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六盘水农业现代化的思考

2024-04-09 07:57杨长梅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2期
关键词:六盘水农业现代化

[摘 要]农业稳,天下安。所谓农业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其标志是农业优质、高效、绿色生产体系的完善,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文章从推进六盘水农业现代化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以及推进六盘水农业现代化的路径等方面,对六盘水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了一些思考。

[关键詞]经济工作;农业现代化;六盘水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4.02.062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4)02-0193-03

0     引 言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1]。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2],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农业现代化。贵州不属于我国粮食主产区,贵州农业的优势不是粮食生产,而是畜牧、蔬菜、经果林、中药材等特色产品产地,唯有特色产业的大量涌现,才能在全国农业优势产业带的布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贵州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突出特色产业发展,避免地区间结构趋同化,把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需求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把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六盘水市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市有关安排部署,充分认识全市农业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坚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奋力开创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1     推进六盘水农业现代化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农业现代化是指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管理手段、先进技术装备农业,优化农业结构和推进农业专业化,最终实现农业总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过程[3]。因此,农业现代化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确保农产品供给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经营集约化、管理现代化、产业多元化和功能多样化的产业体系[4]。六盘水地处云贵高原的乌蒙山麓,冬无严寒,夏天的平均气温也才19℃,因气候凉爽,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要推进六盘水农业现代化,就需要结合六盘水市独特的气候特点,深刻把握推进六盘水市农业现代化的几个关键问题,大力推进六盘水农业产业发展,真正做出六盘水的特色。

1.1   打好“清凉牌”

对于一个地方或者一个行业的发展,品牌的打造非常重要,只有做好品牌,才能让这个地方或行业产生品牌效应,发展得更好。“中国凉都”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气候命名的城市,一直以来,凉爽是六盘水气候最明显的特点,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六盘水要从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找准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依托“中国凉都”凉爽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切实做好六盘水农业发展的品牌定位,依据“冷凉蔬菜”标准,打好气候资源上的“清凉牌”,从而在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竞争优势。

1.2   助推“质量优”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现代人对农业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高品质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对于人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受到人们的青睐。要推进六盘水农业现代化,应根据高端特色农产品品牌定位和现代人对农产品的品质追求,通过科技创新,按照营养、健康、特色的要求持续优化供给结构,大力发展高端特色优质农产品,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破解农产品结构性短缺与过剩共存局面。

1.3   保障“生态绿”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的投入越来越大,通过各级政府投入力度的加大,农村的形势逐渐向好,吸引了很多人到农村兴办实业,其中,发展生态农业是重要的创业形式。要实现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必须把绿色生态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攻方向,通过合理轮作、绿色肥田(土)方式、秸秆高值化利用、抗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新技术、新措施,实现农业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1.4   护航“效益高”

所谓高效农业,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绿色投入、规模生产、智能管理、产销对接、规范运营、品牌发展等方式,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实现各种要素的最优组合,改变“小散弱”的发展局面,提高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只有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效益,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

2     推进六盘水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思考

要推进六盘水农业现代化,既要坚持守正,又要坚持创新,也就是在做好原有产业的基础上,结合六盘水农业发展实际,探索更多具有六盘水特色的农业产业项目,并做大做强。

2.1   强化特色种植

要把“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贯穿农业现代化各环节,着力转观念、提质量、增效益、促增收,不断推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提质增效。具体就是要在大力发展现有的“凉都三宝”基础上,可以重点增加冷凉蔬菜,形成以猕猴桃、刺梨、春茶、冷凉蔬菜的“凉都四宝”,突出特色农业,切实引领六盘水农业向集群化发展。

第一,立足于现有种植规模,做大做强“水城红心猕猴桃”区域公共品牌。打造水城红心猕猴桃生态经济走廊;充分利用高原山地地理条件,做好原产地小产区品牌概念;围绕“维生素C”和“氨基酸”做好健康文章,引领高品质消费潮流。第二,立足六盘水地理位置,树立“上天贵赐(刺)、黔山顶立(梨)”品牌形象,做强“六盘水刺梨”,打响“生命健康加油站”概念。打造中国刺梨“凉都工厂”,向全球提供刺梨原汁产品;拓展精深加工,开发“生命刺梨”和“美丽刺梨”系列产品,在生物保健和美容领域拓展空间。第三,宣传好“水城春茶,喝着喝着春天就来了”品牌广告,围绕“早春茶”做足竞争优势大文章,加强茶园管护,改进茶叶加工、包装设计,树立“早”字品牌形象,统一品牌资产管理,增加销售网点,拓展销售渠道。第四,念好“山字经”,做大做强高山“冷凉蔬菜”大文章。搞好“六盘水乌洋芋”“水城芋头”“小黄姜”等核心特色产品,发展高山核桃和板栗等优质坚果,率先提出打造高山“冷凉蔬菜”经济带产业发展口号,力争在竞争激烈的果蔬市场中异军突起。第五,加强食用菌、中药材种植等十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食用菌方面要在菌种研发、菌棒生产、出菇基地建设、销售和菌棒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加快形成闭合的产业链,具体要加快发展赤松茸、黑皮鸡枞、红托竹荪、茶树菇、羊肚菌等特色珍稀品种,增强食用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加大中药材种植力度,结合苗族医药、彝族医药、布依族医药以及回族医药等民族医药发展,着力建设中药材高质量良种繁育基地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在特色林业发展方面,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展适宜六盘水高山冷凉气候繁育的核桃、板栗种苗品种,推动育苗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推动高山经济林业快速发展。总之,十大产业要统筹考虑,统筹发展。

