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2024-04-22 05:18吴亮
求知导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小学科学新课标

摘 要:小学是帮学生打基础、养习惯的阶段,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会展现出什么样的状态、取得什么样的收获,与其小学阶段打下的基础关系密切。新课标与新课程改革对小学阶段的“教”与“学”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核心素养是新课标中讨论度很高的关键词,也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学创新与优化的导向之一,受到学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及其培养方式也存在着差别。围绕新课标下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分析,简单介绍了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内容与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要点,结合课标与学生需求,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作者简介:吴亮(1987—),男,江苏省南通市跃龙桥小学校。

小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十分关键的阶段,面向还没有形成完整思维认知与自我意识的儿童展开教学,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标为当今我国基础教育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要求教师围绕“育人”这一教育本质和核心教学目标来设计与开展教学活动,使核心素养培养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与重要追求。

科学学科是小学多样化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相较于其他基础学科,其课程趣味性更加突出,教学重点也不只是科学知识的积累,还有学生思维认知的发展。在新课标提出“全面培养学生”的要求后,小学科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核心素养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围绕科学核心素养,为学生设计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活动,以引导学生走上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的道路。

一、小学科学核心素养概述

不同学科核心素养间的差异主要源于学科知识和教学目标的差异。小学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包含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四个维度,全方位体现了科学课程的育人价值。其中,科学观念主要指向的是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强调在理解科学概念、科学规律与科学原理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形成正确的认知。科学思维主要指向的是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强调站在科学的视角思考和探究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与相互联系。探究实践主要指向的是學生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所采取的实际行动或所参与的实践活动,强调在实际的探索、猜想、整理、假设、讨论、沟通、总结等活动中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全面认知。态度责任指向的是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包含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健康生活、道德规范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二、新课标下小学科学教学目标设计要点

(一)满足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新课标对小学各学科的核心素养都做出了详细的定义与解释,并将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框定在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这四个大类中,对应科学课程教学中的理论教学、思维引导、实践探究与品格塑造四项活动,强调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框架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因此,新课标下,小学科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充分考虑核心素养的内涵,根据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不同要求来确定教学内容与安排教学活动,站在整体视角培养学生的大局观,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好基础。

(二)确立以生为本教学理念

“以生为本”和“将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是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理念,尤其是在科学这类探究型课程中,上述原则和理念更应该得到贯彻落实。实际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展现的态度和行动也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到引导与辅助的作用,引导学生将手和脑结合起来,针对既定的课堂讨论话题或课堂教学主题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与思考。小学科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前要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

(三)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被动的学习活动多指听讲、阅读、视听和演示,主动的学习活动多指讨论、实践和向他人传递信息。与“以生为本”理念相似,“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理念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将其落实到学习活动中,会发生主体对象层面上的变化。学生是支配学习活动的主体对象,这说明新课标下,小学科学教师需要站在学生视角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安排,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和课堂探究中,以最大化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与价值。

三、新课标下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在以应试教育思维为主导的教学实践中,科学这类探究性学科受到的关注远远小于语文、数学等基础知识类学科,针对科学课程进行的改革、创新与优化也较少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因而,新课标下,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暴露了许多问题,如教材与课标脱节、教学活动中素养立意缺位、教师教学能力与课程要求不匹配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此背景下,教师想要实现对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先要反思与总结这些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在明确课标要求、核心素养内容与时代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出发,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助力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摆脱束缚与限制,为学生带来更多实质性帮助。

(一)设置实验活动,在主动参与中引导学生论证

实验活动是科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论证能力是小学科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素养之一,可以归类到科学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板块。实验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升学生论证能力的有效路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结合教材为学生设置理想的实验主题和科学的实验步骤,提供在实践操作中进行大胆猜想和科学论证的机会,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1]。

以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光与色彩”为例,本单元中包含“光源”“光的传播”“光的反射”“七色光”四个小节,其中有关“光的传播”的科学概念相对抽象,学生仅看文字很难真正把握其中的知识点。对此,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实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路径与传播规律。比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为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一个手电筒,要求学生依次完成以下实验步骤并观察实验现象:1.将手电筒直接照向墙面,观察墙面;2.在墙面前摆放一张白纸,再将手电筒照向墙面,观察墙面与白纸;3.在手电筒与白纸之间摆放另一张白纸,重复上述步骤并观察墙面与两张白纸;4.在两张白纸上分别剪出一个孔洞,保证两个孔洞在同一条水平直线上,透过孔洞将手电筒照向墙面,观察墙面。通过自主完成实验操作,学生能够依据观察到的现象展开由浅入深的思考,并在猜想与论证中建立科学概念间的联系,从而对光的传播路径形成更加全面与准确的认知。

