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司马光》一文为例谈小学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2024-04-22 05:18蔡梅梅
求知导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司马光文言文教学小学语文

摘 要:文言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具传统文化特色,有着较高的学习价值。但是部分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在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时存在一定困难。对此,教师应积极优化教学策略,通过创设情境、故事促学、互动讨论以及角色扮演等方式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切实保证他们的学习效率。以《司马光》为例简要分析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主要原则,并针对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司马光》

作者简介:蔡梅梅(1981—),女,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友爱小学。

《司马光》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文言文课文,具有语言简练、结构完整的特点,是小学阶段文言文的代表性篇章之一。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基本学情,并明确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点,以此为依据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主动阅读文本并进行深入研究,感受文章传递的思想感情,实现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共同提升。

一、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主要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文言文在阅读与理解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学生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度学习[1]。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薄弱,文化素养不足,而且受到年龄影响,他们很难在课堂上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容易对文言文教学产生抵触情绪。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秉持趣味性原则,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性格特点、认知水平等因素选择他们喜闻乐见的话题,并将其渗透于课堂中的各个流程,使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以此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会积极与其他同学或教师进行互动,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并在聆听他人发言时保持思维的活跃,从而提升文言文学习的效率。

(二)生本性原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学生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因此,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设计具体的实践活动,保证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并合理把控课堂提问的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感受到文言文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每个人思考的方式不同,得出的答案也具有一定差异,教师应以激励性点评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其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在生本性原则的指引下,学生可以深刻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主探究意识,在彰显主体地位的同时保证学习效率,逐渐摸索出学习文言文的最佳方法,以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灵活解决各种问题。

(三)互动性原则

一节高质量的文言文教学课离不开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因此,教师应遵循互动性原则设计课堂活动,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趣味性的思考问题,使学生踊跃分享不同的意见,在自由讨论中提升思维的深刻性和创新性。或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复述文章,充分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以此强化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技能。还可以组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實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与展示自身特长的机会。无论表演还是表达,都能帮助学生在练习中深化对文章理解,提高“说”和“辩”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综合水平。由此可见,在教学中遵循互动性原则能使文言文课堂更加活跃,拉近师生、生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发展综合素养。

二、以《司马光》为例谈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

(一)情境导学,想象入境,激活探索意识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语言简洁,富有节奏感,并且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要素,可以向学生传递某种精神品质或是揭露社会现实,其中的意象和情境引人深思[2]。对于语文基础薄弱、认知能力不强的小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导入新课知识,根据文本内容出示相应的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认识文本的主题,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猜测文中描写了哪些事情,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在合理的联想中简化抽象信息,便于后续的深度阅读。情境导学的方式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探索意识,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主动分析文章意境,形成自主学习意识。

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导入新课内容,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将问题与阅读素材串联起来,使学生经过深入思考掌握文章主要信息。例如,在《司马光》的教学中,开始阅读之前,笔者采用提问的方式与学生展开交流。首先,在黑板上写出“司马光”三个字,询问大家是否了解这个人,或是听过哪些与他有关的故事。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自由讨论中形成活跃的班级氛围。接着,笔者讲解生字“司”,引导学生自行组词,巩固对生字的记忆,并讲授复姓“司马”,丰富他们的文学常识。最后,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出示文章插图,并提出问题:“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到疑惑?”将观察与提问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二)故事促学,多元解读,明确文本特色

1.讲故事

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创作特点和隐藏信息,从多个角度分析文言文的艺术价值,以此保证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果[3]。另外,讲故事的方式比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容易被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主动阅读文本,初步搭建知识框架。在讲故事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文言文转换为白话文,进一步体会文言文词句的特点,积累文言文知识,以顺利阅读全文并翻译,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取关键词,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或是通过查字典梳理故事脉络,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文中的对话与情节串联起来。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促进学生表达水平的提升。

笔者带领学生共同阅读《司马光》,引导他们从文中提炼关键词,并结合教材上的插图谈一谈“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学生在直观的图片提示下对水缸有了一定了解,积极与其他同学展开交流:水缸特别大,比小孩还要高,而且里面装满了水,看起来很危险。接着,笔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设有小朋友掉进了水缸里,你的心情如何?掉进缸里的人面临怎样的危险?然后要求他们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保证故事内容具有一定逻辑性,并以恰当的语言呈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文言文与口头表达结合起来,理清了故事的开端,实现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共同提升。

