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学科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2024-04-23 09:15项晓
考试周刊 2024年8期
关键词:语言实践语文课程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项晓(1983~),女,汉族,浙江乐清人,上海中学东校,研究方向:中学语文。

摘  要: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课程,设计具有针对性、专业性、多样性、实践性的语文学科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和技能的平台,可以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将借助实际活动案例,探讨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学科活动的设计原则及实施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语文课程;学科活动;核心素养;语言实践;学生个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8-0040-04

语文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因此,在语文课程中,结合常规的教学模式与手段,借助学校、家长甚至其他相关的专业人员,适当设计并开展语文学科活动,对学习兴趣、教学质量、学习效果的提高以及学生个体的发展与核心素养的落地都是极具价值和意义的。

一、 语文学科活动设计原则

华东师范大学王斌华教授在其《学科活动论》一书中指出:“在学科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基于学科中心论、学生中心论和社会中心论。”因此,设计语文学科活动可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设计语文学科活动,首先要以语文特性为核心,围绕语文特色而设计,针对当前的学习内容而开展,让学科活动起到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语文知识的作用。

同时,设计语文学科活动重要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沟通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学情了解,针对学生需求设计活动: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适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积极地展现自我;关注学生发展的自身需求,即在学生的人生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知识及能力需求;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之间势必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肯定存在着不同的需求,教师在设计学科活动的过程中,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应该有所考虑,从而使语文活动的开展能够尽可能调动更多的学生去参与、实践并获得成长。

(二)专业性原则

语文学科活动的开展是为了使语文教学更加科学有效,在设计时还应充分结合相关理论。

如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在设计语文学科活动时,需要注重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口语表达、书面表达、阅读理解和文化交流等活动,从而促进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高。

此外,任务型教学理论则主张通过任务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在设计语文学科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设计具有实际意义和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因此,在设计语文学科活动时有效参考相关理论,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的学科活动,从而真正使学生掌握知识、提升素养。

(三)多样性原则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语文学科常常被视为单调乏味的学科,学生往往容易缺乏兴趣,积极探索和实施丰富多样的活动,为语文学科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包括诗歌朗诵、演讲辩论、课本剧表演、游戏竞赛、新闻采访与撰写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四)实践性原则

语文学科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注重实践性,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如观察、调查、采访、交流、探究、想象、写作、反思等,在实践中习得语文知识,完成语文任务,体验和感受生活。

例如,在开展《十六年前的回忆》《木兰诗》等叙事性文本的学习时,笔者经常采取改编课本剧并进行表演这样的方式,借助戏剧舞台,引导学生转换视角,化身为作者或作品中的某个人物,从读到感,从悟到写,从排练再到表演,沉浸式學习,从而更加细致地阅读文本,捕捉细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故事情节,透视作者的叙事匠心,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

二、 语文学科活动实施策略

(一)以趣激学,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机械式学习中,学习兴趣和主动积极性往往得不到真正的激发和调动,而且由于学习模式较为单一,学生似乎经常扮演着“容器”的角色,学习经常是被动接受教师“填充”知识的过程。语文学科活动的过程中,真实活动任务情境的创设与活动形式应丰富有趣,学生需要动态实践习得语文知识,这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活动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分工,从而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情境,也会激励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主动参与习得。

例如,古诗文的阅读与学习,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学习内容。初中阶段是学习古诗文的起步与夯实阶段,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至关重要。在学习诗歌单元时,笔者在所带的最近两届学生中,仿照《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设计并开展了古诗词大会,在活动中设置了丰富多样的比赛题型,如诗句上下对接题、文字线索题、看图猜诗题、问答题、飞花令等,从班级的初赛,到年级的决赛,从充分的活动准备,到激烈的活动过程,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了古诗文学习的趣味与魅力,转变了学习古诗文的观念,由教师要我学,转变为我要主动学。通过这样的学科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增进了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与自信,也在无形中推动学生提升古诗文学习的储备与能力。

