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 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

2024-04-22 08:04宁宇新沈彬
科学与管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研究趋势可视化分析

宁宇新 沈彬

摘要:近年来,以绿色发展为理念的ESG逐渐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文章借助CiteSpace软件,以2000—2022年CNKI数据库中ESG领域的中文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共词聚类跟踪中国ESG领域的研究成果、热点、趋势及研究主体。研究结果表明:(1)ESG研究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00—2022年文献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并在2019年后呈现爆发式增长。(2)ESG研究领域内的学术合作目前较为分散,大多数的研究人员未形成紧密的联系处于独立研究的状态。(3)中国近二十年ESG研究热点领域包括ESG信息披露、ESG与绿色金融、投资者、上市公司、投资理念和绿色债券,总体上反映了ESG领域以企业信息披露、投资和绿色金融为核心研究内容。(4)未来研究热点方向为以ESG为导向完善绿色金融制度体系,建立绿色信贷评估系统,拓宽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和促进绿色发展基金市场化,推动中国绿色金融领域的ESG实践。

关键词:ESG;研究趋势;可视化分析;CiteSpace

中圖分类号:F270;F271;G35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24.02.009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资源过度浪费等问题也随之而来,生态环保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是当下实现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重要路径。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2020年首次承诺“30·60目标”,这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决心。2022年10月16日召开中共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近年来,ESG 逐渐成为实务界和学术界的热门话题,ESG蕴含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公正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应对新冠病毒感染、气候变化、经济衰退多重挑战的重要投资方向,实现绿色发展、促进绿色创新的重要推动力[1]。在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30·60目标”、绿色发展、节能环保等诸多话题都离不开可持续发展。ESG不但可以作为评价公司综合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尺,同时是“30·60 目标”实施、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推手,背负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密切的关注和重视。在可持续发展大背景下,中国的ESG实践正蓬勃发展,有望成为未来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2]。

现阶段,有关ESG研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研究文献很少,特别是综述类文献更是寥寥无几,中国ESG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等内容也尚未明晰。基于此,文章基于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回顾与总结中国ESG研究进展,旨在通过对ESG领域的研究成果、热点、趋势及研究主体的分析,梳理已有研究热点与研究不足,发现ESG研究可能的未来发展方向,从而推进ESG在中国的深入研究。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CiteSpace(CitationSpace)是一种知识可视化分析软件,由陈超美教授利用Java语言开发用以分析科学知识的结构、规律和分布状况,在我国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并得到广泛应用[3]。文章使用CiteSpace 6.1.R2软件,以获取的有关ESG研究的中文文献作为研究数据,通过导入文献对关键词、发文量、作者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中国近二十年ESG研究的高产作者和研究热点领域与前沿,分析ESG未来的研究趋势。

1.2 数据来源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检索以ESG为主题词的中文文献,设定时间为2000年至今,检索时间为2022年10月26日,共得到1 208篇文献。剔除与本研究无关文献以及会议、报纸、图书、成果等其它类型的文献,最终得到有效学术期刊文献849篇,以此构成文章的有效研究样本。

2 结果与分析

2.1 ESG 研究领域发文量可视化分析

发文量是研究学者对该领域关注程度的重要体现,可以用来衡量该领域的动态发展趋势、受关注程度以及预测未来发展的重要信息。2000—2022年有关ESG领域的中文文献发文量呈上升趋势(见图1)。

2000—2009 年国内一直没有有关ESG 的研究,鲜有学者涉猎ESG领域,ESG有关研究在我国学术领域尚处于空白阶段。直到2010年,国内出现了有关ESG的第一篇文献,该文献首次提出将薪酬与ESG挂钩,从负责任的投资者角度,融入ESG问题,有益于塑造为股东和社会带来长期利益的可持续发展企业[4]。2010—2019年发文量呈现上升趋势,尤其在2019年文章数量达到43,引起我国学者对ESG的小部分关注和探讨,自此ESG研究拉开了在中国的序幕。但相关文献数量仍然较少,原因离不开中国的ESG体系建设起步较晚,相关的理论制度和基础较不完善。2018年9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首次明确指出上市公司应及时披露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信息。ESG表现作为反映企业发展质量的一个综合指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5]。自2019年起,文献年发文量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2022 年年发文量达到399 篇,较2019年增长了将近十倍,发文量到达近年来的顶峰,研究热度持续攀升,体现了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在我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2020年发文量激增至116篇,其时代背景离不开“30·60目标”的提出,秉持ESG发展理念成为实现该目标的巨大推动力。