2.编故事

要想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除了讲故事,教师还可以利用编故事的方式带领他们对文言文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拓展,进一步理解文章内涵。在学生创编故事时,教师应发挥一定的引导作用,鼓励他们根据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展开想象,合理组织语言,使故事内容富有逻辑,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为日后学习更高难度的文言文做好铺垫。创编故事时可以从路人的视角出发,增加人们的讨论,利用对话的方式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这能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沉浸在故事中,为后续的深度学习做好准备。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之间互相分享自己的故事,分析他人的创作成果,在交流与讨论中强化文言素养。

例如,《司马光》中的第一句话交代了故事背景,当小朋友掉进水缸后,其他人特别惊慌,因为这关系到生命安全。此时,笔者引导学生从“旁观者”的角度出发创编故事,用适当的语气描述当时紧张的氛围。随机抽取一名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有人掉到水缸里后,周围尖叫声四起,有胆小的朋友已经哭出声音。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听到掉到缸里的小朋友在奋力扑腾,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如何展开营救,却迟迟没有答案。”针对当时的情况进行描述,凸显事态的紧急,能为后续司马光砸缸奠定良好基础。如此,通过创编故事的方式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为主人公的出现做好准备,并经过分享与交流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4]。

(三)互动讨论,感悟深意,推动深度阅读

新课改背景下,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实现深度阅读,理解文章具体内容,感受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情感,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增加互动讨论环节,根据具体内容提出多元化的思考问题,为学生提供探索与研究的平台,在深度阅读过程中充分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总结出问题的答案后,学生可以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展开深入研究,对文言文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或是指出仍旧存在疑问的知识点,通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领悟文本内涵。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提出的讨论话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得出正确答案,循序渐进地完成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转变,切实保证文言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分析《司马光》一文中的第二句话时,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结合注释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了解。此时笔者提出三个问题:(1)小朋友掉入缸中,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何不同?(2)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里?(3)除了砸缸,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朋友吗?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组内成员轮流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司马光砸缸的方法非常好,因为在插圖中可以看到水缸很大,水也很深,对小朋友的安全产生较大威胁,如果不让水流出来,跌入水中的人很难快速得救,而去找大人来帮忙会浪费时间,所以砸缸是最佳选择。该小组通过合作探究总结出司马光是一个聪明、遇事不慌、擅长动脑筋的孩子,然后派出一名小组代表汇报研究成果。笔者针对不同的答案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感悟文本深意,达到深度阅读的教育目的[5]。

(四)角色扮演,多元互动,强化阅读效果

与现代文相比,文言文在阅读和理解上更加复杂,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举办他们感兴趣的角色扮演活动,给每个人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其全身心投入文章情境中,利用多元化的互动方式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强化阅读效果。简单来说,开展角色扮演活动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剧本,这要求学生对全文具有较为透彻的理解,并能用白话文将其复述出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合理编排对话、设计动作,在不改变原文内涵的情况下适当地增加角色或补充故事情节,使舞台剧表演更加完整。同时,学生也要注重道具、旁白、服装的设计,保证它们贴合主人公的形象。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能够高效地记忆文章内容,切实保证文言文学习的有效性。

笔者将学生划分为五人一组的形式,组内成员自行分配任务,从设计对话、编排动作、准备服装等多个环节入手,重点表演司马光砸缸救人之前、救人经过以及救人之后的场景,要求每一个人物的设计都要贴合原文,在此基础上可以加入“过路人”的角色,凸显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学生通过具体的演绎悟出道理: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不要惊慌,应冷静下来快速思考解决办法。角色扮演活动能拉近同学间和师生间的距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也能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日后遇到同类型的文章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利用多种策略开展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深化文本理解,积累丰富的文言知识,了解文言体裁的特点,从多个角度分析《司马光》的深层含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留心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根据他们的真实反馈及时调整授课方式,促进文言文教学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高梦嘉.小学高年级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22(36):75-77.

苏洁敏.小学中年级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22(24):154-157.

史蓉.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2(12):20-21.

庄浩伟.搭支架促进小学高年级文言文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J].华夏教师,2022(9):48-50.

蔡荣妹.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故事”还原策略[J].亚太教育,2022(2):172-174.

猜你喜欢
司马光文言文教学小学语文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司马光砸缸之谜
司马光砸缸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