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实用文体写作课程的设计探索

2024-04-17 10:00徐培亮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2期
关键词:写作教学

徐培亮

摘 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实用文体写作课程是贯彻课程思政理念的有效举措。对如何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实用文体写作课程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提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围绕思政元素“如何找”和“如何放”两个步骤进行教学设计,进而构建教学实践路径,以达成实用文体写作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精神;写作;教学

黨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党的二十大主题,回顾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丰富、内涵厚重,包含了大量指导和应用于思政教育的鲜活元素。

实用文体写作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奠定学生职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基础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融入思政元素较多的课程。课程教学中,公共基础课程的很多内容都可以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相结合,从而引导学生从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因此,深入探讨党的二十大精神如何更好地融入实用文体写作课程,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实用文体写作课程的应然要求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简单来说,课程思政就是要求任何一门课程都要具有思政要素,都要具备思政育人功能。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上,各门课程的目的性和导向性都是一致的,都应从课程内容本身出发,尽可能发掘课程知识所蕴含的思政要素,用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与职业操守。

实用文体来源于社会应用,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现代社会中的管理工具种类甚多,而在国家和社会的管理过程中,最基础的工具之一就是实用性的文章。实用写作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主要作为社会生活的基础工具使用,及时发挥社会功能。可以说,实用文体写作课程不仅是教知识、教技能,更是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其教学内容也当然要体现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毛泽东曾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提出:“中央各部,省、专区、县三级,都要比培养‘秀才……这些人要较多地懂得马克思主义,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科学知识、词章修养。”笔者以为,从这段话中可以引申出实用文体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在课程中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让学生深刻领会“实践出真知”,从而使其逐渐成长为具有一定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的青年人才。

党的二十大将党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提炼为具有指导意义的新观念、新思想,从极高的层次引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实践导向,大大丰富了实用文体写作课程的思政元素和素材。因此,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实用文体写作是贯彻课程思政理念的应然要求。

一是贯彻育人理念。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实用文体写作课程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举措,有助于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形成同向同行的育人效应,从知识、能力、素质、价值观等方面综合塑造学生。

二是体现“金课”标准。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实用文体写作课程教学,突出了课程思政前沿性和时代性的特征,能够培养学生围绕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评价的高阶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仅传授写作知识、培养写作能力,更通过言传身教、价值引领和情感共鸣培育学生的政治品格。

三是更新教学内容。党的二十大综合总结了十年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完成的新任务、担负的新使命,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实用文体写作课程,及时使教学内容推陈出新,可显著增强思政育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实用文体写作课程的设计步骤

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上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的更新,是教师对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新认识和挖掘。课程思政强调“盐溶于水”,但“多少水该溶多少盐”是一个需要精准把握的问题,“盐”加少了尝不出味道,加重了又难以下咽。要圆满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找准契合点。那这个设计的重点是什么呢?笔者以为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体现立德树人思想,符合课程特色和要求;二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基于以上两点,笔者以“如何找”和“如何放”两个步骤展开设计。

(一)步骤一:“如何找”——围绕元素进行设计

1.依据学生的学科专业进行挖掘

结合学生的学科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历史发展脉络、未来发展前景、重大成果以及涌现的优秀人物典型等,挖掘其中蕴含的体现使命感、责任感、家国情怀、奋斗精神等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相契合的思政元素,使其发挥潜移默化浸润学生心田的效用,促使学生自觉将学习感悟内化为价值标准,并付诸实践。

2.依据学生所要从事的职业岗位进行挖掘

写作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大部分人都需具备的基本技能。青年学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基本都需要以写作来处理日常工作。因此,依据学生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特点,从满足客观职业需求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挖掘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等方面的思政元素,并与实用文体的具体文种或文书的写作相结合,能够增强课程思政育人的实效性。

3.依据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进行挖掘

近十年来,中国的发展速度举世瞩目,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结合写作的主题、角度、选材、语言等方面,剖析、诠释新时代中国伟大巨变背后所蕴含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通过举例子、讲故事,让学生在学习写作要求和规范的同时厚植爱党爱国情怀,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步骤二:“如何放”——围绕方法进行设计

把挖掘出的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相契合的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不是简单而机械地垒砖成墙,而是盐溶于水一般浑然天成。教师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计划,对实用文体写作课程的设计进行重新组织,对教学对象进行详细分析,对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结构、教学手段打磨再造,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梳理后设计融入教学文件、教学过程,实现思政元素“放”的最优化。