2.2 ESG 研究领域高产作者分析

文献作者是科学研究的主体,可以反映一个领域的杰出贡献者。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作者间的合作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见图2),数据显示2000—2021年ESG研究领域的发文作者间形成220个节点和120条连线的合作网络,密度Density为0.005。作者节点的大小与发文量成正比,节点间的连线代表作者之间的合作情况,线段粗细与合作程度呈正相关关系[3]。网络节点之间距离较为疏远,显示在ESG领域内学术合作较为分散,研究人员和机构暂时没有形成较为紧密的联系。目前仅仅只有少数研究人员比如殷红、杜鹃、管竹笋等形成了比较微弱的合作关系,且是以3~5人的小范围合作为主,其他研究人员则以个人研究为主。

利用莱普斯定律来了解在ESG研究中产出与影响力较大学者的情况,具体公式为:M=0.749 NMAX。其中M 表示核心作者发文数量,NMAX表示发文最高数量。文章选取的文献样本中,发文数量最高的是陈欣发表了9篇,由莱普斯定律公式计算得到M=2.247,因此,该领域的核心作者是发文量大于2篇的研究学者。数据表明,领域内核心作者产出较少,发文数量差别甚微,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研究系统。除陈欣外,高产作者还有黄世忠(8篇)、施懿宸(6篇)、金琳(5篇)、曾繁荣(5篇)、马喜立(4篇)、严学锋(4篇)等。从整体来看,国内目前有关ESG领域的研究较为分散,未形成紧密研究学术群;具体而言,陈欣、黄世忠、施懿宸、金琳、曾繁荣、马喜立、严学锋等是该领域的核心研究群体。

2.3 ESG 研究领域关键词分析

2.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通过对文献分析发现,国内近二十年ESG研究热点领域包括ESG信息披露、绿色金融、投资者、上市公司、投资理念和绿色债券,总體上反映了ESG领域以企业信息披露与投资和绿色金融为核心研究内容。关键词是对文章内容的集中凝练与总结,其频次、关联性、突现度等有助于发现某方面的学术重点、内在联系和关键程度。通过运用CiteSpace制作关键词共现图谱以可视化展示关键词的共现关系可发现某一特定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及研究热点(见图3)[6]。

中心性是评价节点在网络中重要性的指标,关键词共现图谱中具有较高中介中心性的关键词[7]包括信息披露(0.44)、绿色金融(0.28)、投资理念(0.26)、责任投资(0.22)(见表1)。在ESG信息披露及评级方面,现有研究主要从ESG信息披露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ESG评级分歧、企业“清洗”角度进行分析[8-9]。在资本市场方面,现有文献主要关注ESG对股票市场、债券和基金的影响[10-12]。在公司金融方面,现有文献集中于研究ESG与经营财务活动、公司治理、风险、资本成本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13-19]。

2.3.2 时空演变分析

时间线图谱(Timeline View)可以演绎研究领域的演进脉络并且预测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多维呈现聚类和关键词信息,将同年份的热点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并集合在指定区域,有助于研究者了解重要关键词演进的时间路径。图4 的知识图谱中模块值Modularity Q=0.791,Q 值>0.3时认为聚类结构是显著的,表示关键词的聚类分布良好。且网络同质性平均值Mean Silhouette=0.945 5,S 值>0.7表示聚类结果非常显著,表示具有高同质性,可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

在373 个节点的混合网络中,筛选出10 个主要集群,可归纳为10 个热点话题,包括: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投资理念、企业价值、绿色金融、碳达峰、投资策略、气候变化、公司治理和普惠金融。上市公司这一研究主题一直贯穿研究始终,上市公司是ESG 发展的重要载体,推动ESG 理念在上市公司更好的实践有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公司作为永续型实体,可持续性是公司的一个重要目标。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信息事关公司可持续性,ESG披露具有重要的功能,其能够改善与促进公司的可持续性[20]。在研究早期(2010—2015年),学者们主要集中于投资者和养老基金方面,在2015年后,研究热点逐渐转向信息披露、绿色金融、责任投资与碳达峰,2019年开始出现普惠金融这一研究热点。