(二)以知引学,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实施语文学科活动,需要结合当前的学习任务,制订明确的活动目标,以确保活动的针对性、专业性和有效性。同时,立足语文知识的传授,结合相关的人文主题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寓知于行,以期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个体及团队的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如基于中学阶段经常会出现对联知识的应用考查这一情况,笔者仿照游戏闯关的模式,设计了以“对联大闯关”为主题的学科活动,学生根据活动任务单,依次完成六关任务,分别为“做小报”“写对联”“出对子”“写感悟”“验成果”“展示收官”等环节。

活动任务单中对每一关的任务都设计了具体详细的任务要求,学生需要根据任务指示去完成任务。由易到难,由个体完成到集体合作提升,由查询资料,学习知识,实践创作,再到最后的年级展示,在这一过程中,活动舞台的核心都是学生,而教师则退至幕后,只扮演答疑、评价、推进活动等“活动支架”的角色。第六关“玩转对联,共贺新春”是收官环节,活动流程包括:①对联知识我知道;②原创对联我能写;③大家一起对对子;④对联文化我有感;⑤对联文化传承人。收官环节紧扣前五关活动任务设计活动流程,对本次“对联大闯关”语文学科活动各关的活动成果及时进行了展示与评价。

这一活动是笔者所开展的“走近传统文化”系列语文学科活动之一,利用寒假和春节这一活动情境,通过完成活动任务,学生在自主了解对联传统文化,学习对联的一般性知识和写作规则之后,结合自己对学习、过年、人生道理等方面的感受与体会,原创内容,用毛笔书写对联,用文字记录感悟,获得了成就感和自豪感,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了感悟传统文化的校园氛围。

(三)以践拓学,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

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倾听为辅,学生可能“只听不思考”或“只背不动脑”,思维的外显得不到有效展露。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学科特色活动,以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话题调动学生参与实践,能够将学生的“思、辨、听、说、读、写、团队协作等”融为一体,使学生完成从“思维—语言文字表达”的转化,实现深度学习。

例如,疫情期间线上开展的唐诗单元的诗歌阅读学习中,部分学生会因为时代背景、生活阅历等种种因素带来的阅读距离,觉得诗歌学习极为枯燥,缺乏探索的步伐和对生活之美的实际体悟。在此背景下,笔者策划并开展了“吟诗意游  纵行远方——跟着诗人云游中国”这一语文学科活动。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线上参观旅游的形式,通过景点官网、App、导游直播、旅游博主分享等方式,利用视听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足不出户跟着诗人的步履打卡文化风景胜地。让学生跟随一位自己所喜爱的诗人,以云游的方式造访国内某处景点,云游万里的同时,增进对古代伟大诗人的了解,品读经久流传的诗文名篇。

活动设置了查阅资料、游览、写作、视频、线上展示等多种视听读写结合的实践任务,包括:①确定诗人与游玩地点,写出选点说明;②查阅信息,画出交通路线及游玩路线图;③查询诗人在该地所作的经典诗文作品,选择几篇配乐朗读;④写下自己的云游所见所感;⑤合作分工,并录制策游展示视频。

在云游过程中,学生通过完成了解诗人生平、查询资料选择最佳云游地点、制作汇报PPT、完成游记写作、根据个人特点合作展示、录制并剪辑视频等任务,不仅身临其境地云旅游了一次,通过直观的方式看见山川风景,领略诗人的心境与感受,书本上的学习内容更是得到了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前所未有地高涨,各组所提交上来的活动视频,形式丰富,各具巧思。在不断交流、磨稿、排练、录制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语言文字的组织和舍取,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更有学生分享了“完美也有瑕疵,错误也有价值”“在用中学,在学中用”这样的宝贵收获,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了有效地培养与发展。

(四)以“行”助“学”,发挥学科情感育人作用

《语文学科德育指导纲要》中提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决定其承载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双重任务,决定了语文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一致性。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是与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融为一体的,不是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日常语文学习中,部分学生由于缺乏真实的体悟,不能细心观察实际生活,因此,很难将文本情感与自己的实际情感体验互相勾连,进而产生共鸣。开展学科活动,“润物无声”“落地有声”地寓德育于语文学习之中,是语文学科发挥情感育人的有效途径。

