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优势*
——基于系统思维视角的分析

2024-04-28 02:53张艳涛邹情慰
观察与思考 2024年1期
关键词:物质文明动态性中国式

张艳涛 邹情慰

提要: 系统思维是习近平“七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思维方式。从系统思维的视角来分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在要求,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目标,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动选择。“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整体性、协同性和动态性的显著优势。这要求我们“两个文明”一起抓,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立足培育文明人,构建现代文明国家和现代文明社会;坚持守正创新,因时因地合理推进“两个文明”建设。从系统思维视角来审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优势,有利于我们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有利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年版,第153 页。系统思维是科学的思想方法,是重要的思维能力。“世界既是系统性的存在物,也是过程性的存在物。”②张艳涛、吴波:《论“六大思维能力”的哲学意蕴及其内在关联》,《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 年第2 期。“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这要求我们运用系统思维来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显著优势。笔者从系统思维的视角入手,分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系统思维依据,进而探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系统思维优势,最后探究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发挥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优势。

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系统思维依据

与西方现代化本质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是对现有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超越,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之一,它有深厚的系统思维依据。从系统思维的视角来审视“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可得出以下判断:它是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在要求;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目标;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动选择。

(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在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的现代化。“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170年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75 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物质和精神是辩证统一的。第一,物质是本原,是第一性,物质决定精神。“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591 页。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物质文明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因此,中国式现代化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166 页。可见,只有在物质文明得到充分发展的前提下,精神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才成为可能。第二,精神是物质的反映,是第二性。但精神能反作用于物质,当具备充分条件时,精神文明的力量能转化为物质文明的力量。“物质存在方式虽然是始因,但是这并不排斥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物质存在方式起作用。”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598 页。精神文明决定于物质文明,但它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精神文明受诸多要素影响,往往与物质文明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和不平衡性。精神文明内部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协同发展、同频共振,对物质文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总之,“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与精神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在要求。

(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目标

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的支撑下,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科学社会主义不仅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基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实现要求。第一,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废除私有制和商品经济,追求公有制和共产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虽然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阶级对立激化,两极分化严重,更谈不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消灭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成为可能,人才能充分地占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第二,科学社会主义主张人们对社会物质财富的共同占有。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物质文明得到充分发展,人们充分占有社会物质财富。第三,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精神财富的极大丰富。在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下,不仅社会物质文明极大丰富,而且精神文明也极大丰富。人们不仅能实现物质上的共同富裕,而且能实现精神上的充实丰富。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得到了充分积累,它不但消除了贫富两极分化,而且为人们美好精神生活的实现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目标,也是我们为之不懈奋斗的社会理想。

(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动选择

富裕的物质文明和富足的精神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两者缺一不可。与西方现代化相比,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了社会发展新图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贡献之一。没有强大的物质力量,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21 页。历史和实践都充分证明,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民族,一定要有丰厚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能否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能否创造多样化的精神财富以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②参见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版,第11 页。中国共产党朝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目标不断奋斗,大力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质量发展的物质文明,是美好生活的基本要求和外在体现;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文明,是美好生活的关键因素和内在要求。一句话,只有“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才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

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势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事物都可以看作由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要素构成的系统。系统具有整体性、协同性和动态性等基本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整体性、协同性和动态性的显著优势。立足系统思维的基本特征,深入研究“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探析“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显著优势,既是理论需要,也是实践需要。

(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具有整体性

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的特性。“系统的整体性指的是由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的系统性质。”③胡华:《系统论视域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多维分析》,《思想理论教育》,2021 年第2 期。系统整体具有各要素所不具有的功能和性质,必须从整体性的视角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具有整体性的显著优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全方位地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两个文明”也是一个系统,两者共同构成中国式现代文明。中国共产党自全国执政以来,就既关注社会物质文明,又关注社会精神文明,将“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之一。毛泽东曾在《实践论》中提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296 页。也就是说,无产阶级在实践过程中,要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系统来把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了“两个文明”,并与时俱进地赋予“两个文明”新的时代内涵,进一步强调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要交出优异答卷。”②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年版,第13 页。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下,我国从一穷二白、积贫积弱到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从摆脱封建传统、愚昧落后到精神文明结出累累硕果。一言以蔽之,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显示,发展文明整体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者都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元素,要发挥“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下中国式现代化整体性的显著优势。

(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具有协同性

协同性是系统的重要特性。系统的协同性是指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同向同行、协同发展,系统内部协同才能优化系统,形成合理有序的结构,发挥系统整体的功能。中国式现代化是“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系统,具有协同性的显著优势。发挥中国式现代化的这一优势,我们要协调好“两个文明”的关系,使中国式现代化系统朝着正确方向前进,实现系统整体功能大于各要素功能之和的最优目标。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协同性,其实质是国家和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核心是人民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全面发展。毕竟,“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135 页。。现实的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国家和社会中,充分占有“两个文明”的人民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文明发展状况。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决定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文明成果。与此同时,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④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42-43 页。。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只有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国家和社会中,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也才能从根本上否定西方现代化语境下“单向度的人”和“单向度的社会”。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人民不仅可以通过劳动获得生活资料、积累物质财富,还可以自由支配闲暇时间和占有精神财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299 页。。人民不仅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得到满足,而且日益提升自己在智力、思想、品德、技能、美感、能力等方面的文明素养,人的自主性日益增强,主体性充分彰显。一句话,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性显著优势在于,人民、国家和社会三者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协调发展。