2.3.3 时区图

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会演绎出不同的研究热点,CiteSpace中关键词共现分析时区图可以显示研究内容的演变过程,运用CiteSpace 软件绘制ESG 研究领域的关键词时区图(见图5),并归纳出ESG研究的大致发展特点。由图5可以看出我国2000年至今有关ESG话题的演化路径。近二十年有关ESG研究时区图呈现左松右紧的整体态势,其中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和绿色金融成为关键词集聚的重要节点,成为近几年来学者研究的焦点。从时间发展来看,有关ESG的研究缘起与投资者这一话题,经过信息披露、上市公司、绿色金融、投资理念等研究热点的动态变迁,最终向碳金融、碳达峰、气候风险、创新型等研究热点多元化发展,其演化路径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孕育期(2000—2010年)

2010年之前,中国ESG理念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有关这类话题的研究较少,集中出现关键词的有投资者、可持续和养老金。这一阶段尚未开展系统的有关ESG的研究。

(2)探索期(2010—2020年)

2010年后,信息披露、上市公司、投资理念、绿色金融等聚类突现。ESG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ESG信息披露,对企业ESG评级和ESG投资指引。

首先,ESG信息披露研究热点贯穿始终:从国家实践看,近几年来中国自愿披露ESG信息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递增。根据2021年ESG白皮书显示,截至2021年6 月底,披露ESG 相关报告的A 股上市公司达到1 112家,约占全部上市公司的1/4。从国家政策看,推动引导中国上市公司进行ESG 信息披露势在必行。2021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明确公司投资关系管理,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约束。

其次,ESG 评级:联合国责任投资倡议组织(UNPRI)在2006 年提出的ESG 框架仅仅列举了部分考量因素[21],并未对大部分内容进行量化,ESG 评估方法没有统一标准。在此后时间里,各大学者机构对ESG 的评级进行了深入研究量化,目前为止,国外关于企业ESG 评级的内容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研究,普遍被认可的有MSCI ESG 系列指数、英国富时FTSE4Good 系列指数等,为中国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再次,ESG 责任投资:在当前谋求公司长远价值、兼顾经营效益最大化的社会责任资本理念越来越普遍的大环境下,ESG 投资战略已经发展成全球资管市场的主要投资战略之一。以绿色资金助力绿色经济发展,成为企业突破资金生态障碍制约的主要途径。一方面,发展绿色金融既是实现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有力手段,又是实现中国国民经济健康复苏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发展绿色金融也为开展国际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了新途径,也为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增长局面的建立提供了更高效方式。

这一阶段有关ESG研究多经验性研究,少实证性研究,并且已有研究内容视角单一,问题集中。

(3)发展期(2020年至今)

新冠病毒感染对全球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带来了不容小觑的影响。ESG对推动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大作用。这一时期出现碳金融、碳达峰、气候风险、创新型、海洋保护等研究热点。在这一阶段研究视角多元化,研究深度深化。

2.3.4 突现分析

关键词突现指其运用频次在某个时期内显著增加,检测、分析突现词可反映特定时间段内的研究前沿及其随时间发展的历史演变情况,并以此预测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见图6)。2012—2020 年,可持续、投资者、指南、投资策略、组织、风险管理、股东利益、投资理念在突现后被逐渐迭代,反映了该阶段的主要研究热点聚焦于中国ESG理念的普及研究和企业ESG的信息披露标准与责任投资。2021年后出现了较多的重要创新角度,有碳中和、气候变化、绿色金融、绿色债券、绿色投资、全球契约和控股股东,其中碳中和的突现强度最强,达到9.21。未来研究热点方向应是以ESG为导向完善绿色金融制度体系,建立绿色信贷评估系统,拓宽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和促进绿色发展基金市场化,推动中国绿色金融领域的ESG 实践发展[22]。这些新的角度进一步拓展了ESG 的相关研究,这也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相一致。突现分析结果与关键词时间线图结果相同。

3 结论

ESG领域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在研究内容和主题等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多元化、深化发展。本研究使用CiteSpace对2000—2022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关ESG研究的849篇中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文献数量、发文时间、学者以及关键词进行了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较为全面地描述了研究领域的热点与整体演化与发展情况,得出如下结论:

(1)从文献发布时间来看,研究数据分布表明,中国的ESG研究起步较晚,2010年前没有有关ESG的研究,2010—2019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但数量较少;自2019年起,文献年发文量呈爆发式增长。

