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研究

2024-04-22 05:18蔡玲
求知导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新课标小学语文

摘 要:“创设具有较强综合性特点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对当下中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具体建议。但所谓“知易行难”,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一线教师最为苦恼的莫过于想做却不知道怎样去做,怎样做得更好。为了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应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展开分析与研究,探究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情境创设

作者简介:蔡玲(1995—),女,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第五小学。

新课程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强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面对新时代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思维发展转型的重要阶段,而语文知识学习难度在此阶段有了显著提升,导致他们在学习中出现一些问题。开展情境教学,不但可以将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简单化,使学生更高效地理解并掌握新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快乐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由此可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展开研究,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与中低年级的小学生相比,他们有着更强的自我意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这不但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精心筛选情境素材,还要创新情境呈现的方式,以更有趣、更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教授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习,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他们的情感体验会更加丰富,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二)有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情境教学法强调“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做到“以情换情”,通过对学生倾注真情和激情,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以此为基础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应当是温暖的、值得学生信赖的,能让学生自信、自由、自主地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不再对教师存有畏惧心理,而是能够与教师平等对话,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小學语文核心素养涵盖了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所表现出的语言、思维、审美、人文共四个方面的素养[1]。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能促进学生积极发散思维、自我表达,进行语言组织、语言积累。譬如,高年级的小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领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培养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自己组织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个过程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思维素养,还能增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感。同时,高年级的小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审美标准,教师可以在考虑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逐渐提升审美素养。另外,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文化内涵丰富,而情境的创设能够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让学生更好、更快地吸收和内化课文中的文化知识,进而达到提升其人文素养的目的。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一)备情境,精心设计情境呈现方式

教师想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出情景教学法的优势,更精彩地呈现情境,课前备课必不可少。在正式开展情境教学之前,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认真学习和了解什么是情境教学的基础上“备情境”。一方面,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借鉴教参,但不能完全依赖。因为教参虽然明确了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教师开展针对性教学,但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仍存在一定距离[2]。教师要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取舍,合理组织和设计课堂教学情境的呈现方式,设计出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方案。另一方面,教师要在充分了解文本特点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情境,可以将同类文本归类、整合。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诗词,既有古诗词,也有现代诗,尽管书中有注释,但这对于思维能力有限的小学生来说,要自主分析、深入理解诗词并不容易。因此,在教学这类文本时,教师不妨借助相关的影视作品创设情境,为学生介绍诗词创作背景,以此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譬如,《示儿》这首古诗是陆游渴望收复中原失地的绝唱,但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其深刻内涵。对此,教师可以在备课的时候设计微课视频,内容包括当时南宋朝廷苟且偷安、软弱无能的历史背景介绍,诗人陆游的生平介绍等。学生在了解这些背景资料以后,更容易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能够理解陆游当时的悲愤之情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又如,《三黑和土地》是一首现代诗歌,从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三黑拥有土地之后激动、开心的心情。但如果学生不了解在土地改革之前,农民没有土地耕种的社会现实,他们就难以真正感受到三黑的喜悦,理解土地的来之不易。对此,在备课时,教师要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除此之外,还可以为学生在朗读课文的环节准备合适的背景音乐,以渲染氛围,帮助学生深化情感认知。

(二)研读文本,多种方式创设情境

1.丰富情境创设方法,让情境贯穿教学始终

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主要是以语文要素、人文主题双线并行的方式编排的,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时,要深入钻研教材文本,挖掘更适合各个教学环节的情境创设方法,以更好地发挥出情境教学法的优势。情境的设计和呈现,不仅仅体现教师对某一事物的认知、感知,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情感、语言等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情境能够将教学氛围、师生情绪、主观意象、客观场景等很好地联系起来。

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教师在上课之前不妨先为学生播放一段纪录片,让学生观看圆明园被烧毁的视频片段,并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如“同学们想一想,三天相当于多少个小时?相当于多少分钟,多少秒?”“视频中用到了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对此你有什么感受?”等,以此來创设问题导入情境。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这场大火,教师还可以通过语言、音乐创设情境,比如在音乐响起的时候,配以生动的语言描述:“烧掉一幅字画只需要几秒钟,烧毁一处建筑只需要几分钟,圆明园的这场大火持续烧了三天三夜,可见有多少名人书画、奇珍异宝和绫罗绸缎被无情地吞噬!”[3]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在讲解课文的第三、第四自然段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将文中所描述的景和物用图片呈现,再根据文字内容让这些图片一张一张地消失,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圆明园的毁灭,产生惋惜之情。而且,这样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圆明园“美”与“毁”的对比下,增强保护文化遗产资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建立有效联系,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距离,小学生难以独立理解这些内容,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合理地增加他们与文本互动的机会,帮助学生走近文本。

譬如,在讲解《伯牙鼓琴》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年汉阳江边,月色如水,伯牙席地坐于古琴前,十指拨弄琴弦,琴声响起”的描述为学生创设情境,可以用多媒体软件播放《高山流水》的音乐片段,带领学生走进伯牙和子期二人相遇时的场景。在此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子期被伯牙的琴声所吸引时,眼前出现的山水美景,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象的画面,并在此基础上让他们朗读文本,引导学生感受子期和伯牙的惺惺相惜之情。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逐渐融入角色,他们对于人物的认识不再局限于文字,而是能够通过充分发挥想象力与书中的人物互动。由此可见,结合学生想象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深化学生的理解,也有利于拉近书本、课堂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除了与文本互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让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碰撞下不断完善。具体而言,教师不妨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一场小型辩论会,让他们在表述观点、相互辩论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构建知识框架。譬如,在讲解《父爱之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何作者要用‘父爱之舟作为文章题目?”并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和组间辩论,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文情感和写作手法的理解。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在编写剧本、筹备剧目的过程中,锻炼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

(三)以生为本,优化教学情境

1.创设贴合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联系学生实际,重视并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具有生活化特点的课堂学习情境。譬如,《摔跤》这篇课文有很多比喻式动作短语和连续性动作描写[4],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实际授课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如播放与“公鸡鹐架”“冷绊子”等词语相关的视频,使其基于真实情境理解课文内容。这种动态直观的教学方式,往往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且符合学生好动、喜玩的性格特点。

2.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创设情境

高年级的小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拥有无限潜能。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活动时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合理地安排学习活动。譬如,在讲授《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时,教师除了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语言情境,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与文本、与班级同学互动,还可以重点讲解教材中的“阅读链接”板块,以此来帮助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在正式开展教学之前,教师不妨为学生布置一个课前预习任务,即让他们搜集有关萧红的生平经历的材料,了解萧红一生中的不如意,从而对文中所描绘的园子景物、与祖父的生活等产生新的认知。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新旧知识经验有机地联系到一起,进而达到深化学生所学的目的。

结语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本,要求教师能够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经验和学习能力来组织具体的教学活动,这与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多种情境创设方法来优化情境呈现,提升教学效果,进而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刘淑娟.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策略[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3(10):50-51.

王淑萍.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3(20):168-170.

高乃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情境创设原则探析[J].江西教育,2023(26):62-63.

韩宏亮.巧设生动情境 构建有效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4):200-202.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新课标小学语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