不错,刚才老师说这是“氐”字的金文形式,那你们对比刚刚“氏”的金文形式,猜一猜图中的哪一部分表示“氐”下面的点?

生:我觉得是下面的一横。

师:你真会观察。“氐”与“氏”本是同一个字,但金文在其根处加了一横,于是人们就将其写成“氐”,表示根本之意。这一横就好像刚才同学们所说的神灯和酒杯的底座,如果少了这一横,神灯和酒杯还能成型吗?

生:不能。少了这一横,神灯和酒杯就倒了。

师:是的,所以,我们在现代汉字的书写时一定不能忘记这一点。你们还能找出与之读音相同的字吗?

生1:底部的“底”字。

生2:高低的“低”字。

生3:抵抗的“抵”字。

……

师:“氐”在这些文字中不仅表示读音,还表示意义,像“底”字,“氐”表示底部之意;“低”字,“氐”表示下面之意。

这样当学生理解了“氐”的音义和在构字中的作用,就不会写错了。

(3)互动交流,加深记忆

通过前面两个环节的辨析,学生已经分别掌握了“氏”和“氐”的字音、字义以及在構字中的作用。美国学者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所学内容两周以后的留存,听讲得来的只能保留5%,而讲授给别人听的可以记住90%。”于是,在这一环节,我一方面再次呈现“底”和“纸”两个字,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刚才学习的知识,和小组成员互相说一说快速准确记忆这两个字的方法。通过小组互动交流,能加强学生对这两个字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回家后,将带有“氏”和“氐”的字,字形和字义讲给家长听。事实证明,后期再次提到这两个字时,学生的错别字问题得到显著改善。

四、经验总结

识字和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基础扎实了才有可能建设高楼大厦。错别字现象是小学低年级比较常见的问题,是主客观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通过对此次教学进行反思,我认为想有效减少低年级学生的错别字,可以从以下两点出发:

1.预先防错。一是识写到位。教师先要精准把握教材特点和学生识字水平,抓实与生字的首次见面,重点强调字形易错、易混乱的部位或笔画。二是因字制宜。教师应预设学生可能出现错别字频率较高的地方,并结合汉字本身特点,因字制宜,巧妙利用字理识字、聚类识字、生活识字等多元识字法,同时采用儿歌、顺口溜、谜语等低年级儿童比较喜爱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表象、理解字义,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2.复习有方。一是及时复习。趁热打铁,及时巩固,对于改善学生错别字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我通过小组互动讨论、回家讲给父母听的方式,让学生在复习的黄金24小时内温故知新。二是螺旋式复习。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记忆特点和学习特点,经常“炒冷饭”不失为强化学生记忆的有效方法。在相对的时间内,复习前面的生字,通过反复练习,有利于降低学生错别字的“再现率”。

猜你喜欢
字义错别字生字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诗嘲错别字
错别字的自述
“啸”的历史与字义变迁
查字典如何选择字义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我与错别字
生字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