(2)从研究力量合作分析看,目前ESG领域的研究较为分散,没有形成研究合作群,学者和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甚少,研究人员间的合作亟待加强。仅有少数学者如殷红、杜鹃、管竹笋等形成了较弱的合作关系,其他大部分学者以个人研究为主。

(3)从演化路径分析来看,ESG领域研究者本着从宏观到微观,单一到多元的研究路径进行研究,呈现出了不同侧重点。ESG研究关键词集中于信息披露、上市公司、投资者和绿色金融等方面,从最開始定性研究到现在多定量研究,探讨ESG行为、ESG信息披露、ESG投资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23]。

(4)根据关键词突现结果可知,未来研究热点方向应是以ESG为导向完善绿色金融制度体系,建立绿色信贷评估系统,拓宽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和促进绿色发展基金市场化,推动中国绿色金融领域的ESG实践。因此,建议科研人员未来可以在此方面展开研究。

目前,中国ESG属于发展阶段,由于研究时间较短,总发文量较少,尚未形成成熟的ESG研究体系。因此,学者应紧跟ESG潮流、探索ESG相关的研究领域,为未来制定ESG公开机制以及ESG评价制度规范的建立等奠定扎实的研究基石,为ESG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小荣,徐腾冲.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研究进展[J].经济学

动态,2022,738(8):133-146.

[2] 袁蓉丽,江纳,刘梦瑶.ESG研究综述与展望[J].财会月刊,2022,

933(17):128-134.

[3]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4] 杜娟.告别天价薪酬[J].WTO经济导刊,2010,87(10):84-85.

[5] 陈玲芳,于海楠.ESG表现、融资约束与企业绩效[J].会计之友,

2022,694(22):24-30.

[6] 吴一丁,马浩轩,陈丽.ESG研究主体梳理及阶段性研究探索:基

于CiteSpace 软件的可视化分析[J]. 财会通讯,2023,916(8):

15-22,39.

[7] 张会择,赖宇.基于CiteSpace的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热点及发展趋势的可视化分析[J/OL]. 中国免疫学杂志:1-9

[2023 - 05 - 11]. http://kns. cnki. net / kcms / detail / 22.1126.

R.20220916.1003.004.html.

[8] 黄珺,汪玉荷,韩菲菲,等.ESG信息披露:内涵辨析、评价方法与

作用机制[J/OL].外国经济与管理:1-17[2022-11-03].https://

doi.org/10.16538/j.cnki.fem.20221018.202.

[9] 陈玲芳,于海楠.ESG表现、融资约束与企业绩效[J].会计之友,

2022(22):24-30.

[10] 谢诗蕾,周波兰.ESG绩效,投资者关注与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基

于年报文本挖掘的分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2(10):54-61.

[11] 白雄,朱一凡,韩锦绵.ESG 表现、机构投资者偏好与企业价值

[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2,37(10):117-128.

[12] 金缦.机构投资者的ESG偏好对绿色创新价值的影响[J].金融

理论与实践,2022(1):65-75.

[13] 陈晓艳,洪峰.企业ESG鉴证:进展、问题与思考[J].中国注册会

计师,2022(9):79-83,3.

[14] 李志斌,邵雨萌,李宗泽,等.ESG信息披露,媒体监督与企业融

资约束[J].科学决策,2022(7):1-26.

[15] 雒京华,赵博雅.ESG表现与企业短期财务绩效:基于制度环境

的调节效应检验[J].武汉金融,2022(7):20-28.

[16] 王波,杨茂佳.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研究:来自我国

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软科学,2022,36(6):78-84.

[17] 潘海英,朱忆丹,新夫.ESG表现与企业金融化:内外监管双“管”

齐下的调节效应[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22,19(2):60-69.

[18] 马险峰,王骏娴.上市公司ESG 信息披露制度思考[J].中国金

融,2021(20):69-70.

[19] 李井林,阳镇,陈劲,等.ESG促进企业绩效的机制研究:基于企

业创新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1,42(9):71-89.

[20] 刘江伟.公司可持续性与ESG披露构建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2,24(5):104-111.

[21] 梁丽.ESG框架下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创新研究[J].财务与会

计,2021(6):52-54.

[22] 张洁.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西南金融,

2022(9):81-93.

[23] 黄世忠.ESG 理念与公司报告重构[J]. 财会月刊,2021(17):

3-10.

猜你喜欢
研究趋势可视化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研究述评与展望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企业绩效研究评述比较与展望
大数据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