例如,笔者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自己作为学校的一员,主人公意识并不是很强,表现为学习不积极、处事不自信等,还有部分学生对学校、教师的感恩意识较为欠缺。借助初二语文演讲主题单元的学习,针对这一背景,在指导学生撰写演讲词时,笔者将主题改为“少年修身当如此——我在上中东校的成长之路”。指导学生完成撰写并反复修改定稿后,开展了主题演讲的学科活动。通过学习演讲词、欣赏经典演讲、撰写演讲词、开展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学生感受了演讲的魅力,理解并掌握了演讲词的形式与特点,身体力行地撰写演讲词并开展演讲,借此回顾了自己近年来在校园里经历、蜕变、收获、成长的过程,更好地懂得了学校是成长的舞台,家人、同伴、教师都是陪伴、引导自己成长的重要同行者,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感恩生活、感恩学校、感恩教師、感恩自己,让自己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身心得到了熏陶与成长。

(五)以“赛”促“学”,构建学生增进自信的平台

以比赛、展示等学科活动的形式,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贴合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实际,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平台,同时团队合作和个人展示结合的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在开放、轻松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开展沟通交流或动手实践,获得施展才华的机会,也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增进自信的平台。

例如,在进行《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时,笔者开展了以“沉浸经典,悦读西游”为主题的语文阅读素养实践活动,包括:一、鉴赏我喜爱的西游人物——撰写人物形象鉴赏小论文;二、为西游人物立传——制作人物传记小报;三、歌演西游——为西游经典影视片段配音。学生积极参与了各项活动,对最后一个环节更是异常投入。在按照计划通读全书后,师生集思广益共同精选表演片段,民主选拔演员。从邀请函的设计,主持词、串词的编写,都力求体现活动情境的真实性。笔者设计了以众仙参加“蟠桃盛会”为活动情境,以《西游记》中的重要角色为主持人。当主持人身穿观音、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等服装一上台,就引来了师生的热烈掌声,《斗战胜佛》的歌声,揭开了活动的序幕,接着各班依次表演了“真假美猴王”“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等经典片段,活动最后在耳熟能详的“敢问路在何方”全场大合唱后结束。本次活动不仅深受师生喜欢,也吸引了很多家长参与,更有家长自发扮演成唐僧师徒给学生派发小礼物,深入贯彻了情境活动的宗旨。

为了更大程度地激发热情,增进自信,笔者对活动的评价方式做出了改变,取消了传统的等第或名次评价,根据各班特色分别授予“逗战声佛”“齐天大声”“净谈使者”“卷练大将”等荣誉称号。这次活动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初二时所开展的“少年修身当如此”主题演讲中,有一位女生便回顾了本次活动中反串扮演孙悟空的经历,感恩参加活动的努力与突破,使其获得了自信,为自己戴上了皇冠。

除此之外,笔者还会积极鼓励活动中崭露头角的优秀学生参加更高级别的活动,选送优秀成果参与更大平台的比赛,改编自《十六年前的回忆》的课本剧《我的父亲李大钊》获得了“红领巾心向党”区红色小品戏剧展演活动二等奖;《雷雨》改编在上海市中小学课本剧邀请赛中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结合这样的学科活动,语文学科将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三、 结论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坚持探索语文学科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拓宽了学生学习的途径和空间,是对当前传统课堂与传统学习方式的有益补充和有效实践,对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提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4]钟启泉.读懂课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5]马涛.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学科活动探究:以郑州102中学为例[D].新鄉:河南师范大学,2018.

[6]徐健.语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法宝”: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策略[J].教育界,2021(51):38-40.

猜你喜欢
语言实践语文课程核心素养
如何对待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的语言错误
高中英语课中如何指导高中生探究性学习
语言积累,和风细雨最润物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