1.融入教學文件是基础

把挖掘出的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相契合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文件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基础环节,也是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必备环节。以教学文件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进行顶层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确保了专业知识教学和思政教育的协调一致。例如,在公文写作单元,教师可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起草过程来讲解公文拟制知识点,帮助学生树立“写作要从工作实际出发”的基本认知,从而增强写作的思想性、前瞻性和指导性。

2.融入课堂教学是重点

在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基础上,以情境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问题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对写作背后蕴含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升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写作中,只有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运用,针对“具体事”行“具体文”,才能真正实现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价值引领。

3.融入实践教学是升华

写作能力的提升,重点靠实践应用锻炼,而实践教学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提供了重要平台。在实践环节,以项目式学习为基础,衍生办文办事办会的情境,让学生在写作的同时学习和思考办文办事办会的要点和过程,在行文中增强责任感、自信心和创新意识,自觉养成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例如,在事务文书写作单元,以学年为周期设置项目学习活动,让学生撰写学习总结、学习计划等,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创新思维。

三、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实用文体写作课程的设计实践

(一)构筑基础

教师要在深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党的二十大报告,建立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实用文体写作课程的思政元素库。以课程模块和课程内容为框架,提取出大章节和小章节并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教师设计课程思政内容的指引和参考,科学设置思政教学目标。搭建的元素库要注重契合点的选择,既要突出专题与内容的政治性,又要兼顾知识基础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关系,彰显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髓要义。

例如,新闻写作单元分“新闻概述”“新闻采访”“新闻写作”三个教学模块。其中,“新闻采访”模块的思政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采访的定义及特点、采访的准备、采访的具体实施等内容,有意识地锻炼探寻问题的思维方式,进一步内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此教学目标相契合的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论述有“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等。将报告的论述以案例、问题或情境的形式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有助于达成思政教学目标。

同时,依托智慧校园和网络系统,制作图谱化的素材库供教师使用。教师可以通过搜索“写作主题”“行文结构”“机关公文”“学术论文”等关键词,找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内容和参考资料,方便教学使用。

(二)转变方法

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关注学生的现实需求,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师要在概念上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使教学的落脚点从知识迁移转变为促进学生情感成长,全程突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摒弃干巴巴的知识说教。依托教情分析和学情分析,在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对重点传递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部分进行精心设计,以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从结果导向来看,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的着力点是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据此,课程设计应坚持日渐月染、习与性成的理念。例如,在讲授“前写作”的重要性时,分析党的二十大报告起草“坚持走群众路线,汇集各方智慧和广泛共识”的特点——54个单位承担重点课题调研任务,围绕26个专题开展调研,形成80份调研报告,共计132.7万字。在3个月的深入调研中,64个课题组赴各地调研179批次;25个课题组对465个单位进行书面调研。各课题组共召开1501场座谈会、18场视频座谈会,参会19022人次。教师通过讲解该案例,让学生在数据和事例中感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深刻含义,理解写作“知易行难”的特点,明白从“写出”到“写对”再到“写到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创新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文件语言是政治话语和理论话语的具体体现,与学生的生活话语有一定区别。要使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教师必须使用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语言,把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书面表述精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年轻化语言。因此,创新教学语言就显得格外重要。0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易于乐于接受新生事物。教师要充分发现和利用他们的这一特征,借助新媒体的信息优势和传播优势,结合智慧校园网络和智慧教室的硬件设施,开辟传播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新媒体课堂,占领新媒体宣传阵地;要通过数字技术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诉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和开展教学,持续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实用文体写作课程,既体现在理论教学环节,也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要把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有机结合,在二者的充分融合中持续推进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课程,用提升情感认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要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在大学期间开展不间断的主题写作训练,让学生在长时间的写作实践中感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升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同。

实用文体写作是把思想认识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的文化活动,其课程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写作应用能力,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实用文体写作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贯彻课程思政理念,既是写作课堂作为思政教育重要阵地的地位体现,也是对青年学生实施思政教育的创新举措。

参考文献:

[1]尉天骄.汉语实用写作新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5.

[2]蒲清平,黄媛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

[3]卢保娣.持续推动十九大精神进课堂的内容、方法与基本路径[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

[4]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N].人民日报,2022-10-18.

责编:文 墨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试论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
中国古代与现当代语境下的语文写作教育观比较研究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