2.2   发展特色畜牧业

要坚持把“凉都三牲一凤”特色畜牧业作为六盘水畜牧业发展的重点,依托云贵高原优质的气候条件和喀斯特地貌特征,大力发展水城黑山羊、黑毛猪、北盘江小黄牛和乌蒙凤鸡等地方特色畜牧业,尽快形成“凉都三牲一凤”产业发展格局,打造特色畜牧业发展基地。第一,用好水城黑山羊歷史文化,为水城黑山羊产业发展赋能,发挥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公共品牌价值,结合“水城羊肉粉”和“水城羊汤锅”品牌,发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水城黑山羊养殖,共同加大水城黑山羊产业发展力度,协同打造水城黑山羊品牌。第二,加大黑毛猪产业发展力度,做好黑毛猪产业发展规划,发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黑毛猪养殖,协同打造云贵高原山地黑毛猪高端品牌;依托“盘县火腿”品牌效应和发展前景,实行绿色化、标准化、现代化、一体化产业发展道路,拉长黑毛猪生猪产业链,提高黑毛猪产业附加值,增加黑毛猪养殖户收入。第三,充分开发北盘江小黄牛体型适度、体格健壮、寿命长、行动便捷、肉质良好、适应性强、耐粗饲的品种特点,利用大数据探索实施“北盘江小黄牛”胚胎繁殖和基因提纯计划;释放中国“五大名牛”之一和贵州四大地方品种牛首的巨大潜力。第四,在鸡产业和蛋产业发展中,变“饲料鸡”为“乌蒙凤鸡”,坚定不移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道路,用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和贵州省动物育种专项优势,把“乌蒙凤鸡”产业做大做强。

2.3   强化特色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建设

注重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注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应加大对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水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力度,建成标准化、可复制、可推广的园区,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强镇,如六枝岩脚面条加工、盘州刺梨加工、水城猕猴桃加工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应提高农业的产业链价值,重点要把“人民小酒”和“盘县火腿”打造成引领轻工业发展的龙头产品、享誉全国的特色品牌,充分挖掘郎岱酱、岩脚面条的文化内涵和市场价值;加大以刺梨为原料的植物饮料工业发展,重启核桃乳饮料产业,发展“凉都”牌矿泉水。应深化农产品产销对接,培育壮大流通型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队伍、农村电商三大销售主力,拓展省内市场、其他东部市场和网络市场三大市场,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应加强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助推六盘水市农产品走出大山、走上餐桌。

2.4   注重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坚持常态化动态监测,定期核查、动态清零,加快实现“输血”向“造血”转变,真正让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分类推进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推动文化传承,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2.5   切实深化“三变”改革

“三变”改革政策是六盘水市推进第一、二、三产业统筹发展的重要政策支撑,在产业链中发挥着“黏合剂”的作用[5]。正确处理“三变”改革、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的关系。第一,打造“三变”改革升级版,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乡村振兴建设提供新一轮经验和动力;继续深入举办“三变”改革论坛并逐步提高论坛的层级,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发布《“三变”改革六盘水宣言》,出台“三变”改革全国性标准。在全市“三变”改革示范点中,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重视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整理呈现,与“三变”改革融为一体,助力“三变”改革升级发展。用好六盘水市“三变”改革交易中心,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第二,应认真贯彻落实新《土地管理法》和《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等法律和文件精神,在4个市区分别以一个乡镇为试点,对集体土地进行确权,建立集体土地复垦、改良及补充耕地指标机制,集体土地发行“绿票”,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农民占主要部分)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遵循“三权分置”原则,探索农村宅基地抵押、融资改革模式,撬动城市金融资本下乡;应对成片的集体土地进行流转、规划,发展产业,以便土地充分利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第三,应把“三变”改革作为六盘水农村改革发展的主抓手,抓出新亮点,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三变”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深刻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找到二者间的结合点,在农村改革发展方面继续抓出新亮点。

3     结束语

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贵州“四化”之一,要逐步推进。六盘水推进农业现代化是贵州省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贵州的大多数地方一样,六盘水市地貌地缘切割深、土地破碎、立体型气候明显,为六盘水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了不少困难,但也有其特色和优势。针对这些特点,六盘水一定要按省委提出的“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重中之重,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的要求,切实把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工作目标,结合六盘水的气候特点和具有特色的地形地势,紧紧抓住全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这一主战略,选准适合六盘水市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在初具规模的基础上,提质增效,不断增强抓落实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和紧迫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升农业整体经济效益,确保农业现代化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主要参考文献

[1]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N].人民日报,2020-12-30(1).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何朝银.不利于新时代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土地问题探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1(3):12-23,107.

[4]乔博.新型农业现代化视角下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4(4):62-66.

[5]黄璐琳.“三变”改革促进六盘水市乡村振兴路径研究[J].现代化农业,2022(10):59-62.

[收稿日期]2023-06-02

[作者简介]杨长梅(1982— ),女,苗族,贵州水城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猜你喜欢
六盘水农业现代化
诗书画苑
寻味贵州——六盘水
六盘水二题
咸宁市农业现代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实证分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
艺术风味-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