(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具有动态性

动态性也是系统的重要特性。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不是永恒静止的,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这就是系统的动态性表现。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只有不断运动,系统才能不断从不稳定走向稳定,再从稳定走向新的不稳定,以此推动系统内部结构优化。“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动态性的显著优势,这要求我们在认识、谋划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掘动态性的显著优势,摒弃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坚持联系、运动、全面的观点。

中国式现代化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有机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动态变化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与发展,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概括起来,“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系统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动态过程;二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内部要素、结构和形态上的更新变化。从历时态来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一个长期性过程。在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以系统思维的动态性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接续探索。从一穷二白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从“三步走”到“新三步走”再到“两个一百年”,从过渡时期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再到未来的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将坚持与时俱进,继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绘就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从共时态来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动态性的显著优势在于,它是一个不断运动的复杂过程。受系统内外部因素的影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物质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精神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都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要言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动态性优势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来认识、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三、发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优势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发挥系统整体性的显著优势;中国式现代化立足培育文明人,构建现代文明国家和现代文明社会,发挥系统协同性的显著优势;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守正创新,因时因地合理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发挥系统动态性的显著优势。

(一)“两个文明”一起抓: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对全社会进行的深刻调整和全面改造。在中国式现代化下,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充分改善;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国家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全面增强。发挥系统整体性的显著优势,要求我们不断优化中国式现代化系统的结构,实现系统整体功能大于各要素功能之和的目标。“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整体性的显著优势,要求我们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一手抓物质文明,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硬实力。没有坚实、先进的物质文明,国家就会缺乏昂首于世的物质基础。物质文明起着决定性作用,必须优先推进物质文明建设。铭记历史方能砥砺前行,在总结百年党史的经验和启示后,我们充分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提升物质生产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创造更多改造自然的物质文明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手抓精神文明,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软实力。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是建设物质文明的精神源泉、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要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拓宽的精神需求领域、不断提升的精神需求质量和不断升级的精神需求内容。第一,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领域不断拓宽,逐渐从单一化的精神需求拓宽到多样化的精神需求。这要求我们发展更宽领域的精神文明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拓宽的精神需求。第二,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质量不断提升,人民追求更高水平、高质量的精神产品。这要求我们创造更高水平的精神文明成果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获得感。第三,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内容不断升级,人民更加关注自身的主观感受。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原则建设精神文明,以满足人民群众升级的精神需求内容。要发挥“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显著优势,增强“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的行动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二)立足培育文明人:构建现代文明国家和现代文明社会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伟大民族。中国式现代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文明接续发展的结果。推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的文明延续与文明人的培育、文明国家和文明社会的构建相生相随。充分发挥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协同性的显著优势,要求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相互合作、协同发展,使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形成有序结构,呈现优化的趋向。“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不仅涉及培养“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文明人,还涉及构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文明国家和现代文明社会。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与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发挥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优势必然要求培育全面发展的文明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文明人要求有较高的生活质量、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全面发展的趋向。第一,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让人民享有现代化的教育、高水平的医疗、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舒适的居住条件和稳定满意的收入,全方位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第二,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第三,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摒弃物化的人、异化的人、单向度的人,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实现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全方位发展。当然,培育文明人离不开构建现代文明国家和现代文明社会。一方面,发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主心骨作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时刻警惕西方价值观对中国意识形态的冲击,同时要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推动文化建设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中国式现代化服务;另一方面,“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要突出文明建设的战略性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思想文明领航掌舵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把文明建设融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因此,发挥“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优势,要持之以恒地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立足于培养文明人,构建现代文明社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守正创新:因时因地合理推进“两个文明”建设

系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动态性是系统的内在规律和动力保证。任何系统都有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从简到繁、从低到高、从旧到新的发展趋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信息和能量的变换与传递,“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蕴藏着系统动态发展的显著优势。这要求我们认识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因时因地合理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从纵向时间维度来看,要分阶段合理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责任和使命。新时代新征程,我们的使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包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建设在内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也实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不断繁荣发展。未来,我们在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的同时,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横向空间维度来看,要以场所的变更和系统内部空间排列组合的变化为依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国家文明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各地要结合各自的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例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任务更加紧迫。要继承与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农村的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孕育农村文明风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物质生活要极大富有,精神生活也要极大富有;城市要培育“两个文明”,农村也要培育“两个文明”。要以辩证的、统一的观点处理“两个文明”的关系,要以具体的、特殊的观点处理各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的个性问题。发挥中国式现代化动态性的显著优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大力发展生产力,弘扬中国精神、构筑中国价值、积蓄中国力量。

增强科学思维能力,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系统思维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系统,涵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诸多要素。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优势体现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和动态性特征上,要发挥其显著优势齐头并进地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新发展阶段,只有准确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才能推动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了,才能塑造全面发展的现代文明人,才能构建全面发展的现代文明社会和现代文明国家,中国式现代化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不断彰显其显著优势。

猜你喜欢
物质文明动态性中国式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论析
中国式民主
离群动态性数据情报侦查方法研究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交际中模糊语言的动态性阐释
国土资源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动态性探讨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21世纪化学的广泛应用
中国式失败
基于CDM系统的航班动态性调度研究