(二)设计教学框架,在单元项目中引导学生探究

小学科学课程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一般落实在高阶思维活动中,因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实现由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转化,借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来提升学生讨论、总结、创造的高阶思维能力[2]。单元项目式的教学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指导,让学生在对单元项目的探究与思考中实现能力与素养的提升,因而在新课标下,小学科学教师要科学设计课程教学框架,在单元项目的探究与论证中助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以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简单机械”为例,本单元中设置了“撬重物的窍门”“拧螺丝的学问”“升旗的方法”“斜坡的启示”四个教学模块,以及一个STEM学习活动“立体小菜园”。综合教材内容与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将“立体小菜园”作为单元项目主题,然后让学生按照“问题驱动—猜想假设—实验探究—设计制作—评价反思”的步骤来制作小型的立体菜园模型。机械工程的诞生与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让拥有高等智慧的人类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更高等级的思考与创造。而学生对立体菜园模型的探究、思考与制作,实际上也是一种基于高阶思维的创造性活动。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尽可能为学生营造适宜、开放的活动环境,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试错,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在合理假设中引导学生思考

小学科学课程的初衷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因而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与探究的核心是思考活动。新课标下,基于探究与思考的教学活动常与“问题”和“情境”这两个教学元素绑定,科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观念”与“探究实践”在某种程度上也因“科学思维”而实现联合[3]。对此,小学科学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借假设性思考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与学习,在全维度上实现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发展。

以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探索宇宙”为例,本单元围绕地球、星空、太阳系和宇宙四个概念展开教学,立足于对宇宙的探索,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球的多元认知。宇宙是一个广阔、充满谜团的空间,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认知很多时候都是从假设开始的。抓住这一特征,小学科学教师在设计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时可以从假设出发,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国内外的科幻小说经常涉及有关外星生命和宇宙大战的想象,那么,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设以“地球外还存在其他类人生物吗?如果真的存在外星文明,人类要如何与之和谐相处呢?”等问题为核心的问题情境,然后结合教材内容与现实经验,鼓励学生进行不设限的发散思考。对学生思考力的培养是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问题情境的发散思考虽然不设限,但本质上还是为了培养学生基于现有材料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能力,所以即便学生的思考天马行空,教师的引导也必须要有目标。

(四)制作精品微课,在详细讲解下助力学生理解

无论是哪一个学段或哪一门学科,教师的课堂设计和课堂教学都应围绕教材内容展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也可以说是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与外向延伸。因此,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要从教材出发,教师要先整合教材内容,再基于整合完成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以微课为载体的详细讲解。

以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为例,教师可以将第2单元“生物和栖息地”和第4单元“理想的家园”中有关联的知识点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相对完整、涵盖范围更广的课程单元,从自然环境对生物的意义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出发,通过放大、转化、聚焦、拓展其中有关自然环境保护的知识要点的方式确立微课视频的核心主题[4]。而在明确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以及要取得什么样的教学效果以后,教师便可以着手进行以“自然环境保护”或“人与自然关系”为主题的微课设计和微课录制。微课制作也要以新课标为基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思维延伸为重点和以拓展知识为补充。教材知识与课外教学资源的交叉整合有利于学生建构完整的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知识框架。微课能使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摆脱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有需要的时候点开相应的微课视频就可以进行复习或二次学习,这种对课堂的延伸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发展[5]。

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标背景下的科学课程教学已然成了小学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素质教育的全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课堂上的理论讲授和课堂外的实践活动是科学课程常见的两种教学形式,教师需要结合科学课程的学科特征与小学生的成长需求来思考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站在不同的视角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更强的学习指导。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科学教学为学生思维的延伸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能够满足现阶段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更需要从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思维与综合素质出发,为学生讨论科学概念和探索科学问题提供更有效的支持与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课上或课下的科学实践来实现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为学生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张帝平.基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3(16):81-83.

李薇.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小学科学单元项目式教学设计:以教科版“船的研究”单元为例[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3(8):32-36.

张竹林.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学习活动设计思路及模型搭建[J].创新人才教育,2023(4):68-74.

高翔,王莹莹,汪雅凤.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科学课程德育目标确立与实现路径[J].福建教育,2023(26):21-25.

李敏.指向科學素养提升的小学科学微课制作策略与实践研究[J].理科爱好者,2023(3):188-190.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小学科学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